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字經弟子規
三字經弟子規 系統安全 大小: 39.8M
-
是否讓孩子學《三字經》和《弟子規》?易中天:絕不學,那是毒藥
許多學生的家長,都不信任今天學校的教育,轉而把目光投向了傳統課本。國人一開始追捧的是民國語文教材,後來又是《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和《弟子規》這樣的傳統蒙學教材。但是,《三字經》和《弟子規》的情況不一樣,不必一竿子打翻一船人。《三字經》是經典,是否學習,在哪個階段學習,請自行斟酌,《弟子規》就可以扔了。
-
易中天公開表示,拒絕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都是害人的
最近幾年,國家的經濟不斷增長,「國學」也在國內掀起一片熱潮,很多學生家長認為學校的教育不足以教導孩子,於是將眼光轉向了中國傳統文化。起初的時候,家長們信賴國學教材,隨後又開始學習《三字經》和《弟子規》。
-
山東禁止全文誦讀三字經和弟子規引爭議
山東禁止全文誦讀《三字經》《弟子規》引發的話題新華網濟南1月5日電 (記者趙仁偉、陳灝)「不可不加選擇地全文推薦如《弟子規》《三字經》《神童詩》等內容」近日,山東省教育廳向全省中小學下發的一紙禁令引發爭議,一時眾說紛紜。
-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內容簡介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內容簡介 發表時間:2011-02-10 來源:《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是中國古代蒙學系列著作的代表,《三字經》用簡明易記的三三一句押韻短文形式
-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三字經篇節選
《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三字經篇節選 發表時間:2011-02-10 來源:
-
中華傳統文化微電影啟動 小演員演繹《弟子規》
中華傳統文化微電影啟動 小演員演繹《弟子規》 時間:2014.12.11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李超
-
山東禁止全文誦讀三字經和弟子規:腐蝕學生心靈
山東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長塗可國說,《三字經》《弟子規》《神童詩》都是明清以來重要的啟蒙讀物,在道德勸誡、歷史文化知識普及、傳統語文教育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儘管中小學生一開始不明白其內涵,久而久之就能起到文化薰陶和思想潤澤的作用。「必須承認,這些文章中的確有強調繁文縟節、犧牲個性、男尊女卑等消極落後的內容,是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相符合的意識形態,我們必須批判地繼承。」
-
背《弟子規》就是傳統文化教育?教育部專家:並不是
「有的人以為穿著古代的服裝,背背《三字經》《弟子規》,對著孔子畫像下跪就是傳統文化教育,這是非常不合適的。」7月13日上午,在第七屆江蘇書展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江蘇版)發布現場,本書主編、著名語文教育專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陸志平說,要走出傳統文化教育的誤區,就必須充分認識傳統文化的豐富性。
-
《三字經》《弟子規》成永恆經典
在中國古代,有《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千字文》、《蒙求》、《增廣賢文》、《千家詩》、《龍文鞭影》、《幼學瓊林》、《聲律啟蒙》等蒙學教材。誦讀這些讀物,不僅可以增加兒童的記憶力,為學習經典打下基礎,還可以明白一些人生道理。不過由於時代的變遷,有些讀物已經不太適合作為當代兒童的讀物。那麼現如今,哪些經典還能夠適合當下呢?
-
周筆暢小年夜回娘家 卡通造型唱《弟子規》
湖南衛視以有史以來的最高價碼重金邀請方文山與林邁可聯手打造中國風新歌《弟子規》,並將這首歌作為周筆暢回家的「接風大禮」,希望這首弘揚中國傳統美德與文化的作品經由周筆暢的精彩演繹,能夠在春晚上一唱而紅!方文山、林邁可+周筆暢 三位頂尖音樂人珠聯璧合 《弟子規》小年夜最受期待據悉,《弟子規》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寫而成,旨在教導學生為人處世的規範,做到與經典同行為友。
-
教育家李家聲向大眾呼籲:《弟子規》是糟粕,至今仍毒害我們孩子
進入新世紀以來,傳統國學教育已呈燎原之勢。如今各種國學班、讀經班如雨後春筍一般,在中國各地茁壯成長,其讀本無非中國古代傳統儒學名著。 但是在最近,卻出現了一種聲音。國學班一直視為童蒙經典的《弟子規》,實際是毒害兒童的大毒草,應該從國學經典中開除。那麼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輿論關注山東省禁止給中小學生全文推薦《弟子規》等_為人子女...
誰能給《三字經》取「精華」去「糟粕」 新京報12月31日刊文:《三字經》這樣的精華並不是某個人或者某個機構自負地遴選、確定、告訴世人的。他們是在漫長的時間過程中,由無數父母、孩子、老師自發地選擇出來的。
-
《弟子規》的傳播是場騙局?|溫故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要求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貫穿國民教育始終,更是讓《弟子規》被納入國學基礎教材等話題再受關注,這篇討論《弟子規》傳播的文章也因此再度引發熱議。
-
《弟子規》的傳播是場騙局?
《弟子規》誕生於清代,而做清代文獻研究的黃曉丹老師,接觸了大量清代的詩文集、傳記和家譜,卻從來沒看到過哪裡提到《弟子規》。她問及研究民國文獻的朋友、讀過大量現代學者的回憶錄和傳記的朋友,發現他們也都從未見過《弟子規》。那麼,這個據說是「傳統蒙學經典」的《弟子規》到底為什麼避開了我們的視野呢?
-
《弟子規》:一本粗製濫造的兒童讀物
略言之:從作者看,李毓秀、賈存仁都只是鄉間文人,在學術上並無成就;從時間看,相比於成書於宋朝的蒙學讀物《三字經》,《弟子規》遠遠不算「歷史悠久」;從內容看,《弟子規》改編自儒家經典《論語》《禮記》,及朱熹摘錄的《童蒙須知》,僅供兒童學習使用,屬於二手,甚至三手儒學讀物,顯然沒有資格被稱為「國學經典」。
-
《弟子規》引爭議,國學經典還是一本垃圾?
近幾年,有不少國學培訓機構把《弟子規》作為國學啟蒙必修課,甚至被選入中小學教材。有家長表示自從孩子學習了《弟子規》比以前懂事了,但也有不少家長對此表示疑慮,甚至非常牴觸。那麼,《弟子規》到底是本什麼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還是封建糟粕的遺毒?
-
是否讓孩子學《三字經》?易中天:給孩子讀安徒生,不要讀三字經
家長們苦不堪言,一個勁埋怨,為啥要背《三字經》?過去的經驗放在現在還合適嗎?孩子又不懂,背了好像沒什麼意義?孩子負擔倒是很重。聽到朋友訴苦,忽然想到易中天在一次講座中發表的觀點。有一個媽媽說,我家小孩不想學三字經和弟子規,他才三歲,我跟老師說學不學?
-
泉州市區:背百孝經學三字經 傳統文化感化失足女
海都閩南網訊 時間:昨日上午8時到10時 地點:市區溫陵北路市公安局收容教育所 事件實錄:「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收容教育所的教室裡再次傳出了朗朗書聲。10月中旬以來,泉州老年大學關工委和收容教育所合作,將傳統文化帶進了所裡。經過一個多月的學習,學員們在心態上已經有了明顯變化。 雖然每周只有2個小時的上課時間,但三字經、弟子規、百孝經等加上各種互動小遊戲和真實的故事,課堂內容十分豐富。「雖然以前也有學過一些,但這次感受特別不一樣。進來以後,只有家人才是我最堅實的後盾。」學員小麗頗有感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