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對它的不了解比它帶來的症狀更危險

2020-10-24 十分鐘心理

  有一種疾病,病因不明,暫時也沒有可以無藥可治,全球的發病率已經超過發10%,如果患上這病將會極大地影響著你的生活和工作,甚至嚴重的程度會給你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不便和痛苦,甚至需要面臨相對較高的自殘或死亡風險。聽了這些話後,你會認為這種疾病可以和癌症相提並論嗎?或許有些人已經知道我在說的是什麼病了,那就是--抑鬱症。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無知比恐懼更危險  

  但是即使有如此嚴重的疾病,甚至每隔幾周就上一次熱搜榜,但大多大多數人仍然認為抑鬱症這個與我無關。世衛組織預測,到2021年,抑鬱症這病即將成為僅次於心腦血管疾病的第二大疾病負擔來源,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內的抑鬱症治療率還不足10%。  

  我們害怕癌症,但對於抑鬱症,我們往往可能會忽視了它。但與恐懼相比「無知」所帶來的風險要大得多。對於抑鬱症這個病,我們應該是「了解」它作為「解決」它的第一步。 

  就好像歌手楊坤在《中國之聲》的節目裡透露自己曾患有抑鬱症六年,也因為這個抑鬱症已經忍受了六年的痛苦,而最痛苦的兩年,我還不知道什麼是抑鬱症,」他說:「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無知比恐懼更危險」。  

  有人曾經描述過他們患抑鬱症時的感受:桌上有一杯水,我很渴,但我無法伸出手去拿水杯。他人覺得我是懶到不想動了。但其實我是有意志和力量去拿的,但我病了,這卻是一種連意志都無法控制力量的病。我感覺我拉下去的一生也將失去了活力了。 

   是的,抑鬱症不是一種身體上的疾病,而是一種讓你失去活力,磨滅精神的疾病,這遠遠比身體上的痛苦更可怕。其實,患抑鬱症的不僅是讓你覺得孤獨、讓你性格極端、極度敏感和脆弱的人;即使那些看上去非常開朗、樂觀、愛笑的人也有患抑鬱症的風險。  

  通常我們都總覺得抑鬱症離我們很遠,但這個所謂的「心理癌症」有一點真的和癌症很:一開始,我們檢測不出來,但一旦到了晚期,就會陷入泥潭。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無知比恐懼帶來更大的風險  

  在某知識分享平臺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生活中潛在的抑鬱症有哪些表現?最受歡迎的答案如下:  

  1、過度敏感; 

  2、情緒波動大;

  3、過分關心別人的意見;

  4、經常忽視自己的需要,習慣性地照顧別人的情緒;

  5、為了一些小事,動不動就掉眼淚;  

  6、做事情先做往最壞的地方想,繼而畏手畏腳,形成惡性循環;  

  7、想找個沒有人的地方,不願意與其他人交流,感覺很煩躁;  

  8、對什麼事情都沒有興趣,以前喜歡的東西現在也已經覺得沒有感覺了;  

  9、經常想起以前的事情,用曾經犯過的錯誤懲罰現在的自己?

你中了多少個呢?  

  如果你擊中兩個以上,你可能就會有抑鬱的風險了。世界總是溫暖的,請及時向周圍的人求助或尋求心理諮詢。

相關焦點

  • 對於一個抑鬱症患者來說,需要激發內在的動力感,減輕抑鬱症狀
    因為有了希望,所以對於很多事情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對自己的未來產生了一種動力感。人在做很多事情的時候,最重要的是產生一種動力感。 對於一個抑鬱症患者來說,最重要的就是激發內在的動力感,覺得生活是有盼頭的,覺得生活是有希望的,而且那種動力感就顯得尤為必要。如何找到動力感呢?早上起來跑步、看書,做個早餐,上班,下班,打球,散步,看電視等這些活動能夠給自己帶來動力感,那就可以去施行操作。抑鬱症患者一般不願意去安排自己的生活,那麼就容易被生活瑣碎的事所安排。
  • 其實你對於抑鬱症患者的某些關愛方法是不對的!
    通過心理諮詢改變內在的不合理認知,了解自己並應對壓力。現在有許多心理諮詢和課程對調整認知非常有幫助。保護您的心臟免受傷害。如果您知道有些人會給我們帶來壓力和傷害,請不要猛烈抨擊。
  • 比抑鬱症更可怕的,是人們對它的無知、恐懼和逃避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其本身的典型特徵就是持續性的情緒低落,同時伴隨自悲、消沉等情緒,當然,這其中也要兼顧到特殊的例子。很多抑鬱症患者需要心理安慰,你知道對抑鬱症病人進行安慰,想知道物理的方式治療抑鬱症嗎?其實想要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首先要去了解抑鬱症,明白它產生原因,才能更好的去解決它。
  • 抑鬱症,它給你帶來的不只是精神上的傷害
    1、對身體健康的影響:許多患者都有這樣的經歷。經常感到頭痛、頭暈、胸悶、氣短、全身無力、心悸、胃部不適、體重下降等反覆或持續的身體問題,當這些症狀出現時,無法有效緩解,只會給他們帶來更大的精神壓力,從而加重病情。2、破壞心理健康的穩定性:常常會出現躁動、焦慮、抑鬱情緒,甚至有些患者會出現幻覺和恐懼症。
  • 抑鬱症患者的典型症狀有哪些
    很多患者朋友對於抑鬱症這種頑固性疾病並不陌生,它的出現嚴重的影響到了工作,同時也引起了大家對它的高度重視。大多數的患者在面對抑鬱症的時候,都會感到很力不從心,而且會感到莫名奇妙的怎麼自己就這樣了。所以我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自己在任何時候的心理變化,並且做好認真詳細的分析,這樣才會在早的時間發現病症。
  • 抑鬱症是什麼,你真的了解它嗎?
    根據權威數據統計,全球大約有10%的人患有抑鬱症,也就是說大約每10個人中就有一個抑鬱症患者,這麼看,其實抑鬱症離我們挺近的,但它的就診率卻很低,原因有兩個,一,抑鬱症患者不了解這個病是什麼,二,在意外界的看法,擔心被人嘲笑。抑鬱症的危害可想而知,它也是世界第四大疾病,預計到2020年將成為第二大。
  • 你真的了解抑鬱症嗎?它並不是「想太多」,你需要給自己一劑良方
    有些人將抑鬱症描述為「生活在一個黑洞中」,或有一種厄運即將來臨的感覺,也有人感到毫無生氣,空虛又無動於衷。抑鬱症,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健康狀況。重要的是你要知道,無助和絕望的感覺是抑鬱的症狀,而不是你所處的現實。
  • 對於抑鬱症患者來說,創造積極快樂的環境氛圍,可以減輕抑鬱症狀
    當一個人活得非常不自在的時候,就想逃離當前的生活狀態,最好找一個無人的地方進行宣洩。其實生命的背後是一種自我潛在意識的折射。 作為一名諮詢師來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張。不同的意見和不同的主張帶給我們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對於一個有心理問題或者心理困惑的人,很難感受到那種陽光的明媚和爽朗的笑聲。
  • 經常出現這些症狀很可能是抑鬱症在作祟?它可以被治癒嗎?
    人出身以後會經歷喜怒哀樂,當人遭遇困難或者失敗的時候,有些人會很好的處理輕鬆度過,而有些人會因此而消沉下去,情緒會因此而低落下去,而家人並沒有意識到你出現了抑鬱症的傾向,有的人甚至自己都不了解,患上抑鬱症的自己在人群面前會有說有笑,但是到了自己獨處的時候,會感受到很無助,甚至嚴重的時候會出現自殺的行為或者自殺的衝動,這種行為對於一個完美的家庭來說,是非常大的威脅
  • 關注抑鬱症,從了解它的歷史開始
    全球預計有3.5億人患抑鬱症,近十年來患者增速約18%,卻只有不足一半患者接受有效治療。抑鬱情緒和抑鬱症的區分是心理學中一個非常基礎的知識點,每一個心理諮詢師都需要詳細的了解二者的區別,並能夠在個案中進行準確的判斷。
  • 抑鬱症不等於輕生,你只要真正了解它,就知道它完全是可以戰勝的
    文/阿秋(心理諮詢師、中西醫結合治療師)作為抑鬱症患者的家屬們來說他們可能只是在網上看到過一些報導,比如:「某某某因為抑鬱症,選擇了輕生了!」等等一些令人膽顫而又害怕的新聞。 對於家屬們來說,或者一些不了解抑鬱症的人來說,對於抑鬱症的認識可能這就是最大的一個定義了吧!
  • 維生素D可以緩解抑鬱症?來看下它對於抑鬱症有哪些作用
    維生素D:必需的大腦營養素健康的大腦是抵抗抑鬱症和其他精神障礙的第一道防線。維生素D對於整個生命的各個階段的大腦健康至關重要。維生素D對產前大腦發育至關重要,它還可以保護您的大腦減少年齡增長時的認知衰退。
  • 抑鬱症患者早期,會出現哪些症狀?不只是悶悶不樂,早了解
    談到抑鬱症,大家都知道其表現為情緒上的悶悶不樂,但其實它的表現還有:一、抵制社交。早期的抑鬱症患者,會抗拒社交,對於工作和生活上的一些社交活動,能推就推,不喜歡與人交流,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甚至對自己最熟悉的人,也無法敞開心扉,暢所欲談。
  • 可怕的抑鬱症,竟然連保險也歧視它?
    演員馬思純自曝靠吃藥控制情緒,吃藥後三天胖了八斤,情緒最差時身體會變得僵硬、腿軟,走不了路,還會不停地喘氣,甚至眼睛都看不見…有網友認為馬思純的抑鬱症已經蠻嚴重了,到了軀體化的階段。軀體化就是指一個人本來有情緒方面的問題,卻沒有以心理症狀表現出來,反而轉換為各種軀體症狀。
  • 抑鬱症並不陌生,那抑鬱症可以自己恢復嗎?它能自愈嗎?
    抑鬱症又稱憂鬱症,是一種情緒障礙,抑鬱症不是做作,更不是矯情,是自己的情緒發生了障礙,不能自我控制,大腦內部出了問題,生活像一灘死水泛不起任何漣漪,抑鬱症與遺傳也有相關的聯繫,大多是遺傳和外界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 抑鬱症的產生不是短期的突然的,是長年累月積發的一種過程,那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是不是也有抑鬱症呢?早期有什麼症狀呢?
  • 抑鬱症的表現症狀有哪些 如何關愛抑鬱症患者
    抑鬱症的表現症狀有哪些?  1、情緒症狀  情緒症狀是抑鬱症的最顯著、最普遍的症狀。抑鬱症病人的情緒症狀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抑鬱心情和興趣的消失。抑鬱症病人的生活中,似乎充滿了無助和絕望。一般來說,抑鬱症狀在早晨最明顯,晚上的心情相對最好。幾乎和抑鬱一樣普遍的另外一個情緒症狀是興趣的消失:患者往往體會不到生活的樂趣。。
  • 想要戰勝抑鬱症,需先要了解它!
    考慮到上面列出的症狀,把抑鬱嚴格地認為是一種精神障礙是不嚴謹的。事實上,抑鬱症的許多身體症狀表明,兩者是彼此相互影響的。抑鬱症是一種全身性疾病事實上,越來越多的證據支持抑鬱是一種系統性疾病的理論。或者,更重要的是,對精神疾病和身體疾病的定義可能比我們之前認為的重疊得更多——這樣一來,精神疾病和身體疾病之間的區別就變得模糊了。
  • 與抑鬱症抗爭時,你也許會犯這5個錯誤,了解它才能戰勝它
    不管是抑鬱症患者,還是他身邊的朋友,現在越來越懂得如何與疾病相處和抗爭了。這是因為隨著我們對它的了解更深入,對於抑鬱症的神秘感、不理解,也逐漸減弱了。這是一件非常可喜可賀的事兒,當我們看待一件事物能更加客觀、拋掉刻板印象之後,才能創造出更好的環境。這樣一來,抑鬱者會感受到自己的被接納,而也會更加自我接納。看著雖然微不足道,但,它對抑鬱者意義重大。
  • 不一樣的抑鬱症:15位抑鬱患者描述自己不同的抑鬱症經歷和的症狀
    雖然都是患有抑鬱症,但每個人的感覺和外在的表現通常都不太一樣。抑鬱的症狀和個人獨特的經歷通常使得患者認為沒有人能理解他們。接觸了許多抑鬱症患者,除了幾個主要的症狀有許多共同點外,每個人描述的症狀體現和感覺都不太相同,每個人因為自己的原因和經歷有著不同的行為表現。
  • 抑鬱症為什麼會自殺 有哪些表現症狀
    抑鬱症為什麼會自殺在生活當中,面對一件小事,一般人心裡感到不愉快,但幾分鐘就過去了,但是抑鬱症的患者往往會將問題歸結為自我的能力、價值低下,沒有勇氣面對,容易產生心結,還會沉浸在消極的情緒當中無法走出。如果沒有及時對其進行疏導排解,累積的負性情緒越積越多,情緒從悶悶不樂發展到悲痛欲絕,嚴重甚至可能伴有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