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很少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2020-12-17 騰訊網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很少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自說自話,專注於自己的感受,有的甚至為此而不理解別人,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情。

人生而為人似乎就是自私的,不然何以吃奶的時候要把另一個吃奶的兄弟往外推呢?上帝給了人一具肉體,然後在肉體裡注入了靈魂。靈魂的感觸來源於肉體的感觸,但是能升華為脫離肉體的高尚道德。如果人只是在滿足自己的欲望,專注於自己的感受,那麼人還是自私的,在自己小小的圈子裡打轉轉,不能獲得形而上的思考和道德。佛說,這樣的人就是凡人,要入六道輪迴。而那些超乎肉體感受的,具有巨大同情心的人,並且能夠幫助別人走出困境的人就是貴人了,或者稱為好人。如果能用道德教化一大幫人,並能起到帶頭作用,這樣的人簡直就是聖人了。

大多數人成不了聖人,並非由於思想的限制,而是物質條件和環境的限制,或者說教育出了問題,而不是人性出了問題。人生下來思維記憶就是一張白紙,後天經歷的外部刺激會在白紙上留下書寫的痕跡。大多數人會進學校,會接受正規教育,可是,他們面臨的是學習的競爭,到了社會上面臨的是工作崗位和資源的競爭,似乎到哪裡都要競爭,都要搶,不然連一碗飯都吃不起。那麼,在如此的教育和就業環境下,還會產生很多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的人嗎?

當然不會。如果只是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就會把自己帶溝裡去。大多數人都知道,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就會同情別人,進而幫助別人,進而把自己的一部分利益讓渡出去,反倒讓自己吃了虧。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簡直就是自殺。那麼,大企業、團隊會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問題,看看客戶有什麼需求,是不是能驗證他們道德高尚呢?根本不能。因為那是他們的工作,也是他們賴以謀生的手段。他們只會研究顧客需求,而不會研究顧客對他們有意見,該如何改進。於是,很多情況下出現店大欺客現象,消費者維權困難現象,甚至還有報復他人和社會的現象。如果那些有關部門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並解決問題,就不會出現這些危害社會的現象了。

可是,偏偏事與願違。或許,人們根本就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或者不願意那樣做。那樣做等於說「我輸了」、「我要低三下四了」、「我承認錯誤了」,從小就被教育分出善與惡的兩極,分出好人和壞人的兩類,分出他人和自己區別,到頭來人們真的做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雖然表面上一團和氣,但內心的爭鬥卻從來沒有停息。

權和錢形成的高位態、壟斷態、絕對優勢態讓掌握權錢的人只會從自己角度考慮問題,從自身出發謀求更多的錢和更大的權力。而那些沒有權和錢的人卻一直奔跑在追逐權和錢的路上,沒有絲毫的例外。

對於入世的人來說,出世的人就是傻子;對於出世的人來說,入世的人就是庸庸碌碌之人。大家都不互相理解,也都不想互相理解。就好像惠子在濠梁上的哲學之問一樣————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其實,大家都不知道別人的樂趣,也不知道別人的煩惱。是否要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決定於一個字————「勢」。時勢、權勢、勢力等等,也是兩極的追求,似乎沒有中間狀態……

相關焦點

  • 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下屬的角度思考問題
    這個故事讓人聯想到管理中類似的現象:員工進入公司,不管是為了生計,還是為了目標和理想,大都是想好好幹的,對工作也是有熱情的。但是有些管理者卻忽視員工的工作感受,強迫員工按照自己的工作方式去完成任務。管理者想當然地認為,只要能幫員工提高工作效率,幫員工賺更多的錢,員工就會樂於接受,就會感激他。
  • 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問題,設身處地想一想
    只在乎自己很少有不在乎自身利益的人,我們都很看重自己的權益。我們常將「我」掛在嘴邊,便是常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可是,我們很在乎自己,別人也很在乎他自己!如果我們只能站在自己的角度,為自己的立場謀取利益,那麼,人與人的交往,就容易發生矛盾和糾紛。這個時候,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相互之間為對方的利益作出讓步,最終達成互惠互利,不也很好嗎?
  • 站在別人的角度實際上是自己的角度
    生活中經常碰到這樣的話,「我這是為好,我這是站在你的角度上考慮的」,諸如此類,實際上,所謂的站在別人的角度終究是站在自己角度的。同理心只是在嘴上說說,真正實現同理心難度不小。為什麼會有這種差異呢?大致有三方面原因:第一,主觀感情上不允許出現自我存在差異。
  • 論站在客戶角度思考問題的重要性《總結一二》
    1、做保險需要站在客戶立場思考嗎話說人心都是相互的,你對別人真心好,別人也能感受到,反之亦是如此。從業保險行業合計近4年的時間,跨年算的話,也差不多5年的時間了,一直站在客戶的立場思考解決問題,從未沒有考慮過給客戶盲目的亂推薦不匹配的產品方案,自然也沒想過給客戶推薦高佣金的產品。很多客戶問我,你給我推薦的都是小公司的啊,都沒聽過,能不能給我換家大公司的,難道是小保險公司給你們利潤高嗎?
  • 你會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嗎?
    事實上,每個人都在小心翼翼地等待別人靠近,也對人有太多的提防與猜測,卻恰恰沒有想到:應該常常站在別人的角度想一想,將心比心,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也是自己修為的升華。李嘉誠曾說:「人要去求生意就比較難,但生意跑來找你,你就容易做。如何才能讓生意來找你?那就要靠朋友。如何結交朋友?那就要善待他人,充分考慮到對方的利益。」
  • 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會事半功倍
    過年在家,給爺爺包的紅包,我媽媽說:給他那麼多幹啥,給的多了他就給別人小孩發紅包了。一瞬間,覺得好像我媽說的挺對的,不就等於把錢間接給了別人小孩。等她回家,發現一直是別人在玩她的泡泡機。當下有點生氣,覺得都是別人小孩在玩,自己的小孩都沒玩。準備質問她,為什麼不自己玩,要給別人玩。轉念一想,咱們自己跟朋友玩的時候,也捨得把自己的東西讓她們玩,開心就好了。
  • 程紅兵:課教得好的老師都是能夠站在學生角度思考教學問題的人
    這讓我一下子聯想到教師教學,我忽然覺得,課教得好的老師都是能夠站在學生角度思考教學問題的人,反之,課堂教學有問題的多半都是沒有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教師的教學永遠是為學生服務的,為學生服務,你就應該思考學生的感受,想想當初你當學生時,你希望老師怎麼上課,怎麼教學。事實上在現實教學中,我們一些教師常常忘記了自己當初做學生時的感受。
  • 試著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換位思考!
    但有些事情,自己自發的去做,和別人要求你去做,是兩碼事,後者只會讓人產生牴觸情緒。記得剛跟老公結婚沒幾天,老公就經常在我面前念叨,要我好好孝敬他的父母,然後每次去吃飯,總是會說,要帶著他爸媽去。我突然覺得老公很陌生,感覺他太自私了,永遠都是自己的父母,卻對我的父母,未提半字。
  • 人與人之間最可貴的是站在對方的角度換位思考
    大海因為寬容,有了浩瀚的海面;大地因為寬容,有了世間的萬物;禿山因為寬容,有了茂密的森林;天空因為寬容、有了繁多的星星;宇審因為寬容.有了眾多的星系;人因為寬容,有了許多的朋友,我寬容了,朋友自然就多了。」現代生活中,面對他人的失敗、挫折,我們一定要沉住氣,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試圖去嘲笑對方,哪怕他曾經傷害過你,那也是以前的事情了。
  • 該怎樣做不傷害到身邊的人,卡耐基:試著由別人的角度來思考事情
    明天,在你開口要求別人熄火,購物或者認捐任何款項之前,請閉上眼睛,試著由別人的角度來思考事情。--戴爾卡耐基怎樣才能不傷害父母的尊嚴?2、我們像卡耐基老師說的:試著由父母的角度來思考事情,我們先考慮父母真正想要什麼,他們為什麼會有這樣與我們不一樣的看法。我們站著父母的角度,思考他們的原因是什麼。學會做一個尊重父母的人,不要傷害到父母的尊嚴,這是我們給父母的孝敬。
  • 站在居民的角度思考問題,矛盾糾紛迎刃而解
    社區是一個複雜的單元,社區治理需要空間的規劃,需要社會的規劃,更需要人的規劃。社區工作者既要時時處處替老百姓著想,又要集眾智,聚民力,才能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王建立想讓王姨先吐吐心裡的委屈不滿,把情緒發洩出來,並完全站在她的角度看待問題,讓對方最短時間內接受自己。原來,三樓老兩口堅持不同意施工的原因是這樣的:早在2017年的時候更換過一次廚房汙水管線,因為這次施工樓體的防水沒有做好,一下雨,家裡的地下室就被淹。後來,二老自己找了施工隊重新做了防水,這才解決了地下室進水問題。
  • 如何與他人相處——站在他人的角度考慮問題
    能做到這點的人,將掌握世界。不能做到這點的人將孤獨終老。」安德魯.卡耐基,一個貧窮潦倒的蘇格蘭小夥。他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才兩分錢一小時,最後他捐贈出了三億六千五百萬。早年的時候,他學到惟一一個能影響別人的方法就是站在別人的角度,談論別人想要的。雖然,他只讀過四年書,可是他卻學會了如何和別人打交道。
  • 思考問題的角度
    5個思考問題的絕佳角度1. 證據:我們怎麼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有什麼證據可以證明?當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需要收集相關的信息,來輔助做出正確的判斷,一手信息重要性大於二手、三手信息。2.視角:如果站在其他人的視角看這個問題,會怎麼樣?如果再換一個視角呢? 立場不同、視角不同,儘量尋求更多的利益相關方綜合判定。3. 聯繫:他們之間是否存在某種規律和模式?我們是否在以前見過這樣的模式? 留意所收集的信息間的蛛絲馬跡,注意細節上的關聯。4. 猜想:如果它與眾不同,那會是怎麼樣的?
  • 向領導提問,只提問題不給方案?聰明人都會站在領導角度思考
    這樣的場景在職場許多公司都會碰到,我相信任何一個老闆都需要像小王這樣的員工,帶著自己的思考去提問題,比單純提出問題要更有效。一、解領導所急許多人在工作中遇到問題,第一個反應就是立馬把問題甩給領導,希望領導來指導,給出解決的方案。
  • 當你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一定會有不一樣的收穫
    我們大家都義憤填膺,七嘴八舌,讓爸爸去跟村裡吵,想辦法溝通,有認為幹活的人一起去吵的,人多力量大;有說一個人去的,大家一起去,反而不好,村裡不會同意。我們十多個迅速分成兩派,你一言我一語的。感覺他很多事已經想通想透了,自從去年不再養豬,他每天的日子也無聊,能在自己體力允許下,幹點活掙點錢,他活著還是個有用之人,還是有價值的,也許這比拿到多少錢更有意義。雖然工資的確有點少,但是他不想去爭,他有他的想法,他的理解,我們又何必一定要讓他接受我們的想法,我們的不解,爸爸甚至懶得解釋,也懶得理。
  • 餘海峰:從更高的角度思考問題
    短短四個字教育我們應該怎麼做人,做一個什麼樣的人。首先我覺得做人不能太清高,要學會放低姿態,用謙和的態度處世,要積極適應所處環境,尊重客觀規律,努力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正如我們從事的催收行業,隨著大環境的改變,我們必須要去改變自己,從而生存下去達到良性發展。其次做事不能太高調。雖然我們是考核業績,業績好但不能過分的張揚所謂的「個性」,要時刻保持一個平常心。
  • 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包容別人,人生會越來越美好
    學會尊重他人,學會換位思考,體諒他人的不容易,並給予他人理解和寬容,體現的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換位思考,就是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處在別人的立場做事情;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想人所想,理解和包容別人,尊重他人。
  • 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做出正確的選擇
    蠶由於將化繭時的痛苦看作成蝶的美麗,才會終獲成功;幼鷹由於將風景雷鳴的天空,看作自己施展的舞臺,才會奮翅勇擊;大魚由於將海浪時的兇猛看作自己沉潛的力量,才會一躍而出,這便是換一種角度,你將有不一樣的風景。物尤如此,更何況人呢?
  • 站在村民角度思考問題 ——記平橋鎮人大代表陳海燕
    (徐愛榮/攝)「廚房有了自來水,洗澡有了浴霸,堂屋有了數位電視,家門口還硬化了水泥公路……做夢都沒想過能有現在的生活!」近日,平橋鎮人大代表、烏楊村黨總支書記陳海燕再次來到李家院子小組脫貧戶兼五保護劉仁乾的新家,陪他嘮家常。「陳書記,你放心,我靠黨的富民政策擺脫了貧困,今後不再有『等靠要』的思想,我要靠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生活。」62歲的劉仁乾微笑著說。
  • 站在孩子角度看問題
    作為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工作時,就要研究學生、讀懂學生、理解學生,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學會和學生溝通,應俯下身來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