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特約評論員 張登貴
前幾天,《現代金報》、新華社客戶端和《寧波日報》,先後報導了象山鶴浦供電服務站站長李永軍的事跡。李永軍紮根海島18年,用心服務當地企業和居民,先後獲評「2016年度最美象山人」「2017年寧波好人」「2017年度浙江省電力公司優秀共產黨員」「2018年度寧波首席工人」,被海島居民視作親人。
讀完李永軍的事跡,最讓我欽佩的是,他在工作中總是能「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
對於供電服務站來說,所謂「對方」,就是所有用電的人,包括居民和企業。李永軍令人感動的那些表現,就是他從「對方」角度考慮、為「對方」著想所結下的果實。
除夕,是一家人團聚之夜。吃年夜飯,看央視春晚,是家家戶戶的必選項目。同時,它也是居民用電尖峰時段。此時如果因故障斷了電,就會掃了群眾的興。於是,他做出一個長達11年的決定:從大年三十早上8時到正月初二早上8時,他和輪值班員一起,連續值班48小時,方便麵加花生米,就是他們不變的年夜飯。
島上有不少養殖戶,因為年久失修,加上帶著鹹味海風的腐蝕,他們的內部電線經常出故障。對服務站來說,用戶內部線路處理,是「分外事」。可是,李永軍接到這類救急電話,從來都是二話不說,立即出發。因為他知道,這些故障如不及時排除,斷電缺氧,給養殖戶帶來的損失可能是巨大的。他不僅對緊急呼救有求必應,而且還制定了一套養殖戶供電服務的保障措施,包括建立用電檔案,發放便民服務卡,組織微信群,還組建了海島義工大隊,免費維護全島760多盞路燈,照亮海島居民回家的路。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為總是從服務對象角度考慮問題,自己家裡的事,難免有所疏忽。父母生病了,難在床前侍候,孩子功課緊,他幫不上忙,每年家裡的團圓飯,總缺他一人。但是,當他看到島上燈火通明,聽著居民家傳出來的電視聲,「心裡才會踏實」。
站在什麼角度考慮問題,對於服務行業來說,尤其重要。遇事只從自己角度想問題,以方便自己為出發點,服務對象肯定不會滿意。辦事只圍著錢轉,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必定流行。群眾的態度愛憎分明。凡受到廣泛點讚的服務舉措,一定是從群眾的利益出發制定的,如浙江推出並在全國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凡遭到群眾詬病的不良做法,一定是只從個人或少數人的私利考慮問題,如五花八門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可見,從對方角度還是從自己角度考慮問題,不單單是工作方法、思想方法問題,它反映的是一個人一群人的為人品格。
我們的服務業改革,要做的事情很多,但建立起「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的品格和習慣,是最要緊的一件事。這件事做不好,其他的即使一時做好了,也難以持久。
比如教育,怎麼多從學生和家長的角度考慮問題,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一個孩子讀書,一家人不得安寧;比如醫療,如果多從病人及其家屬角度考慮問題,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一人患病,全家人四處奔忙;比如機關,如果多從基層角度考慮問題,就不至於為了一點毫無意義的考核,弄得鄉鎮幹部疲於奔命;比如媒體,如果多從受眾角度考慮問題,讀者就不至於不看不了解,看了犯糊塗——這是真的嗎?這幾年,各級抓作風建沒少用力氣,也有一些改觀,但總體上說,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是不少。而改進的入口,我以為不是別的,就是李永軍的「角度」論。「角度」選對了,其他問題自會迎刃而解。
再說得開一點,就是平民百姓做人,也有一個從什麼角度考慮問題的問題。一個人生活在社會上,總會與別人交集。如果與人相處,包括同事、同學、鄰居甚至不相識的路人,相互接觸時,只顧自己方便,不顧及別人麻煩,肯定被人側目。經常只顧自己不顧別人的人,就會被眾人打上「自私」的印記。一個極端自私的人,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不會受歡迎。
養成經常「站在對方角度考慮問題」的好習慣,李永軍的解釋是與他的出身有關。他生在漁民之家,與島上居民有著天生的親密感情;從小耳濡目染,漁民勤勞樸實的品質在他身上慢慢生長。
但我以為最主要的,還是在於他能自覺接受黨和人民的教育與社會正氣的薰陶,使他具備了高度的為民服務意識和強烈的社會責任心。真心為民服務,人民群眾會把我們當親人。人民群眾把我們當親人,再有什麼大事也就用不著擔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