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憶中的蘆臺」之八:難忘蘆臺一小

2020-09-03 民間畫家姜志彬

我是在1953年上的蘆臺一小,在那裡度過了金色的童年。那段時光充滿了陽光、童趣,充滿了天真、快樂,充滿了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充滿了多彩的夢。

當年我在蘆臺第一小學(六丁)班,就說說當時的幾件趣事吧。

在少年先鋒隊隊旗下,一曲童聲合唱《少年先鋒隊隊歌》,至今每到「六一」國際兒童節都迴響在我的耳邊,那熟悉的歌詞,隨口都能哼出來:「我們新中國的兒童,我們新少年的先鋒。團結起來,繼承著我們的父兄。不怕艱難,不怕擔子重。為了新中國的建設而奮鬥。學習偉大的領袖毛澤東。」這段歌詞從兒時一直背到現在。唱起來全身熱血上湧,有種說不出的神往和對那個遠去的時代無限的追思。

那時,每當「六一」到來之前,學校各班同學都要製作手工作品和排練文藝節目,學校挑選較優秀的推薦到縣裡參展和匯演。說到手工製作,王鼎俊可是我們班的製作能手。小學六年級的他就因鑽研無線電在學校出了名,為向「六一」獻禮,我們六丁班決定自己動手製作一輛「解放」牌載重汽車模型。以王鼎俊為主,幾個同學組成了製作小組,我們找圖書雜誌、製作模型的膠合板,畫圖製作,然後塗油漆、裝飾,完成後拿到了寧河縣文化館展出。望著送展的汽車模型,同學們都欣慰地笑了。這笑聲充滿了對多少天辛勤勞動的讚美也放飛著對美好未來的多彩夢想。

解放牌汽車模型

記得這一年我的學習成績特別好。由於我對各門功課都特別感興趣,很愛學,結果期末的總成績全是5分(那時是5分制),班主任紀紹賢老師把我這個學習典型推薦到了學校,成了全校有名的「紅五分」。老師還讓我做好到其他班介紹「學習經驗」的準備,這下子可把我難壞了,簡直讓我寢食不安,我哪有什麼經驗哪?再說,我就害怕在眾人面前講話,這可怎麼辦?我嘴上沒說,可心裡特著急上火,天天想著這件事,恐怕有一天老師讓我去「介紹」。還好,直到過了很長時間,老師也沒在提這件事,我才放了心。這一年我非常榮幸地獲得了我一生中唯一一張最珍貴、最值得驕傲的,也是含金量最高的由寧河縣教育局頒發的「三好學生」油印獎狀。這張看起來很不起眼的獎狀,我從小學到參加工作,一直當做「寶貝」收藏著,只可惜這張獎狀在唐山大地震中丟失了。

蘆臺一小

我是姜志彬,現在居住在唐山,1965年畢業於天津市寧河縣蘆臺一中,1970年畢業於太原重型機械學院鍛壓專業,並於當年分配到唐山齒輪廠工作,2006年正式退休。

相關焦點

  • 「我記憶中的蘆臺」之六:難忘的學生時代
    1962年我在蘆臺一中上初三。我和班上的同學關係搞得很好。平時都愛跟我鬧著玩。全班就我一個姓姜的,許多同學都習慣把我的『』姜『』字念成『』蔣『』字,喊我『』蔣志彬『』,甚至個別同學還叫過我『』蔣委員長『』,對這些我從來也未在意過。然而,有一天這樣的玩笑就鬧得大了。
  • 「我記憶中的蘆臺」之二十:一張老照片,一段師生情
    眼前的一張珍藏了五十多年的已經發了黃的老照片勾起我對中學時代美好的回憶。這張照片裡有段難忘的師生情。那是1962年我和我的好朋友靳懷祥、邢鐵勳正在一個班裡讀高一,我們三人都是班裡的文藝愛好者。張德鈺老師是我們的班主任,在張老師的倡導和支持下,我們高一甲班的文娛活動搞得十分活躍,張老師經常為我們的活動出主意、想辦法,在班上的聯歡會上還親自表演節目。
  • 「我記憶中的蘆臺」之十九:高三甲班五人小樂隊
    退休後我參加了老年合唱團樂隊。每當我拉起小提琴,總會想起我學生時代的蘆臺一中高三甲班五人小樂隊。二0一三年二月二十七日晚我上網與漢沽的老同學付連倉聊天。他給我發過來一張四十八年前我們五人小樂隊合影的珍貴老照片。看到照片後我心情異常激動,可以說是悲喜交加。悲的是在照片上見到了已經離開我們三十七年的昔日同窗:邢鐵勳、萬國玉,引發了我無限懷念之情。
  • 「我記憶中的蘆臺」之二十一:俄文歌曲《三個坦克手》
    五十多年前蘆臺一中的楊傑寧老師教會了我一首俄文歌曲,歌名叫《三個坦克手》,老師教的好,我也特別愛學。當時正值抗美援越時期,學校組織各科課外學習小組,我參加了俄語小組。我們先學了一首用俄文寫的抗美援越內容的詩,楊老師教我們朗誦。尤其讓我五十多年後仍記憶猶新的是楊老師教我們唱的一首俄文歌曲《三個坦克手》,半個多世紀後我仍能按原曲調,完整地唱下來,想起來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思議。
  • 「我記憶中的蘆臺」之十八:花兒與少年——懷念摯友邢鐵勳
    我高中時的摯友邢鐵勳可說是年級的學霸,樂器的多面手,體育的尖子,他不幸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遇難了,四十四年過去了,我十分懷念他。鐵勳勤奮好學,愛好廣泛。他在北京上的小學和初中,高中轉學到了蘆臺一中,和我們這些縣城的學生相比,他明顯的比我們學得多、學得好、見識廣。高中一年級的聯歡會上他就為我們表演了俄語版的童話劇《拔蘿蔔》,讓同學們大開眼界。
  • 「我記憶中的蘆臺」之十六:我的老同學王克起成了名人
    前幾年回老家蘆臺探親,一個偶然的機會見到了一本近期出版的《寧河縣誌.》信手翻了翻,翻到了本縣名人錄一欄,很多都是歷史上為國家作出過突出貢獻的寧河籍名流,有兩彈一星的科學家,有現在海外的著名作家。突然間「王克起」三個字出現在眼前,這不是我在蘆臺一中高中的老同學嗎?
  • 「我記憶中的蘆臺」之二十五:從天主教堂到三公廟
    一九五三年我七周歲,到了上學的年齡,暑期開學時大姐領著我,我穿上了大姐給我做的新衣服和新書包,來到了寧河縣蘆臺第一小學分校,這裡原是座教堂,被改成了小學校。除了學校大門上方還保留有「天主教堂」四個字以及上面的「十」字外,其他的方早已經找不到一點教堂的影子了。
  • 「我記憶中的蘆臺」之十七:歌聲與無悔的人生相伴
    回憶蘆臺一中高三甲班歡送老同學闞勝宇、萬國玉參軍1965年我在蘆臺一中高三(甲班)。就要高考了,歷經十二年寒窗苦讀的學子,考上大學是每個人夢寐以求的願望。正好這個時候徵兵工作在我們畢業班開始了,我們班團支部書記闞勝宇第一個報了名,在他的帶動下,我們許多男同學都踴躍報名。論政審、表現、學習成績,勝宇考個像樣的大學那是不成問題的,可他卻毅然決然的選擇了保家衛國,這是多麼高尚的情懷。
  • 傑爾凡教育(託管)中心招生中(蘆臺一小,三小,五小,香榭校區)
    、蘆臺五小校區、蘆臺一小校區、橋北校區和商業道校區共計招收學員400多人,中心共擁有全職教師25名,外籍教師1名,特色課程教師8名、傑爾凡2020年4月入駐安徽省宿州市,僅一年時間宿州校區已經開設了兩家校區
  • 「我記憶中的蘆臺」之二十三:懷念老同學靳懷祥及「碰球」和罰站
    眼前的這張照片勾起了我對五十多年前高中生活的回憶。靳懷祥在我們蘆臺一中高三甲班是位品學兼優的學生,特別是組織能力相當強,只要有他在,就會有歌聲,就會有有趣味的活動。首先把參與活動的人每人算作一個「球」,確定一個號,這樣就形成了一球、二球......多個球。活動開始後大家按順序喊出你要碰的球,比如說「一球碰二球」、「二球碰四球」等等。碰球開始前,懷祥就偷偷告訴其他同學:大家都向克起發起攻擊,比如克起如果是二球,大家就都碰二球。
  • 蘆臺一中、二中合併
    據蘆臺經濟開發區工委宣傳部官方微信消息,為進一步整合區教育資源,優化教育結構,推進教育園區建設,8月19日下午,蘆臺經濟開發區召開了第一中學、第二中學合併暨教育園區中小學校工作會議。
  • "飛地"何以成"肥地"{蘆臺經濟開發區對接京津紀事
    「半小時上天(天津機場)入海(塘沽碼頭),一小時進京下衛」成為蘆臺這個「飛地」的獨特優勢。  蘆臺經濟開發區前身是國有農場,是一個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工、建、交、商、服綜合經營的國有大型農墾聯合企業。
  • 蘆臺經濟開發區公開招聘事業編制工作人員57名
    在招聘過程中的重要通知事項,將通過「河北唐山蘆臺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網上發布,請應聘人員及時關注。三、招聘對象和條件(一)應聘人員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應聘人員學歷底限或以上學歷的畢業證書載明的專業名稱必須與崗位條件中專業要求一致。《崗位信息表》專業要求為「具體專業名稱」的,須一字不差(設定的專業要求帶括號的,審核時含括號中的內容;設定的專業要求不帶括號的,只審核括號外內容);專業要求為「專業類」的,參考教育部制定的現行高等教育專業目錄審核。
  • 2020唐山蘆臺經濟開發區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57名公告
    在招聘過程中的重要通知事項,將通過「河北唐山蘆臺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網上發布,請應聘人員及時關注。  三、招聘對象和條件  (一)應聘人員應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1.具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應聘人員學歷底限或以上學歷的畢業證書載明的專業名稱必須與崗位條件中專業要求一致。《崗位信息表》專業要求為「具體專業名稱」的,須一字不差(設定的專業要求帶括號的,審核時含括號中的內容;設定的專業要求不帶括號的,只審核括號外內容);專業要求為「專業類」的,參考教育部制定的現行高等教育專業目錄審核。
  • 蘆臺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召開節前警示教育大會
    9月29日,蘆臺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組織召開節前警示教育大會。分局分黨組書記、局長許曉龍主持會議,黨支部書記藺移三傳達了中共唐山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黨組市紀委駐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紀檢監察組關於國慶、中秋期間「十個嚴禁」的通知。
  • 老照片:關於春節的記憶
    01   關於春節的記憶――年夜飯  除夕之夜圖為1953年春節,天津市漢沽區蘆臺王德鑄(左一)一家人吃團圓飯。
  • 唐山一地招聘村醫_綜合新聞_唐山環渤海新聞網
    2.戶籍在我區或在我區長期居住,志願服務村級醫療衛生事業人員。  3.男性年齡不超過60周歲(1960年9月30日以後出生),女性年齡不超過55周歲(1965年9月30日以後出生),具備履行崗位職責的身體條件,服從鄉村一體化管理,服從海北鎮衛生院的領導和調配,能承擔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健康管理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