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高中時的摯友邢鐵勳可說是年級的學霸,樂器的多面手,體育的尖子,他不幸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遇難了,四十四年過去了,我十分懷念他。
鐵勳勤奮好學,愛好廣泛。他在北京上的小學和初中,高中轉學到了蘆臺一中,和我們這些縣城的學生相比,他明顯的比我們學得多、學得好、見識廣。高中一年級的聯歡會上他就為我們表演了俄語版的童話劇《拔蘿蔔》,讓同學們大開眼界。在高中的三年裡,他的學習成績在班裡一直領先,他的哥哥畢業於北大,他大姐畢業於河北師大,二姐畢業於北師大。在準備高考期間,哥哥姐姐頻繁的來信,教他如何複習,如何填報志願,因此他對高考做了充分準備。在填報志願時,他選擇了唐山鐵道學院為第一志願。
當我們交了高考試捲走出考場,大家在一起核對答案時,我發現他數理化的題幾乎一點錯都沒有,這樣的考試成績讓我非常吃驚,太厲害了!
錄取結果卻讓全班同學都大失所望,填報了二十個志願竟然一個都沒被錄取,這樣的結果對鐵勳的打擊該有多大呀!邢鐵勳是共青團員,高三甲班文體委員,高考成績好的無人可比,這樣一位佼佼者竟被落榜,為什麼,為什麼呀?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他的家庭出身,這個他個人不能左右的原因導致他與大學無緣。
還好,學校為他找了個到蘆臺一小當老師的工作。面對如此大的打擊,鐵勳挺住了。他送走了上大學的同學,拉起了手風琴活躍在小學音樂教師的講臺上。鐵勳的文化課學習就不多說了,音樂上的天分更值得一提,他二胡、小提琴、笛子、手風琴樣樣都行,既是蘆臺一中樂隊成員,更是高三甲五人小樂隊的主力。我與鐵勳一起參加過學校樂隊的《金蛇狂舞》、《花兒與少年》的演奏,為甲班王愛珍的獨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兒明》、《革命熔爐火最紅》伴奏,還為班裡的男女小合唱《我的算盤好夥計》、《十送紅軍》伴奏。鐵勳對音樂的執著深深的感染影響著我,記得在緊張的高考複習階段我們仍未放棄節目的排練,急的老師都不知怎麼辦好。
照片背面我寫的文字
在1965年下半年,我剛去太原上學不久,他給我來信說他正在天津市一處建築工地幹建築工,工作特別累,但精神狀態不錯,在那麼艱苦的環境裡還常以音樂為伴,開拓自己的新生活,還不忘記給我寄來演唱歌片《老兩口學毛選》。鐵勳在體育上的過人之處也是很值得一提的,尤其是短跑一百米,他總是在這個項目上為高三甲班奪得榮譽,在全校運動會上百米第一名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後來鐵勳結識了一位北京姑娘,她下鄉到蘆臺。在他結婚前,我買了一個檯燈送給了他,算是對他的祝福吧。在此之前我曾經為他畫過一幅畫《薊運河之春》,雖畫技不高,但他相當珍惜,把畫貼在了床邊的牆上,他認為這不僅僅是一幅畫,這裡還有著濃濃的同學情......。
光陰似箭,一晃鐵勳離開我們四十四年了,每當我拉起小提琴曲《花兒與少年》就自然而然的想起我的好朋友邢鐵勳,鐵勳,我真的好想你。
花兒與少年
我是姜志彬,1946年出生於蘆臺,1965年畢業於天津市寧河縣蘆臺一中,1970年畢業於太原重型機械學院鍛壓專業,並於當年分配到唐山齒輪廠工作,2006年正式退休,現在居住在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