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5月22日,有記者從銀保監會了解到,2020年一季度末,銀行業不良貸款率2.04%,較年初上升0.06個百分點,不良處置同比增810億元,不良貸款餘額較年初增加2609億元。
有銀行工作人員分析說,目前疫情影響較嚴重的行業、較脆弱的小微企業以及相關從業人員,不良貸款增加得比較多。例如,住宿餐飲業、小微企業和個人消費貸款的不良貸款率分別上升0.14個、0.12個和0.13個百分點。
該人士較為樂觀,銀行業信用風險上升幅度在預期範圍內。
但對於數量眾多的卡奴們來說,已經超出了承受能力十萬八千裡。
01
這是一場國人這一輩子都沒有遇到過的災難。
突如其來的疫情,大家都沒有心理準備。剛開始的時候還沉浸在春節的喜氣之中。也許大多數人與我一樣,感覺與自己無關,即使有影響也是很快就會過去。
但誰會想到會全國14億人全民禁足。
起初,各種樂觀的段子、視頻、葛優躺成了生活的全部,倒也樂在其中。但越往後越發覺情況有點不妙。
全民禁足後企業全面停工,所有的商業全面暫停,經濟停擺,人們臉上的笑容漸漸凝固……
這一波暫停,讓很多的產業、企業就再也沒站得起來,國民經濟一下子陷入困境。
老百姓坐吃山空的同時,各種貸款每天像時針一樣在走;企業各種開支每天在耗;國家每天不計成本的與病毒在前線浴奮戰。
02
最心急如焚的是普通百姓身上背負的各種貸款,不因疫情而暫停。一兩個月也許能想辦法救急,但情況豈是如此。
最惶然的是在疫情前就靠信用卡生活、開店、經商、做流動資金的一大群卡奴。失業、關店、合同中止,信用卡到期還款無望,連最低還款都無能為力,不得不逾期。
隨便問問,身邊都有被信用卡折磨得掉發、失眠、焦慮的人,只是大家都悶在心裡不願意說出來丟人而已。在網上卻是眾多的吐槽與求救。
03
早在2月初,銀行信用卡的逾期潮就開始出現,但當時有延期還款政策,部分風險還未暴露。
3月23日,某商銀行行長田惠宇表示,整個2月份,信用卡逾期率同比大幅提升。
但最近一個月,大量的用戶表示還不上錢了。有的銀行一天能收到上千個延期申請。逾期用戶大部分是額度在10萬元以下的小額信用卡用戶,底層的信用卡用戶受衝擊明顯。
最恐怖的是,大量用戶的信用額度還被調低!
很多用戶在收到一條風險提示簡訊後,很快就被降額。一位某發信用卡的用戶稱,他的額度直接從13000元降到了2500元。
而在我愛卡、卡農等論壇和一些老哥社群裡,鋪天蓋地都是關於被降額的抱怨。
「5萬變1000元。」「10萬額度直接變成了0元。」「5萬額度直接降沒了。」不一而足。
這簡直就是釜底抽薪,把卡奴往絕上趕!沒有逾期過的人根本就不知道信用卡降額意味著什麼。
04
覆巢之下無完卵——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各行各業措手不及。連催收從業者都已經苦不堪言。
「我們現在都停工了,目前這個狀況沒有辦法催收,只要客戶說,受疫情影響,國家不讓上班,沒有收入,而且客戶不用提供任何說明,我們便不能進行催收。」一家催收機構工作人員無奈地告訴,最近很多現金貸的逾期率飆升。
「本來已經有幾把刀懸在脖子了,現在又加一把。」這位工作人員坦言,這幾年,催收行業本就受到十分嚴格的監管,催收方式一再變得「佛系」,但今年的疫情,完全是給這個行業加了一把刀。
越來越多的人無力還信用卡,逼得大批催收員都失去了信心而改行。
05
隨著疫情的持續,信用卡逾期率還會越來越高。這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的現象。
隨之而來的將是一系列社會問題。就我身邊的朋友,由於無力還信用卡,催收公司頻繁的將電話打進配偶的單位,影響對方正常工作,造成巨大的心理壓力,最終夫妻以離婚收場。
這肯定不是簡單的個案,有一大批人由於催收、法院起訴、強制執行而間接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因素,甚至有人因此而走上絕路。
這些後果還有對老人、子女的影響,由於上門催收、恐嚇電話也會影響老人的晚年生活,對小孩形成心裡陰影。
信用卡逾期的同時汙糟了個人徵信也是一個大問題,使得卡奴們以後的工作生活都是負面的影響,這個影響短至五年,長至十年都無法消除。
有人說,2020年的目標就是:活著就好。但失去了工作,沒有了收入,面對這麼多的債務和不斷上漲的利息,又怎麼能安心的活著。
面對如此龐大的信用卡逾期,銀行作為一個商業機構本不是慈善單位,也非常難過。而普通民眾無力嘗還的情況下,也該研究一下相對可行的折中辦法。這麼嚴重的疫情誰都沒有心理準備,誰也不願意被銀行追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