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這張照片勾起了我對五十多年前高中生活的回憶。靳懷祥在我們蘆臺一中高三甲班是位品學兼優的學生,特別是組織能力相當強,只要有他在,就會有歌聲,就會有有趣味的活動。
我和老同學王克起、靳懷祥
記得當年高三甲班的課間活動僅有十分鐘,在懷祥的組織下我們多位同學玩起了「碰球」,此活動要求參與人反應快,鍛鍊參與人的應變表達能力,玩得大家開心快樂。
首先把參與活動的人每人算作一個「球」,確定一個號,這樣就形成了一球、二球......多個球。活動開始後大家按順序喊出你要碰的球,比如說「一球碰二球」、「二球碰四球」等等。
碰球開始前,懷祥就偷偷告訴其他同學:大家都向克起發起攻擊,比如克起如果是二球,大家就都碰二球。於是活動開始後,大家都碰向克起:「一球碰二球」、「三球碰二球」、「四球碰二球」......一開始克起的二球還能應對,可到後來就應接不暇了,最後竟喊成了「二球碰二球」(自己碰自己),頓時大家笑聲一片。正好上課的鈴聲也響了,遊戲結束,新的一節課開始了。
王克起同學是班裡的「笑星」,有克起在,總會給大家帶來笑聲一片,他的每個言行舉止總會讓人笑個不停,從而消除了上課的疲勞。即使是上課,我們有時也會搞個「惡作劇」。
高中一年級時有一次冬季,徐聯珍老師給我們班上生物課,不知是何原因,我把頭貼在了課桌上,看上去像是在睡覺。徐老師見我沒注意聽講,就把我叫起來,問我剛才講的什麼內容,我答不上來。徐老師批評我說:「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你怎麼大冬天的還睡覺?」然後老師說:「上課要注意聽講,坐下吧。」此時坐在我後邊桌的靳懷祥偷偷的把我的坐凳藏在了一邊,想讓我坐下時,突然坐空,搞一場惡作劇。我聽到有的同學小聲在笑,思想上有了防備,但一時又找不到凳子,又不敢往下坐。徐老師見此情景心想:讓你坐,你還不坐下。於是她說:「你不坐下,就站到教室前邊來。」沒辦法,我只好從我的座位走到了前邊,一直站到下課。
罰站時心情是很複雜的,我在想:怎麼搞的?平日裡老師和同學們心目中的好學生怎麼弄到了讓老師罰站的地步了?連我自己也弄不明白了。我的好朋友導演了這場鬧劇,我還真能理解,並不責怪他們,自己受點委屈就受點委屈吧,誰讓我們是好朋友呢!
我最要好的朋友靳懷祥同學後來參加工作到了遼寧盤錦的遼河油田,兩年前因病去世了,享年七十三歲,生前曾擔任遼河油田石化公司老總,他把青春全部貢獻給了我國的石油工業。
我是姜志彬,1946年出生於蘆臺,1965年畢業於天津市寧河縣蘆臺一中,1970年畢業於太原重型機械學院鍛壓專業,並於當年分配到唐山齒輪廠工作,2006年正式退休,現在居住在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