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試焦慮症,你有嗎?
在小編認識的同學裡,小旭是一個很容易就被忽視的存在。一個很安靜的女孩,平時也不怎麼在群裡說話。有一次跟她聊作業,才發現她其實思維很活躍,很多難度還比較高的數學題,給她一會兒就能做出來。
可是她的成績,卻總是在班級中下水平,看了她的卷子,也很疑惑,這些題你應該都是會的呀~她自己也說,一到考試心態就也特別不好,緊張得睡不著覺,做題做的慌慌張張,即使會做也都做得一團糟。
前幾天又看到有人留言:小編我一遇到考試就很焦慮,我該怎麼辦?我問他怎麼焦慮了,他說考試前一段時間,就會很消極,很不開心····· · ·
考試焦慮等心理問題,好像越來越成為高中生學習路上的絆腳石~~~
二、為什麼會產生考試焦慮?
緊張的情緒很多人都會有,適當的緊張可能還有助於臨產發揮,但是焦慮卻不一定,焦慮感太強很可能會讓你之前的努力付之東流。更嚴重的是,還可能成為你的一種習慣,成為未來無形之中的絆腳石。因此如果有考試焦慮的人,還是要辦法去克服~先讓我們看看高中生考前焦慮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過分結果導向多數的同學在考試過程中,比較過分關注分數、排名,有時候考差了就會陷入到自我懷疑的情緒之中,懷疑自己是不是沒有別人優秀,懷疑自己是不是很差,這樣的情緒多了以後,會陷入一種惡性循環,導致即使還沒有考試,就會擔心自己這次你考差看會不會怎麼樣,如果一直有這樣的心理暗示,就很容易一遇到考試就產生自然的心理反應。以考試結果評判自身價值在個體成長過程中,很多時候我們會根據別人的反饋來判斷自己是否被認可,如果在很多人小時候經常在考試考差了之後,從父母老師那裡接受到的反饋「這件事我沒做好,你就不喜歡我了」,就會導致很多人過於在意考試的成敗,努力去通過表現優秀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證明自己值得被喜歡。一旦有失去別人認可的風險,就會陷入極度的焦慮之中。深層原因:內心的不自信焦慮最深層次的原因:來源於內心的不自信
讓我們認真看看,努力的程度和考試焦慮的關係。有兩類人,對考試的焦慮感是比較弱的,一類是那種完全沒努力的人,一種是努力到位並有自我認知的人,他們都能夠在考試之前,就大約預知自己的結果,不確定性被大大降低,因此焦慮的情緒會減少很多。
而多數焦慮的同學,也有幾種學生,一種是也在努力,但深知自己努力沒到位,複習也沒複習好,考試前心虛;另一種是很努力的人,但是方法並不一定有效,努力的結果並不是是直接帶來成績提升,他們對自己的成績有很大的期待,但是並沒有準確的認知,他們沒有足夠的自信這次會考好,這樣的不確定感就會帶來焦慮。這兩類,都是源於內心的不自信。
三、緩解考試焦慮症的方法有哪些?
認知調控調整大腦對考試的認知。考試前不要用「完了」、「我糟糕透了」等這種消極的語言暗示自己在考試失敗後,積極尋找原因,尋找對策解決問題,而不是用自己不行、自己很差這一些心理來弱化自己的信心。將考試作為一種檢驗自己學習狀態的方式,而不是一次自我價值的審判。大腦對考試的認知擺正,焦慮的情緒也就會減少很多~從源頭增強自信
焦慮的來源是內心深處的不自信,因此增強自信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一方面是要多給自己積極的暗示,多告訴自己「我能行」。其次,還是要從實際解決問題,為什麼不夠自信,除了性格原因,還有一點就是沒有自信的資本。你有沒有發現,如果有一段時間,你學習得很努力,也從內心覺得自己的成績有明顯的提升,對於那一次的考試你是有底氣的,所以並不會特別焦慮。而一旦你那段學習效率很低,你覺得自己沒準備好,焦慮感就會大大增強。因此化解考試焦慮最根本的方法是踏踏實實學好。
外部行為矯正
有一部分同學,儘管知道焦慮不太好,但是自己也沒辦法控制自己的緊張,這個時候可可以嘗試幾個方法。一種是放鬆訓練。放鬆訓練的原理,是交互抑制原理,即人在放鬆狀態下的情緒,與焦慮是相互抵抗的,比如放鬆狀態出現了,必然會抑制焦慮和緊張狀態的出現。比如常見的跑步,聽音樂等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就是做一些放鬆訓練。
另一種是正面面對自己的焦慮,比如把自己焦慮的東西寫到紙上,順從自己最真實的心理狀態去一個個剖析,比如焦慮的原因是什麼,最核心的因素是什麼,這種想法是否正確,該如何解決,在內心對焦慮的問題來做一場辯論。其實很多讓人焦慮的問題,你仔細梳理後也覺得沒必要焦慮。
尋求外部幫助
還有一些同學,可能有很嚴重的考試焦慮症,甚至出現抑鬱的症狀,這樣的同學也要告訴大家,要及時跟爸爸媽媽老師們說明自己的情況,有必要的話可以找心理醫生聊聊天,敞開心扉,讓外界來幫助你。總之,身心健康最重要。
對於我們大多數的人,或許都有輕微的焦慮症,其實很多時候,我們的焦慮感來自自己的能力,還匹配不上自己的夢想,要減少焦慮,唯有努力提升自己。
最後,小編希望高中生們都能擺脫掉考試焦慮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