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張和小王都是某貿易公司的人力部員工,某次開會時,人力總監要求他們尋找公司在獎金分配上的問題。
這兩人都希望抓住機會在人力總監面前表現一把,爭取日後得到重用。
小張首先給人力總監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總監點頭表示贊同,然後接著問:「那麼這個問題若交給你來整改,你會怎麼做?」小張頓時語塞,他說這不屬於自己的工作範疇,還沒有想過整改方案。
小王也去給總監匯報,和小張有所不同的是,他不僅提出了問題,還拿出了一套詳細的可行性分析方案給總監。
第二天一早,小王就接到了總監的電話,總監說:「你的方案我已經看過了,整體上還是不錯,你今天下午來我辦公室,有個別地方我給你提提建議,然後這個項目就交給你來負責吧!」
這樣的場景在職場許多公司都會碰到,我相信任何一個老闆都需要像小王這樣的員工,帶著自己的思考去提問題,比單純提出問題要更有效。
一、解領導所急
許多人在工作中遇到問題,第一個反應就是立馬把問題甩給領導,希望領導來指導,給出解決的方案。
但我們要明白,做領導的每天要面對許多錯綜複雜的事情,假如每個問題都由領導自己去思考解決的辦法,我相信精力上是無法顧及的,也沒有幾個做領導的可以做到這樣。
因此,許多領導會期待下屬提供幾個方案給自己做選擇,由領導綜合分析以後,擇優或者衍生出更好的方案,然後交由下屬去執行。
我當年在基層員工的時候,我的上級經理也總對我說,提得出問題固然是好,但需要站在領導的角度,替領導分憂,這樣的員工才是優秀的員工。
當時我也這麼努力去做了,可真正明白這個道理,是自己做了領導以後。
我才發現原來做領導有那麼忙,什麼事都親力親為,恐怕24小時投入工作也都不夠用。
所以聰明的員工,提問題能帶著方案,是為了更好地得到領導的認同。
二、培養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想想我們小時候父母是怎麼教育我們的?
假如遇到一些困難或問題,父母就直接幫我們做掉,那麼長大以後,我們的獨立性就變得很差,依賴性的特點就很明顯。
職場也是一樣,對於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我們應增加獨立思考的環節,在思考的過程中,我們就能夠培養起溝通、協調、組織及邏輯思維等能力,這些能力也許對一次問題不會很快見效,但如果我們一直堅持這樣的工作習慣,我相信會逐漸讓我們得到成長,最終量變引起了質變。
所以我們看到很多工作上表現優秀的同事,他們往往就是具備了這種「帶著解決方案提問題的思維」,即使那個方案並不可行,有了之前的思考過程也是非常受益的。
從這個角度看,這件事並非為領導的要求而做,實際上是為了自己而做。
三、提升自己看問題的格局
在我們仍是一個基層員工的時候,我們更多的時間是用在執行上級的任務上。
而這個任務的背後,是領導已經思考過了問題,並有了明確的解決方案。
但是一味地負責執行,無法讓我們的格局變得更高,眼界變得更寬,用一句雷軍的話來說,這叫「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如果我們希望自己將來可以更快地往上晉升發展,我們需要嘗試著站在領導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並尋找解決方案。
久而久之,我們在思維上就逐漸縮小了和領導的差距,將來才有可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上。
這樣就是為啥有些基層員工雖然提拔做了領導,卻很難適應角色轉換的根本原因。
寫在最後
人在職場,我們必須要學習一些有效的工作方法,尤其是和領導打交道要掌握好分寸。
否則,真的一不小心,就讓自己後悔終身。
當然掌握分寸並非容易的事情,很多事又不能靠實踐去驗證——畢竟行差踏錯一步,可能就完了。
怎麼辦呢?要麼拜個高人為師,要麼學習高人的知識。
前者需要機緣,一般人沒這個運氣;後者我推薦大家可以去看《社會常識全知道》這本書。
這本書系統地從形象、禮儀、場景口才、語言溝通、社交心理、與人相處、識人、人脈、辦事、送禮、宴請、潛規則、職場生存、創業、理財、休閒、安全、防騙等十八個方面深入解析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較符合我國的國情,一些零星的觀點很耐人尋味。整個書都是百科的形式,純粹的乾貨,比羅裡吧嗦說半天廢話還沒把自個兒的思路講明白的好很多。
這本書原價59元,目前正好有優惠活動,在百度裡面只需39.9就能買到。
涉及到2000個社會職場相關的常識,哪怕收穫1%的內容,對於職場和生存都是大有裨益,不說多賺,至少能讓你避免很多坑。
一頓午飯的錢,全書共70萬字頂7本書了,需要的點擊上方連結就能購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