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就在身邊,請別忽視

2020-09-13 少年幫幫幫

「你忽視的校園霸凌」

往往就在身邊

校園霸凌,是指發生在校園內,欺凌者對被欺凌者長期、重複性的故意傷害行為。

校園暴力不僅僅發生在學校校園內:也可能發生在學生上下學途中,以及學校的校外教育活動中。

校園暴力的施暴者也不一定是同學:不論老師、學校員工,還是校外人員,只要使用言語、肢體、網絡等暴力方式,對其他師生造成了生理、心理、名譽、權利、財產等的侵害,就都可以算作校園暴力。

通常情況下,其牽涉的角色可分為以下幾種:施暴者:發動欺凌行為,通常還帶領其他人參與其中。受害者:受到欺凌。協助者:跟隨欺凌者,直接參與欺凌行動。附和者:支持欺凌者的行為,例如:在旁嬉笑或吶喊助威等。保護者:安慰及支持受害者,嘗試製止欺凌行為。旁觀者:置身事外,冷眼旁觀。

為什麼校園欺凌屢禁不止?

第一點

第一,校園欺凌有極強的隱蔽性,不易被老師及家長察覺。校園欺凌行為往往發生在課間休息及放學回家途中,施暴學生在實施欺凌行為後通常會威脅受害者不許向老師及家長報告,否則將實施更加嚴重的暴力行為。

第二點

第二,沒有明確的規則認定哪一類具體行為屬於校園欺凌行為,使得施暴者找到諸如「開玩笑」「嬉戲打鬧」等藉口堂而皇之地避免處罰,致使校園欺凌行為向更高級別發展。

第三點

第三,家長、學校和社會對校園欺凌的認識不足。家長往往認為未成年人之間的一些不良言語、行為等是無意的、傷害程度不高的一般行為,沒有認識到校園欺凌行為對青少年身體及心理產生的嚴重傷害。

第四點

第四,遭受校園欺凌引起的心理傷害,需要長時間的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如果處置不當,極易引發焦慮症、抑鬱症、精神分裂症等心理及精神疾病。


應當如何預防校園暴力

對家庭而言,家長應從小對孩子進行「善良教育」,以身作則,讓孩子在啟蒙階段擁有一顆善心,並且加強社會公德的教育和引導。與此同時,父母還要和學校積極配合,及時溝通,全面了解和關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若有不好的苗頭更要嚴肅制止,切不可因心軟便助紂為虐。

相關焦點

  • 語言暴力:長期被忽視的校園暴力形式
    老師給學生戴上「差生」頭銜,是否屬於校園暴力行為?主要應該看教師的行為是否對學生產生危害、危害達到了怎樣的程度。一、語言暴力屬於校園暴力,是一種精神傷害。了解一下「校園暴力」的幾種形式:1.老師給學生戴上「差生」頭銜,如果在語言和行為上表現得非常明顯,且對學生產生了不良的影響,應該屬於校園暴力中的語言暴力;性質嚴重的,還可能發展為關係暴力。語言暴力其實是非常容易被人忽視的一種校園暴力形式。
  • 新民晚報數字報-校園欺侮,別忽視「語言暴力」
    為何校園暴力頻頻見諸報端,而這些暴力事件背後,家庭、學校、司法、社會,究竟是誰的角色缺失?  為提前給校園暴力打「預防針」,虹口區四川北路街道聯合上海市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在街道裡四所公辦初中試點推出「初中生預防校園欺侮行為安全促進項目」,並取得初步成效。
  • 「校園暴力」不僅限於動手打架,這一種校園暴力,傷孩子更深
    孩子說:&34;今天分組打掃衛生的時候,幾個男同學在背後笑說:&34;這是赤裸裸的校園暴力,儘管沒有動手打架,但它對孩子的傷害不言而喻。無論孩子有什麼缺點,都絕不應該成為校園暴力的原因。許多家長一度認為校園暴力離孩子很遠,但是無論是近年來的新聞還是影視劇,校園暴力的話題一直不絕於耳。
  • 別再辱罵校園暴力!他們才是「殺害」孩子的「兇手」
    是成長,在學校、社會兩個不同環境中,進行暴力。千萬千萬記住,暴力的根源是在於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接下來,分享過去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則校園暴力事件。沒有任何「動機」,校園暴力就已經圍著N走了。告訴老師,老師也沒有作為,不動聲色認為沒有親眼看見就不相信。導致這樣的無形與有形的校園暴力潛藏地很深。不過,在學生心理分析上看來,在那個年紀,能有多少人了解又知道她們的「痛苦」,只不過是通過暴力挑起事端,讓他人意識到暴力的後果,不是嗎?為什麼會有校園暴力?
  • 那些被校園暴力的孩子,身邊沒有英雄,也沒有小北
    《少年的你》大火,這是一部關於校園暴力題材的電影,整部電影看完後令人感到壓抑...當我向齊爸回憶學生時代是否看到過校園暴力的時候他開始的狀態是心不在焉,直到第二天告訴我他把電影看完了,在朋友圈發了觀後感並看到作為教師朋友的留言後感覺十分焦慮,因為他的朋友說:「這樣的校園暴力確實是真實存在,但卻又無能為力,他們似有發生又藏在角落。」
  • 校園暴力層出不窮,原來是這些原因,遠離暴力刻不容緩!
    要避免家庭暴力在孩子身上及身邊發生,對孩子造成錯誤的引導。教育小孩解決問題的正確做法,家庭不能溺愛小孩,防止孩子成為「小皇帝」。千萬別讓惡人有下次的機會。校園公共區域,一定要有監控。加強人為的巡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制止暴力行為。制定嚴厲的處置機制。像那種敗類老師就該滾出校園,接受制裁。
  • [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起侮辱性綽號也是校園暴力
    ,其實都屬於校園暴力(欺凌),卻往往最容易被忽視。 在「徒手轉移傷員體驗區」,志願者給孩子們提了一個難題,「有時候災情突然發生,身邊沒有床單怎麼辦?」這讓孩子們一時難以解答。 「請兩名學生貢獻出自己的校服,我們來做一個試驗。」志願者將校服兩個衣袖藏進袖口,把一件長袖衣改裝成馬甲模樣,然後用鐵棍串聯起兩件衣服的衣袖,一個簡易擔架便製作完成了。
  • 棗莊又見校園暴力 心理輔導是解決校園暴力的重要途徑
    校園,原本是一個寄存美好的地方,但在純真爛漫的校園生活中,一樣隱藏著陽光沒有照射到的地方。近年來,校園暴力頻頻發生,身處於校園漩渦中心的家長、學校有著各自的擔憂與行動。那麼,面對校園暴力,到底應該怎麼辦呢?山東省實驗中學專職心理教師韓海萍表示:「一般我們覺得團體輔導的方式,對這兩類孩子進行輔導是幫助比較大。
  • 校園暴力|身邊的小事就是大事
    就在今天,我弟弟(17歲)被人欺負了,一米八的大個兒,身上肌肉若隱若現,卻被兩個同學欺負到躲在樓道哭,想想都覺得窩囊......作為家人,肯定是又擔心又氣憤,擔心的是這次有沒有受傷,或者下次別再受到欺負了
  • 別讓校園暴力毀了孩子的一生
    大部分人認為,校園暴力離我們很遠,直到悲劇一次次上演,才發現校園欺凌就在每個孩子身邊。最近看了一部很燃的短片《打不倒的小女孩》。視頻裡瘦弱的小姑娘,經常被同學鎖在衛生間潑冷水,暴力毆打,語言侮辱。一次,她被打以後偷偷躲在鏡子前面哭,伸出來的手遞給她一張紙巾。
  • 其實校園暴力跟網絡暴力沒有什麼不一樣
    校園暴力/網絡暴力發生的地點在世界的各個國家,每天都會發生校園欺凌的事件,並不時有校園學生暴力案件的報導,其中還有一些性質相當惡劣的案件。所以,學校須正視並加以制止和預防欺凌事件的發生。並且同學和家長的努力也非常重要的。
  • 校園暴力屢禁不止,作為父母的我們,該如何有效地預防悲劇的發生
    這位父親的做法無疑值得稱讚,也值得很多家長學習,有時候校園暴力發生的背後,就有一對不作為的父母。校園暴力屢禁不止,那麼作為父母的我們,該怎麼去面對或者去對待這樣的校園暴力呢?特別是在家庭當中遇到一些情緒的時候,他們沒有辦法對著家長去發洩自己的情緒,他們會把情緒帶到自己的生活當中,向身邊的小夥伴去發洩,向身邊比自己弱的人去發洩,見他們就形成了一種習慣。這也是形成校園暴力的重要原因。
  • 家人智能「校園暴力AI防控報警」解決方案 砍斷校園暴力鎖鏈
    最近火熱的綜藝節目《演員請就位2》掀起諸多熱搜話題。演員施柏宇與任敏重現電影《少年的你》的片段後,施柏宇突然親訴自己在童年時曾遭遇到的校園霸凌經歷,意外地將節目帶向了高潮,同時,也再次將「校園暴力」、「校園霸凌」帶來的刻骨傷痛展現在觀眾面前。校園暴力這一直擊未成年人安全的重要問題,究竟如何才能有效預防或解決?
  • 遇到校園暴力如何自保?
    其實,校園暴力從很多年前就已經存在,只是在一些家長「孩子打鬧而已,多大點事」的忽視態度及學校的「偶發事件、孩子間玩笑」的不作為處理下沒有被曝光出來,所以人們對它的了解並不多。實際上,有很多孩子都遭受過或者正在遭受校園暴力!
  • 觸目驚心的校園暴力何時止?校園暴力到底該如何解決?
    截圖來自:中國新聞網微博 這些事件將校園暴力赤裸裸的展示在社會公眾面前,給了人們一個警醒:校園暴力問題急需解決!校園暴力主要有三類:語言暴力,指學生經常用汙言穢語對其他學生進行攻擊,從而產生矛盾;身體暴力,指藉助身體的優勢打擊比較弱小的同學;心理暴力,指不斷地用語言、行為等給其他同學造成精神或心理。遇到校園暴力該怎麼辦?
  • 破解校園暴力之殤
    原標題:破解校園暴力之殤 近來,校園暴力成為社會公眾所關注的熱點話題。校園暴力犯罪發生次數雖不是很多,但危害嚴重。 廣義上的校園暴力包括校園暴力犯罪和校園欺凌。
  • 面對校園暴力,請教會孩子,勇敢說不!
    03 校園霸凌不分年級,孩子脫離父母身邊進入到學校這個小社會,就有可能遇到欺凌的現象。對於男孩子的霸凌主要與身體攻擊有關,比如毆打和辱罵。對於女孩子的,更多的是辱罵和孤立,有更惡性的是毆打和脫衣凌辱等等。 校園霸凌現象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影響非常大。無論是對與施暴者還是受害者,抑或是旁觀者都是。
  • 校園暴力比我們想的更可怕
    隨著《少年的你》熱映,校園霸凌的話題逐漸放大在公眾視野裡。電影中一位同學因為長時間被欺凌跳樓自殺,而女主陳念也被孤立、被傳話、被圍攻拍照等等。很多網友在觀看電影後評論,電影裡面的情節是不是有點誇張了,其實不然,電影為了過審,美化了不少,現實只會更加殘酷。大部分人認為,校園暴力離我們很遠,直到悲劇一次次上演,才發現校園欺凌就在每個孩子身邊。
  • 那個遭受過校園暴力的孩子,長大後怎麼樣了?
    >江蘇南通,一名15歲的初中生,因制止校園暴力被同學打死。可能對於很多人來說,校園暴力是在新聞或影視劇中看到的,但對我來說,校園暴力就在身邊,它毀了我好朋友的人生。小樂的家人很高興,以為重回校園的他終於逃離抑鬱症的魔掌,可實際上他在心裡的盤算的是——活著太難,回憶太苦,如果真的扛不住了,要.死也別死.在家裡。
  • 校園暴力事件,6女打1女?!徐州網警發布核查通報
    校園欺凌為何這麼常見?當前有些中小學依然盛行應試教育,老師們僅抓學習,而忽視了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忽視了教育孩子應該如何尊重生命,這使得孩子缺少對自我行為的把控意識,做事不計後果。一些學校對學生中存在的一些不良現象常常不聞不問、聽之任之,出了事要麼輕描淡寫,要麼大事化小。沒有嚴格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從而助長了校園暴力事件頻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