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房間小,隔音不好,晚上睡不著時就喜歡偷聽爸爸媽媽聊天;長大後隔音好了,可這個毛病卻沒有改掉。只要爸爸一出外工作,每天至少要給媽媽打兩個電話,打電話的時候,我就喜歡「偷聽」,看著他倆講悄悄話,媽媽一臉幸福,電話那邊爸爸也是笑得合不攏嘴。這種畫面就是很美好,好得讓我也很享受。
在知乎上,很多不願意結婚的年輕人說,「不想結婚是因為害怕結婚後會活成父母那樣」。可是對我來說,至今不願意結婚是因為我想要遇到像父母那樣的愛情時,再開始。
爸爸媽媽結婚快三十年了,在這麼漫長的歲月裡,我從來沒有看到他倆紅過臉,甚至都沒有吵過架,每次有爭執的時候,都是媽媽生氣爸爸去哄,爸爸常說「老婆的話,比天大」。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都長大了,可爸爸還是一如既往地愛著媽媽。冬天天冷,不讓媽媽起床做早飯,搞得全家人都只得啃幹饅頭充飢。媽媽喜歡打麻將,經常晚上很晚回家,不會做飯的爸爸會把飯菜做好等著媽媽回家吃飯,雖然每次都會因為不放調料、難吃被媽媽責怪,但下一次他還是會做,因為在爸爸眼中,回家就能吃上熱乎的飯菜是一種幸福的象徵,而這種幸福媽媽必須有。這些習慣,看似簡單平淡,卻飽含愛意,最好的愛情不就應該是這樣嗎。
親身見證了父母之間這種純粹的愛情,以至於後來的我,找對象的標準也變得愈加挑剔。因為知道什麼樣的愛情是好的愛情,也知道什麼樣才是「愛」,因而對結婚對象的考察也變得更加理性。物質對我而言,不過是過眼雲煙,凡是可以通過自己努力獲取的東西,都不應該是一個人身上最重要的東西。一個人最重要的應該是面對困難時的擔當與勇氣。結婚對象之所以被我們稱之為伴侶,也是因為往後餘生,無論貧富貴賤,兩個人都得共同擔起一個家庭的責任,無論是養育子女,還是贍養老人,諸多問題諸多困難,都是需要兩人共同面對的,這樣的伴侶豈能兒戲?
而「伴侶」這個詞,我在爸爸媽媽身上得到了最好的印證。
我爸爸兄弟姐妹有7個,作為家裡的第二個男丁,爸爸帶著很強烈的家庭責任感,十幾歲就輟學打工很努力地幫襯家裡養活弟弟妹妹。後來成家,又為了自己的小家終日奔波勞碌,沒過過幾天好日子。終於等到我們都長大了,日子也好起來了,他卻還保留著以前的那些舊習慣。我爸爸常常當著我們的面說,是媽媽解救了他,把他從泥淖中拉了出來,要是沒有媽媽,他就沒有現在的一切,沒有媽媽他的人生就沒有幸福可言。有時候光是有一個愛著的人,她的存在就是一種救贖啊。
爸爸從小家裡很窮,光是長大就吃了很多很多苦,所以對於後來的幸福,他覺得非常難得,因而非常珍惜。我讀高三的那一年冬天,我媽媽出了車禍,好在沒有生命危險,但是整條腿差點廢掉,爸爸嚇得寸步不離日夜守著媽媽。那是2012年,那年春節爸爸都是在醫院陪著媽媽過的。爸爸對我說:「弟弟妹妹交給你了,我只守著你媽。」出院回家後,媽媽吃藥都是爸爸親自把關親手送到嘴邊。那段時間媽媽經常擔心自己以後腿腳落下毛病,情緒多變,脾氣也不好,每次爸爸都會好說歹說才給哄好。我還記得有一次我跟媽媽吵架,媽媽跑去跟爸爸訴苦,爸爸過來勸了我幾個小時,讓我道歉,還威脅我不道歉以後零花錢扣掉。
爸爸從未對媽媽說過「我愛你」,可是一生都在踐行這句話。
看到這裡,你們可能會覺得我媽媽太幸運了,遇到了我的爸爸。家裡親朋好友,也都是這樣認為。他們覺得我媽媽愛打麻將,也不工作,爸爸還很疼愛她,這是多大的福氣啊。但是,媽媽身上有很多優點,爸爸在外打工時,媽媽把家裡打理的井井有條;爸爸現在三高必須得減肥,媽媽就變著花樣做低脂又好吃的飯菜。媽媽整天嫌棄爸爸不會做飯,實際上很享受給爸爸做飯。爸爸常說:「夫妻之間要忍讓,反正無論如何你媽說的都是對的」。媽媽卻說:「等你結婚就知道了,婚姻是需要雙方一起經營的,單單靠一方的忍讓也不能長久。」
最好的愛情,就是平平淡淡一生,相互扶持一輩子,是我看你時,滿眼星河,這些星星的光芒從我眼中看向你時,還能投射到我自己身上,讓我變成一個更加熠熠生輝、更完整的我,而你恰好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