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經常碰到這樣的話,「我這是為好,我這是站在你的角度上考慮的」,諸如此類,實際上,所謂的站在別人的角度終究是站在自己角度的。同理心只是在嘴上說說,真正實現同理心難度不小。
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呢?大致有三方面原因:
第一,主觀感情上不允許出現自我存在差異。勸說別人,一方面要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想問題,一方面又難以擺脫自己固有的想法,從設定上,兩者是矛盾的,即便會偏向對方角度進行思考,本質上還是從自我出發。
第二,事不關己,自私居多。自私的基因從人類誕生起就存在,自私讓人在聽與說之間產生較大的浮動空間,即使是認真聽別人說,也難以實現集中精力的情況,會不自主的對自我進行檢查,看自己是否有類似情況發生。
第三,別人徵求你的意見,不代表別人沒有想法。也就是說,外界對於當局者來說,只是增加堅定自身想法的信心而已,如果有一天,朋友問你的看法時,千萬不要太實誠,有時言語表達不到位或者意見相左可能導致永久失去這個朋友。
綜上,自私的本質讓人更加考慮自己的感受,這就從根本上產生了隔閡,正如歌詞唱的,別人說的話隨便聽一聽,自己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