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2020-12-17 拂塵記

昨天端午節,爸爸打電話讓回家吃飯。本來大家都吃得開開心心,有說有笑的。可是說起他最近幫村裡搬運秸稈的事,大家卻起了爭執。

原因是這次幹活之前,村裡的書記只說不會讓你們吃虧,沒說清工錢多少錢一天,結果乾了二十幾天,現在結算工錢,卻只有60塊錢一天。聽到這個數字,大家都接受不了,太少了,何況還貼了輛三輪電動車,充電錢加上換了個電機的錢,就幾百呢!

我們大家都義憤填膺,七嘴八舌,讓爸爸去跟村裡吵,想辦法溝通,有認為幹活的人一起去吵的,人多力量大;有說一個人去的,大家一起去,反而不好,村裡不會同意。

我們十多個迅速分成兩派,你一言我一語的。

尤其是阿姨,她又說起幹活時候的髒累與辛苦,說爸爸出力費勁,像是幫自己家幹活一樣勤快……

一開始我也認為,應該去跟村書記溝通一下,表示抗議,要求加工錢,靜坐三天,他們應該會鬆口,畢竟這個錢太少了。

我們吵得不亦樂乎,可是爸爸卻始終沉默,看得出爸爸並不想去吵,被我們說煩了,他說以後不去幹就是了,吵沒意思。他說上次他也做過類似的事,但是出頭的是他,得益的是大家,別人也沒感謝他,所以他這次又何必再去「出頭」。

最後我們適時轉移了話題。

我說,今天來吃飯開開心心的,開心最重要,無論今天吃飯,還是幹活掙錢,何必為了這些,把本來開心的事,變成不開心呢?

回家路上與先生討論這件事,我們倒是意見一致,我們理解爸爸,一味爭沒意思。

他們爭,爸爸沉默,旁邊其他人都對爸爸的軟弱感到不理解,可是我們理解。我理解爸爸的忍耐與所謂的「懦弱」,我記得,爸爸年輕時,是一個很有智慧、頭腦活絡、吃苦耐勞、能爭會搶的人,可是歲月的風霜,早已把他的銳氣與稜角磨平。

尤其是自從一場車禍之後,他改變很大。他說,車禍之後,餘生都是撿來的,這樣想,什麼錢財、名利、爭奪,都是假的,每天過得開心,才是真的。

感覺他很多事已經想通想透了,自從去年不再養豬,他每天的日子也無聊,能在自己體力允許下,幹點活掙點錢,他活著還是個有用之人,還是有價值的,也許這比拿到多少錢更有意義。

雖然工資的確有點少,但是他不想去爭,他有他的想法,他的理解,我們又何必一定要讓他接受我們的想法,我們的不解,爸爸甚至懶得解釋,也懶得理。

生活就是這樣,沒有時時稱心,人人如意,沒有一個人,能讓全世界都滿意。心理研究表明,大家在作出某種選擇時,不管表面怎麼想,內心潛意識中,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那個決定,只是這個「利」,是利己、利他、還是都有「利」;是利眼前還是利中期、長期?

誰都想「魚和熊掌兼得」,但是很多時候都沒辦法兩全,每個人一定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在別人看來,不利於他,那就自然而然會產生衝突。

當每個人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時,都認為是自己是絕對正確的,如果,我們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角度,用對他人有利的想法,重新去考慮問題,會不會有不同的發現呢?

與朋友、與家人、與同事,我們無時無刻不活在關係當中,能遇上三觀相同、意見一致的人,當然很好,但是現實一定是,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想法。

我們不能一定讓別人接受自己,學會換一個角度,也許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心境就能豁然開朗了。

大家好,我是拂塵記,寫日常感悟,聊親子日常,拂生活塵埃,感人間之愛。

相關焦點

  • 你會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嗎?
    苦行僧問:「既然你什麼也看不見,那你為何挑一盞燈籠呢?」盲人說:「我能感到太陽已經下去,現在一切都在黑暗之中。我聽說,黑暗裡沒有光亮,那些雙目明亮的人也將和我一樣變成盲人。所以,我點了一盞燈,有了燈,夜晚總能看清一些東西的。」苦人僧恍然大悟:「您真了不起,為別人照亮這個世界。」
  • 凡事換個角度思考,往往會有意料之外的收穫
    打破固定思維,換個角度多看看,養成一種突破性思維,往往會收穫許多意外之喜。在生活中,我們要懂得凡事換位思考,這樣你的世界才會簡單點,不會很複雜,這樣往往會少一些煩惱,多一些笑容。常言道:「人無完人,金無赤足」每個人都有缺點,是人就有這樣,或者那樣的缺點,不管是自己,還是別人,總有令人不滿意的時候。
  • 人很少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很少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自說自話,專注於自己的感受,有的甚至為此而不理解別人,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情。人生下來思維記憶就是一張白紙,後天經歷的外部刺激會在白紙上留下書寫的痕跡。大多數人會進學校,會接受正規教育,可是,他們面臨的是學習的競爭,到了社會上面臨的是工作崗位和資源的競爭,似乎到哪裡都要競爭,都要搶,不然連一碗飯都吃不起。那麼,在如此的教育和就業環境下,還會產生很多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的人嗎? 當然不會。如果只是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就會把自己帶溝裡去。
  • 看事情換個角度,會讓你快樂很多,也會收穫更多
    得知同一件事情,只要我們站在不同的立場換個角度去考慮,其實就會讓我們的心態發生變化。人們都說活著就是為了快樂,那麼我們看待事情的時候就站在能夠讓我們覺得快樂的角度。如果你試過這樣子做的話,就會發現這樣會讓我們的生活很輕鬆,並且也會讓我們收穫更多。趙麗穎和馮紹峰結婚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吧,其次又是唐嫣和羅晉結婚了,看來這個10月真是驚喜連連呀。
  • 站在別人的角度實際上是自己的角度
    生活中經常碰到這樣的話,「我這是為好,我這是站在你的角度上考慮的」,諸如此類,實際上,所謂的站在別人的角度終究是站在自己角度的。同理心只是在嘴上說說,真正實現同理心難度不小。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呢?大致有三方面原因:第一,主觀感情上不允許出現自我存在差異。
  • 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事物,多為別人著想,你的路才會走得更遠
    生活本身沒有誰對誰錯,對錯只是每個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而已!石頭還是那塊石頭,只是你觀看的角度不同,效果自然不一樣!生活不是戰場,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沒必要相互抱怨、攻擊、紛爭,人和人相處之道在於,要多一分寬容理解,多一分求同存異,共建和諧美好!
  • 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
    表面上是對事件和他人不滿意,對已經出現的結果不滿意,其實都是對自己不滿意。不是別人使我們煩惱,是我們拿別人的言行來煩惱自己。 因為這些關係處理的不好,我們便有了沮喪、失望、抑鬱、焦慮等一系列的不良情緒。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學會從對方的視角去看世界。 夏蟲不可語冰。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但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句貶低他人的話。我卻不這麼理解。這是先賢的大智慧,先賢告訴我們:如果你想和夏蟲處好關係,那麼你就要從夏蟲的祝角去看世界,而夏蟲的視角是永遠都看不到冰的。
  • 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設身處地想一想
    只在乎自己很少有不在乎自身利益的人,我們都很看重自己的權益。我們常將「我」掛在嘴邊,便是常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可是,我們很在乎自己,別人也很在乎他自己!如果我們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為自己的立場謀取利益,那麼,人與人的交往,就容易發生矛盾和糾紛。這個時候,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相互之間為對方的利益作出讓步,最終達成互惠互利,不也很好嗎?
  • 請不要站在你的角度看我,因為每個人的立場都不一樣!
    有人說我不咋樣,有人說我值得深交,有人說我不懂事,有人說我明事理,有人說我脾氣大,有人說我很溫柔,有人說我冷,有人說我真誠,有人說我虛偽,但請你記住,永遠不要跟別人打聽我,我對誰都不一樣,因為別人對我也不一樣,我對你的方式取決你你對我的態度,沒有無緣無故的好,也沒有無緣無故的壞,請你不要站在你的角度看我
  • 鍛鍊好思維:凡事從這3個角度多想想,你看問題就會和別人不一樣
    想讓自己腦子更聰明、看問題更透徹,我們就要在平時主動做一些思維訓練。那有沒有什麼既簡單又有效的方法呢?有的。如果你能夠凡事從下面的3個角度多想一想,你的思維能力就會得到提升,看問題就會和其他人不一樣。01 他人角度,突破立場限制立場,是使我們陷入思維局限重要原因之一。
  • 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會事半功倍
    過年在家,給爺爺包的紅包,我媽媽說:給他那麼多幹啥,給的多了他就給別人小孩發紅包了。一瞬間,覺得好像我媽說的挺對的,不就等於把錢間接給了別人小孩。等她回家,發現一直是別人在玩她的泡泡機。當下有點生氣,覺得都是別人小孩在玩,自己的小孩都沒玩。準備質問她,為什麼不自己玩,要給別人玩。轉念一想,咱們自己跟朋友玩的時候,也捨得把自己的東西讓她們玩,開心就好了。
  • 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你的生活將大不一樣
    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心態也不同。我舅舅住的房子不大,甚至是蝸居可以形容,因為離人民公園很近,所以常跟我們說:「別看我的房子小,人民公園就是我的後花園,想去就去。」一般人只看到了房子小,不適宜居住。
  • 換個角度看問題,生活也變得不一樣了
    同一件事,看的角度不同,心情也不相同。人生難得糊塗,有時候得糊塗也是生活智慧。有個老奶奶她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賣雨傘的,二女兒嫁給賣糕點的。雨天擔心二女兒家的糕點受潮賣不出去怎麼辦?這樣每天都唉聲嘆氣的,日子過得總是不開心。鄰居勸慰她:「大娘你看下雨天大女兒家的雨傘賣得好,生意興隆;天氣晴朗二女兒家的糕點賣得好,客似雲來。這樣你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老奶奶轉念一想,確實是這麼回事,心情就馬上好起來,做什麼都有勁了。
  • 孩子頂嘴就一定是壞事嗎?換一個角度,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捫心自問,你真的想要一個聽話、從不頂嘴的孩子嗎? 所以說,孩子在頂嘴時,如果確實有道理,或是關於他自己的事情,父母們可以考慮下孩子的意見。 當TA在頂嘴時,你可以換個角度,這樣認為,你不是在聽TA頂嘴,而是塑造TA捍衛自己權利的品質,這是一種不卑不亢的表現,孩子頂嘴,是成長,更是一種自我保護。難道這不就是我們期望的樣子嗎?
  • 從小娘惹看人際關係,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你做得到嗎?
    #熱播劇小娘惹##熱播劇小娘惹#中月亮有兩個姐妹同樣一件事,從自身出發得出一種答案,站在對方的角度上想問題,可能收穫的答案也不同。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碰到這樣的問題,同一個模板處理同一件事,而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學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心意,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
  • 高情商說話方式就是站在對方角度,讓別人舒服的程度決定你的高度
    導語:當你與別人交談的時候,有沒有曾經試過,當時你本來滿懷喜悅,但卻被對方一句不恰當的話語就馬上心情跌到谷底;有時,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也會不其然地出言不遜,導致給對方留下壞印象,更糟糕的是大家惡語相向,形成不良的循環…….很多例子都說明了說話方式的重要性,說話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你的高度。影響著你的事業與生活。
  • 你能站在孩子角度看問題嗎?
    昨天用KFC公眾號下單時沒看清楚,以為那買的是可樂,拿到手才知道是咖啡,沒法換隻能跟孩子一人一杯喝掉,於是昨晚我倆都失眠了,一直到三點多才睡著,早上快八點時叫他起床上興趣班,叫醒他眼都睜不開,我直接問他是請假還是起來上課,他迷迷糊糊的說請假,我說那你繼續睡吧!
  • 論站在客戶角度思考問題的重要性《總結一二》
    1、做保險需要站在客戶立場思考嗎話說人心都是相互的,你對別人真心好,別人也能感受到,反之亦是如此。最後,自己卻窮的叮噹響,因為只推薦給客戶高性價比的啊,沒什麼收入,最後,他說還是願意給客戶推薦性價比高的,保障全面的,起碼N多年過後,客戶不會後悔,也會考慮給我轉介紹,我覺得有一些道理。事實上,對一些觀念比較超前的客戶來說,確實認同,如果這個客戶不領情,你也沒辦法。
  • 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換位思考!
    我經常從老公的話裡,可以讀取到,他的父母把所有好的都留給了他,自己卻捨不得吃不得穿,給老公買房子,為他操辦終身大事,反正公公婆婆把老公拉扯大,還幫助他成家立室,很不容易。但有些事情,自己自發的去做,和別人要求你去做,是兩碼事,後者只會讓人產生牴觸情緒。記得剛跟老公結婚沒幾天,老公就經常在我面前念叨,要我好好孝敬他的父母,然後每次去吃飯,總是會說,要帶著他爸媽去。我突然覺得老公很陌生,感覺他太自私了,永遠都是自己的父母,卻對我的父母,未提半字。
  • 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
    有句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至關重要首先,父母應該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待事情,有時候就會收穫不一樣的東西。曾聽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位叫史蒂芬·葛雷的醫學科學家。有一次,他嘗試著從冰箱裡拿出一瓶牛奶,因瓶子很滑,他一失手,瓶子掉在地上,牛奶濺得滿地都是——像一片牛奶的海洋!母親來到廚房,並沒有對他大呼小叫、教訓或是處罰,她說:&34; 他的確這麼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