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為紅顏知己寫詩,前兩句如大白話,後兩句卻出神入化

2021-01-13 詩詞宣

蘇軾,宋代豪放詞派開創者,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領域的集大成者。

提到他,很多人都會為他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和精神狀態所折服,一生仕途坎坷,被貶多地,但卻依舊能詠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足見其宏達開闊的胸襟與氣魄。

但是他真的生而瀟灑嗎?頻繁的貶謫之路就沒有讓他感到失落痛苦嗎?當然不是,俗話說「苦難是人生的一筆財富」,這點在蘇軾身上體現得淋漓極致。年少之時,蘇軾志向宏大,渴望早日登第為國為民效力,正如他在《水調歌頭·安石在東海》中所言:「一旦功成名遂,準擬東還海道,扶病入西州」,儘管是安慰弟弟蘇轍,但這又何嘗不是他的志願?

二十歲左右,蘇軾得到老師歐陽修的賞析,順利進入仕途,本以為如願以償終可實現志向,豈料「烏臺詩案」將他徹底打入深淵。這時期他開始反思人生價值和社會定義等內容,一度陷入「人生如夢」的泥沼,縱觀彼時蘇軾的詩詞,會發現其中很多都帶有「夢」字,如「世事一場大夢」「萬事回頭都是夢」……或許正是這期間的深入思考,才讓他最終衝出陰暗的泥潭,變得豁達、樂觀。

而本期我們要講的這首詩,即為蘇軾貶謫黃州四年後,身心由一開始的苦悶無奈變得輕鬆愉快,在即將離開黃州之時,酒席上贈送給紅顏知己李琪的。蘇軾自從得到歐陽修的大力推崇後,名聲響徹京城,很多人都慕名想來拜見。在黃州四年,他憑藉才氣獲得無價友情和百姓的愛戴,這其中既有文人士大夫,又有風月場所的歌妓。李琪即為眾多崇拜蘇軾的歌妓之一,她經常在江岸湖畔、紅樓牆內歌唱蘇軾的詩詞。

蘇軾黃州貶謫期滿,在離開前一日,諸多文人雅士和青睞者前來送行,酒席期間李琪好不容易湊到蘇軾身邊,直言希望得到其贈詩。推杯換盞,蘇軾許是被贈詩贈書畫的請求擾得不耐煩了,許是醉意上頭,所以他在寫贈送給李琪的詩句時,前兩句竟然普通如「大白話」——「東坡五載黃州住,何事無言及李琪。」單看這兩句,不要說當時酒席之中的人聽到驚訝,我們現在讀也是一臉懵。這和蘇軾其他作品相比簡直過於平淡,遣詞造句簡單,絲毫沒有意境可言,更像是幽默記事的打油詩句。

可能眾人一聽覺得這兩句詩有損蘇學士的名聲,所以繼續紛紛向其敬酒,化解尷尬。酒過三巡,眼看到了送別的時刻,酒席散去。一直傾慕著蘇軾的歌女李琪慌了神,他攔住蘇軾害羞地說道:「學士還沒給我寫完詩呢?」蘇軾念在李琪平日裡對自己詩詞的推崇,算是一位紅顏知己,所以不好拒絕,思索片刻大筆一揮,補完下面兩句——「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待詩詞補完,眾人大呼精妙。

前兩句說自己在黃州住了五年,但是卻沒有寫詩給李琪,為什麼呢?「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雖好不留詩。」是說這個原因就和杜工部住在成都多年,沒給海棠寫詩是一個道理。含蓄地將李琪比作海棠花,同時告知原因:你看「詩聖」杜甫多麼有才華,他還沒有給海棠寫過詩,我又怎麼能和杜甫相提並論,班門弄斧地給海棠寫詩呢?

這首《贈李琪》前兩句平淡如水,後兩句卻奇峰突起,讀之渾然天成,立馬上了一個層次,正因為不敢讚美海棠,所以足見海棠的美是無法用詩詞描繪出來的。也正因為這首詩,李琪在當地也成了紅人。通過一件小事,足見蘇軾的幽默和才氣,怕是和這樣一位充滿文採的智者交往,什麼時候都不會煩惱吧!

往期精彩推介李商隱一首簡單《無題》詩,竟有三種解讀,足見其無窮魅力司馬光閒居在家,先後寫了兩首詩,看似清新秀麗,實則暗藏玄機雖不及溫庭筠,卻用一首花間詞流芳百世,只因抓住了精髓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若有侵權,煩請告知,立刪多謝!

相關焦點

  • 蘇軾為風塵女子寫下一首詞,前兩句有失水準,後兩句令人稱讚
    當時的蘇軾可以說是人人都追的星,連當朝太后和皇上都是他的粉絲,而且,蘇軾可以說是初出茅廬,什麼都不怕,有事說事,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他這樣的剛正不阿,動了其他人的奶酪。在當時,遭遇了「烏臺詩案」,可以說震驚全國的事情,那場事情差點兒讓蘇軾送了命,這場大案前前後後牽扯了幾十個人,蘇軾也慘遭貶謫,這成了他人生的轉折點。
  • 在宴會上,有位歌女向蘇軾求詩,前兩句普普通通,後兩句有些敷衍
    蘇軾就是這樣一位在命運之手中輾轉反側的那一刻,當年,因為不滿足於皇上對自己貶謫的決定,就上書寫詩暗示嘲諷朝廷,使得自己差點就掉了腦袋,毀掉自己的一生。一般人碰上了這樣的事情,可能多數都會鬱鬱而終,結束自己的一生。
  • 隋代才子即興吟詩,前兩句被人譏笑,聽完後兩句,大家都嘖嘖稱讚
    再如白居易的《草》,也是語言直白,卻耐人尋味。下面介紹的是隋代才子即興吟詩,前兩句被人譏笑,聽完後兩句,大家都嘖嘖稱讚。人日思歸隋代:薛道衡入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於是,陳朝的大臣們就特地選擇了七日這一天,為薛道衡設宴洗塵。席間觥籌交錯,絲竹齊鳴,熱鬧非凡。薛道衡儀態不凡,舉止風雅,陳朝大臣們對他都極其讚賞。酒酣耳熱之際,陳朝尚書令江總站起來,他一邊向薛道衡舉杯敬酒,一邊說道:「久慕薛兄詩名,南北千裡,相見不易。今日幸會,請不吝賜教。」
  • 蘇軾臨死前,給兒子留下一首詩,首尾兩句相同,卻被後世奉為經典
    蘇軾臨終前回首往事,不禁感慨萬分,此時的他身老體衰,萬事消磨,對人生自然有了一番不同於年輕時的感悟。於是他提筆為兒子留下了這麼一首詩,希望兒子能夠藉此機會感悟人生,以後少一些挫折和坎坷。這首詩最大的亮點,就是首尾兩句完全相同,雖然看上去不倫不類,但其中卻充滿了人生的大智慧。
  • 《飲湖上初晴後雨》看似寫西湖,實際上乃蘇軾讚譽其紅顏知己之作
    這是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所著之詩,是其在杭州任職時,讚美西湖美景之絕唱,所描繪的並非西湖一時之景、或一處之景,而是對西湖美景的全面寫實與總體之印象。該詩深得後人好評,清代學者、畫家、詩人王文誥更是大讚其為「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名篇」佳作。
  • 宋代才子月夜醉歸,這首禪詩自然圓美,最後兩句充滿禪理
    既然寫詩與悟禪有相似之處,有人就想到用悟禪的方法來寫詩,或者反過來以創作的態度來悟禪。於是詩人和禪家便逐漸融合接近,彼此相互影響,讀者在閱讀時也能感受到濃濃的禪意。下面介紹的是宋代才子月夜醉歸,這首禪詩自然圓美,最後兩句充滿禪理。
  • 劉禹錫一首弦技之作,開篇的疊字句出神入化,最後兩句渾然天成
    四川地處偏遠的西南,風景優美,當地人熱情好客,當地的男女之間往往用民歌來傳遞愛意,也就使得民歌情意綿綿,劉禹錫聽了也是極為感動;當然民歌除了表達愛情之外,還有就是歌頌樸實無華的生活,這首詩就是寫了四川人如何生活,以及當地優美的風景,這種結合也讓詩歌變得更有韻味,有著一種更為細膩的美,每一句都如詩如畫。
  • 蘇軾在惠州寫的一首絕句,描寫生動,後兩句更顯幽默
    蘇軾是北宋傑出的文學家,一生創作了無數膾炙人口的作品。可是天妒英才,蘇軾不僅仕途曲折,而且生活上也歷盡千辛萬苦。不過東坡先生天性豁達,從來都能隨遇而安。宋哲宗紹聖四年,蘇軾從定州遷謫到英州,當時蘇軾已快六旬,千裡迢迢地趕赴貶所,途中艱難困苦應該不難想像。
  • 蘇軾一首經典的詞,後兩句讓人醍醐灌頂,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蘇軾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有情懷的一位大詩人,詞作家,書畫家,他在詩詞方面的造詣,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的很多詩詞無論是在當時,還是在後世,那都是起到非常深遠的影響。相信只要一提起他的詩詞,大部分的中國人,那麼都是能夠來上那麼一兩句。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流傳千古,百讀不厭
    蘇軾到黃州以後,由於是犯官身份,很多人都避而遠之,而且收入微薄,於是蘇軾把居住地東邊的一塊坡地開墾出來耕種,貼補家用,自此蘇軾號「東坡居士」。在耕種中,蘇軾的內心變得更加平淡,也更加灑脫。在蘇軾眾多的詩詞中,這首《臨江仙·送錢穆父》的名氣不是最響亮的,但卻是最灑脫的,尤其詞的最後兩句百讀不厭,流傳千古。
  • 蘇軾寫詩嘲笑蘇小妹長得醜,蘇小妹當場寫詩回擊
    其中蘇軾就是很著名的詞人。還有一句話是「一門父子三詞客」說的就是他們家父子三人,他們父子的文學成就都很高。但是大多數人可能都忘記了,其實蘇家有蘇軾、蘇轍兩個兒子,還有蘇小妹這個女兒。他們家不只是他們父子三人的文學成就很高,就是蘇小妹的文學素養也很高。書香門第出身的蘇小妹,自幼受到家庭環境薰陶,養成讀書學習的好習慣,長大後成為遠近聞名的才女,吟詩作對不在話下。
  • 她是「欲把西湖比西子」詩句裡的主角,也是蘇軾顛沛謫居的紅顏知己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的紅顏知己和第三任妻子。朝雲因家境清寒,自幼淪落在歌舞班中,為西湖名伎。但她天生麗質,聰穎靈慧,能歌善舞,雖混跡煙塵之中,卻獨具一種清新潔雅的氣質。12歲被蘇軾收為侍女,18歲被納為侍妾。生有蘇軾第四子,名遁,半歲夭折。後跟尼姑義衝學佛,「亦粗識大意」。
  • 蘇軾寫詩嘲諷妹妹長得醜,妹妹立馬寫詩回懟,蘇軾長相躍然紙上
    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是當之無愧的文學泰鬥,而他對文字的把控也已經上升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蘇軾曾經寫詩嘲笑自己的妹妹長得醜,而他的妹妹立馬寫詩反擊,眾人讀完妹妹的詩詞之後都捧腹大笑。蘇軾的妹妹究竟寫了怎樣的詩句?她又是如何巧妙地予以回擊的呢?
  • 蘇軾《陽光曲》,兄弟情濃,相聚難,別亦難,最後兩句更為經典
    蘇軾和蘇轍,這對兄弟,感情之深厚,令人羨慕。蘇軾的許多詩歌都是為弟弟蘇轍所做的,比如,我們熟知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以及充滿哲理的「人生到處知何似」等等。而這對兄弟,因為外界原因,相聚的時光總是特別的少且短暫,他們因此常常因為思念對方而苦悶不已,但又無可奈何。
  • 蘇軾人生最後一首詩,三個地名,開頭兩句嚇死人
    更何況是人生坎坷的蘇軾呢。錢穆說:蘇東坡詩之偉大,因他一輩子沒有在政治上得意過。他一生奔走潦倒,波瀾曲折都在詩裡見。今天,小編要跟大家推薦的是蘇軾人生中的最後一首詩,寫下此詩時,是公元1101年6月,兩個月後,蘇軾便與世長辭,這首詩可以看作是蘇軾的絕筆詩。這首詩就是《自題金山畫像》,詩開頭兩句嚇死人,只讀這首詩的開頭兩句,你一定不會想到會是蘇軾的作品。
  • 史上最幸運的詩人,一生只寫了兩句詩,事業豐收還出了一千古成語
    唐詩宋詞是兩個朝代最為傳奇的產物,一首詩代表的意境就非常多了,你可以從一首詩中體會到詩人當時的情緒,也可以看出那個朝代的繁華與風情,總之呢,在當時,如果一個文人不懂得半點吟詩作對,那就不是一個好詩人了,唐詩的代表人物就是李白了,宋詞的代表人物就是蘇軾,這兩位集大成者,也是大家都所熟悉的
  • 蘇軾最悲涼的一首詞,只是開頭兩句,便讓人久久不能忘懷!
    但蘇軾的詞中,也有悲涼婉約的一面,這類詞更容易讓人久久不能忘懷。《西江月·世事一場大夢》便是蘇軾最悲涼的一首詞。整首詞中,它主要就突出了一個「涼」字。無論是中秋團圓之夜清寒的涼風,還是獨月、孤燈等悽涼的意象,都是為了抒寫蘇軾人生之「悲涼」。並且蘇軾在詞的開頭兩句,就表達了他對現實人生的深沉思考,只是對人生短促、壯志難酬的無奈,惹人心疼。
  • 蘇軾最俗裡俗氣的一首詩,通篇大白話,卻揭示了人生哲理
    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詩歌開頭三句寫的是烹飪前的準備。先把鍋洗乾淨,然後放些許水,接著再生火。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使是煮飯也是如此,蘇軾顯然深諳此道。接下來的兩句寫的是火候的掌控。用不冒火苗的虛火來燉這肉,慢慢地等火候足了,肉便也熟了。字裡行間流露出詩人淡定從容的姿態,這樣的悠然形象一般廚子可比不上。
  • 蘇軾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成千古名篇,林語堂稱讚不已
    「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擊,在王安石、歐陽修等人的勸諫下,蘇軾才得以保住性命,最終被貶到黃州。在黃州,蘇軾在東邊開墾出一塊土地,並且自號「東坡居士」,在耕種中,蘇軾變得更加灑脫。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顧名思義,這是一首送別老友的詩詞,公元1091年,蘇軾的好友錢勰要赴瀛洲上任,臨別前,蘇軾通過這首詞贈別。
  • 蘇軾最灑脫的一首詞,最後兩句千古流傳,林語堂稱讚不已
    「烏臺詩案」是蘇軾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打擊,在王安石、歐陽修等人的勸諫下,蘇軾才得以保住性命,最終被貶到黃州。在黃州,蘇軾在東邊開墾出一塊土地,並且自號「東坡居士」,在耕種中,蘇軾變得更加灑脫。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顧名思義,這是一首送別老友的詩詞,公元1091年,蘇軾的好友錢勰要赴瀛洲上任,臨別前,蘇軾通過這首詞贈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