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育兒須遠離「偽育兒經」

2020-12-22 北青網

江德斌

關注育兒自媒體、參加付費育兒課程、購買各類博主推薦物……如今,網際網路成了諸多年輕父母備孕育兒的首選知識來源。然而,一些網絡育兒自媒體炮製各類標題,吸引眼球、獲取流量,所傳播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都無法保證,導致育兒偽科學泛濫。不管什麼人,白大褂一套就是醫生,有些爆款文章表面傳授育兒經驗,背後卻是一本營銷帳……面對便捷卻又魚龍混雜的網際網路育兒,年輕父母疾呼「救救孩子」!(12月21日《半月談》)

在現代社會,育兒不再是簡單的吃飽穿暖,而是涉及健康、營養、教育、興趣培養等多個方面,具有很強的專業性知識。年輕父母是育兒新手,往往缺乏實踐經驗和科學育兒知識,面對各種複雜多元的育兒理論,網絡上海量的育兒信息,難免會無所適從,不知道聽誰的好。

育兒自媒體應運而生,都打著「育兒專家」的名義,可真實情況卻無處判斷。如今,育兒自媒體已經探索出一套「漲粉—帶貨—變現」的商業模式,依靠誇大育兒焦慮、免費提供育兒知識、樹立權威形象以獲取用戶信任,再藉機收割流量。部分育兒自媒體的內容和建議並不可靠,有些是道聽途說,有些是胡編亂造,年輕父母一不小心,就會掉進坑裡去,被「偽專家」「偽育兒經」所欺騙,輕者蝕財,重者損害孩子健康,甚或危及生命安全。

今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網絡信息內容生態管理規定》明確了網際網路平臺的監管責任,平臺應當建立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機制,健全用戶註冊、帳號管理、應急處置和網絡謠言處置等制度。可見,部分育兒自媒體發布的「育兒偽科學」內容,已經涉嫌違規,對用戶有誤導作用,並且容易產生不良社會後果,平臺應承擔起管理責任,對這些自媒體帳號進行封禁處理,並嚴把資格審核關,提高育兒自媒體的註冊門檻,對博主的身份、資質進行嚴格審查,杜絕渾水摸魚現象。

對於廣大年輕父母而言,科學育兒並非多高深的知識,不必迷信育兒自媒體,只要摒棄育兒焦慮情緒,通過正規途徑,比如專業書籍、育兒課等,學習真正的科學育兒常識,再結合個人實踐操作,即可很快掌握科學育兒方法。政府部門、社會組織、醫療機構等也應看到社會上的科學育兒需求,可搭建公益性權威育兒問答知識平臺,由資深醫學專家結合當地實際,在一些普適性問題上給年輕父母答疑解惑。

相關焦點

  • 自媒體「偽育兒經」該淘汰了
    上周,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78名未成年孩子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育兒有困惑時,91.0%的受訪家長會搜索育兒自媒體。調查顯示,51.1%的家長覺得育兒自媒體大部分可信,27.0%的家長覺得大部分不可信。60.5%的受訪家長認為育兒自媒體無用信息過多。
  • 營造科學育兒的信息環境
    相較傳統育兒理念,對網際網路依賴程度較高的新一代家長追求科學育兒,觀念更加開放,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精細教育的需求充分釋放。有統計顯示,2018年我國母嬰行業市場規模已達2.7萬億元,預計2020年將超過3萬億元。在需求側推動下,育兒類知識分享的市場蛋糕被快速做大,創造了新的消費藍海。目前,網絡上湧現出不少具有專業水平、能提供優質指導的育兒公號,但育兒類市場泥沙俱下的問題仍不容小覷。
  • 讀懂科學育兒經 讓孩子健康成長
    「雲課程」 線上讓家長掌握育兒經「今年是特殊的一年,疫情不僅給孩子的學習生活帶來變化,也給孩子們心理造成衝擊。」圍繞「心理承受能力差孩子有哪些表現」「心理承受能力差對孩子有哪些影響」以及「提高孩子心理承受能力方法」等內容,金玉蓉講述各種情景表現及影響後果、如何解決等,闡述了科學育兒的重要性。《我愛我家》公益微課堂由路橋區教育局、路橋區婦聯主辦,路橋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協辦,堅持每周一期。
  • 人民時評:營造科學育兒的信息環境
    相較傳統育兒理念,對網際網路依賴程度較高的新一代家長追求科學育兒,觀念更加開放,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精細教育的需求充分釋放。有統計顯示,2018年我國母嬰行業市場規模已達2.7萬億元,預計2020年將超過3萬億元。在需求側推動下,育兒類知識分享的市場蛋糕被快速做大,創造了新的消費藍海。目前,網絡上湧現出不少具有專業水平、能提供優質指導的育兒公號,但育兒類市場泥沙俱下的問題仍不容小覷。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營造科學育兒的信息環境
    相較傳統育兒理念,對網際網路依賴程度較高的新一代家長追求科學育兒,觀念更加開放,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精細教育的需求充分釋放。有統計顯示,2018年我國母嬰行業市場規模已達2.7萬億元,預計2020年將超過3萬億元。在需求側推動下,育兒類知識分享的市場蛋糕被快速做大,創造了新的消費藍海。目前,網絡上湧現出不少具有專業水平、能提供優質指導的育兒公號,但育兒類市場泥沙俱下的問題仍不容小覷。
  • 實現科學育兒,家長特別需要擦亮眼睛,認真鑑別
    相較傳統育兒理念,對網際網路依賴程度較高的新一代家長追求科學育兒,觀念更加開放,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精細教育的需求充分釋放。有統計顯示,2018年我國母嬰行業市場規模已達2.7萬億元,預計2020年將超過3萬億元。在需求側推動下,育兒類知識分享的市場蛋糕被快速做大,創造了新的消費藍海。
  • 育兒要科學 不要偽科學
    ■ 韓慧  關注育兒自媒體、參加付費育兒課程、購買各類博主推薦物……如今,網際網路成了諸多年輕父母備孕育兒的首選知識來源。然而,一些網絡育兒自媒體炮製各類標題,吸引眼球、獲取流量,所傳播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都無法保證,導致育兒偽科學泛濫。
  • 姥姥給早產外孫女縫百家被暖哭網友,聊聊老年人神奇的科學育兒經
    上海復旦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沈奕斐在演講和著作中都提到了自己的育兒故事,就是關於現代父母與老一輩的育兒衝突問題,她的故事說明:老人的做法未必都是錯的。沈奕斐總結說,老人的經驗很多時候有其合理性,但他們沒法用科學證據來證明。而年輕一代的父母,在西方科學育兒觀念的影響下,全盤西化,認為中國老人的做法都是有問題的。
  • 我的育兒經(1)
    前言寫在前面,我出生在農村,家鄉的教育資源不好,父母也不認識幾個字,沒什麼科學的育兒方法,但我依舊感恩父母,正是曾經的困難,體現如今的不易。曾經種種,仿佛昨天。今年家裡增添了小公舉一枚,甚是開心,我也開始慢慢的計劃我的育兒經。
  • 育兒知識有哪些 新手媽媽要這樣科學育兒
    那麼,育兒知識有哪些?家長如何科學育兒?新手媽媽如何科學育兒?一起來看看吧。育兒知識有哪些如今的父母們提到育兒,就是要讓孩子多讀書,多增長知識。其實,育兒知識有很多,不止是對孩子知識的培養。總共有以下這些方面。一、育兒知識——餵養知識1、母乳餵養。我們知道寶寶六個月以前採用母乳餵養是最好的,母乳不僅是寶寶最好的食物,也是寶寶天然抵抗力的來源。
  • 念好科學育兒經不能迷信自媒體
    關注育兒自媒體、參加付費育兒課程、購買各類博主推薦物……如今,網際網路成了諸多年輕父母備孕育兒的首選知識來源。但一些網絡育兒自媒體炮製的標題,雖然很吸引眼球,獲取的流量驚人,讓人倍增信任感,但內容的科學性和專業性卻無法保證,導致育兒偽科學泛濫。年輕父母花了很多錢,卻得到毫無用處甚至有害的「知識」,輕者損失錢財,重者危害寶寶生命健康。面對這種情況,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加強平臺監管。
  • 盤點:2018最受歡迎育兒IP 進入科學育兒新時代
    峰會期間的一大亮點為年度最受歡迎育兒IP盤點,喵姐高壽巖、芝士媽媽等一眾知名育兒IP上臺接受了頒獎,這些實力IP們深耕育兒垂直領域,與掌通家園強強聯合,共同建構起高精內容平臺,為家長們提供了豐富的科學育兒生態空間,他們輸出的內容全方位覆蓋身體健康到精神成長以及日常呵護等方方面面
  • 老一輩的錯誤育兒經,你中招了嗎?
    時代在進步,觀念在更新,育兒的理念也在不斷進化,祖輩流傳下來的育兒經大多已經經不起科學推敲,可它們卻仍然影響著當今幼兒哺育和教養。科學觀念:大人口腔裡有很多細菌,通過唾液和食物再傳給孩子既不衛生還可能引起疾病。市面上有很多輔助打碎食物的工具,不但使用方便還乾淨、美觀。五、寶寶怕冷不怕熱。「有一種冷叫老人認為你冷。」
  • 科學育兒指導公益活動:體驗科學育兒的意義
    來源:消費日報網7月26日上午,上海長寧區教育局託育服務指導中心攜手觀化啟蒙園共同舉辦了一場妙趣橫生的科學育兒指導公益活動。20多對親子家庭在精心設計的敲染、音樂遊戲、繪本閱讀活動中,度過了一段歡樂、溫馨的親子時光。早上9點30分,啟蒙園二樓的生活學習區熱鬧非凡。
  • 避免"見樹不見林",這4大能力支柱須在學齡前搭好 育兒經
    長按👇底部二維碼,然後點擊「識別圖中二維碼」,即可關注我們,回復「育兒經」,見更多「爸爸真棒」最熱門的實用育兒文章您也可以直接點擊下面的藍色標題直接查看最紅的育兒經熱文孩子可能都會犯的5個禮貌問題,背後你不知道的原因和解決之道
  • 科學育兒不應偏信自媒體
    【網言】作者:吳佳穎當下,各種育兒理念層出不窮,育兒類公眾號、視頻節目不斷湧現,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去偽存真、去粗取精,著實讓年輕父母頭疼。日前一項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遇到育兒困惑時,91.0%的受訪家長會搜索育兒類自媒體,但60.5%的受訪家長認為自媒體中無用信息過多。
  • 網際網路育兒經不能成了偽科學生意
    但據媒體調查,在母嬰育兒領域,大量自媒體帳號身份全靠包裝,白大褂一套就是醫生,傳授幾條經驗就自稱育兒師,海量信息魚龍混雜,偽科學泛濫成災。信息混亂到什麼程度?諸如嬰兒黃疸是否需要曬太陽等基本問題,都會有完全衝突的答案。苦心求解越搜越亂,已經給人添堵,而更讓人鬱悶的是,一旦不慎還可能被割「韭菜」,甚至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
  • 「科學育兒」販賣的是科學還是焦慮
    有統計數據顯示,60%的年輕媽媽手機上安裝了至少2個育兒app。雖然廣泛吸納各路養娃觀,但崇尚科學育兒的新手媽媽大多認為自己能保持理性育兒。事實真的如此嗎?儘管新手媽媽們持續通過多樣的育兒渠道武裝自己,但隨著育兒不斷精細化,她們的焦慮程度也隨之水漲船高。
  • 別把育兒經做成偽科學生意
    如今的新手爸媽遭遇大大小小的育兒問題,都習慣於去網上尋找答案。但據媒體調查,在母嬰育兒領域,大量自媒體帳號身份全靠包裝,白大褂一套就是醫生,傳授幾條經驗就自稱育兒師,海量信息魚龍混雜,偽科學泛濫成災。   信息混亂到什麼程度?諸如嬰兒黃疸是否需要曬太陽等基本問題,都會有完全衝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