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我贊成你的觀點,老師自己不讀書就不能教好學生!

2020-12-16 夫子聊教育

近日,向來愛懟人的俞敏洪這次又把矛頭指向了老師,在其直播的時候就讀書問題再次「開炮」,劍指中小學教師,表明現在的中小學教師幾乎不讀書,總是用老舊的知識教學生,已經不具備把中國的學生教好。

同樣,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非常贊同老俞的觀點。因為,我自己基本上保持一月讀一本書的習慣,有時實在沒時間讀書,就在手機上讀電子書。雖然讀的不是什麼大部頭,但一年累積下來的數量還是挺可觀。作為老師,為什麼要讀書呢?

一、更新知識結構

我們向來說,要給學生一滴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這句話就很好地說出了積累和輸出的關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既然又要傳道,又要授業,又要解惑,那老師必須要「術業有專攻」。這個也就是你的知識結構也就知識素養。

我們說教師的基本素質包括豐富的教育理論知識、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精湛的專業知識。要想讓學生聽懂,學好,你必須對自己所教領域的知識融會貫通,並做到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否則,你站在講臺上會沒有底氣,更會沒有自信。而所有知識的獲得,又有哪一塊有離開閱讀?

如果一位教師覺得在學校學的東西就能教一輩子,那他肯定不是一位好老師。我們給學生的這桶水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否則這「水」會變質,久而久之,這「水」就廢了。

想想,廢水還能培育新苗嗎?不更新知識結構,還是拿多年前的知識進行教學,學生有興趣聽嗎?如果在聽,也是裝裝樣子而已,心早已飛到教室外面去了。

舉個例子,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有個詞語叫得意揚揚。有次聽寫時,我把一位學生寫的得意揚揚打了錯,這位學生找到了說我改錯了。我很詫異,因為我上學時,書上寫的是得意洋洋。

為了弄清得意洋洋和得意揚揚這兩個詞語的區別,我特意去圖書館查了資料,得出的結論是從詞義上來看,形容得意的樣子是用「揚揚」,如「揚揚自得」,「洋洋」則主要用來形容多而且豐富,如「洋洋大觀」「洋洋萬言」等;《現代漢語詞典》中也把「得意揚揚」這個詞列在「揚揚」這個詞條下面。

有了這個小插曲,我一有空就找來各種詞典和字典,追蹤溯源,力圖把一些常用詞語的來龍去脈弄懂。否則,再碰到把學生題目改錯的事,顏面何存?

二、讓課堂更加生動、有趣

現在的學生早已今非昔比,他們每一天都會有許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他們會找各種理由不聽講,例如,今天心情不好,老師太老,老師顏值不高等等。而作為新時代的老師,如果還是按老一套照本宣科,學生聽得會打瞌睡。

為了調動課堂氣氛,吸引學生聽講,老師會採巧一系列的技巧和方法。諸多方法中,我認為老師的博學多才、引經據典、滿腹經綸最為有用。要成為一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必須成為他們的「菜」,那就是多讀書,讓自己變得腹有詩書氣自華。

記得有一次去聽公開課,有一男生和女生為了桌子界線吵起來了,我們滿以為這位老師會各打三十大板,可誰知這老師說了句:「千裡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裡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不知是這位老師引用的詩詞好,還是這倆學生被秦始皇嚇到了,這節課兩人再也沒發生口角。自然,學生親其師,則信其道。這位老師的引經據典,學生也被老師的才學哲服了。

三、改變對學生的態度和看法

當下教育界,一切以分數來評價學生。分數是學生、老師、家長的命根子,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分數成了衡量一位學生的唯一標準。我們的評價體系明明包括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什麼只注重智育,而忽略了德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

如果老師閱讀的書足夠多,他的知識面和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會不一樣。他會把學生當成一個活生生的人來看待,而不是考試的機器,應試教育的填鴨品。他所讀過的書都會帶他體驗不一樣的人生,感受世間萬物的變化。從而更加在珍惜學生的差異,正確並客觀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四、讓教書變得更有意義

如果一位老師不能熱愛他所從事的教育行業,那他就成為不了一位好老師。如果每天, 你就是寫教案,上課,批改作業,這樣流水線似的工作會讓不知不覺產生職業倦怠。會覺得教書索然無味,但如果你大量閱讀,把課上精彩了,學生上課不再是逼,而是嘴角上揚,巴不得一直講下去。

那你就是獲得了教學上的成功,更在講臺上實現了自我價值。在我上學時,之所以迷戀語文,是因為我有一位老老師。在學李商隱的《無題》時,他不僅講了詩意和創作背景,更是把整個李商隱的創作史和唐詩的興起、發展、繁榮講了個遍,讓我們嘆為觀止。

講的時候並不是幹講,而是風趣幽默,插科打渾無所不能,一課堂45分鐘,鈴聲響後,我們仍然不肯下課,求著老師再上連堂。猶記得,這位老師上課的神情,那是一種物我兩忘的境界,他不是老師,而是化為了一千多年前的李商隱,而我們則是生活在大唐盛世的少年,與李商隱同喜同悲,休戚與共。試問,這樣的課有哪位學生不喜歡呢?又有哪位教師敢說這不是一種莫大的快樂?

四、提高個人的眼界和改變處世態度

歌手兼音樂製作人李健曾說:所謂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讓人眼界更開闊,對自我有更清醒的認識,而不至於狂妄。一個人讀的書越多,越會意識到自己的匱乏。不讀書的人,往往會自認為很牛,因為他的世界只有自己。

而讀過書的人,古今中外,不同領域,不同人生,都可以從書中領略到,而且他還能時刻意識到自己還是坐井觀天,對這個世界和周圍的人保持應有的謙卑和學習的態度。正所謂知道得越多,才發現知道得越少。

一位老師只有多讀書,他才會獲得全方位的成長。因為,我們從事的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是育人子,啟人智,授人學。

如果自己都不能做到大量閱讀,又怎麼好意思讓學生閱讀大量的書?我們強調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認為,作為老師最好的教育就是示範,自己做個愛讀書的人,給學生做起榜樣。久而久之,學生自然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慢慢地也會愛上閱讀,進而形成自己獨立的見解。

在此,我還要說一句,俞敏鴻,你說的話沒錯,我深表贊同!

相關焦點

  • 俞敏洪抨擊中小學老師,讀書少沒能力教好中小學生,果真如此嗎?
    俞敏洪抨擊中小學老師,讀書少沒能力教好中小學生,果真如此嗎?說到俞敏洪,相信大家都很熟悉,新東方的創始人,畢業於北大,可謂成功人士的的代表。他本人的故事人盡皆知很是勵志,但越是成功人士越有自己的獨特之處,想法也比較不一般,很多人都知道成名後的俞敏洪很「大嘴」。發表過一些不被大眾所認可的言論。這不就在近日,俞敏洪又「大嘴」了,在一次直播中,公然抨擊中小學老師,說中小學老師讀書少,一年到頭看不了幾本書,甚至一本書都看不到,課堂上的知識也是常年重複,造就把自己給掏空了,根本沒能力去教學生。
  • 對話俞敏洪:多讀書就能教好學生?好天真的俞老師……
    前一陣子,俞敏洪又被罵了:因為他在一次直播中指出「中小學老師一年都讀不了三五本書,所以教不好學生」。這句話一下子在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大家紛紛指責他站著說話不腰疼,不了解真實情況。俞敏洪也滿腹委屈:我是經過實際調查的,並沒有亂說,憑什麼都罵我。
  • 俞敏洪「老師讀書少,知識面窄,沒能力教好學生。」是嗎?咋解?
    我們很多中國的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就只教你書本上那一點點東西,不斷地重複,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們就會發現有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知識面很狹窄,他們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我們一定要客觀理髮,抓住重點理解這段話。特別是教師要敏感而不要過敏地對待這些話。
  • 新東方總裁俞敏洪:教師不讀書沒能力教好學生。該怎麼理解?
    新東方總裁教師俞敏洪這一論斷,為什麼會導致這麼多人的關注和討論呢,而且也得到很多人的支持,這一次他也還沒有為此論斷而選擇出來道歉也或作解釋,那麼對於教師不讀書就沒能力教好學生這一觀點該從哪些方面去理解呢?首先,俞敏洪本身的經歷確實是很勵志的。
  • 俞敏洪認為中小學老師讀書少,誤人子弟
    「有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都是教教科書上的那點東西,不斷地重複不斷地重複,最後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們發現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變得知識面很狹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俞敏洪認為中小學老師讀書少。
  • 俞敏洪怒斥中小學教師,別想著老師把你的孩子教好,還得靠自己!
    俞敏洪在今日直播節目中說,「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就教那麼一點重複的東西,最後自己的知識面就很狹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生教好。」很多網友都說俞老師敢於真話,確實有很多教師知識狹窄,好幾年也不更新教案,部分老師只是把教師這個職業當成是一項謀生技能,下班搓麻將的老師有的是。
  • 俞敏洪的「農村教師不讀書」言論,有失偏頗,網友:含有言外之意
    俞敏洪的「農村教師不讀書」言論,有失偏頗,網友:含有言外之意新東方的俞敏洪很喜歡發表一些大家不太認同的言論,近期他說的「老師不讀書」引起了熱議,對於老師讀書,他的說法是,一群不讀書的在教育學生,當然有失偏頗,並非老師都是不讀書的
  • 世界讀書日到了,老師還為讀書找藉口嗎?不為俞敏洪讀,為自己讀
    【原創首發,轉載須註明出處】世界讀書日到了,老師還為讀書找藉口嗎?不為俞敏洪讀,為自己讀◎ 文/編 烏江前些日子,俞敏洪在直播中說:如果你只是釋放不積累的話,最後你就會覺得自己內心深處空空如也。我們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就只教那麼一點點東西,不斷地重複,自己就被掏空了。
  • 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俞敏洪「直擊」痛點,教育學者反駁
    俞敏洪談女人 在2018學習力大會上,俞敏洪表示,衡量和評價的方向決定了教育的方向。之後,他舉例說:如果中國所有女生找男人的標準,都是這個男人會背唐詩宋詞。那中國所有男人都會把唐詩宋詞背得滾瓜爛熟。如果所有女生都說,中國男人我就要你賺錢,至於他良心好不好,我不管。
  • 俞敏洪炮轟中小學教師不讀書,真的有錯嗎?
    作為新東方創始人的俞敏洪曾在微博中表示:有很多中小學教師一年都不讀幾本書,一輩子都是教教材上的那點知識,不斷地重複又重複,最後自己被掏空了變得知識面狹窄,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學生教好。俞敏洪這一極具爆炸性的言論瞬間在教師隊伍裡激起了千層波浪,不少教師紛紛指責俞敏洪沒有身處教學一線不了解教育現狀卻妄自發表言論,是對廣大辛勤工作的老師們的極不尊重。
  • 俞敏洪錯怪中小學老師了,並非他們不想讀書,這3個苦衷你知道嗎
    昨天我寫了一篇《俞敏洪:「很多中小學老師讀書少,沒能力教好學生!」你怎麼看?》,寫完之後跟帖的人非常多,一篇只有四萬多閱讀量的文章,評論數達到了一千多條。在這些評論中,有一線老師的深刻反駁,也有某些家長的「落井下石」。
  • 老師自己不讀書,也不引導學生讀書,語文能教好、學好嗎
    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對學生而言,不僅意味著能學好語文,還能增長智慧, 提高認知,到中學以後,課外閱讀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會越來越明顯。魏書生老師告訴我們:「教師應該成為自己的第一個學生,你教別人做什麼,你先問問自己願不願意這樣做。」
  • 關於俞敏洪看教師讀書,我有話說!
    最近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在直播中說出這樣的一翻言論「我們很多中國的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就只教你一點點東西,不斷地重複,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們就會發現有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知識面很狹窄,他們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子教好。當然,不是全部的中小學老師。」本著看問題不能人云亦云的態度,專門去了解了一下。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想對於這段言論,我是可以從我的現狀去好好解析一下的。
  • 俞敏洪:中國的中小學老師都不讀書,學生怎能愛讀書
    我對中國人讀書這件事情無比失望,我反覆講猶太人每年讀65本書,中國人只讀5本書,後來我發現,連這個5本書的數據統計都是假的,這個數據把中小學教科書、課外輔導材料都統計進去了,平均每一個中小學生有20本以上的輔導材料和教科書,意味著成人是不讀書的。
  • 反駁俞敏洪,中小學教師絕對有資格,也絕對能勝任教學崗位
    我想反問俞敏洪先生一句話,如果在你的新東方培訓的學生不給你錢,你會盡心盡力地去教嗎?在偏遠山區,很多老師的工資微薄,但是也能培養出非常出色的人才?要不你也去山區體驗一波?給你20年時間,看看你能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呢?其次,中小學教師格局太小,一輩子就教那些東西,一遍一遍地重複?你們新東方的教師是不是也今天教物理,明天教俄語,後天教數學呢?
  • 俞敏洪擔心教師讀書過少
    近來俞敏洪網上的言論激起了教師們的憤慨,俞敏洪指出教師們每年讀書量太少知識更新太慢,教不好當前的學生。,一定是基於自己的調查結果,不是信口胡說的。但也是比較片面的,相當一部分老師每年的讀書量還是很客觀的,部分老師的閱讀量低,也是有經濟和其他原因的。作為老師,我想說都願意讀書,只是因為家庭、事業、經濟等方面的原因,使他們沒有時間、沒有金錢去讀書,極個別也可能是因為思想懶惰。
  • 俞敏洪:不贊成
    英語扮演的角色,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它的工具性。英語從來都只是國人與外國人交流的一種工具罷了。日本高考將取消英語——從今年的4月開始,日本將不再有英語科目的考試。日本這樣做,我們要抄日本的「作業」嗎?關於是否取消英語科目的考試,贊成的人大有人在,但反對的人估計也不在少數,比如俞敏洪就不贊成取消英語:「如果高考取消英語,損失最大的必定是窮人家的孩子。」
  • 對話俞敏洪:你能給中小學教師道個歉嗎?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最近在一次直播中說道:我們很多中小學老師,一年都不讀三五本書,而且一輩子都是教那點東西,不斷地重複,自己就被掏空了。所以我們就會發現有不少中小學老師到最後知識面很狹窄,他們遠遠沒有能力把當代的中國學子教好。
  • 新東方俞敏洪:一群不讀書的教師在拼命教書?
    最近,他在直播間中更是吼出了一句:我國中小學現在是一群不讀書的老師在教書!引發網友激烈討論,下面我來說一下自己的觀點。01調查範圍問題。另外不讀書的人所佔的比例到底有多少?「一群」概念太模糊,不能夠清楚地表達。當一件事情在公眾場合表述時,不能給出一個精確的範圍和調查研究的對象是。是不可以作為參考的。
  • 俞敏洪對話朱永新:把幸福還給學生,教育需要情感與態度
    我全年要對全國各地的兩三萬名中小學老師上課,總有一個問題我要問到的,請在座的如果除了教科書和參考書之外,讀過三五本你覺得有點價值的書的老師舉手,大概每次只有10%左右的老師舉手,當然可能有的老師不好意思舉手。但是整體來說,我覺得中國老師的閱讀量太少了。我說了中小學老師不讀書或者說讀書不夠,所以在網上被人痛罵,還有媒體專門拿這件事炒作,說我侮辱了中小學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