是否讓孩子學《三字經》和《弟子規》?易中天:絕不學,那是毒藥

2020-09-12 倚樹聽風雨

最近十年來,隨著國內經濟的騰飛,「國學」開始轉熱。許多學生的家長,都不信任今天學校的教育,轉而把目光投向了傳統課本。國人一開始追捧的是民國語文教材,後來又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規》這樣的傳統蒙學教材。

然而,易中天教授在一檔電視節目中,公開批判這些東西是「毒藥」。主張讓三歲的小孩子讀安徒生童話。但是,《三字經》和《弟子規》的情況不一樣,不必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三字經》是經典,是否學習,在哪個階段學習,請自行斟酌,《弟子規》就可以扔了。

一、《三字經》是經典,《弟子規》才是」毒藥「

《三字經》是傳統蒙學三大讀物之一,它起源的時間大概在宋朝前後。特點是以三字為一組,通過押韻的方式,融教育思想、倫理道德、山川風物、歷史地理、民俗文化為一體,讓兒童快速掌握語言文字。並了解一些簡單的概念。

《三字經》中有許多有意義的歷史典故和成語,比如「囊螢映雪」、「五子登科」、「孟母三遷」等。除了豐富的人文、歷史和地理知識以外,《三字經》在蒙學最為敏感的倫理道德方面,也沒有太大的瑕疵。它提倡兄友弟恭、君敬臣忠,並不是簡單地叫弟弟必須服從哥哥,臣子必須對帝王盡忠。

很顯然,兄友和弟恭,君敬和臣忠,是互為條件的。當兄長對弟弟友愛,弟弟才會對兄長恭順。同樣,君王對臣子敬重,做臣下才會為社稷盡忠,這些絕對不能理解為「盲從」。

唯一可能會有爭議的是「夫婦從」。但是也可以理解為:「夫婦『互相』從」,人與人並列,夫妻是一生之伴,要來去相從,而不是簡單的服從。

因此《三字經》和《百家姓》、《千字文》一樣,絕不能胡亂批為「毒藥」。它是飽含古代教育智慧的結晶,對於古人學習文字,打基礎是有巨大貢獻的。

《弟子規》出現的時候比較晚,它是一部由清代普通文人,摘錄儒學名篇名句,「斷章取義」編寫成的蒙童讀本,它普及的程度和範圍都遠不及《三字經》。

並且,《弟子規》從內容上來講,完全繼承了清代人「愚孝愚忠」的錯誤思想觀念。是儒學在清朝高壓下,畸形發育出來的「怪胎」,而不是儒學最原始的模樣。

這個清代發展出來的「怪胎」,其中提到的關於封建人倫秩序的問題,不僅內容範圍狹窄,含有大量陳腐的思想,還有一些對孩子不合時宜的規範性要求。事實上這樣的東西存在,嚴重抹黑了儒學本身。

由於《弟子規》摘錄的內容大部分來自《論語》,而《論語》本是成人讀本。其內容的釋讀就有較大的爭議。教《弟子規》的人本身都沒有吃透《論語》,那兒童讀過了就不知道會變成什麼樣。

《弟子規》全篇都是在講「服眾」,它把傳統文化中「有條件的服務」,徹底變成了「無條件的服從」。直接閹割了傳統文化,將《三字經》裡「夫妻(相)從」、「兄友弟恭」、「君敬臣忠」直接否定了,變成「盲從」、「卑恭」和「愚忠」。

二、古代經典與「毒藥」都不適合「灌輸」

現在我們再回到主題:要不要學《三字經》和《弟子規》呢?個人認為《三字經》的學習,應當視兒童本身的興趣來定,而《弟子規》則可以直接扔掉。

《弟子規》裡面涉及到的一些比較好的傳統,在《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裡全部都有。它本身和別的蒙學經典有一定的重合,並且和《論語》的內容也有大量的重合,同時它還把原版給閹割了。實在要學,還不如直接背《論語》。

對於這兩本書的取捨,個人意見和易中天教授大同小異。不過在對《三字經》的評價上,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個人認為,像《三字經》這樣的傳統蒙學讀本,是傳統文學中的瑰寶,但是並不一定要讓孩子從小就讀。

古書是用古代書面語言「文言文」寫成的,雖然作者儘量讓它變得淺顯,但它比起日常用語,差距太大。民國以前的兒童讀《三字經》,全都靠搖頭晃腦、死記硬背。記不住,背不好,就用藤條打手心。這樣的教育方式,早已經過時了。

所以家長要讓孩子學,還要看孩子自己的願意不願意學。至於學習古代的人文、風俗,還不如直接學習國家統編教材上的歷史地理。語言更加通俗,內容也豐富很多。而有文學愛好的人,你不讓他學,到了一定的階段他自然會去學。

聽說有一些企業也讓員工讀《弟子規》,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讓員工對自己「盲從」,這真是非常可笑。現代社會資訊發達,除非你把員工關進集中營,否則洗腦必定不會成功。

至於家長為了讓孩子孝順,強行讓孩子背《弟子規》絕不可取。孩子學到這樣的糟粕,將來出了社會,只怕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盲目服從權威,不懂自我保護,被人坑了還替人數錢。

在清代中期的時候,中國人還沒那麼多。交通不發達,人們活動的範圍一般以村為中心,社會上的陷阱相對較少,當一個只聽命令的木偶還過得去。在今天,你還讓你孩子「人問誰,對以名」。別人一問你叫啥,你馬上就供出來了,膽子也未免太大了!

結語

反對一些盲目打倒國學的人,也要反對像《弟子規》一樣的「偽國學」。這些真正的「毒藥」,不但汙名化了國學,也帶黑了儒學本身。對於幼兒的思想教育必須重視,因為一旦某些觀念形成,長大後極難改變。

孩子如果從小接受《弟子規》這樣的教育,長大了變得沒頭腦。那麼他的前途就會很坎坷。即使能順利長大,只怕也會讓家長有操不完的心。所以,《弟子規》應該拋棄。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對於今天而言,也唯存形式。《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對於現代人來說,總體上文學性大於知識性。孩子愛學不學,應當順其自然,切不可強求!

相關焦點

  • 易中天公開表示,拒絕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都是害人的
    這是《三字經》裡面的內容,很多人一提到《三字經》一定會很快的就說出這幾句話,但是後面內容的一定不知道。但是現在的小學生,隨便找出一個人,都可以非常流利地背誦出。起初的時候,家長們信賴國學教材,隨後又開始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但是,易中天在一個電視節目中,公開表示,現在的孩子不要再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那些都是毒藥。易中天:「如果你的孩子不想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那麼我為他鼓掌。」
  • 是否讓孩子學《三字經》?易中天:給孩子讀安徒生,不要讀三字經
    家長們苦不堪言,一個勁埋怨,為啥要背《三字經》?過去的經驗放在現在還合適嗎?孩子又不懂,背了好像沒什麼意義?孩子負擔倒是很重。聽到朋友訴苦,忽然想到易中天在一次講座中發表的觀點。有一個媽媽說,我家小孩不想學三字經和弟子規,他才三歲,我跟老師說學不學?
  • 孩子拒絕學《弟子規》,易中天為他鼓掌:絕不讀,那是毒藥
    在一檔節目裡,一個媽媽站起來發言:「我家小孩不想學《三字經》和《弟子規》...」這位媽媽的話還沒有說完,易中天就開始鼓掌說:「我為你的孩子鼓掌!」孩子3歲,幼兒園的老師讓孩子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媽媽不認同這種教學理念,於是給孩子轉園了。易中天非常認同,他附和這位媽媽說:「絕不讀,那是du藥,是加了三聚qing胺的du奶粉!」
  • 孩子拒絕學《弟子規》,易中天為他鼓掌:絕不讀,那是毒藥
    在一檔節目裡,一個媽媽站起來發言:「我家小孩不想學《三字經》和《弟子規》...」這位媽媽的話還沒有說完,易中天就開始鼓掌說:「我為你的孩子鼓掌!」孩子3歲,幼兒園的老師讓孩子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媽媽不認同這種教學理念,於是給孩子轉園了。
  • 《三字經》傳了700多年,現代孩子該不該讀?易中天:它是毒藥
    多少家長和我一樣在心裡犯嘀咕:有必要這樣嗎?三:易中天公開表示它是毒藥這樣一本《三字經》,正常來說應該受到我們國學大師們的極力推崇,但近些年來卻有不少人認為它其實並不適合孩子們讀在這些人裡,就有知名教授易中天。易中天曾參加過一期訪談類節目,當時臺下有一位母親,稱孩子不願意背《三字經》,但學校都把這定為硬要求,最後她不得不讓孩子轉學,她的孩子才3歲。易中天聽到她這樣說,十分氣憤地表示:寧可讓孩子讀《安徒生》,也絕不讓他們讀《三字經》,這書就像毒藥。
  • 易中天:《三字經》是「毒藥」,給孩子讀《安徒生》
    易中天曾在一檔電視節目中被一位家長觀眾這樣提問:「我三歲的兒子說不想學《三字經》、《弟子規》,幼兒園老師卻說要從娃娃抓起,這樣是否應該?」  而易中天則對這個家長的疑問給予了斬釘截鐵的答覆:不要讀《三字經》、《弟子規》,那是放了三聚氰胺的奶粉,給你的兒子讀安徒生!  此言一出,很多對傳統儒學不大了解的家長也心生疑惑,《三字經》《弟子規》明明是流傳至今的儒家經典,為什麼會被說成是「毒藥」呢?
  • 三字經弟子規
    三字經弟子規 系統安全 大小: 39.8M
  • 山東禁止全文誦讀三字經和弟子規引爭議
    山東禁止全文誦讀《三字經》《弟子規》引發的話題新華網濟南1月5日電 (記者趙仁偉、陳灝)「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內容」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向全省中小學下發的一紙禁令引發爭議,一時眾說紛紜。
  • 當現代兒童遇上《弟子規》
    龔鵬程先生就認為《弟子規》算不上什麼儒學經典,在蒙學讀物中也是最差的,即使要背誦,也輪不到它,《三字經》《千字文》就好得多。還有人的意見與龔先生略同,或認為該書對孩子的束縛過多,或認為該書內容上粗淺斑駁,不足為訓。  去年以來,圍繞《弟子規》的爭議突然加劇。事情源於一對父母不滿孩子學校強制要求背誦《弟子規》,從而給當地教育局寫信,對該學校提出抗議。
  •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內容簡介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內容簡介 發表時間:2011-02-10   來源:《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是中國古代蒙學系列著作的代表,《三字經》用簡明易記的三三一句押韻短文形式
  • 《三字經》《弟子規》成永恆經典
    古代啟蒙教育的內容主要是識字、寫字和倫理道德教育。在中國古代,有《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蒙求》、《增廣賢文》、《千家詩》、《龍文鞭影》、《幼學瓊林》、《聲律啟蒙》等蒙學教材。誦讀這些讀物,不僅可以增加兒童的記憶力,為學習經典打下基礎,還可以明白一些人生道理。不過由於時代的變遷,有些讀物已經不太適合作為當代兒童的讀物。那麼現如今,哪些經典還能夠適合當下呢?
  • 山東禁止全文誦讀三字經和弟子規:腐蝕學生心靈
    山東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長塗可國說,《三字經》《弟子規》《神童詩》都是明清以來重要的啟蒙讀物,在道德勸誡、歷史文化知識普及、傳統語文教育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儘管中小學生一開始不明白其內涵,久而久之就能起到文化薰陶和思想潤澤的作用。「必須承認,這些文章中的確有強調繁文縟節、犧牲個性、男尊女卑等消極落後的內容,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相符合的意識形態,我們必須批判地繼承。」
  •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三字經篇節選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三字經篇節選 發表時間:2011-02-10   來源:
  • 幼兒園都在學的《弟子規》到底講的什麼?
    前幾天我問我家球球,今天老師教了什麼呀,球球立馬開始背了起來,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背了一下兒子就停住了,還好在我的提醒下記起來了後面的幾句!晚上回家後,突然想到這個事,一個幼兒園的孩子,都開始學這個了,我真的是很驚訝!很多人都知道《弟子規》,但是你如果問他弟子規到底講的什麼,他不一定答得出來!
  • 《三字經》《弟子規》等傳統繪本受追捧
    數字連線訓練專注力,地理拼圖介紹祖國風土人情,《三字經》《弟子規》《西遊記》等傳統繪本受追捧……黃金周期間,沒出門遠行的家長和孩子們,一部分選擇來到書店閱讀併購買教育類圖書,享受假期的休閒時光。記者在松北萬象匯裡的書店看到,在兒童讀物區,擺放著一張可供萌娃們閱讀的書桌,圖書的種類有認知啟蒙、繪本、語言開發、習慣養成、情商品格和語言進階等不同種類,讀者年齡大多在3到10歲之間。選好自己的圖書後,孩子們就專心致志地閱讀起來。有的年齡較小的孩子需要家長幫助閱讀繪本內容;有的家長和孩子在旁邊的餐飲消費區,點了飲料和茶點,一邊放鬆休息,一邊閱讀書籍,書店內學習氣氛很濃。
  • 著名文化學者將《弟子規》列入「偽國學」,稱其有害無益,需留意
    著名文化學者將《弟子規》列入「偽國學」,稱其有害無益,需留意什麼是「偽國學」,那種張口就談儒釋道,成功寶典吹到爆,正體文言全瞎掉的就是正統「偽國學」,著名文化學者徐晉如先生就指出了「偽國學」,徐晉如先生還將《弟子規》
  • 《弟子規》引爭議,國學經典還是一本垃圾?
    由於《弟子規》通俗易懂、篇幅簡短、不涉及形而上辯論,由此開始在臺灣得到普及。而在《中國期刊網》上,以「弟子規」和「三字經」分別為關鍵詞進行檢索,1956-2000年之間幾乎沒有提到弟子規,從2004年開始,「弟子規」飛速上漲,到2008年曝光率超過「三字經」。
  • 各大幼兒園老師與家長們請不要再教孩子們《弟子規》了呀!
    晚上陪孩子泡腳時,老大嘴裡不由自如的振振有詞道:弟子規,聖人訓…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等背到不會是我便問她是否是幼兒園教的,還問了她是否理解其中意思,考了她幾個,然後又反問道:你既然知道父母叫時要馬上回答,父母說聲要馬上做什麼不要偷懶,那剛才叫你練琴還裝聽不見也不好好練習呢?孩子啞口無言了。 這件事過後感覺讓孩子背個《弟子規》不錯呀!至少可以時刻提醒她日常行為。
  • 網友稱讀《三字經》應「和而不同」
    網友認為,讀《三字經》沒有一定之規,應「和而不同」   「取」與「去」,交由時間評定   山東省教育廳近日要求加強對傳統文化等專題教育內容的管理,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內容,連日來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 《弟子規》是怎樣煉成的?
    因此,《弟子規》是儒學根本,要承傳先志,繼往開來,教育孩子就要從《弟子規》做起,所謂「教婦初來,教子嬰孩」,紮根的教育要做好。二、《弟子規》的作者說到《弟子規》,都說是賈存仁對李毓秀《訓蒙文》進行了修訂,將其散文體改寫成了三字一句類似三字經那樣的文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