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要科學 不要偽科學

2020-12-24 海南日報數字報

  ■ 韓慧

  關注育兒自媒體、參加付費育兒課程、購買各類博主推薦物……如今,網際網路成了諸多年輕父母備孕育兒的首選知識來源。然而,一些網絡育兒自媒體炮製各類標題,吸引眼球、獲取流量,所傳播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都無法保證,導致育兒偽科學泛濫。(據12月21日「半月談微信公眾號」)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優生優育成為更多家庭的追求。越來越多人不滿足於從上一輩人那裡接受傳統的育兒方法,而更希望掌握科學化、專業化的育兒方法,「給予孩子最好的」,因此催生、催熱育兒自媒體市場。育兒偽科學泛濫的背後,正是育兒家庭對育兒知識的迫切需求。

  不可否認,一些育兒自媒體為家長傳授育兒理念、指導育兒方法,提供一定幫助。不過,部分自媒體卻把「育兒經」念歪成「生意經」,在不具備相關資質的情況下,兜售所謂的「科學育兒知識」。而相關平臺疏於監管,審查不到位,導致「偽科學」泛濫,讓不少家長「傻傻分不清」。如果家長盲信盲從,育兒非但做不到科學,反而會走向偽科學。數月前發生的一起三個月大的嬰兒因為接受媽媽「解鎖趴睡」訓練窒息身亡的事件,就是育兒偽科學泛濫導致的悲劇。

  育兒偽科學泛濫,呼喚科學育兒知識儘快「補位」。有的家庭對於最常見的問題,比如嬰兒哭了該不該抱,都能引起意見分歧。一方認為孩子哭了應該抱起來安撫,才能帶給孩子安全感,另一方卻認為孩子一哭就抱,會導致孩子不斷哭鬧,不利於日後養成獨立的性格。眾說紛紜中,讓一些育兒自媒體「鑽了空子」,只要能夠形成一套自圓其說的理論,就可以拿來「販賣」,收割家長「智商稅」。

  科學育兒是千千萬萬家長的現實需要。讓千千萬萬父母實現足夠知識儲備,需要公共衛生領域有所作為。2019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要「逐步滿足人民群眾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促進嬰幼兒健康成長、廣大家庭和諧幸福和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發展嬰幼照護服務的重點是為家庭提供科學養育指導」。為滿足人民群眾對嬰幼兒照護服務的需求提供堅實的社會保障,才能實現為家庭提供科學養育指導的目標。

  讓科學知識儘快「補位」,把偽科學清理出場,優生優育就不再是單個家庭的自我追求,而將成為整個社會的共同責任。

相關焦點

  • 不能放任育兒自媒體兜售偽科學
    《半月談》近日刊發的報導顯示,網際網路已成諸多年輕父母備孕育兒的首選知識來源。然而,一些網絡育兒自媒體炮製各類標題,吸引眼球、獲取流量,所傳播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都無法保證,導致育兒偽科學泛濫。 在家長對育兒知識渴求的當下,一些育兒自媒體的確有著不小的市場。但海量網際網路育兒信息往往真假難辨,流量經濟之下更是亂象不少。
  • 別掉進育兒「偽科學」的坑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都認識到科學育兒的重要性,然而市面上和網絡上各種所謂的科學育兒的觀點魚龍混雜、濫竽充數,這些信息幹擾了家長的爭取認知。我們經常收到老一輩育兒觀念影響,比如「男孩要窮養,女孩要富養」,但是這裡的「窮」和「富」是怎麼體現,很多人都一知半解,最後都歸結到物質上。所以這些斷章取義也會造成「偽科學」的科學育兒,這些觀點在孩子身上只會起到反效果。還有比如什麼。說完孩子的教育,下面說說孩子日常生活中的餵養。都說孩子一歲之前不加鹽、兩歲之前不喝牛奶等等,有的家長甚至完全按照書上和網上專家的觀點執行。
  • 網際網路育兒經不能成了偽科學生意
    如今的新手爸媽遭遇大大小小的育兒問題,都習慣於去網上尋找答案。但據媒體調查,在母嬰育兒領域,大量自媒體帳號身份全靠包裝,白大褂一套就是醫生,傳授幾條經驗就自稱育兒師,海量信息魚龍混雜,偽科學泛濫成災。信息混亂到什麼程度?諸如嬰兒黃疸是否需要曬太陽等基本問題,都會有完全衝突的答案。苦心求解越搜越亂,已經給人添堵,而更讓人鬱悶的是,一旦不慎還可能被割「韭菜」,甚至造成無可挽回的傷害。
  • 別把育兒經做成偽科學生意
    如今的新手爸媽遭遇大大小小的育兒問題,都習慣於去網上尋找答案。但據媒體調查,在母嬰育兒領域,大量自媒體帳號身份全靠包裝,白大褂一套就是醫生,傳授幾條經驗就自稱育兒師,海量信息魚龍混雜,偽科學泛濫成災。   信息混亂到什麼程度?諸如嬰兒黃疸是否需要曬太陽等基本問題,都會有完全衝突的答案。
  • 不要再相信育兒偽科學了
    壹初為人父母,總想把世界上最好的都給給孩子,不想讓孩子輸在所謂的「起跑線」上,這種觀念導致很多新手父母產生了育兒焦慮,毫無防備地踩進了一個個無良機構營銷出來的育兒陷阱。對此,小貝感到既氣憤又悲痛,悲痛的是無法想像小寶寶在這2個小時裡經歷了怎樣的絕望和無助,氣憤的是這種臭名昭著、偽科學的「哭聲免疫」育兒方法為何還會有人相信。網上瘋傳的哭聲免疫訓練法、延遲滿足訓練法、嬰兒獨立完整睡眠訓練法等,主張「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其核心思想源於美國人最討厭的人之一:約翰·華生。
  • 國考申論熱點:別把育兒經做成偽科學生意
    國考申論熱點:別把育兒經做成偽科學生意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國考,公務員考試,公務員,國家公務員的內容請關注國家公務員考試網/北京公務員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國家公務員考試培訓諮詢電話:400-010-1568。
  • 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
    原標題: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   我們首先要說清楚科學是什麼,特別是科學有三個要素,然後馬上就會明白科學和宗教、偽科學的區別了。   宗教和偽科學也都聲稱掌握或者揭示了規律,但是由於並不符合科學的另外兩個要素,所以和科學有明顯的區別。   科學的第二個要素是科學的精神,包括三個內容:質疑、獨立、唯一。   「質疑」其實是最基本的科學精神,也就是對於以前的結果、結論,甚至廣泛得到證實和接受的理論體系都需要以懷疑的眼光進行審視。但是「質疑」並不完全等同於「懷疑」,更不是全面否定。
  • 北京日報評論:別把育兒經做成偽科學生意
    如今的新手爸媽遭遇大大小小的育兒問題,都習慣於去網上尋找答案。但據媒體調查,在母嬰育兒領域,大量自媒體帳號身份全靠包裝,白大褂一套就是醫生,傳授幾條經驗就自稱育兒師,海量信息魚龍混雜,偽科學泛濫成災。  換個角度看,偽科學大行其道,權威信息不解渴也是重要原因。對新手爸媽來說,難免遇到各類實際問題,怎樣培養孩子睡整覺,孩子不喝奶瓶怎麼辦等等,往往很難從抽象的育兒書、官方網站上尋找答案。有媒體發現,在某權威機構的兒科學官方網站上,「兒童健康科普園地」欄目,僅有2014年發布的3條內容。權威機構科普缺位,某些育兒帳號卻在大做「1對1」服務。
  • 科學育兒須遠離「偽育兒經」
    江德斌關注育兒自媒體、參加付費育兒課程、購買各類博主推薦物……如今,網際網路成了諸多年輕父母備孕育兒的首選知識來源。然而,一些網絡育兒自媒體炮製各類標題,吸引眼球、獲取流量,所傳播內容的專業性和權威性都無法保證,導致育兒偽科學泛濫。不管什麼人,白大褂一套就是醫生,有些爆款文章表面傳授育兒經驗,背後卻是一本營銷帳……面對便捷卻又魚龍混雜的網際網路育兒,年輕父母疾呼「救救孩子」!
  • 科學昌明的時代,偽科學也猖獗
    (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於2019年10月31日《南方周末》) 偽科學是一劑猛藥,看起來又快又好,即使原理聽不懂,但結論總是簡單明了,完事掏錢就能解決問題,實在太誘人。
  • 金吾倫:非科學、反科學和偽科學之辯(圖)
    另外,還有的是對科學的批判,批判的目的不是要否定科學,而是為了發展科學、推進科學的變革,在某種意義上也含有「反」的意思。由於該問題的重要性,我們將在下面專作討論。  「偽科學」既非一般的非科學,也非人們通常所說的反科學。「非科學」的英文是non-science,「反科學」的英文是anti-science,而偽科學則是pseudo-science。
  • 是科學還是智商稅?如何看待育兒科普
    孩子吃什麼,用什麼,如何教,如何做,都要先搜一下,不敢馬虎。 一一爸向來是不寫科普文,畢竟不是專家,不敢瞎扯淡。稍微跟科普搭上邊的文章,多半都是讀育兒書之後的分享。隨著現如今的專家越來越多,每一天都是擁抱科學的一天。
  • 科學與偽科學區別在哪裡,有哪些特徵?
    教育,不只是要教「科學」知識,也要教如何分辨「科學」跟「偽科學」。學習,不單要學「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科學觀」。1959年,英國劍橋的一位院士史諾(C.P.Snow),發表了一場轟動學界的演講:「兩種文化與科學革命」。
  • 營造科學育兒的信息環境
    相較傳統育兒理念,對網際網路依賴程度較高的新一代家長追求科學育兒,觀念更加開放,自主學習能力較強,精細教育的需求充分釋放。有統計顯示,2018年我國母嬰行業市場規模已達2.7萬億元,預計2020年將超過3萬億元。在需求側推動下,育兒類知識分享的市場蛋糕被快速做大,創造了新的消費藍海。目前,網絡上湧現出不少具有專業水平、能提供優質指導的育兒公號,但育兒類市場泥沙俱下的問題仍不容小覷。
  • 讓科學育兒知識進入千家萬戶
    今年宣傳月主題是「《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讓科學育兒知識進入千家萬戶」。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出席啟動儀式並講話,強調要堅持以幼兒為本,繼續圍繞《指南》,加大宣傳力度,讓科學育兒理念和知識家喻戶曉、深入人心,努力為所有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人生開端。
  • 盤點8個偽科學育兒知識,很多家長深信不疑,別被忽悠了!
    如今網際網路發達了,家長對於各種育兒知識的獲取更加容易了,然而網上卻流傳著很多偽科普育兒知識,這些育兒知識至今還讓很多家長深信不疑。以下這8個育兒知識是偽科學,大家不要被騙了! 1、吃水果要蒸著吃
  • 盤點8個偽科學育兒知識,很多家長深信不疑,別被忽悠了
    如今網際網路發達了,家長對於各種育兒知識的獲取更加容易了,然而網上卻流傳著很多偽科普育兒知識,這些育兒知識至今還讓很多家長深信不疑。以下這8個育兒知識是偽科學,大家不要被騙了!寶寶太小水果要蒸著吃,冬天太冷水果要蒸著吃,產婦坐月子水果要蒸著吃......網上流傳著各種要求水果蒸著吃的理由,水果這是招誰惹誰了
  • 嬰兒趴睡死亡,偽科學禍害了多少中國爸媽
    為父母們提供科學的育兒知識,應該是全社會的責任。擦亮眼睛,有效學習科學知識,也是父母們的責任。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 ,一場無知導致的悲劇。 這幾天,一個讓人痛心的消息在育兒圈傳播。
  • 打擊偽科學
    [評論]   我覺得張的死與其他人沒有直接關係,不要借著死人的鬼魂為偽科學搖旗吶喊!
  • 科學育兒不應偏信自媒體
    【網言】作者:吳佳穎當下,各種育兒理念層出不窮,育兒類公眾號、視頻節目不斷湧現,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去偽存真、去粗取精,著實讓年輕父母頭疼。日前一項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遇到育兒困惑時,91.0%的受訪家長會搜索育兒類自媒體,但60.5%的受訪家長認為自媒體中無用信息過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