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很少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自說自話,專注於自己的感受,有的甚至為此而不理解別人,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情。
人生而為人似乎就是自私的,不然何以吃奶的時候要把另一個吃奶的兄弟往外推呢?上帝給了人一具肉體,然後在肉體裡注入了靈魂。靈魂的感觸來源於肉體的感觸,但是能升華為脫離肉體的高尚道德。如果人只是在滿足自己的欲望,專注於自己的感受,那麼人還是自私的,在自己小小的圈子裡打轉轉,不能獲得形而上的思考和道德。佛說,這樣的人就是凡人,要入六道輪迴。而那些超乎肉體感受的,具有巨大同情心的人,並且能夠幫助別人走出困境的人就是貴人了,或者稱為好人。如果能用道德教化一大幫人,並能起到帶頭作用,這樣的人簡直就是聖人了。
大多數人成不了聖人,並非由於思想的限制,而是物質條件和環境的限制,或者說教育出了問題,而不是人性出了問題。人生下來思維記憶就是一張白紙,後天經歷的外部刺激會在白紙上留下書寫的痕跡。大多數人會進學校,會接受正規教育,可是,他們面臨的是學習的競爭,到了社會上面臨的是工作崗位和資源的競爭,似乎到哪裡都要競爭,都要搶,不然連一碗飯都吃不起。那麼,在如此的教育和就業環境下,還會產生很多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的人嗎?
當然不會。如果只是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就會把自己帶溝裡去。大多數人都知道,站在別人角度思考問題,就會同情別人,進而幫助別人,進而把自己的一部分利益讓渡出去,反倒讓自己吃了虧。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簡直就是自殺。那麼,大企業、團隊會站在客戶的角度思考問題,看看客戶有什麼需求,是不是能驗證他們道德高尚呢?根本不能。因為那是他們的工作,也是他們賴以謀生的手段。他們只會研究顧客需求,而不會研究顧客對他們有意見,該如何改進。於是,很多情況下出現店大欺客現象,消費者維權困難現象,甚至還有報復他人和社會的現象。如果那些有關部門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問題,並解決問題,就不會出現這些危害社會的現象了。
可是,偏偏事與願違。或許,人們根本就不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或者不願意那樣做。那樣做等於說「我輸了」、「我要低三下四了」、「我承認錯誤了」,從小就被教育分出善與惡的兩極,分出好人和壞人的兩類,分出他人和自己區別,到頭來人們真的做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雖然表面上一團和氣,但內心的爭鬥卻從來沒有停息。
權和錢形成的高位態、壟斷態、絕對優勢態讓掌握權錢的人只會從自己角度考慮問題,從自身出發謀求更多的錢和更大的權力。而那些沒有權和錢的人卻一直奔跑在追逐權和錢的路上,沒有絲毫的例外。
對於入世的人來說,出世的人就是傻子;對於出世的人來說,入世的人就是庸庸碌碌之人。大家都不互相理解,也都不想互相理解。就好像惠子在濠梁上的哲學之問一樣————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其實,大家都不知道別人的樂趣,也不知道別人的煩惱。是否要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決定於一個字————「勢」。時勢、權勢、勢力等等,也是兩極的追求,似乎沒有中間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