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焦慮症恐懼或者緊張是預期性焦慮的一種表現。個體對自己的表現過於否定,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擔心結果不夠好,會考得比較差,會不如意,這叫做焦慮反應,或者叫做預期性焦慮。考試焦慮分為考前焦慮、考試中的焦慮和考後焦慮。
無論考前、考中還是考後的焦慮,反映的是個體的習慣性的自我否定思維方式,看問題的時候,總是容易看到負面的消極的和不好的方面
孩子哪些方面沒準備好?
我們學習學知識、能力、方法、習慣,那你得知道——你到底是知識沒有準備好,還是能力沒有準備好,還是方法沒有準備好,還是習慣沒有準備好。
我家孩子什麼性格?
如果是焦慮性格,也就是說遇到大小事情都容易緊張、焦慮,擔心會給自己帶來不利或者擔心自己沒能力去解決面臨的問題。那很容易產生考試焦慮問題!
如何形成的呢?主要兩方面
當然它也不是一下子形成的,應該和自己過去成長中的經歷有關,或者來自於家長的期望,來自於老師的要求,以及內在的關於自己的期望過高;對成績考不好的預期擔心,擔心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擔心自己的形象會受到影響,擔心自己的前途會受到影響。平時學習不踏實,知識掌握不牢,到考試時自然會緊張、害怕、無所適從。
怎麼做?
家長自己反思!很重要!想一想自己有沒有給孩子太多的壓力。其實有時候是比較寬心的。在孩子聽來卻是令人糟心的,那是一種無形的壓力。所以對於把這個問題能夠透露給你的孩子來說,請閉上你的嘴。說於當說之時!適度焦慮會有助於集中學習。幫助個孩子認識壓力與思維運作的關係:心理學研究表明,心理壓力水平與人們的活動效果之間呈倒U字型曲線關係,即壓力過低或壓力過高都不利於學習,只有適當的壓力才有助於更好地提高學習效率。
原來我很優秀!挑戰自己的消極的自我暗示,用更加客觀真實的自我認知代替。不自高自大,也不妄自菲薄!藝高人膽大,這是徹底終結考試焦慮症的方式!平時打好學習基礎,只有對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到考試時才會應對自如,才不會出現緊張、焦慮。在平時的學習中,尤其要注意學習效率,培養較強的時間觀念。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確定符合自己的考試目標,考試目標(分數)定得太高,與自己的實際能力相距甚遠時,就會加劇焦慮情緒。
放鬆自己 根據自己平時的習慣,找出放鬆自己的方法、日常生活中,每個人放鬆自己的方法各不相同,可以看看電視、聽聽音樂、打一場籃球都不失為放鬆自己的良好方法。
音樂療法 音樂是一定頻率的聲波振動,攜帶有不同的物理能量。音樂對人體的作用應該包括心理和物理二大方面。考生應聽些旋律優美,曲調悠揚的樂曲,可以轉移和化解心理焦慮,產生愉悅的感覺。音樂還能通過神經內分泌系統。
保證睡眠和必要的運動準備好飲食這些家長該做的事情等這些基本的不贅述了!
最後,在父母雲教學實踐中,總覺得平常心很重要!《淡定是修煉出來的》一書中指出:「如果學生在生活及學習中,能常常保持放鬆、平靜,那麼當應對考試或是重大考試時,自然能良好面對。
所以套用一句經典古訓,寵辱不驚,肝木自寧。動靜以敬,心火自定。飲食有節,脾土不洩。調息寡言,肺金自全。恬淡寡慾,腎水自足!人生在世,除了生死,焉有大事?考試焦慮症,100年後,哪還是事?…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