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一改用新教材,怎麼教、如何學?老師:讓問題成為教學「腳手架」 學生:不能不帶腦「懶人聽課」
金屬鋁較活潑,但燒烤為何能用鋁合金烤肉盤?這就是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下的高中課堂。12月3日,廣東華僑中學聯合中山市華僑中學、清遠市華僑中學、廣東汕頭華僑中學、廣東順德德勝學校等「僑」字號中學,開展以「聚焦新課堂·助力新高考」為主題的「廣東省華僑中學聯合體同課異構」教學交流活動,聚焦新課標、新教材背景下新課堂教學研究,研討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學與管理。
廣東華僑中學副校長、廣東省特級教師何慶輝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新教材、新課標、新高考下的課堂,需要老師從情境或者生活背景出發設計、提出問題,幫助學生達成對學科本質的理解;學生則不能再「懶人聽課」,必須主動思考。
新教材新課標:課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老舍先生把濟南的秋天描述得這麼美,我們在概括的時候是不是也要有詩意一些?」這是廣東華僑中學語文教師徐凌娟講授公開課。
同課異構教學交流活動上,3所學校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老師、地理等學科的教師,圍繞同一課題展示了各有特色的教學。
今年的高一學生開始統一使用人教版新教材,明年是新課標背景下的首次新高考,對高中課堂提出了新挑戰,如何應對?「要落實新課標,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主陣地』在課堂,只有課堂上突破了、高效了,才能夠真正實現學生素養的發展。」 何慶輝解釋,「跟過去相比,新課標在目標培養方面發生了變化,在過去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基礎上,提升了注重學生作為人的全面發展。」
落實新課標對教學方式提出哪些要求?何慶輝表示:「課堂上更加突出學生真正的主體地位。雖然以往也提出課堂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在過去的課堂中,落實還是不夠到位。新課標、新教材實施,更加強調了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以化學科為例,新教材設計很多欄目去引發、促進學生思考,不再是簡單的知識性呈現,而是用很多問題或任務推動學生思考、推動課堂變化,讓老師儘量以問題或任務為引導,組織教學開展。
教師: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新課標新教材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何慶輝解釋,深度學習的路徑包含了定位準確的目標,選擇適配的內容,使用豐富、有效的手段來實施內容達成目標。老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處理,使之問題化,讓問題成為落實內容、實現目標的「腳手架」。
「教師設計問題時,要注意從情境或者生活背景中,設計一些能夠統領認識活動的大問題,然後用一些小問題組成問題串,以幫助學生進行思考活動,達成對學科本質的理解。」何慶輝說,深度學習的課堂要能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看到老師提出預測型的、評價型、設計型的提問,能看到學生解釋、預測、建模用模、評價論證等學習行為,能看到學生較大量的、可系統完整的描述思維過程的行為,能看到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以後,不停地進行著追問,讓他把思維外顯出來……如此,才能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
老師如何設計問題、情景創設?何慶輝舉例,在學習金屬鋁的特性中,設計問題:同學們偶爾吃吃燒烤,部分烤肉盤是鋁合金盤子,說明書上寫不能長期存放酸和鹼性食物。鋁是比較活潑的金屬,在空氣中易氧化,但為什麼還能用作炊具?這是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鋁合金盤子為何不能長期存放酸性或鹼性食物?一個個問題引出學生的實驗探究活動等。
「新課標教學一定要從生活、生產情境中,提出合適的、有張力的問題。讓學生有思維的空間,不至於太難,也不至於太容易。學生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這些知識點是有用的,找到學習的意義和理由。」何慶輝打比方,老師猶如帶著學生坐車,要讓學生有出發的理由,「如果坐了一段路,學生還不知道為什麼坐這個車,心裡還犯嘀咕,自然效果不好。新課標教學要讓學生明白坐車的理由。」
學生:不能再「懶人聽課」
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下,學生的學習方法、思維方式與以往有何不同?
「從高一開始,學生一定要重視自主學習,在課堂上不能『懶人聽課』。」何慶輝提醒同學們,「懶人聽課」就是只帶著耳朵、筆記本、筆來抄寫老師寫出來、講出來的東西,不會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主動思考,「一定要有一個自主思考的過程,變過去的被動聽講為主動思考,一堂課下來,自己要去梳理、總結。」而這種學習方式,其實並非始於高一,家長、學校從小學、初中就要培養孩子的這種學習習慣。
(文章來源: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DF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