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應該服務好律師,還是服務好客戶?

2020-11-06 光遠律訊

來源:大魚私享會

「律所最大的資產就是人。」

你好,我是大魚。

我認識很多律所主任,他們通常都是律所的創始人,基本都是所裡創收最高的團隊,名義上都在負責律所各項事務的管理工作。

但業務做得好,不一定代表律所就可以做好。表現形式是:很多律所,主任團隊很強,但是律所本身並不強,引不來人,更留不住人。

所謂『窮廟富和尚』,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這背後的核心原因在於,管理者和合伙人,本質上是兩種工作。管一個1000萬的所,和做一個1000萬創收的團隊,需要承擔的責任,完成的任務,完全不一樣。

但對於這個現象,我和很多律師聊,發現大部分人都習以為常——律所本來就是這樣的啊,大家各幹各的,自負盈虧,獨立成長。

我不這麼覺得。

如果一個律所沒有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那麼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長期來看,這樣的律所一定會陸續消失。

事實上,我接觸到的很多律所主任,只要年紀稍長,都會開始面臨律所傳承的問題,也就對律所本身的核心競爭力越發在意。

對於這個話題,我有些自己的思考和理解。不成體系,僅供各位參考。

熟悉我的律師都知道,我非常推崇律所的規模化、公司化、品牌化的改造方向。這背後原因很簡單——

比起傳統的單打獨鬥,規模化對律所來說一定有更有效率的組織方式——產生品牌溢價,推動專業分工,促進內部合作,降低公共成本……


用一個朋友的話說——

規模帶來的好處,是小團隊完全體會不到的。


而上述一切,僅靠律師的自發組織,很難實現。這件事只有從律所層面進行調整和推動,才有可能完成。

我們談律所的核心競爭力,說到底是站在律所視角,或者是站在律所主任、管理合伙人的視角展開的。而對於律所來說,最大的資產就是人。所以有時候我們看一個律所發展得是否良好,一個基本的指標就是——

是否持續地有合伙人願意加入。


律所本身能夠吸引人加入的價值,就是律所的核心競爭力。願意加入的合伙人越多,律所的規模就越大,產生的規模效應就越多……一個正向的循環。反之亦然。

之前恆都的江鋒濤主任在開言的演講中,也提到這麼一個觀點——

律所必須要建立『穩定』的核心能力,才能夠基業長青。


這個核心能力可以是『規模』、『品牌』、『資源』、『專業』、『營銷』、『行政』……不論是哪種,這裡面的關鍵在於,它不能依附於律師存在,必須是律所本身獨立所有的,且需要長期穩定存在。

我把它們按照內在價值、外在價值,簡單分為兩個層面——

  • 外在價值:品牌、營銷、管理
  • 內在價值:專業、行政、規模


而不同律所的不同定位,需要建立的核心能力也不一樣。

律所作為一個獨立的主體,其實是服務於兩類客戶的——

一類是外部客戶,也就是我們通常意義上講的企業、組織、個人——總之,那些願意為律師付錢的人;

一類是內部客戶,也就是願意加入律所的律師、合伙人們,律所為他們提供內部支持,希望他們留得久;

兩者不是對立關係,在很多律所中,這兩類客戶很多時候也是同步存在的。

類比的話,你可以把這兩種類型的律所簡單理解成『平臺』和『自營』。平臺型的律所,靠近律師多一些;自營型的律所,靠近客戶多一些。

說得更明確一點——當兩者利益出現分歧時,作為律所,優先考慮誰的利益,決定了你是屬於哪類律所。

比如律所裡有一個做勞動的律師,突然他的客戶有了一個發債的需求,但這個律師其實從能力上是不具備條件的。這個時候他會面臨一個選擇——

  • 自己硬著頭皮學,或者為此組建一個團隊,把這筆錢賺了;
  • 把這個業務,介紹給這個專業領域的律師,或者乾脆拒絕。


從服務客戶的角度,如果你不擅長這個業務領域,理論上把客戶交給其他專業的人來做才是對的;但如果你是站在服務律師的角度,從律師利益最大化的層面來說,自己做可能才是划算的——因為這樣律所會有利益。

我之所以做這個區分,是因為服務於不同類型的客戶,律所需要建立的核心能力不太一樣。

  • 平臺型的律所,會偏重外在價值一些,核心能力應該往『專業、行政、規模』上建立;
  • 自營型的律所,會偏重內在價值一些,核心能力應該往『品牌、營銷、管理』上建立。


不同的律所定位,決定建立不同的核心能力。

那麼,你的律所要建立怎樣的核心競爭力呢?

有個最簡單的答案——

平臺型律所建立基礎設施,自營型律所把控業務來源。


其餘的能力,都是圍繞這兩件事展開的。

中國大多數的規模律所,走的都是平臺型的路線。

平臺型律所有個特點,就是大部分時候只做『底線要求』、『負面清單』,對於律師的加入,可能不同的律所有不同的側重,但整體上還是以開放為主。

平臺型律所如果要做好,就得把重點放在基礎設施建設上,把支持型的工作做好——這是律所的核心競爭力。

就像對待民營經濟一樣——把路修好,水電接好,規則定好就行了,剩下的交給企業自己發展。好的留下,不好的就流失。

比如盈科,就是很典型的平臺型律所(這裡插一句題外話,我非常認可盈科的發展模式,過去12年的快速發展,也印證了他們的戰略的正確性)。

盈科就把重點放在了管理人團隊上,使得律師可以更加自如地在平臺執業。不論律師如何變化,管理人團隊是牢牢圍繞律所存在的。

但與此同時,也有很多律所基於自身戰略的需求,走自營路線。

我自己理解,行業裡所說的『一體化、公司化』,其實就是對『自營』這個概念的另一種表達。

這類律所的核心特點,就是有非常強的『把控業務來源』的能力。『品牌』『營銷』『資源』,就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

比如恆都,有非常強大的大客戶中心,這也支撐了他們自身規模非常快速的增長。類似的,北京的家理,湖南的曠真,也都具備相同的特點。

律師加入這類律所,基本上都會獲得相對應的業務增量,與此同時,因為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市場端,專業化的推動也會相對更加容易。

不論是平臺型還是自營型,這裡面都沒有優劣之分,只有選擇不同。但就像前文所說的一樣,對於律所來說,你具體選擇什麼路線不重要,沿著你選擇的路線,是否建立了屬於律所的穩定的核心能力,才重要。

很多平臺型的規模所,只是簡單的人的聚集,其實並沒有很好的基礎設施的能力;很多看起來是自營型的律所,核心能力往往是依附在主任個人身上,一旦主任有所變化,律所也隨之沒落。

這些都和律所的戰略規劃、管理能力、組織建設有關。今天就不展開了。

其實類似的道理,不論是放在律所還是團隊上,都是一樣的。

作為律所主任、團隊負責人,你需要先明確自己到底是往平臺走,還是往一體化的自營走,然後基於這個戰略選擇,刻意地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

如果你選擇了平臺方向,那就把資源投入在建立基礎設施上;如果你選擇了自營方向,那就把資源投入在品牌、營銷和管理上。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

相關焦點

  • 律師/律所需要被客戶評價嗎?律師/律所必須建立品牌和口碑嗎?
    現代人在接觸商品或接受服務相當注重品牌;在法律服務行業裡面,國內法律事務所常以律師個人命名,然隨著合夥或合署辦公的情形增加,未以律師個人命名的法律事務所也逐日增多。在客戶尋求幫助的時候,是以什麼標準來進行選擇法律服務者呢?客戶的預期和律師的定位為什麼總會發生偏差?評價服務好壞、律師/律所好與不好的標準是什麼?
  • 為什麼律所要租高大上的辦公樓?好的辦公樓出就一定出好律師嗎?
    有人說,法律服務是無形的資產,律師是提供專業化的法律服務,最終客戶買單的是律師提供的服務位置選的好不好,直接影響到了客戶選擇時的決心,一個好的辦公場址就是律所的「門面」,對客戶、對律師無疑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如何為律所選址也成為了律所決策者很頭疼的問題,陝西海普睿城律師事務所管理合伙人孫婷認為,律所的選址裝修分為「三個要點」和「八項注意」,律新社與您分享如下。
  • 新人之疑:律所對律師而言的必要性?律所應該堅守還是突破創新?
    胖乎律師今天想跟大家談一下律所,原因是來自一位律師新人的私信,表達了他對律所存在意義的疑惑。對律所提出質疑,很大膽,也很有趣。他的疑惑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為什麼律師一定要進入律所,為什麼律所的利益分配各不相同,這種差異究對律師的向好發展究竟是促進還是抑制?
  • 優化律所法律服務質量的八個抓手
    ,也是品宣工作的重要基石,不論是出於執業合規的需要,還是出於在行業競爭中獲得優勢和領先地位的需要,保障法律服務質量、優化法律服務質量,都是律所管理和運營者的「必修課」。專業度和複雜度是指,對於有些重大疑難案件、具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案件,為了保證案件辦理質量,律所應當指定具有一定專業經驗和能力的律師辦理,必要時成立由高夥領銜案件的項目組,甚至可以不考慮客戶指定的律師(但需徵得客戶同意)。在公司化律所,通常會按執業領域劃分部門/團隊,對於案件的分配,也可以據此進行統籌調度。
  • 成功的律所都會做品牌!從法律服務行業特徵看律所品牌定位
    作者丨孫統彪 京師律師事務所原標題丨律所品牌的底層邏輯,從法律服務的行業特徵看律所的品牌定位品牌是一個行業、一家律所、一個機構、一款產品的品質、形象、文化、內涵、個性的集中體現,承載的是公眾對律所及產品的信任,體現的是律所及產品差異化的特色。品牌建設就是把律所的追求、誠意傳達給客戶,依靠軟實力,打動客戶、打動市場。
  • 律師為什麼來你的律所工作?如何吸引律師?
    律師行業也是一樣,律所管理能把律師的服務能力,有效地對接好外部市場,就彌補了一部分鴻溝。客戶選擇律師的最大衝突不是價格,不是體驗度,不是傳統4P理論的痛點,而是不能選錯人!選錯委託代理人的後果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律所存在的價值就是要部分解決客戶選擇服務團隊的內心衝突,讓客戶不要選錯。於是,律所針對客戶需求,就有了不同選擇。
  • 律師的服務,到底值多少錢?
    這裡其實涉及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律師收費動輒成千上萬,是不是真的值這個錢?如果按照成本計算,這肯定是不符合商業規律的——客戶不會天然因為你付出更多成本,就該給你更多錢。坦白講,像法律服務這樣的專業服務,到底『應該』值多少錢,真的很難定義。
  • 法律大講堂|中友律所:為服務企業不斷創新
    直播開始後,李苗苗主任先向網友介紹了中友律所的法律服務團隊,她介紹說,中友律所的律師們都非常年輕、有活力,而且很有愛心,充滿正能量。他們不僅為很多大型企業、事業單位提供了法律服務,同時還在社會上做了很多公益服務,為殘疾人、中老年人、特殊困難等社會群體提供法律援助服務。
  • 國內首個律師專業服務聯盟平臺成立
    我國律師的業務協作,從無到有、從無序到有序,從個別律師的業務操作和零散需求到整體協作,都需要一個超越律所的第三方機構介入、指導和研究。律師專業服務聯盟正是為滿足這種需求而建立的全新平臺□本報記者 徐向良國內首個律師專業服務聯盟平臺——中律縱橫·專業服務聯盟近日在京成立,全國百餘知名律所及優秀律師成為首批聯盟會員。
  • 真心為中國人服務的韓國律所:法務法人(有限)民
    最近很多新朋友關注了本號,其中有不少讀者詢問:『想找靠譜的韓國律師在哪裡找?』 或許是我沒有在公眾號顯眼的位置上留下了我所屬的「組織」,所以很多人以為我是負責中介律所的人。其實,我常年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從來不會把韓國律師中介給中國客戶。
  • 錢伯斯替代性法律服務商排名2020:12家律所上榜
    Lawyers on DemandLOD的1000多名合同律師、律師助理和更廣泛的法律專業人士為活躍在金融服務、工業和技術等領域的客戶提供服務,此外還為公共部門機構提供服務。Peerpoint (英國安理國際律所)英國安理國際律師事務所靈活法律員工平臺Peerpoint成立於2013年,已迅速成為新法律領域最成功的專業律師服務提供商之一。該平臺為客戶提供了300多名來自全球多個司法管轄區,總部位於倫敦、雪梨、香港和新加坡的合格律師。這些律師既有前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高級內部律師,也有資歷較淺的律師。
  • ...評級機構的律師三萬元;2020ALB十佳成長律所、客戶首選律師名單...
    律新社丨編輯部出品本周關注○ 2020年ALB China十佳成長律所、客戶首選律師名單公布○ 廣州律協宣布對入選國際權威法律機構評級的律所給予3萬元/家/項、律師1萬元/人/項的獎勵○ 大成上海、浩天信和、天達共和迎新合伙人、顧問加盟○ 上海法院首創「待立案」滿五個工作日
  • 海南「律師新政」:設立律所門檻降低,非律師可當合伙人
    雲常律所的11名合伙人中,有10名執業律師,看到申報材料顯示還有1人是註冊稅務師時,已有心理準備的王寶青還是「眼前一亮」——律師法及相關規定要求,只有執業律師才能成為律所合伙人,吸納註冊稅務師顯然突破了規定。為了這一突破,海南省司法廳做了很多努力,「廳黨委書記李永利先後三次赴司法部協調、溝通,得到了他們的支持。」該廳副廳長陳文彬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 為什麼說律所裡合伙人及律師最為重要?律所為什麼要做團隊?
    當你面試一家律所的時候,面試官總會先問你,「你以後想做litigation還是做transaction呀?」大律所的業務主要分兩大類,訴訟(litigation)和非訴(transaction)。用最籠統最省事的話來講,訴訟就是打官司,非訴就是寫合同。」當然這個分類(以及下面對一些業務的介紹)並不全面精確,但是用來臨時應付律所面試以及讀法律小說應該足夠了。
  • ​選好老師or好律所,對青年律師而言,哪個更重要?
    藉此「教師節」之際,律新社和大家一起聊聊,什麼樣的律師才算是「好老師」?青年律師如何選擇「好老師」?除了向老師學習之外,青年律師還應該如何自我提升?01什麼樣的律師才算是「好老師」?北京市天同(南京)律師事務所律師俞雯曾經撰文提到,在客戶來訪時,如果是辦案團隊的成員之一,新律師往往陪同會見,這時候便可以抓住時機,在實踐中向他們學習。客戶來之前,可以提前準備期輔助工作,培養自己的案件整理能力,在客戶來的時候才不會茫然。
  • 廣州律師15880名,律所770家;南京律師8470名,律所467家;成都律師...
    年卓越客戶服務律師、律所榜單公布○ 廣州擁有執業律師15880名,律所770家○ 南京擁有律師8470名,律所467家○ 成都擁有律師15646名,其中青年律師9390人律新社《律界情報》根據法律科技平臺、律所官網、公眾號發布信息及相關聯繫人提供內容整理,歡迎各大法律服務機構主動提供新聞動態
  • 英美頂級律所是如何留住人才、吸引客戶的?
    作者丨王語 來源丨冪律智能(轉載已獲授權) 「 眾所周知,作為頂級律所圈,英國『magic circle』和美國『big law』網羅了全球最優秀的法律人才,為大量世界500強客戶提供法律服務
  • 法學專業想從事律師行業,應該考研還是直接就業?
    這是太多法學專業學生所困擾的一個難題,如何去分析和考量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而這項回答雖然沒有直白的告訴你應該如何選擇,但卻是最接地氣的聊一聊律所現狀和發展前景,希望對你有所幫助。編輯對本文有所增刪。法學專業想從事律師行業,應該考研還是直接就業?
  • 深耕成就專業高度,真誠優化服務體驗——專訪陳進進律師
    陳進進律師(以下簡稱「陳律師」):在眾多的評獎中,「客戶首選」確實是我最為珍視的殊榮,在此由衷感謝客戶們的信任以及ALB的辛苦調研。但澄清一下,本人並不年輕了,也離成功差的遠。律師歸根結底還是服務行業,雖然客戶選擇誰背後的原因很複雜,特定項目,可能會結合經驗、品牌、印象、報價等綜合評判,但江湖很大圈子很小,長遠看還是靠口碑。
  • 律師事務所利用電子籤章打造「雲律所」
    「雲律所」,「雲」概念的重要性主要體現於其字面背後的技術創新,「雲律所」與電子籤章機構合作,律師可隨時與客戶在線上完成籤約(電子籤章與手工籤章具備同等法律效力)。今年初,新冠疫情爆發,為滿足疫情防控條件下客戶的法律服務需求,有多家律所臨時指定遠程辦公管理制度,加大對視頻會議、DM和OA等遠程辦公支持系統的升級與維護投入,「雲開函」「雲投標」「雲查閱」「雲培訓」等功能相繼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