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的一次直播裡,看到新東方總裁,中國最有錢的教師之一俞敏洪聲稱:教師不讀書,沒能力教好學生。當時就覺得這一言論有失全面和太武斷之嫌,沒想到最後在網上確實引起了很多人的議論和爭辯。新東方總裁教師俞敏洪這一論斷,為什麼會導致這麼多人的關注和討論呢,而且也得到很多人的支持,這一次他也還沒有為此論斷而選擇出來道歉也或作解釋,那麼對於教師不讀書就沒能力教好學生這一觀點該從哪些方面去理解呢?
首先,俞敏洪本身的經歷確實是很勵志的。
他高考失敗過兩次,但是經過自己的拼搏還是考上了中國最高學府北京大學,畢業後留校教書,但是由於在外面開補習班而被開除,可是也許就是這樣的機緣讓他在培訓方面一步步地走向了成功,成為了中國最有錢最有名氣的總裁教師,當然他的成功一定離不開他自身的努力,其中他比較看重的一點就是讀書,他在他的演講裡多次提到人一定要多看書,自己也總是買書,曾經讀大學的時候逼迫自己讀500本課外書,從高考兩次失敗到逆襲北京大學,從最高學府教師被開除到成為中國最有錢最有名氣的總裁教師,不可否認他本身的經歷是很勵志的。
其次,讓教師多讀書的出發點是好的,值得肯定的。
個人認為俞敏洪先生說教師不讀書,就沒有能力較好現代的學生,這一論點的出發點或許只是想讓人們一定要多讀書,尤其是教師,一定要多讀書多學習,以此才能較好學生,這齣發點是好的,甚至是必須值得肯定的,作為一個教師,就必須要自己多學習,尤其是多看書,增長和更新自己的知識面,知識點,並且通過讀書從而提高教師本身思想素質和內涵,這些都是至關重要的,教師不能在知識面上只吃「老本」,在德育教育固步自封,不接受新鮮思想,在視野和境界上無法開闊創新等,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只有教師熱衷學習,知識淵博,也就是教師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杯水」,才能真真正正的做到答疑解惑。
最後,教師不讀書,沒能力教好學生這一論點又是武斷的,片面的。
如果直接論斷教師不讀書就沒有能力較好學生,這未免太過武斷和片面化,一方面,學生沒有教好,不能把原因完全歸結於教師沒有讀書,因為學生學習也好,德育也罷,學生的成長過程不單單是教師的影響,還受環境,家庭,自身素質等多方面原因的影響,另一方面,俞敏洪先生指出的是中小學教師,怎麼判斷中小學教師都沒有讀書呢?高校教師就一定都有讀書嗎?又何況讀書又是哪一方面的書呢,老師若能研究好自己所教的科目,且潛心專研好教學,把自己所要傳授的內容最大限度地精通,然後傳授學生,這算不算教好或者讀書了呢?若一個老師不在自己所教的領域裡花時間去認真研究教學,即使閱讀很多其它書籍,這樣一定能適合地教好某一階段的學生嗎?俗話說,適合的才是最好的。第三,教師除了擔任教學外,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這是當下所有老師面臨的現狀,尤其是中小學教師,可以這麼說,能讓中小學老師安安靜靜地坐下來讀一本書的時間真的是很有限的,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沒有讀書就教不好學生,甚至有一種不配當老師的意思,難道如此的言論不會傷天下勤勤懇懇,潛心教學老師的心嗎?教師什麼時候變成了大部分人心中最不能寬容和理解的代名詞了,這真的正常嗎?想問一句,能拿教師中一小部分思想傳統,不願意接受新思想或學習的老師來代替千千萬萬的教師嗎?這公允嗎?
總而言之,教師不應該被所有人誤解,教師這個職業應該被大家所理解,而且應該給與正確的寬容,對於教師不讀書沒能力教好學生這樣的言論,太過武斷和片面化,教師一定要熱愛學習,走在學習的前面,這一點毋庸置疑,個人認為,腳踏實地做好自本質工作,潛心教研上好每一堂課的老師就該稱得上是一名好老師,工作之餘愛看書愛學習的老師更是教師中的榜樣,值得所有教師學習,更值得天下每一個行業的人效仿,因為讀書不是學生的事,不是教師的事,是天下所有人應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