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憶中的蘆臺」之二十三:懷念老同學靳懷祥及「碰球」和罰站

2020-09-14 民間畫家姜志彬

眼前的這張照片勾起了我對五十多年前高中生活的回憶。靳懷祥在我們蘆臺一中高三甲班是位品學兼優的學生,特別是組織能力相當強,只要有他在,就會有歌聲,就會有有趣味的活動。

我和老同學王克起、靳懷祥

記得當年高三甲班的課間活動僅有十分鐘,在懷祥的組織下我們多位同學玩起了「碰球」,此活動要求參與人反應快,鍛鍊參與人的應變表達能力,玩得大家開心快樂。

首先把參與活動的人每人算作一個「球」,確定一個號,這樣就形成了一球、二球......多個球。活動開始後大家按順序喊出你要碰的球,比如說「一球碰二球」、「二球碰四球」等等。

碰球開始前,懷祥就偷偷告訴其他同學:大家都向克起發起攻擊,比如克起如果是二球,大家就都碰二球。於是活動開始後,大家都碰向克起:「一球碰二球」、「三球碰二球」、「四球碰二球」......一開始克起的二球還能應對,可到後來就應接不暇了,最後竟喊成了「二球碰二球」(自己碰自己),頓時大家笑聲一片。正好上課的鈴聲也響了,遊戲結束,新的一節課開始了。

王克起同學是班裡的「笑星」,有克起在,總會給大家帶來笑聲一片,他的每個言行舉止總會讓人笑個不停,從而消除了上課的疲勞。即使是上課,我們有時也會搞個「惡作劇」。

高中一年級時有一次冬季,徐聯珍老師給我們班上生物課,不知是何原因,我把頭貼在了課桌上,看上去像是在睡覺。徐老師見我沒注意聽講,就把我叫起來,問我剛才講的什麼內容,我答不上來。徐老師批評我說:「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你怎麼大冬天的還睡覺?」然後老師說:「上課要注意聽講,坐下吧。」此時坐在我後邊桌的靳懷祥偷偷的把我的坐凳藏在了一邊,想讓我坐下時,突然坐空,搞一場惡作劇。我聽到有的同學小聲在笑,思想上有了防備,但一時又找不到凳子,又不敢往下坐。徐老師見此情景心想:讓你坐,你還不坐下。於是她說:「你不坐下,就站到教室前邊來。」沒辦法,我只好從我的座位走到了前邊,一直站到下課。

罰站時心情是很複雜的,我在想:怎麼搞的?平日裡老師和同學們心目中的好學生怎麼弄到了讓老師罰站的地步了?連我自己也弄不明白了。我的好朋友導演了這場鬧劇,我還真能理解,並不責怪他們,自己受點委屈就受點委屈吧,誰讓我們是好朋友呢!

我最要好的朋友靳懷祥同學後來參加工作到了遼寧盤錦的遼河油田,兩年前因病去世了,享年七十三歲,生前曾擔任遼河油田石化公司老總,他把青春全部貢獻給了我國的石油工業。


我是姜志彬,1946年出生於蘆臺,1965年畢業於天津市寧河縣蘆臺一中,1970年畢業於太原重型機械學院鍛壓專業,並於當年分配到唐山齒輪廠工作,2006年正式退休,現在居住在唐山。

相關焦點

  • 「我記憶中的蘆臺」之十六:我的老同學王克起成了名人
    前幾年回老家蘆臺探親,一個偶然的機會見到了一本近期出版的《寧河縣誌.》信手翻了翻,翻到了本縣名人錄一欄,很多都是歷史上為國家作出過突出貢獻的寧河籍名流,有兩彈一星的科學家,有現在海外的著名作家。突然間「王克起」三個字出現在眼前,這不是我在蘆臺一中高中的老同學嗎?
  • 「我記憶中的蘆臺」之十九:高三甲班五人小樂隊
    退休後我參加了老年合唱團樂隊。每當我拉起小提琴,總會想起我學生時代的蘆臺一中高三甲班五人小樂隊。二0一三年二月二十七日晚我上網與漢沽的老同學付連倉聊天。他給我發過來一張四十八年前我們五人小樂隊合影的珍貴老照片。看到照片後我心情異常激動,可以說是悲喜交加。悲的是在照片上見到了已經離開我們三十七年的昔日同窗:邢鐵勳、萬國玉,引發了我無限懷念之情。
  • 「我記憶中的蘆臺」之二十:一張老照片,一段師生情
    眼前的一張珍藏了五十多年的已經發了黃的老照片勾起我對中學時代美好的回憶。這張照片裡有段難忘的師生情。那是1962年我和我的好朋友靳懷祥、邢鐵勳正在一個班裡讀高一,我們三人都是班裡的文藝愛好者。張德鈺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在張老師的倡導和支持下,我們高一甲班的文娛活動搞得十分活躍,張老師經常為我們的活動出主意、想辦法,在班上的聯歡會上還親自表演節目。
  • 「我記憶中的蘆臺」之十八:花兒與少年——懷念摯友邢鐵勳
    我高中時的摯友邢鐵勳可說是年級的學霸,樂器的多面手,體育的尖子,他不幸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遇難了,四十四年過去了,我十分懷念他。鐵勳勤奮好學,愛好廣泛。他在北京上的小學和初中,高中轉學到了蘆臺一中,和我們這些縣城的學生相比,他明顯的比我們學得多、學得好、見識廣。高中一年級的聯歡會上他就為我們表演了俄語版的童話劇《拔蘿蔔》,讓同學們大開眼界。
  • 「我記憶中的蘆臺」之十七:歌聲與無悔的人生相伴
    回憶蘆臺一中高三甲班歡送老同學闞勝宇、萬國玉參軍1965年我在蘆臺一中高三(甲班)。就要高考了,歷經十二年寒窗苦讀的學子,考上大學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願望。正好這個時候徵兵工作在我們畢業班開始了,我們班團支部書記闞勝宇第一個報了名,在他的帶動下,我們許多男同學都踴躍報名。論政審、表現、學習成績,勝宇考個像樣的大學那是不成問題的,可他卻毅然決然的選擇了保家衛國,這是多麼高尚的情懷。
  • 「我記憶中的蘆臺」之八:難忘蘆臺一小
    我是在1953年上的蘆臺一小,在那裡度過了金色的童年。那段時光充滿了陽光、童趣,充滿了天真、快樂,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充滿了多彩的夢。當年我在蘆臺第一小學(六丁)班,就說說當時的幾件趣事吧。在少年先鋒隊隊旗下,一曲童聲合唱《少年先鋒隊隊歌》,至今每到「六一」國際兒童節都迴響在我的耳邊,那熟悉的歌詞,隨口都能哼出來:「我們新中國的兒童,我們新少年的先鋒。
  • 「我記憶中的蘆臺」之二十一:俄文歌曲《三個坦克手》
    五十多年前蘆臺一中的楊傑寧老師教會了我一首俄文歌曲,歌名叫《三個坦克手》,老師教的好,我也特別愛學。當時正值抗美援越時期,學校組織各科課外學習小組,我參加了俄語小組。我們先學了一首用俄文寫的抗美援越內容的詩,楊老師教我們朗誦。尤其讓我五十多年後仍記憶猶新的是楊老師教我們唱的一首俄文歌曲《三個坦克手》,半個多世紀後我仍能按原曲調,完整地唱下來,想起來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 「我記憶中的蘆臺」之六:難忘的學生時代
    1962年我在蘆臺一中上初三。我和班上的同學關係搞得很好。平時都愛跟我鬧著玩。全班就我一個姓姜的,許多同學都習慣把我的『』姜『』字念成『』蔣『』字,喊我『』蔣志彬『』,甚至個別同學還叫過我『』蔣委員長『』,對這些我從來也未在意過。然而,有一天這樣的玩笑就鬧得大了。
  • 「我記憶中的蘆臺」之二十五:從天主教堂到三公廟
    一九五三年我七周歲,到了上學的年齡,暑期開學時大姐領著我,我穿上了大姐給我做的新衣服和新書包,來到了寧河縣蘆臺第一小學分校,這裡原是座教堂,被改成了小學校。除了學校大門上方還保留有「天主教堂」四個字以及上面的「十」字外,其他的方早已經找不到一點教堂的影子了。
  • 老同學永遠在心間,一曲《燕歸來》,送給所有老同學!
    曾經一起調皮被罰, 曾經一起爭吵打鬧, 曾經一起聊悄悄話, 我們共同度過的時光, 是記憶中最美的風景 親愛的老同學, 你會不會想我一樣,
  • 月英老同學一路走好!
    恰同學少年,憶往昔崢嶸歲月,楊集中學讀書時候美好的校園時光,恰似一副流光溢彩的畫卷,深深地烙印在我心中,楊集中學85屆的師兄師姐們在我的記憶中永遠難忘。     本來這次同學聚會,我攝影,結果呂讓天搶上,這樣一來我有機會和段潤琴同學合影,結果發現呂讓天的攝影技術了不得,給我倆的合影太清醒了,我和段潤琴的合影一發到同學群,他後悔了,他說在段的旁邊應該是他,咱是我?     當晚的聚會有的同學因為家裡有事沒來了,第二天楊景輝同學兒子結婚才聚到一起!
  • 傑爾凡教育(託管)中心招生中(蘆臺一小,三小,五小,香榭校區)
    ,傑爾凡教育中心2016年入駐寧河區域,短短四年間的發展和擴大,寧河區域目前開設蘆臺三小校區、蘆臺五小校區、蘆臺一小校區、橋北校區和商業道校區共計招收學員400一般主要面向小學生、中學生等,與小朋友們一起寫作業、做遊戲,通過專業陪讀老師的監管和學生的互動以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傑爾凡小學生託管中心除了看管孩子安全的責任外,還承擔有接孩子放學、安排孩子吃住等,充分解決孩子家長們最頭疼的幾個問題:* 孩子放學了,父母還沒有下班。* 家長工作太忙,孩子功課顧不上輔導。* 孩子作業拖拉,總是跟父母較勁。
  • 又是一年中高考結束季懷念師恩時
    上個周日,偶去在同一座城市工作的一位老同學處聚餐。在觥籌交錯間,聽到老同學說起我們初三時的班主任——張老師遭遇車禍不幸身亡的消息,我瞠目結舌,怎麼也想不到這麼一個風華正茂的生命竟會像一顆流星高速度地殞落。
  • 球球大作戰:懷念當初的球球
    hello,大家好,我們又見面了,今天小暢要講的遊戲是《球球大作戰》,這算是小暢童年的遊戲,它承載了小暢童年乃至青年一段時期的美好記憶,雖然現在它已經不是當面那個它了,小暢還是想為它寫一篇文章,就當給自己留個念想,留點回憶。
  • 《記憶中潮汕故鄉的風俗節日和粿品》之五六月
    五月初五端午節,綁粽球。六月十五是五穀母爺生,沒要求特定粿品,有閒就炊粿仔。綁粽球,只要細加斟酌,我都要會心一笑,太生動了。為何不叫包粽,而叫綁粽?綁,五花大綁?猜對了,粽葉包米後會繞好幾圈繩,捆好,吊著!
  • "飛地"何以成"肥地"{蘆臺經濟開發區對接京津紀事
    近年來,隨著天津經濟的快速發展,蘆臺人意識到,從地理條件上,「飛地」不會「飛」回到唐山,「等靠要」的思想一定要拋棄。  蘆臺開發區黨工委書記楊玉滿認為,從區位條件上講,「飛地」一方面是劣勢,但同時也是一種優勢,因為天津的各種資源稟賦都能為我所用,「身在天津,就要融入天津」。  於是,蘆臺開始在基礎設施上積極對接天津,壯大自己。
  • 夢見老同學的寓意
    老同學往往是我們學生時代純潔友誼的結晶,很多人再次看到老同學會十分感動,那麼如果做夢夢見老同學會有什麼寓意呢?
  • 蘆臺一中、二中合併
    據蘆臺經濟開發區工委宣傳部官方微信消息,為進一步整合區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結構,推進教育園區建設,8月19日下午,蘆臺經濟開發區召開了第一中學、第二中學合併暨教育園區中小學校工作會議。
  • 一群老同學建起「Q版39中」
    信息時報訊 (記者 梁健敏 實習生 蔡汝凌) 十一長假,有人回鄉探親,有人旅遊結婚,有人在家當「宅神」……而對於一眾廣州市第三十九中學83屆的老同學來說,老同學相聚探訪恩師則是長假中最重要的事情。記者獲悉,近年來,廣州迎來中小學合併潮,市39中學也被如今的13中合併,不復存在。
  • 用豬膀胱作「球」——記憶中的年味(原創首發)
    作者:銅仁市德星高級中學教師 李金菊我坐在車上,被車窗外的夜景深深地吸引住,放眼望去,筆直的路上,車水馬龍,路兩旁的每一顆綠化樹都掛滿了通紅的燈籠和通紅中國結……又快過年啦,我的腦海裡充滿了關於過年的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