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處理過多筆信用卡呆帳核銷,發現核銷對象越來越年輕化,核銷任務越來越多。由於銀行信用卡計劃任務逐年增加,信用卡用戶越來越廣泛,為了完成任務指標,信用卡準入門檻逐步降低,導致信用卡不良率不斷提高。
在呆帳核銷中發現信用卡持卡人年輕化成為趨勢,大部分年齡分布於20—30歲之間,按照大眾思維理解,這一類年輕人應該都是進入社會不久,人生道路還很長,正處於積極向上、意氣風發的階段,為何就進入銀行黑名單?我分析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信用卡超前消費,強行增加槓桿
現在的90後年輕人,對於超前消費已經習以為常。也許剛剛走上工作崗位,收入狀況和個人積蓄都還不太理想,為了滿足個人的消費欲望,對信用卡進行透支,寅吃卯糧。這樣的狀況下,一旦出現特殊情況,將萬劫不復。比如信用卡長期透支金額過高、套現等行為,將有可能被銀行風控部門監測,進而降低額度甚至封卡;又比如收入減少,導致還款逾期等。這些特殊情況的出現,導致信用卡鏈條脫節,很多不可預見的因素都有可能成為壓垮卡奴最後一根稻草。
自作聰明,循環套現
有的信用卡持卡人辦理多張信用卡,通過信用卡帳單日的分散,利用信用卡免息期的空擋,循環套現,還美名其曰薅羊毛、養卡提額等。作為銀行專業人士來說,你想多了吧,真以為銀行的大數據分析平臺什麼都查不出?很簡單的問題,通過查詢徵信報告,對持卡人所有的信用卡使用情況,一目了然,稍加分析就可以看出是否以卡養卡、套現養卡。銀行之所以對這種行為沒有立即採取措施,那只是你暫時沒有逾期,一旦逾期馬上封卡,持卡人玩不轉了,瞬間崩盤。
商業銀行的全面推廣是誘因
商業銀行為了完成信用卡任務指標,層層加碼,任務壓力落到基層員工身上,每人每個月起碼5—10張信用卡任務,而且現在的考核機制不是發卡率,而是激活率,甚至必須要新客戶。作為銀行員工,確實也深惡痛絕這樣的考核指標。很多銀行為了完成任務,不得已外聘信用卡外拓人員,這些人員不管風險只管推廣,所以進件信用卡良莠不齊、魚龍混雜,而上級審批部門在基層壓力下不得不降低準入門檻,進一步導致信用卡風險頻發。
有的銀行已經把手伸到大學校園,給大學生辦理信用卡。大學生本來沒有收入來源,是完全不符合信用卡準入門檻的,雖說額度不多,可能也就1000-3000元左右的授信額度。但是信用卡就像金融毒品,一旦使用極有可能上癮,對於沒有還款能力的大學生而言,最終結果要麼是父母兜底,要麼進入黑名單。
以上談了很多,我雖然在銀行工作十多年,但是對銀行的信用卡發展模式頗有微詞、不敢苟同。最後只能告誡各位朋友,量入為出,理性消費!信用透支一時爽,耽誤徵信毀一生。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