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好老師or好律所,對青年律師而言,哪個更重要?

2020-09-10 光遠律訊

律新社丨編輯部出品

對於很多執業初期的青年律師而言,經常會面臨兩難:是到小所裡跟著一位優秀律師學習,還是到大所裡加入某個不那麼出名的律師團隊?

霍姆斯說過,法律的生命不在於邏輯,而在於經驗。具體到律師行業,與純粹的法律邏輯推理相比,執業經驗很重要。而帶教律師的傳授是獲取執業經驗的重要途徑之一,對很多剛入行的年輕律師而言,若能遇到一位「好老師」,那是一件非常幸運的事情。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執業生涯的第一個師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青年律師以後的走向,他的辦案思路、行事風格、為人處世等,都會對青年律師的人生有著莫大的影響。

藉此「教師節」之際,律新社和大家一起聊聊,什麼樣的律師才算是「好老師」?青年律師如何選擇「好老師」?除了向老師學習之外,青年律師還應該如何自我提升?

01

什麼樣的律師才算是「好老師」?

1 人品要靠譜

刑辯專家張青松說:「律師同行的競爭第一階段的競爭是名氣、影響力的競爭;未來5年10年的競爭是專業技術實力的競爭;歸根結底,終將是人的品格的競爭。」

選擇指導老師,要選人品靠譜,內心向善,充滿正能量的。而不是靠著坑蒙拐騙,滿腦子想的是怎麼通過搞關係,搞勾兌去搞定案子,怎麼通過坑蒙拐騙忽悠當事人,這樣的律師,他的精力沒有放在案子上,沒有放在如何提高自己的法律涵養、提高自己的職業技能上,跟著這樣的師傅,時間久了就會被同化,不自覺的也去搞坑蒙拐騙,你的律師職業道路可能就不是一條正路。

那種把精力、時間花在案子的訴訟方案上、法律技能的提升上、法律素質的培養上的律師,你跟的時間久了,自然就會養成同樣的處事態度,才能走上一條職業的正道。

2 有穩定且多的案源

律師行業中有兩個定律:業務分配遵循「二八定律」,而收入遵循「一九定律」。簡言之,80%的業務掌握在20%的律師的手中,10%的律師拿走了百分之90%的錢。

案源之於律師,就是衣食父母。律師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要有品質的生存下去,首先要解決案源問題。

實習律師從學校進入社會,實踐經驗少,為了能夠快速的入行,必然需要大量的實務訓練,指導老師保證有充分案源的情況下,實習律師才會有更多鍛鍊、練手的機會,才會在實務操作中得到提升。如果連指導老師都沒有穩定的案源,TA可能連自己的生存都成問題,你做為助理或實習律師,處境就會非常尷尬,一方面沒有鍛鍊的機會,另一方面也缺少穩定的就業狀態。

如果指導老師案子多得都忙不過來,那麼恭喜你,這對於一個剛進入律師行業的實習生而言,簡直是千載難逢的機遇。老律師可以把案源分流一部分給你,使你在不忍目睹的實習工資之外,能有更多的收入,經歷一年甚至幾年的鍛鍊後,你的成長速度、成長的高度,必然比那些無所事事的實習生,要高出N多個層級。順利熬過著名的律師界「三五八定律」——三年餓死,五年餓不死也撐不死,八年撐死。

3 有足夠的經驗、願意手把手的教

霍姆斯在1880年出版的《普通法》裡,推出一個著名的論斷——法律的生命不在於邏輯,而在於經驗。

老律師多年積累的辦案經驗不止是法律知識,更是技巧和對於職業生涯的全盤把握,他能幫助你從職業角色的重新定位、技能的提高、實務的操作中,帶領你全方位地提高。

瀛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夏利群律師曾在接受律新社採訪時表示,實習生進來律所後,不會讓實習生做輔助性的工作,也不做課堂式的授教,主要以教為主,實習生進入某個專業團隊後,會學習不同的工作流程和辦案流程。通過1-2個月的實習,參與到某個具體案件中,在這個過程中慢慢熟悉律師的工作節奏、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

律新社在以往採訪中了解到,上海李小華律師事務所為每一位新入職的青年律師都配有帶教老師。帶教老師除了對其日常的基本工作如辯護詞、代理詞的撰寫進行指導、案件質量進行把關外,還帶青年律師參加全國性的學術會議、論壇,並要求青年律師寫論文來提升他們的學術水平及解決疑難問題的能力。律所還設立疑難案件研討會專家組,對於重大疑難複雜案件,特聘來自著名高校、法學研究所的專家進行論證並提出最佳解決方案,並為青年律師打造一個學習的平臺。

如果想學到東西,一定要找經驗豐富、願意手把手教你的指導老師。任務交辦給你處理,你把材料交給指導老師,作為實習律師,完成的材料必不可少存在很多問題,這時候指導老師手把手的悉心指導,告知你問題的症候,解決的途徑,你自己再加以總結,如此反覆,積累經驗,逐漸成長。

4 願意讓你參與案件

參與案件的方式包括參與案件的討論和參與案件的庭審。

北京市天同(南京)律師事務所律師俞雯曾經撰文提到,在客戶來訪時,如果是辦案團隊的成員之一,新律師往往陪同會見,這時候便可以抓住時機,在實踐中向他們學習。客戶來之前,可以提前準備期輔助工作,培養自己的案件整理能力,在客戶來的時候才不會茫然。新律師也可以學習老律師如何與客戶進行交流,如何巧妙地回答客戶的問題,比如客戶有時會急切地問有多大把握可以贏得訴訟,又或者會提出方案報價太高時,相信老律師的回應都值得我們學習。

參與案件的討論,你才有機會通過你的表述,表達你對案件的觀點,這是鍛鍊律師表達能力的重要方式。參與案件庭審,無論是旁聽,還是辦了實習證後作為代理人出庭,你都可以通過庭審程序實實在在感受到這沒有硝煙戰場上的搏殺,才能感受到法律博弈的刺激。有時候你自己很容易陷在自己的思維怪圈中,庭上法官的認知和對方律師的角度,會給你的代理思路帶來很大的啟發——法律竟然如此神奇,居然還可以通過這個角度去分析,而法律的魅力往往就在這神奇之中。

5 有長期學習的習慣

堅持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是堅持過後的成果卻很讓人欣喜。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主任朱樹英是建築工程法律界的泰鬥級律師,是律師界傳奇人物。朱樹英說,從1992年做律師至今,他每天堅持做讀書筆記,該習慣已堅持28年,同時每天堅持做工作筆記,筆記本至今有幾十本。

律師是一份需要你終身學習的職業,一旦放棄學習,便很可能誤人誤己。雖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基本建成,立法的頻頻修改仍是大概率事件,對新法保持敏感度與自學能力是最好的出路,即便是幾十年的老律師,一旦停止學習,也會跟不上法律和這個世界的變化。

6 會為你「指點迷津」

新律師有許多困難需要克服,比如對案件主觀認知和客觀實際的偏差,比如學校教育、法考和實務操作之間的落差銜接,比如現實的壓力和對未來的困惑,好師父會幫助你重新審視自我,認清大局,在忙碌中平衡工作和生活,腳踏實地地去耕耘。

大成律師事務所的「青年之家」成立於2011年11月,至今已有九年,是大成規模最大、活動最多的社團。青年之家推出的「我與大趴共聚餐」和「青年律師專業論壇」等活動在所內備受歡迎,青年律師想和哪位大趴交流,可以向「青年之家」點名申請,在聚餐的同時,由大趴為青年律師答疑解惑。

02

青年律師成長有哪些速成之道?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好的師傅只是律師路上的引路人,在向老律師求學的時候,青年律師自身也要不斷提高完善,抓住機遇,找準定位。只有雙管齊下,才能做新律師中的佼佼者。

第一 提升整體策劃能力和案件分析能力

青年律師必須具備超強的整體策劃能力來處理大量的數據和文件,包括:分類、排序和管理大量的證據、文件、卷宗、數據和其他信息;從大量的冗雜信息中確定目標、分類數據,並創建一個有效的組織結構;掌握管理案件數據的相關技術和應用。

在實習的時候,如何像老律師一樣,案件來了知道怎麼分析。很簡單,看看法院怎麼處理類似案件的?看看法律是如何規定這樣的情形?看看專家是怎麼解讀這種現象的?所以,處理一個陌生的案件,應該先做案例彙編、法律彙編、研究性文章彙編,這樣可以使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類似案件的處理方法,既節省了時間,也提高了效率。

第二 要善於梳理案件事實和案件資料

案件事實,決定著案件的證據,證據決定著案件的成敗。接了案件以後,首先要將案件事實進行梳理和總結,這樣有助於記憶案件的發展狀態。只要了解案件事實,才是律師分析案件、處理案件的基礎。同時,案卷資料整理是一個律師辦案能力是否細緻、認真的表現之一,每位律師一年可能要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案件,每個案件大概要辦理一年之久,在這種情況下案卷整理的整潔、清晰是律師個人案件管理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它決定著律師辦理案件的質量和效率。

比如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李雲律師曾分享他的經驗:「首先是做好手頭上的每一起案件、每一個項目,服務好每一家顧問單位。然後儘量抽出時間,分別對之前辦理的眾多房地產項目包括廠房項目、建設工程價款結算糾紛案件進行總結梳理、編寫出版,將相關的經驗、技能繼續分享給業內人士,為法治宣傳推廣、法律技能的提升、法律的正確實施等盡一份自己的力。」

第三 學會管理好自己的時間

對律師來說,時間就是金錢。特別是律師具有計時收費的商業模式,時間與收入密切相關。律師長期處於高時間成本和強負荷工作量的壓力之下,具有較強的時間管理能力才能將工作效率提到最高,時間利用的好,事半功倍,時間利用的不好,往往事倍功半。較強的時間管理能力要求具備:日曆管理能力,對自己的每天甚至到每個時間點都具有計劃;優先級排序能力,對任務的緊急輕重進行排序,妥善處理好事務;多任務處理能力,利用好各種零碎時間;處理緊急任務能力,對於突發事件或者緊急任務靈活處理。

律新社曾採訪過多位律界大咖,發生優秀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時間管理大師。(相關連結:看完這些律界大咖的作息時間,再也別說想幹的事沒時間!| 律新社觀察)

第四 提升團隊合作能力

現在社會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客戶對律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往萬金油式的律師已經不能滿足客戶專業化的要求,專業化自然要求律師之間要有協同合作的能力,團隊運作不僅能夠更好的發揮優勢也能彌補單獨作業的不足,是提高辦事效率、提高辦事質量的好辦法,因此團隊合作能力是律師不可或缺的能力。

哪怕是單獨執業的律師也需要合作能力,因為單獨執業的律師也離不開秘書、助理的幫助,現代社會靠一個律師單打獨鬥很快就會被淘汰,只有協作才能更多的佔有市場份額。

03

結 語

新律師的打怪之路是無比艱辛的,遇到一個好老師,是榮幸,但也不可全依賴於他,只有自身謙虛學習、不驕不躁,才可在法律的浪潮中乘風破浪。

你有沒有遇到哪位讓你印象深刻的老師?歡迎評論區與我們分享~

相關焦點

  • 新人之疑:律所對律師而言的必要性?律所應該堅守還是突破創新?
    胖乎律師今天想跟大家談一下律所,原因是來自一位律師新人的私信,表達了他對律所存在意義的疑惑。對律所提出質疑,很大膽,也很有趣。他的疑惑主要集中在兩個問題上,為什麼律師一定要進入律所,為什麼律所的利益分配各不相同,這種差異究對律師的向好發展究竟是促進還是抑制?
  • 為什麼律所要租高大上的辦公樓?好的辦公樓出就一定出好律師嗎?
    在好的辦公樓辦公的律師,就一定是好律師嗎?天下無賊裡的劉德華,開著寶馬問小區的門衛:開好車的,就一定是好人麼? 二 租大樓、搞裝修、拉人頭 曾經一位律所主任告訴我:你知道現在開律所最重要的是什麼嗎?我問:是什麼?主任開玩笑說:九個字——租大樓、搞裝修、拉人頭。
  • 律所應該服務好律師,還是服務好客戶?
    來源:大魚私享會「律所最大的資產就是人。」你好,我是大魚。我認識很多律所主任,他們通常都是律所的創始人,基本都是所裡創收最高的團隊,名義上都在負責律所各項事務的管理工作。但業務做得好,不一定代表律所就可以做好。表現形式是:很多律所,主任團隊很強,但是律所本身並不強,引不來人,更留不住人。
  • offer2是哪個律所 offer2四位帶教律師是誰
    那麼,offer2是哪個律所?offer2四位帶教律師是誰?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offer2是哪個律所?offer2四位帶教律師是誰? 《令人心動的offer》2是哪個律所 令人心動的offer第二季在哪個律所實習?令人心動的offer的律所是業內地位僅次於金君海方中等紅圈所,算是第二梯隊裡頂尖的大所,上海錦天城。觀察的明星嘉賓分別是何炅,撒貝寧,範丞丞,周深,楊天真,徐靈菱。
  • 為什麼說律所裡合伙人及律師最為重要?律所為什麼要做團隊?
    很多法學院一年級都會有一節法律研究和寫作課(legal research and writing),教的就是訴訟律師主要做的事。很多人上過這節課之後,就對訴訟失去了幻想(當然也有人變得更喜歡訴訟了,因人而異吧)。
  • 律所3萬元起薪就能留住人才嗎?要留住律師需要做什麼?|律新社
    更有甚者,一些有腔調的律所通過提高薪資吸引人才,起薪已成為律所在人才競爭中的重要一步。律師文化作為律所的軟實力,上海申同律師事務所律師吳勝男認為,對律師行業而言,文化是職業和事業的價值引領,會影響到一個律所的生死存亡。優秀的律所文化,體現在其願景、使命、價值觀上。成就偉業的人或組織,都是由使命驅動的。對申同而言,「幸福文化」就是前行的原動力,是生存和發展的綱領。
  • 青年律師的擇業之路(乾貨文字版)
    找師傅和律所的時候要觀察他看重的是什麼,有的律所看重創作能力,有的律所看重律師的未來,是否能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甚至是一個年輕的領導者。所以還要考察一家律所的理念。把這些原則把握好了,無論什麼規模的律所,和你都是相匹配和適應的。三、找事兒。走上這條路的最終目的是要成為一個專業的專職律師,能為客戶、當事人,貢獻自己的價值。
  • 【人物誌】芙蓉律師事務所陳平凡獲評2020中國律所管理榜樣獎
    湖南芙蓉律師事務所主任陳平凡在此次盛典中榮獲2020中國律所管理榜樣獎,該獎項由國家民政部優撫司原司長郭立民頒發。級別晉升制度:創造性的設計級別晉升制度,在芙蓉律所工作,退休後有福利。青年律師培養制度:青年律師零成本執業,青年律師由芙蓉導師指導辦案,青年律師可以進入律所公共服務中心工作等等。黨支部、工會、團支部活動:在黨支部、工會、團支部的帶領下,把律所的文體活動制度化。
  • 律師為什麼來你的律所工作?如何吸引律師?
    律師行業也是一樣,律所管理能把律師的服務能力,有效地對接好外部市場,就彌補了一部分鴻溝。客戶選擇律師的最大衝突不是價格,不是體驗度,不是傳統4P理論的痛點,而是不能選錯人!選錯委託代理人的後果往往是不可逆的。因此,律所存在的價值就是要部分解決客戶選擇服務團隊的內心衝突,讓客戶不要選錯。於是,律所針對客戶需求,就有了不同選擇。
  • 廣州律師15880名,律所770家;南京律師8470名,律所467家;成都律師...
    、律所榜單公布○ 廣州擁有執業律師15880名,律所770家○ 南京擁有律師8470名,律所467家○ 成都擁有律師15646名,其中青年律師9390人律新社《律界情報》根據法律科技平臺、律所官網、公眾號發布信息及相關聯繫人提供內容整理,歡迎各大法律服務機構主動提供新聞動態。
  • 青年律師的成長是拿「業務」餵出來的
    前不久,我在一家以培養青年律師而著稱的律所,和幾位青年律師深度交流。意外發現,他們私下對律所搭建的能力培訓、團建活動等並不買帳。甚至,因活動太多,還存在不少心理負擔。外部「熱火朝天」,內部「貌合神離」,這究竟是哪裡不對?實際上,關於青年律師成長的話題,一直都是行業焦點,相信不少律所/團隊對這件事情,都沒少下功夫。
  • 實習律師快速適應律所生活的方法
    我在30歲之前根本就沒離開過校園,從小學到大學,大學畢業後去高中教書,然後讀研究生,2009年6月研究生畢業才去律所。我自己的真實體驗是:律師獨立執業就是名副其實的創業,而且對大部分家庭條件不太好的人而言,做律師是白手起家的創業!
  • 洛陽青年律師辯論賽總決賽暨閉幕式明日在市司法局舉行
    閆寧 )「青春思辯,我心向黨」洛陽青年律師辯論賽開賽一個多月來,由我市多家律所(含縣區律所)律師組成的25支青年律師辯論團隊,經過兩輪初賽、兩輪晉級賽,明日終於到了總決賽的巔峰對決時刻。這次洛陽青年律師辯論賽,由洛陽市律師行業黨委、洛陽市律師協會主辦,洛陽市律師協會青工委承辦。
  • 法學畢業生不願當律師 10%青年律師熬不過前3年
    中國的律師行業會不會出現青黃不接的現象?解決青年律師的困境,不僅是解決某一代律師的問題,更是解決潛在的好幾代律師的問題,是整個律師行業發展的問題。  律師事務所分配製度亟待改變  青年律師為什麼收入低?缺乏案源與收入的提成分配製度是重要原因。
  • 【中國律所40年】博和:中型律師事務所的升級蛻變(精華版)
    30歲的朱宇暉也迎來了生命中的第一個孩子,身處重要節點的他同樣想要作出改變。想要改變行業,最好的選擇便是投身其中,成為踐行者和引領者。於是,林東品、朱宇暉、葉松亭並另外四位律師,「三四本證、五六個人、七上八下、十分忐忑」,創辦了以「博採眾長、和合天下」為宗旨的新所,踏上了「理論與方法兼顧,學術與實務並重」的徵程。
  • 青年律師如何危中求「機」|大灣區青年律師成長沙龍線上(首期)
    《專業與推廣》北京市立方(廣州)律師事務所律師、廣州市律協普通犯罪刑事專業委員會委員王紅兵從「專業與推廣」的角度,建議青年律師要熱愛律師職業,只有熱愛,才會做到極致和拔萃;鼓勵青年律師專注專業,多辦同類案件,且「認真辦」、「多思考」、「多摸索」,更重要的是「堅持」;並從「多寫專業文章在各大平臺發表」、「多出去分享經驗開設講座」等方面為青年律師演繹了律師如何進行推廣
  • 優秀青年律師人才如何培養?看看國內這些大所的經驗丨律新社觀察
    而律師在律所執業,律所是青年律師人才的「孵化器」和孕育律師人才的搖籃,是除了個人素質這一「內因」之外,最為重要的外部因素。對於律所而言,找到人才是利用人才、發展人才的前提條件,要把優秀人才挑選出來,可謂「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 深圳律師展風採!中國律師文化跨年直播活動在鴻灣律所上演
    廣東鴻灣律師事務所主任梁建東主持活動並奉獻了首場感人肺腑的演講。梁律師從1980年律師制度恢復談到中國律師開山炮——蛇口律師事務所成立,回顧了律師開始走向市場,走向獨立,打破「鐵飯碗」的故事。他表示,中國從當年的區區212名律師,到如今近47萬名,變化如此之快,不得不說律師已成為中國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 新業態下青年律師生存狀況與職業發展的實證研究
    就律師行業而言,新業態催生了新的法律服務需求,也給青年律師帶來了機遇與挑戰。長久以來,律師行業面臨著兩極分化嚴重,義大利經濟學家帕累託發現的二八定律在律師行業體現的淋漓盡致,20%的律師擁有80%的律師業務,而80%的律師卻在激烈地爭奪著20%的律師市場份額。當下初涉法律服務行業的青年律師,面臨著開拓案源、提升辦案能力、進行職業規劃等種種壓力,其生存和發展狀況值得關注。
  • 2020「青春思辯,我心向黨」洛陽青年律師辯論賽總決賽完美收官
    主持人市律協文體、宣傳與公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閆寧宣布:辯論賽總決賽辯題為《解決校園暴力,法律手段與教育手段哪個更有效?》。經過賽前抽籤決定,正方大鑫律所辯論隊的觀點是法律手段比教育手段更有效,反方張振龍律所辯論隊的觀點是教育手段比法律手段更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