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1953年上的蘆臺一小,在那裡度過了金色的童年。那段時光充滿了陽光、童趣,充滿了天真、快樂,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充滿了多彩的夢。
當年我在蘆臺第一小學(六丁)班,就說說當時的幾件趣事吧。
在少年先鋒隊隊旗下,一曲童聲合唱《少年先鋒隊隊歌》,至今每到「六一」國際兒童節都迴響在我的耳邊,那熟悉的歌詞,隨口都能哼出來:「我們新中國的兒童,我們新少年的先鋒。團結起來,繼承著我們的父兄。不怕艱難,不怕擔子重。為了新中國的建設而奮鬥。學習偉大的領袖毛澤東。」這段歌詞從兒時一直背到現在。唱起來全身熱血上湧,有種說不出的神往和對那個遠去的時代無限的追思。
那時,每當「六一」到來之前,學校各班同學都要製作手工作品和排練文藝節目,學校挑選較優秀的推薦到縣裡參展和匯演。說到手工製作,王鼎俊可是我們班的製作能手。小學六年級的他就因鑽研無線電在學校出了名,為向「六一」獻禮,我們六丁班決定自己動手製作一輛「解放」牌載重汽車模型。以王鼎俊為主,幾個同學組成了製作小組,我們找圖書雜誌、製作模型的膠合板,畫圖製作,然後塗油漆、裝飾,完成後拿到了寧河縣文化館展出。望著送展的汽車模型,同學們都欣慰地笑了。這笑聲充滿了對多少天辛勤勞動的讚美也放飛著對美好未來的多彩夢想。
解放牌汽車模型
記得這一年我的學習成績特別好。由於我對各門功課都特別感興趣,很愛學,結果期末的總成績全是5分(那時是5分制),班主任紀紹賢老師把我這個學習典型推薦到了學校,成了全校有名的「紅五分」。老師還讓我做好到其他班介紹「學習經驗」的準備,這下子可把我難壞了,簡直讓我寢食不安,我哪有什麼經驗哪?再說,我就害怕在眾人面前講話,這可怎麼辦?我嘴上沒說,可心裡特著急上火,天天想著這件事,恐怕有一天老師讓我去「介紹」。還好,直到過了很長時間,老師也沒在提這件事,我才放了心。這一年我非常榮幸地獲得了我一生中唯一一張最珍貴、最值得驕傲的,也是含金量最高的由寧河縣教育局頒發的「三好學生」油印獎狀。這張看起來很不起眼的獎狀,我從小學到參加工作,一直當做「寶貝」收藏著,只可惜這張獎狀在唐山大地震中丟失了。
蘆臺一小
我是姜志彬,現在居住在唐山,1965年畢業於天津市寧河縣蘆臺一中,1970年畢業於太原重型機械學院鍛壓專業,並於當年分配到唐山齒輪廠工作,2006年正式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