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慧
關注育兒自媒體、參加付費育兒課程、購買各類博主推薦物……如今,網際網路成了諸多年輕父母備孕育兒的首選知識來源。然而,一些網絡育兒自媒體炮製各類標題,吸引眼球、獲取流量,所傳播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都無法保證,導致育兒偽科學泛濫。(據12月21日「半月談微信公眾號」)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優生優育成為更多家庭的追求。越來越多人不滿足於從上一輩人那裡接受傳統的育兒方法,而更希望掌握科學化、專業化的育兒方法,「給予孩子最好的」,因此催生、催熱育兒自媒體市場。育兒偽科學泛濫的背後,正是育兒家庭對育兒知識的迫切需求。
不可否認,一些育兒自媒體為家長傳授育兒理念、指導育兒方法,提供一定幫助。不過,部分自媒體卻把「育兒經」念歪成「生意經」,在不具備相關資質的情況下,兜售所謂的「科學育兒知識」。而相關平臺疏於監管,審查不到位,導致「偽科學」泛濫,讓不少家長「傻傻分不清」。如果家長盲信盲從,育兒非但做不到科學,反而會走向偽科學。數月前發生的一起三個月大的嬰兒因為接受媽媽「解鎖趴睡」訓練窒息身亡的事件,就是育兒偽科學泛濫導致的悲劇。
育兒偽科學泛濫,呼喚科學育兒知識儘快「補位」。有的家庭對於最常見的問題,比如嬰兒哭了該不該抱,都能引起意見分歧。一方認為孩子哭了應該抱起來安撫,才能帶給孩子安全感,另一方卻認為孩子一哭就抱,會導致孩子不斷哭鬧,不利於日後養成獨立的性格。眾說紛紜中,讓一些育兒自媒體「鑽了空子」,只要能夠形成一套自圓其說的理論,就可以拿來「販賣」,收割家長「智商稅」。
科學育兒是千千萬萬家長的現實需要。讓千千萬萬父母實現足夠知識儲備,需要公共衛生領域有所作為。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要「逐步滿足人民群眾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廣大家庭和諧幸福和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發展嬰幼照護服務的重點是為家庭提供科學養育指導」。為滿足人民群眾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提供堅實的社會保障,才能實現為家庭提供科學養育指導的目標。
讓科學知識儘快「補位」,把偽科學清理出場,優生優育就不再是單個家庭的自我追求,而將成為整個社會的共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