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教、如何學?老師:讓問題成為教學「腳手架」 學生:不能不帶...

2020-12-10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高一改用新教材,怎麼教、如何學?老師:讓問題成為教學「腳手架」 學生:不能不帶腦「懶人聽課」

  金屬鋁較活潑,但燒烤為何能用鋁合金烤肉盤?這就是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下的高中課堂。12月3日,廣東華僑中學聯合中山市華僑中學、清遠市華僑中學、廣東汕頭華僑中學、廣東順德德勝學校等「僑」字號中學,開展以「聚焦新課堂·助力新高考」為主題的「廣東省華僑中學聯合體同課異構」教學交流活動,聚焦新課標、新教材背景下新課堂教學研究,研討新高考背景下的教學與管理

  廣東華僑中學副校長、廣東省特級教師何慶輝接受羊城晚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新教材、新課標、新高考下的課堂,需要老師從情境或者生活背景出發設計、提出問題,幫助學生達成對學科本質的理解;學生則不能再「懶人聽課」,必須主動思考。

  新教材新課標:課堂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老舍先生把濟南的秋天描述得這麼美,我們在概括的時候是不是也要有詩意一些?」這是廣東華僑中學語文教師徐凌娟講授公開課。

  同課異構教學交流活動上,3所學校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生物、政治、老師、地理等學科的教師,圍繞同一課題展示了各有特色的教學。

  今年的高一學生開始統一使用人教版新教材,明年是新課標背景下的首次新高考,對高中課堂提出了新挑戰,如何應對?「要落實新課標,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主陣地』在課堂,只有課堂上突破了、高效了,才能夠真正實現學生素養的發展。」 何慶輝解釋,「跟過去相比,新課標在目標培養方面發生了變化,在過去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態度情感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基礎上,提升了注重學生作為人的全面發展。」

  落實新課標對教學方式提出哪些要求?何慶輝表示:「課堂上更加突出學生真正的主體地位。雖然以往也提出課堂要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在過去的課堂中,落實還是不夠到位。新課標、新教材實施,更加強調了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以化學科為例,新教材設計很多欄目去引發、促進學生思考,不再是簡單的知識性呈現,而是用很多問題或任務推動學生思考、推動課堂變化,讓老師儘量以問題或任務為引導,組織教學開展。

  教師: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新課標新教材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度學習。

  何慶輝解釋,深度學習的路徑包含了定位準確的目標,選擇適配的內容,使用豐富、有效的手段來實施內容達成目標。老師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處理,使之問題化,讓問題成為落實內容、實現目標的「腳手架」。

  「教師設計問題時,要注意從情境或者生活背景中,設計一些能夠統領認識活動的大問題,然後用一些小問題組成問題串,以幫助學生進行思考活動,達成對學科本質的理解。」何慶輝說,深度學習的課堂要能在教與學的互動過程中,看到老師提出預測型的、評價型、設計型的提問,能看到學生解釋、預測、建模用模、評價論證等學習行為,能看到學生較大量的、可系統完整的描述思維過程的行為,能看到老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以後,不停地進行著追問,讓他把思維外顯出來……如此,才能實現學生的深度學習。

  老師如何設計問題、情景創設?何慶輝舉例,在學習金屬鋁的特性中,設計問題:同學們偶爾吃吃燒烤,部分烤肉盤是鋁合金盤子,說明書上寫不能長期存放酸和鹼性食物。鋁是比較活潑的金屬,在空氣中易氧化,但為什麼還能用作炊具?這是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鋁合金盤子為何不能長期存放酸性或鹼性食物?一個個問題引出學生的實驗探究活動等。

  「新課標教學一定要從生活、生產情境中,提出合適的、有張力的問題。讓學生有思維的空間,不至於太難,也不至於太容易。學生學習過程中感受到這些知識點是有用的,找到學習的意義和理由。」何慶輝打比方,老師猶如帶著學生坐車,要讓學生有出發的理由,「如果坐了一段路,學生還不知道為什麼坐這個車,心裡還犯嘀咕,自然效果不好。新課標教學要讓學生明白坐車的理由。」

  學生:不能再「懶人聽課」

  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下,學生的學習方法、思維方式與以往有何不同?

  「從高一開始,學生一定要重視自主學習,在課堂上不能『懶人聽課』。」何慶輝提醒同學們,「懶人聽課」就是只帶著耳朵、筆記本、筆來抄寫老師寫出來、講出來的東西,不會根據老師提出的問題主動思考,「一定要有一個自主思考的過程,變過去的被動聽講為主動思考,一堂課下來,自己要去梳理、總結。」而這種學習方式,其實並非始於高一,家長、學校從小學、初中就要培養孩子的這種學習習慣。

(文章來源:羊城晚報)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職業學校老師必讀書籍,「腳手架式教學」方法,讓學生愛上學習
    如何讓學生掌握那些高難度的, 需要不斷練習、持之以恆的文化知識或技能,這是教育者和遊戲設計師共同面臨的困難,對於我們職業學校、技工學校的教師,能夠讓學生愛上學習愛上課堂更是一件難事。設計師們無意中採用了「腳手架式教學」,這是被認知科學家們認為有效的學習方法。遊戲告訴我們,真正的學是和快樂相關聯的,而且從根本上來講是一種玩耍的形式,但這種觀念「幾乎總是被學校置之不理」。
  • 老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我省線上教學「說明書」來了
    隨著全省中小學開學時間的日益臨近,線上教學即將開啟,為保證最好的教學效果,全省中小學老師們都在爭分奪秒地準備。如何備好課?如何選擇教學內容?用什麼樣的教學組織形式?怎樣選擇教學資源?線上學習評價怎麼做?這些都是困擾老師們的實際問題。
  • 網絡教學如何教,怎麼學
    第二,上課時,學生的狀態。無論在課上讓學生回答難題還是簡單題,總有學生不回答。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是不存在的,即使學生不說,老師看著學生的表情和肢體語言也可以判斷學生的狀態。線上教學如何能及時準確地取得學生的反饋呢?我設想,假如可以及時地把老師的問題轉化成選擇題,只有老師可以看到學生的選擇結果。這樣會不會好一些呢?
  • 「停課不停學」,如何教?怎麼學?
    幾天來,「老師變身『十八線主播』手忙腳亂」「家長成『助教』,疲於各種打卡」「上課如看電視,孩子易走神」「師生感情聯繫紐帶斷裂,互動性不強」等一系列現實問題凸顯。「停課不停學」,究竟該如何教,怎麼學?它真正要教會學生什麼呢?
  • 照搬課堂教學用於線上?停課不停學該如何教怎麼學
    「停課不停學」該如何教怎麼學   2月17日,原本是北京中小學開學日。
  • 小學生數學學不好?是老師的問題還是學生的問題?
    有人說,數學學得好與不好,可以判斷一個人的智商是高還是低,這也有一定的道理。總之一句話,數學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千萬不要輕視。在中國的教育界,一直都是把數學放在重要的位置看待,在數學教育方面也一直抓得很緊,因此,中國的學生在數學能力方面,在全世界都是排在前列的,至於應用數學的能力如何,我就不多說了,大家都是心中有數。
  • 崔允漷:老師轉戰線上,學生真的能成為學習的中心嗎?
    她雖出身地主家庭,解放前上過學,但是沒有正式文憑。我驕傲地問道:「老媽,你曉得什麼是教學嗎?」她一邊幹活一邊不加思索地回答:「教學,不就是一個老師在上課,一幫學生在聽課嗎?」這句話恰似當頭棒喝,讓我無地自容,甚至讓我覺得這樣的專業沒意思而差點轉行。
  • 崔允漷:老師轉戰線上,學生真的能成為學習的中心嗎
    經常聽有些老師說「我只管教,學不學是學生自己的事」「我教了,那是學生沒學會啊」之類的話,這些都是錯誤的——學習的責任在學生,老師既不能「替學」,也不能「不給學」,老師的責任在於引起、維持和促進學習。杜威有一句經典名言:教之於學,猶如賣之於買。沒有人把東西買走,不能說把東西賣掉了。同理,學生沒有學會,老師不能說自己教過了。
  • 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
    前不久,在一個班級的家長群中,我無意中看到這樣一句話,一位家長在群中說: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師!當時,我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是既感覺到熟悉,又覺得陌生,同時,心裡還有一點隱隱約約的氣憤,為什麼?且聽我細細給你道來。
  • 教學教學,「教」與「學」,孰重孰輕?
    老師原創,來源:走進英國課堂說到教育,總離不開「教學」這兩個字,那就先來玩個拆字遊戲: 把「教學」這個詞拆成兩個獨立的字,分別是「教」和「學」,問大家一個問題:在教育過程中,「教」與「學」,孰重孰輕?答案相信大家都非常清楚,「教」與「學」同等重要。道理都明白。但反觀內地的教育,是不是對於「教」的重視程度,要高於「學」呢?學生只聽老師在講課,整個的學習過程只有「教」的元素,並沒有關注學生如何去「學」。
  • 趙言力:記一個基層STEAM教育老師「以學生為中心」的心路歷程
    二、照貓畫虎階段既然要讓學生們自主學習,我們就放手都交給學生們吧。但是不能給學生們丟個問題就完事了,還是要有些引導和支持(腳手架)。這時候,我們就在課程中加入了科學方法和工程步驟,讓學生們每次解決問題都要依據這兩種方法中的步驟。並且,我們給課程中加入了一些腳手架,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們完成項目。
  • 《郭初陽的語文課》:郭老師教你如何使學語文變得有趣
    接下來,在中英文教學、兒童詩歌、公民教育、教師培訓等方面均有建樹的自由教師王小慶老師,浙江工業大學教師、文學學者顏煉軍老師,與郭初陽老師一起,從郭初陽老師的新書《郭初陽的語文課》說起,討論了若干令人深思的語文教育問題。
  • 俞敏洪,我贊成你的觀點,老師自己不讀書就不能教好學生!
    近日,向來愛懟人的俞敏洪這次又把矛頭指向了老師,在其直播的時候就讀書問題再次「開炮」,劍指中小學教師,表明現在的中小學教師幾乎不讀書,總是用老舊的知識教學生,已經不具備把中國的學生教好。同樣,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非常贊同老俞的觀點。因為,我自己基本上保持一月讀一本書的習慣,有時實在沒時間讀書,就在手機上讀電子書。
  • 教育部:線上教學「教什麼,怎麼教?」老師:混合式教學效果最好
    教育部大學改革的「金課」和「水課」終於把大學老師的教課的積極性,還有學生們上課認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同時帶動職業教育和廣大的中小學教師,在教學的問題上活躍起來。應該說,這段時間看到一個令學生們很開心的局面:那就是潛心研究教學的老師多起來。帶來的課堂效果是:現在的課堂大學生們陸續忙了起來,不再沉迷於遊戲,課堂表現都不敢怠慢。
  • 老師罵學生狗東西,家長拍手叫好:跪著的老師教不出站著的學生?
    因為他帶的班級就是好,雖有瑕疵,但瑕不掩瑜。使用溫和的語音就不會有這樣的成績,不信你就看看,對比一下溫和老師的班級。有的說,老師打罵學生,也是一種傳統東方文化,只有無知者不懂,才會怪罪老師。老師壓力多大啊,常年累月重複一樣的工作,時刻擔心升學率和班級成績,基本也是壓抑太久半瘋狀態,罵幾句就當是被父母罵了能如何?這樣的老師教出的學生基本不會遇到挫折就跳樓,心裡承受力很好。
  • 樂理應該如何教?怎麼學?
    事實上,由於我個人對於「樂理是什麼」「樂理應該怎麼教」「樂理應該怎麼學」這樣的基本觀念有著自己的看法,所以目前我沒有找到太多能夠直接推薦給大家的課程。但是,對於學習和教樂理,我也的確有著自己的方式方法,寫出來和大家分享。一家之言希望大家根據自己情況來理性看待,也希望同行有不同的看法能夠留言和我進行有意義的交流。
  • 「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馬雲這句話怎麼理解?
    馬雲雖然現在家財萬貫,是商業大亨,但是早在之前,他也有過日子不如意的時候。大家都知道馬雲當過教師,據他本人說過,他不在乎錢,甚至有點後悔創立阿里巴巴,而他最開心快樂的時光,就是當80塊錢的月薪工資的教師,而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這句話:「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 崔允漷:如何將戰「疫」課程化,避免在線教學變成 「站著教的電視...
    在這樣的背景下,尚處於延長版假期中的中小學生,應該停什麼課、學什麼內容,其實是很清楚的。然而,最後的結果是不少背後推手讓「停課不停學」成為熱點,甚至出現許多誤讀。雖然此次突如其來的疫情暴露了我國幾乎全民不會戴口罩、少有人勤洗手的問題,但我們不能因此說中小學沒有教過戴口罩和勤洗手。其實我們教了至少15年,只是沒有課程化,教得不專業,所以低效甚至無效。「教過,但沒學;學了,但不會」,這就是沒有課程化的結果。
  • 怎麼給學生搭「腳手架」?(案例分析)
    怎麼給學生搭「腳手架」?經過這段時間對學生學習風格的觀察以及對學生作文的批改,我覺得現在制約學生寫 作水平提高的一個原因就是學生過多地把注意力放到了詞上,而且習慣於藉助詞典查找一些 詞。從小的方面的問題來看,要學習和掌握的詞語和語言點那麼多,學生在用詞造句 時頻繁出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解決這個問題,一定要想出有效的方法。而對於大的 方面的問題,至少我能藉助課文材料連續地加以引導,此外,我也漸漸意識到,想在50個課 時內讓他們聽說讀寫全面提高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這幾次課我一直都把重點放在讀寫上。
  • 會彈和會教是兩回事。論鋼琴老師的教學質量,不是會彈就能當老師
    我是一名鋼琴老師,今天這篇文章是寫給琴童的家長和學琴的人群看的。因為大部分家長都沒有能力分辨自己孩子的鋼琴老師的教學質量。希望看完這篇文章後,會對您有所幫助。會彈鋼琴和會教鋼琴是兩回事。會彈鋼琴,只是代表ta學過彈琴,並沒有學過教琴。所以並不代表會教人彈琴。有一本書叫做《鋼琴教學論》,可能很多在職鋼琴老師都沒看過。還有很多關於如何教鋼琴的書。有些老師就算知道了也不會去看。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