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律所品牌化發展的「三十而已」

2020-09-05 光遠律訊

作者 / 張景欣 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市場部經理

來源 / 智合


2019年是中國律師制度恢復重建40周年,也是業內一致認可的中國涉外法律服務元年。得益於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和國家的「走出去」戰略,中國法律服務市場在起步遠遠落後於西方同行的情況下,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了整個行業的整合和蛻變。

由於國內法律服務市場發展的區域性不均衡,北京、上海律所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以金杜、中倫、大成、錦天城等為代表的律所掀起了中國律所規模化的第一波浪潮。這些知名律所跑馬圈地式的快速擴張,標誌著整個行業進入了發展快車道。很多中小型律所面臨的難題,已經從猶豫是否加盟一家品牌律所的判斷題,變成了加盟哪一家品牌律所的選擇題。

在規模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品牌」變成了律所之間謀求差異化競爭的一種手段 ,越來越多的律所也逐漸意識到這一無形資產的價值和魅力。

規模化和品牌化相輔相承

大所跑馬圈地,品牌帶來的溢出效應,是中國法律服務市場充分競爭之下的產物。

首先 ,品牌的標準化流程可以很好地彌合法律服務提供者之間的個體差異,確保服務質量符合一定的水準。優質的專業服務助力打造品牌的護城河,持續提升的品牌亦能吸引優質客戶並獲得更高溢價,避免價格混戰和惡意競爭。

其次 ,規模化大所有能力集中資源採購技術,搭建一體化管理的平臺。品牌背後承載的文化本身獲得了律師的身份認同和文化認同,有利於增強律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促進內部資源的流動和整合,背後的聚合效應不可小覷。這反映了品牌思想領導力對規模化的支持作用,這種軟實力為人才兼容提供了有利支撐。

最後 ,品牌內涵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規模化本身也帶來了新的碰撞和火花,有利於促成品牌的多元化與新解讀。比如,某知名大所的Slogan 「From largest to leading」,成功擺脫了大家對其合併之前的固有印象,塑造了飽含雄心與積極進取的形象。品牌運營者既要關注品牌的人文底蘊也要兼備國際化視野,考慮到品牌形象在不同文化背景和語言環境當中的展示差異和輸出效果。

從講故事到跨界碰撞、異業聯盟

法律服務由於其無形化的提供方式,更需要通過細節來加強品牌識別,文化基因、發展戰略、業務優勢等都可以用來打造品牌與眾不同的亮點,品牌氛圍感的營造離不開匠心和巧思。

越來越多的律所管理者在歲末年初之際,通過自媒體發布新年寄語,在特殊時刻傳播律所文化和價值理念。

越來越多的律所開始學會講故事,鍛造屬於自己的品牌故事,植入品牌文化和品牌理念。在強化品牌和客戶連結的同時,提升了所內律師、同行及客戶對律所價值觀的認可。

甚至有部分律所採用 跨界碰撞和異業聯盟 的方式來開展品牌宣傳工作,如創立藝術中心、開設咖啡廳、開展海外遊學項目、投資或參演影視作品等。將商業思維灌入律所品牌運營,正預示著這個行業的升級。

在近年來的影視作品中,律師以及律師事務所更多的是以專業精英的人設和冰冷的名利場這一形象出現在大眾視野當中的。越來越多的律所開始思考如何跨越專業形象與大眾視野之間的壁壘,通過自媒體(微博、知乎、微信公眾號等)宣傳、參政議政、黨建公益、影視文化跨界擔當、參與公共話題和社會治理等舉措,向大眾強調了這一專業群體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塑造了積極進取、勇於承擔、樂於奉獻的正面形象。

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國律師行業掀起了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公益熱潮,再一次出色的展示了法律服務行業的責任感和影響力。某知名律所跨界投資的律政劇《金牌律師》《繼承人》等,觀看人數上億,極大地豐富了大眾的精神文化生活並承擔了普法的重任,一度填補了國內影視劇中真正意義上的律政劇空白。

這些關於品牌的有益探索,表達了這個律師行業對於品質的追求,良好的品質感將有助於品牌的傳播和形象的提升。品牌建設是一項沒有止境的工作,永遠有下一個高峰需要努力攀爬。

品牌運營需要具有危機公關意識

律所的規模化發展到一定程度,人員越來越多,很可能出現需要進行危機公關的事件,雖然這只是一個概率的問題。從執業不規範到一些律師引發輿論的個人爭議行為,律所的品牌也可能受到嚴重影響。

遺憾的是,大多數律所還沒有此類意識。 建議品牌運營人員在進行風險要素評估的時候將這一點考慮進來,提前做好應急預案 ,當危機發生時儘可能剝離個體行為對整體品牌的影響,適當地進行輿情監控和輿論引導,最大限度地降低損失。

中國的法律服務行業從快速粗放的外延式擴張,到注重內涵提升和一體化管理的精耕細作,創新與發展始終是變革的主旋律。

律所的品牌化發展被上升到戰略的高度,品牌運營和支持部門也不再僅僅被視為可有可無的成本部門。

理念決定高度,思路引導出路,中國律所的品牌化發展不過「三十而已」,未來可期。

相關焦點

  • 京師榮譽|京師榮登2020 ALB CHINA「中國最大30家律所」榜單
    )」和「中國國際律所最大30家(Top 30 China International)」榜單。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以合伙人人數和執業律師總人數的優勢,一躍上榜,榮登「中國本土律所最大30家」榜單第3位。
  • 十張圖了解2020年中國律師事務所行業市場現狀與發展前景預測 律所...
    中國經濟長期穩定增長,為中國律師事務所的崛起帶來了突破性歷史機遇。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行業發展規模已趨於穩定,律師業的競爭亦趨於成熟,律師事務所之間已從全國到區域已趨於白熱化、多元化、全面化,並沿著專業化、規模化、品牌化、國際化等方向不斷向縱深推進。
  • 致中小律所管理者:突圍之道
    由此可見中小型律所是中國律師行業的主體,中小所的發展也將關乎整個行業的未來。但對於中小型律所來講,規模化、專業化還是一件比較遙遠的事情,至於公司化、團隊化、品牌化、國際化、電商化、新媒體化更是遙不可及。許多中小律所除了本土壓力,還面臨著一些超級大所進軍本地的競爭,如何站穩腳跟,衝出圍牆,是中小所面臨的挑戰和機遇。
  • 疫情會讓律所「合併潮」更洶湧嗎?
    隨著中國律師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對品牌化律所的需求越來越大,律所合併已成發展潮流。2020年疫情對全球經濟、中國經濟都造成巨大的衝擊,律師行業概莫能外,在此背景下,律師事務所的「抱團取暖」已成發展潮流。據律新社不完全統計,2020年上半年,合併的律所有近10家。律新社觀察到,近年來,上海、江蘇等地紛紛表示全力支持律所通過兼併、重組、合併等方式擴大規模,鼓勵引導律所之間強強聯合,大力推動律師事務所品牌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
  • 這家律所一年新增1000多名律師!中國前50大律所最近一年發展概況
    此前我們和大家分享了《最新全球百強律所公布!恭喜這5家中國律所入圍!》。中國共有10家律所進入全球前200,其中5所進入全球前100。 那麼中國律所在去年的整體表現如何呢?哪些律所又有著最快的發展速度?今天我們將聚焦國內律所,來看看中國前50大律所在最近1年的表現。
  • 4大律所「牽手」 打造江蘇頭部律所
    現代快報訊(記者 金辰 朱鯨潤)12 月 30 日上午,來自南京、無錫、泰州、江陰四地的四家律所——永衡昭輝律師事務所、法舟律師事務所、江豪海信律師事務所、申越律師事務所在南京金陵飯店籤署戰略合併協議。據悉,此次強強聯合,四家律所瞄準的是頭部律所目標,決定合併組建一家全新的江蘇本土品牌律所。
  • 中小律所管理如何跳出圍籠?管理者突圍困局5步走
    由此可見中小型律所是中國律師行業的主體,中小所的發展也將關乎整個行業的未來。但對於中小型律所來講,規模化、專業化還是一件比較遙遠的事情,至於公司化、團隊化、品牌化、國際化、電商化、新媒體化更是遙不可及。
  • 成功的律所都會做品牌!從法律服務行業特徵看律所品牌定位
    作者丨孫統彪 京師律師事務所原標題丨律所品牌的底層邏輯,從法律服務的行業特徵看律所的品牌定位品牌是一個行業、一家律所、一個機構、一款產品的品質、形象、文化、內涵、個性的集中體現,承載的是公眾對律所及產品的信任,體現的是律所及產品差異化的特色。品牌建設就是把律所的追求、誠意傳達給客戶,依靠軟實力,打動客戶、打動市場。
  • 中國最大30家律所榜單公布!內外所的發展趨勢如何?
    >在國內律所方面,今年上榜的三十家律所與去年的大致相同,只是排名位置略有差別。盈科律師事務所蟬聯榜首,而在2020年的10月底,盈科又發展成為「全球首家單體突破10000名律師的律師事務所」。 國內律所律師總人數排名前五的是盈科、大成、京師、錦天城以及德恆律師事務所,除了京師律師事務所外,其餘四家律所都是2019年的榜單前五。
  • 中國工業清洗行業品牌化開花結果
    中國工業清洗協會理事長王建軍當日在致辭中表示,改革開放以來,經過近40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的工業結構正經歷從數量時代向質量時代的轉變,工業清洗也逐步發展成為工業領域重要的社會化服務行業,多種清洗技術得到綜合應用,技術研發、產品生產、裝備製造和工程服務相協調的產業體系初步形成。
  • 商務部:全面推進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發展中國便利店行業發展現狀...
    近日,商務部《關於開展便利店品牌化連鎖化三年行動的通知》,要求到2022年,全國品牌化連鎖化便利店總量達到30萬家,銷售額累計增長超過50%,全國中等以上城市每百萬人口不少於200家門店,連鎖便利店24小時營業門店的比例不低於30%(含無人零售店),成為服務民生、便利消費的重要載體。
  • 律師為什麼來你的律所工作?如何吸引律師?
    律所管理的本質,與普通商業世界並無二致。管理就是洞察團隊與客戶的需求,而需求就隱藏在關係衝突中。發現衝突,就是發現隱藏的欲望或恐懼,滿足欲望,克服恐懼,就能創造平臺的價值,實現服務跨越式發展。甚至,通過創造性解決衝突,還能改變商業的賽道,重構行業格局。
  • 9月21知名律所管理者齊聚共話海派律所戰略發展!|律新社活動
    法律專業服務依託實體經濟的發展,也為實體經濟的發展保駕護航,發揮專業優勢、助力復工復產復市、化解矛盾,這是上海律師行業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長期以來,海華永泰始終恪守「專業贏得尊重,攜手成就理想」這一理念,開展「時尚黨建」為律所發展築魂,並將青年人才培養和專業化建設作為律所發展的重中之重,成立了「海華學院」為國內外青年律師賦能、發行了《律匠》系列圖書、發布了國內首個律所發展指數——「海華發展指數」......近年來,海華永泰在國際化發展上更是跑出了「加速度」,連續13年創收保持30%左右增幅,已發展成為海派律所中的傑出代表
  • 孫在辰:律所聯盟之瀛和模式
    據孫在辰的統計,2013年,全國超過20家分所的律所一共只有4家,能夠實現多地連接辦案的律所非常少,而瀛和正是看中了這一空白市場,靠發揮平臺的優勢將更多的人脈和資源捆綁在一起。  如何打破束縛法律行業發展的魔咒?孫在辰考察過三種律所發展模式:「許多律所在發展的過程中很容易走入越大越好的誤區,認為律所只有規模大了,人數多了才好,這是一種典型的律所發展總分模式。
  • 重獎鼓勵規模律所發展 聯營律所可疊加獎勵
    南方日報訊 (記者/梁涵)近日,橫琴新區出臺《橫琴新區關於支持律師行業發展的暫行辦法》(下稱《辦法》),以推進法治橫琴建設,加快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據悉,這是珠海首個支持律師行業發展的扶持政策,以加快引進專業律師事務所和聯營律師事務所為目標,更好地滿足港澳企業在橫琴發展需求,營造粵港澳跨區域發展的良好法治環境。《辦法》鼓勵律師上島辦公,以凝聚法律「人氣」。
  • 律所應該服務好律師,還是服務好客戶?
    來源:大魚私享會「律所最大的資產就是人。」你好,我是大魚。我認識很多律所主任,他們通常都是律所的創始人,基本都是所裡創收最高的團隊,名義上都在負責律所各項事務的管理工作。但業務做得好,不一定代表律所就可以做好。表現形式是:很多律所,主任團隊很強,但是律所本身並不強,引不來人,更留不住人。
  • 最新全球百強律所公布!恭喜這5家中國律所入圍!
    一年一度的Global 200律所排名又來了。去年,中國共有5家律所進入全球前100,其中錦天城律師事務所是首次進入Global 100,那麼今年中國律所的表現如何呢?一起來看一下吧。
  • 榜單公布 | 2020 ALB China十佳成長律所
    成果與進展聊起這幾年來的發展,幾位受訪律師都從多個方面分享了律所近年所取得的驕人成就。此外,卓緯還加入了國際聯盟Alliott Group,成為該聯盟的第一家中國大陸律所成員,在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的同時,為將來開設海外分所奠定基礎。除了以上三個方面,羅律師還指出了海潤天睿在品牌影響力和業務管理方面取得的成績。「海潤天睿的品牌知名度在近幾年有了顯著提高,不僅更頻繁地出現在權威機構的榜單中,還在業界樹立起了良好的口碑。
  • 「典」為你來|第八十二條 關於營利法人監督機構及其職權的規定——君雅律所李濤學習心得
    君雅律所簡介山東君雅律師事務所是經山東省司法廳批准成立,專注於提供專業化、品牌化、規範化、精品化法律服務的高端綜合性律師事務所。律所位於山東省滕州市北辛路紅星美凱龍雙子座大廈3號樓425室,辦公面積1400平方米。簡約、商務、高端的辦公環境,現代化的辦公場所。
  • 《三十而已》大結局已曝光:三十而立只靠實力說話!
    近期全網幾乎都在談論《三十而已》的大結局究竟是怎樣的,或許結局並不像大家所想的那種「大團圓」式的結局,甚至還不符合國產劇的標準價值觀。所以,汽車生活認為「三十而已」需要「立」,不管你是誰,必須要先自我強大,靠實打實的實力來說話!古語有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一句道盡歷代聖賢追求的人生境界理想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