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康衛軍
人總是高估自己的能力,這是人內在的心理機制,本質是要維護自戀。每個人都以自我為中心,與外界認識、接觸、交往和行事的。要打破這種認知不易,可一旦打破,你就擁有獨特的視角。有時,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往往能看清事物的本質。
昨天和兒子聊天,聊起他上駕校的事情,他告訴我,他不想上了。問他什麼原因,他說:「那個教練態度不好,我每次上車,他都對我兇巴巴的,像是我欠了他錢不還似的。」
「怎麼就對你一個人兇巴巴?你們之間沒有什麼衝突吧!"我繼續問。他回答:「我一個學車的,和教練能有什麼衝突,他教別人時和顏悅色,唯獨對我極不友好,我也很納悶。」
我想了想,對兒子說:「我教你一招,你先試試。」看著兒子詫異的表情,我繼續講:「以後和教練相處,你試著從當時的情境中跳出來,就當教練教其他人。教練無論怎樣批評,就當他批評別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往往會考慮得失,維護自己的形象,所以看不到問題的本質。當你跳出去,站在旁觀者的視角,你就會明白,教練的批評,並非平白無故,你一定會看見本質的原因。」
站在教練的角度,每一個學開車的人,都笨笨的。這是能力上的差距,自然會心生某種優越感,而對特別差的學員,教起來不但沒耐心,還可能不友好。而學車的人,因為自戀而心生不滿,「如果我會開車,還用得著你教嗎?」甚至並不認為,自己有教練說的那樣差勁。
有時候,我們眼中看到的世界,只是因為生活習慣、興趣愛好長期形成的思維定勢。其實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我們不知道的真實存在的世界。如果跳不出自己的思維局限,那個真實存在的世界,就可能被忽視。
心理學有個研究,越是無知的人,越不容易看到自身缺點,認為自己很聰明。坊間有人總結出「老司機定律」。說是80%開車的人,都過高估計自己的駕駛水平,認為自己的水平一定在平均水平之上。
所以兩個會開車的人,從不懷疑自己的駕駛水平,而會擺出一副老司機的架勢,對對方的駕駛技術指手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