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紅兵:課教得好的老師都是能夠站在學生角度思考教學問題的人

2020-09-17 語文報社

楊絳先生曾經寫過一句話:「當你身居高位時,看到的都是浮華春夢;當你身處卑微,才有機緣看到世態真相。」這讓我一下子聯想到教師教學,我忽然覺得,課教得好的老師都是能夠站在學生角度思考教學問題的人,反之,課堂教學有問題的多半都是沒有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


教師的教學永遠是為學生服務的,為學生服務,你就應該思考學生的感受,想想當初你當學生時,你希望老師怎麼上課,怎麼教學。事實上在現實教學中,我們一些教師常常忘記了自己當初做學生時的感受。


我聽過一節世界史課,這堂課有三個環節,三個環節都是屬於信息篩選類型的。第一個環節,關於組成文明的五大特徵,教師邊問邊答。第二個環節,關於文明社會的基本要素,教師也是邊問邊答。第三個環節,讓學生就希臘文明填寫相關文明社會基本要素的表格。


首先,站在學生的角度,學生得知道這堂課「主要目標是什麼,讓我們幹什麼,讓我們達成什麼」,整堂課教師都沒有明確地告訴學生目標,學生目標不明,糊裡糊塗跟著老師走,其實即使讓學生填表,教師也應該告訴學生為什麼要填這個表,這個表的意義何在,並明確告知讓學生在多少時間完成填表的工作,計時計分,提前完成的,給予獎勵。



其次,站在學生的角度,學生還要知道老師的指令到底是什麼意思。現在有許多教師的課堂教學指令含義不明,比如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但並不要求學生回答,而是自己邊問邊答。老師一邊提出問題,一邊自己解答問題,完全屬於自問自答,學生不明白老師的指令到底何意,老師到底「要不要我思考、要不要我回答」。教師這樣一種話語方式,似問似答,非問非答,說是問題,但又不要學生思考,甚至無需學生回答;說不是問題,它常常以問話的方式出現。而且教師的問題常常是細碎化的問題,甚至於教師常常是把一句話拆開來說,拆成問題來說,一堂課下來,教師這樣的問題多達幾十個,全是碎片化的,學生無法明確教師課堂裡這麼多的問題到底指向什麼核心問題,無法建立整體概念。課堂是師生之間的互動行為,互動方式之一就是對話,對話就是要有來有往,清晰明確,糊裡糊塗的話語方式,也就導致學生糊裡糊塗的學習結果。


第三,站在學生的角度,學生要知道這堂課的邏輯關係、邏輯脈絡到底是怎樣的。也就是說教學內容要結構化。為什麼要結構化?結構化的目的在於方便學生理解,方便學生掌握。結構化的方式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把一堆的內容條理化,理清楚,把它們之間的關係梳理清楚。


第四,站在學生的角度,整堂課教師沒有提出讓學生深度思考的問題,學生完全停留在淺表層面上的信息篩選,缺乏有質量的問題,對學生而言就缺乏挑戰,學生情緒容易疲乏,容易瞌睡。淺層次的信息篩選和深層次的問題應該交互進行,張弛有度,難易有度,節奏感明快,學生學習積極性會比較高。



第五,站在學生的角度,學生想知道教師的評價、好惡原因何在。我聽過一節語文課,教師讓學生就《沁園春·雪》提出一個問題,學生逐一提出問題,其中一個問題老師連連誇獎「太棒了」,用語極度誇張,但問題是學生根本沒有明白為什麼這個問題非常好,好在哪裡。其實教師完全可以讓學生猜猜教師為什麼高度肯定這個問題,賣個關子,讓學生產生興趣,從而實現對學生的教育。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學會就課文提問。


第六,站在學生的角度,教師給出的信息一定要具體、明確,否則學生就雲裡霧裡。當學生提出問題之後, 許多教師好為人師的毛病又出現了,開始講解起來,什麼目的論,什麼機械論,教師在講解的過程中說,不給學生講邏輯定義,只給學生舉例子。但我們知道所有的例子都是有缺陷的,常常是以偏概全的。在《沁園春·雪》這堂課上,這位老師用打桌球來解釋機械論, 但這個例子的彈性是很大的,可以從多方面去理解,比如可能會被理解為「事情發生的整個過程」,是否正確, 讓人不得而知。而最後教師把「這首詞在後世有多大影響」這個問題歸為機械論,就讓人無法理解到底是什麼含義。教師必須扣住機械論的特徵來解釋這個例子, 讓例子與原本含義相一致。面對初中學生,教師講的內容還是必須要明確,學生似懂非懂,雲裡霧裡,教學效率大打折扣。其實這個時候,讓學生評說問題,學生說不出所以然來,可以讓學生給問題歸類,教師可以做出相關的提示,比如問話的著眼點、問話的方向等,最後教師出場再來講解目的論、機械論、文學本體論、歷史本體論等,給學生高屋建瓴的啟示。


教師永遠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的教學永遠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既然如此,教師就應該想想學生的感受,想想學生的希望,想想學生對教師的期盼。


來源|教育之窗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程紅兵:老師,你能不能換位想想?
    好的課堂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在教育學博士、特級校長程紅兵看來,課堂教學有問題的多半都是沒有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本文原載於《上海教育》 2020年06月B刊,更多內容,詳見雜誌。楊絳先生曾經寫過一句話:「當你身居高位時,看到的都是浮華春夢;當你身處卑微,才有機緣看到世態真相。」這讓我一下子聯想到教師教學,我忽然覺得,課教得好的老師都是能夠站在學生角度思考教學問題的人,反之,課堂教學有問題的多半都是沒有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教師的教學永遠是為學生服務的,為學生服務,你就應該思考學生的感受,想想當初你當學生時,你希望老師怎麼上課,怎麼教學。
  • 轉發‖老師,好課堂不能離開6個換位思考
    精彩導讀教師的教學永遠是為學生服務的,為學生服務,你就應該思考學生的感受,想想當初你當學生時,你希望老師怎麼上課,怎麼教學。事實上在現實教學中,我們一些教師常常忘記了自己當初做學生時的感受。作者 | 程紅兵,金茂教育總校長兼教育研究院院長,教育學博士,特級教師,特級校長。
  • 特級校長說:老師,好課堂不能離開6個換位思考
    關於什麼是一堂好課,其中很重要的評價來源於學生。特級校長、特級教師程紅兵指出了有些老師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提醒老師上課應該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教學設計,想想學生的期待。他說的換位思考到底是什麼呢,一起來看。
  • 做到這6個換位思考,你的課堂一定會讓學生眼裡放光
    作者 | 程紅兵 金茂教育總校長兼教育研究院院長、教育學博士,全國著名特級教師,著名特級校長教師的教學永遠是為學生服務的,為學生服務,你就應該思考學生的感受,想想當初你當學生時,你希望老師怎麼上課,怎麼教學。事實上在現實教學中,我們一些教師常常忘記了自己當初做學生時的感受。
  • 期末這麼累,特級教師程紅兵教你見招拆招 好老師
    如果您尚未關注,請點擊標題下方的「中國教育報」關注我們期末了,不少老師都有疑問:「又到統考了,每個老師都拼了命的準備,有什麼好方法迎接考試的到來呢?」著名特級教師程紅兵說:考試的關鍵不在於分數,不在於排名,而在於發現學生的問題,幫助他們解決問題。
  • 專家提出「教師要換位站在學生角度」老師:專家先「換位」
    ,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教育教學。,學生的學習基礎不同,教師站在哪一類學生角度? 一類學生學習成績好,希望老師能講深一點;一類學生基礎差,希望老師不要講太多、太難。教師站哪邊?以上僅僅是舉幾個簡單的例子說明,老師真的不好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 校長心法|程紅兵談教育「大局觀」辦學校不能在「小棋盤裡下棋」
    執教過名校,領導過名校,創辦過名校,站在浦東新區教育局副局長的位置上管理過學校,程紅兵對「一所學校」的理解,早已在「見山是山,見水是水」的境界之外。一所好的學校該是什麼樣子的?什麼樣的學校更帶著學生走向更遠的未來。這是程紅兵這幾年持續思考的問題。答案在今天仍是開放的,但一定不在於中西之別。
  • 上海灘名校長程紅兵,和他的未來教育之夢
    比如,這個學校裡的人,特別是以校長為核心的管理團隊,我們的教師團隊,他們的腦子是怎麼想的?對未來社會、對教育問題,是否有前瞻性的思考?」「什麼是好課?能激活學生的思維,產生火花和碰撞的,才是好課。」程紅兵心中的理想課程,不僅要能做到融合貫通,還要有思維啟發性。他不滿足於只是簡單、規範地上完一節課,而是期待老師們能創造出一種真正的智慧型課堂——能激活孩子的思維,既有獨立的價值判斷,也有濃鬱的文化氛圍。
  • 老師,好課堂不能離開6個換位思考
    這讓我一下子聯想到教師教學,我忽然覺得,課教得好的老師都是能夠站在學生角度思考教學問題的人,反之,課堂教學有問題的多半都是沒有站在學生角度思考問題。教師的教學永遠是為學生服務的,為學生服務,你就應該思考學生的感受,想想當初你當學生時,你希望老師怎麼上課,怎麼教學。事實上在現實教學中,我們一些教師常常忘記了自己當初做學生時的感受。
  • 評析程紅兵老師執教《我的叔叔于勒》
    這樣的學習活動設計,實則為學生精準理解主題搭建「腳手架」,既總結上一個教學環節,又把學生的思考引向深處。從學生加的橫批看,「人不如錢」「金錢至上」和「世態炎涼」,一個比一個調動了自身的感悟,逐漸接近小說的主題,杜絕了小說主題「格式化」、「硬說教」,讓教學內容的落點得以實現。接著,他依據這篇小說的體式特徵,抓住人物的語言描寫來對人物形象進行分析。
  • 人很少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很少能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大多數情況下,都是自說自話,專注於自己的感受,有的甚至為此而不理解別人,做出傷害別人的事情。
  • 上好一節課,講好一門課的課前九知與思考策略
    9、人人清就是自評一節課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是否每個學生都能掌握?新學期即將開啟,老師們正在對上課進行充分準備。如何上好一門課?如何上好每一節課?上海交通大學教學發展中心匯聚中心同仁和一線教師的智慧,梳理了教師上好一門課和上好一節課應思考和回答的問題,期待引發大家對如何做好教學進行深層次思考。
  • ...怎麼教、如何學?老師:讓問題成為教學「腳手架」 學生:不能不帶...
    、提出問題,幫助學生達成對學科本質的理解;學生則不能再「懶人聽課」,必須主動思考。   新教材新課標:課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老舍先生把濟南的秋天描述得這麼美,我們在概括的時候是不是也要有詩意一些?」這是廣東華僑中學語文教師徐凌娟講授公開課。   同課異構教學交流活動上,3所學校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老師、地理等學科的教師,圍繞同一課題展示了各有特色的教學。
  • 教得好數學的英語老師當然是「金牌網紅教師」!石室中學的這位老師...
    六千多名老師提交了上萬節網課,成都市石室中學國際部英語教師師曉琴為何能夠脫穎而出? 學生說:「師老的課,用數學的方法、英語的模式,成功地打開了一扇通往高中英語的大門。」 評委說:「在師老師的課堂裡,我們看到了未來教育的模樣。
  • 教學思考:如何講好初中英語閱讀課?
    可見閱讀不應只是為了學習語法、詞彙,更重要的是為了獲取新的知識,提高認知水平,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中考中,對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測試就佔了40分。閱讀課是訓練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學生學習新語法和鞏固舊知識的主要載體。通過閱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英語運用能力。
  • 傳奇特級校長程紅兵回上海了,要辦一所腳踏實地的未來學校
    所以,聽說在上海金茂學校明年要開的消息,整個教育界都為之一振。更讓人振奮的是金茂學校的總校長——上海教育界極有分量的一個名字:程紅兵。程紅兵是誰? 老師所有美好的理念,都要落實到人。老師怎麼選?隊伍怎麼帶?這也是每個學校繞不開的問題。程校長說,他選拔老師的標準,第一是要有書卷氣,不能太世俗。有書卷氣的人還是真心願意做點事情的,願意做個研究者。第二是看他喜不喜歡當老師。很多人會把教師職業想得很浪漫,但現實中,這個職業非常辛苦。
  • 大學教育如何教人向好?來自清華大學三位教授的思考
    錢小軍:《在明明德》這本書後半部分其實是講如何教好倫理課,前半部分討論的範圍更泛、更廣一些,包括我們在大學裡面,無論做科研、教學,還是做管理,都涉及很多倫理問題。正像楊老師剛才說的,我們探討的不一定都是大學,也包括所有在教育過程當中涉及到的倫理上的思考。很希望很多老師都能夠讀一讀,也能回過頭來反思我們自己的日常工作,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
  • 老師課上得好,班級成績卻倒數,原因在這裡
    「課上得好,學生成績卻不行」,這種現象確實很常見。這其實揭示出一個問題,就是學生成績好壞與老師上課水平之間,雖然有關係,但卻並不存在必然關係。所謂課上得好,一般要包含這些因素:目標設定科學合理,教法得當,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既引導學生掌握知識,也發展思維與自學能力等。
  • 學生的存在,能夠讓老師更好的回歸自我
    作為一份職業,「老師」有他「社畜」的一面,也有區別於其他職業的一面。 她需要打卡、寫教案、想辦法和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搏鬥」,用大把的時間坐在辦公桌前努力。但同時她又讓這群被講臺釘了釘子的年輕人充滿使命感,力爭站在教室裡的每一分鐘都是有意義的、能夠助力學生們進步。
  • 怎樣上出學生感興趣的「好課」
    有專家認為,目前的教育評價主要來自教育的提供者(包括教育行政人員、專家學者、校長、教師)及家長,是否能夠換個角度,從教育服務的對象——學生的角度來看教育?對此,教師們反思:如何上出學生感興趣的好課?且聽教師說法。 【教研觀察】 教師搭臺,學生唱戲 劉豔輝(北京市順義區教育研究考試中心教研員):「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