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哭了別抱,給孩子造成的心裡創傷!揭開「哭聲免疫」的真相

2020-09-17 睿媽寶貝

流行已久的一個說法:「孩子一哭就抱,這樣會慣壞孩子」。

可是當初為人母的媽媽看著那幼小的身體,哭著、掙扎著、而又不會表達,又怎會忍心讓他一個人在那裡哭的「撕心裂肺」。但是當你要抱起他的時候,總會有人跟你說:』「別抱,一哭你就抱,會把他慣壞的,這樣的孩子以後不好帶,抱多了放不下來,以後有你受的。」

當沒有經驗的媽媽手足無措的時候,要麼眼巴巴地看著孩子在那裡默默的哭泣著;要麼不管別人的說法,我的孩子我做主,看著他哭,就是不忍心,就是想抱起來。

試想一下,當一個成年人哭泣的時候,大部分人都很想有一個溫暖的懷抱、堅實的臂膀。更何況是一個初來乍到,什麼都不懂得小嬰兒,或許他哪裡不舒服,或許他只是想要媽媽溫暖的懷抱,想要一個小小的安慰,可是媽媽卻不能滿足他,那他得有多傷心啊!

那麼當寶寶哭的時候到底該不該抱?為什麼有些人說:「不要抱,會慣壞」,有些人卻持反對態度:「需要抱,不會慣壞的」?我們先來看看「寶寶哭泣不要立刻抱」的理論是誰提出的。

寶寶哭了不抱or抱

1、「寶寶一哭不要抱」,揭開「哭聲免疫」的真相

這一理論的提出者是一位心理學家約翰華生,他在「哭聲免疫法」的研究中提出:當寶寶哭的時候,不要抱他,等到他的哭聲停止,再去抱。這樣做才能讓寶寶知道,只有在不哭的時候才能擁有媽媽溫暖的擁抱。

而當時的約翰·華生也把很多育兒理論發表了出來,這讓當時很多父母「倍感欣慰」,覺得得到了「一劑良藥」。可是結果卻大相逕庭,不僅當時的很多孩子受到了他的一些育兒理論所帶來的心理創傷,包括他自己的孩子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華生的一個兒子在三十歲自殺,女兒酗酒,包括他的外孫女也因為媽媽的影響,染上酒癮,經常酗酒。

而這不僅僅是給自己的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心理創傷,也是一個原生家庭帶來的巨大悲劇。

這已經是上個世紀的一種錯誤的育兒觀念,卻一直被傳承到現在,我想也該到此為止了。

2、寶寶哭了:當然要抱

1986年,加拿大蒙特婁的一個研究小組做了這樣一項研究:他們把99對母嬰分成兩組,其中一組的要求是每天抱或者用背巾背孩子至少3個小時,而另外一組不抱,並且把他們放到一個小床上,孩子哭鬧的時候也不去安慰。最後發現第一組孩子的哭鬧次數比第二組小43%。

這項研究說明了,抱孩子不僅僅是為了對付他們哭鬧行為,哪怕在孩子不哭鬧的時候也應該多抱抱。

抱孩子為什麼會使孩子減少哭鬧呢?

這是由於這種動作對嬰兒的前庭系統的調節作用。育兒專家研究證明,前庭刺激包括輕輕搖晃是最有效的制止啼哭的方法,因為這樣的行為使寶寶想起了熟悉的子宮。而此時這種熟悉的感覺讓他消除了陌生感帶給他的不安,從而減輕了孩子的焦慮,也減少了哭鬧。

澳洲的權威育兒網站也曾明確表示過:針對小月齡寶寶的哭泣,家人應該快速的做出回應,去抱寶寶,並且安撫他。只要寶寶的需求被滿足,就會擁有足夠的安全感。

背巾給孩子和媽媽帶來的好處

現在很多媽媽表示自己一個人帶孩子已經很累了,忙的時候吃飯都難,哪有那麼多時間抱孩子。而且很多媽媽由於抱得過多,導致胳膊肌肉酸疼。

為了能讓寶寶舒服,又不妨礙媽媽做事,兒科醫生推薦用背巾來背著孩子,研究人員也從中發現經常用背巾背著寶寶,對寶寶來說有極大的好處,而且還能使媽媽更加輕鬆。

1、幫媽媽減輕負擔

每一個媽媽在帶孩子中,似乎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累」,但是奈何孩子特別小的時候似乎只認媽媽,其他人一抱就哭。

而研究人員在了解背巾的時候發現,一個使用背巾多的寶寶,當他人也使用同樣的方式背著他的話,他會更容易接受。

因此媽媽們不要不信賴爸爸們,教會他們使用背巾,把抱孩子的這一任務讓爸爸們也分擔一些,而且很多不會抱寶寶的爸爸也表示,很喜歡使用這一方式抱著寶寶。

同時如果媽媽需要做事的時候,用背巾背著寶寶就可以做許多相對安全的事情,比如給寶寶衝奶粉、出門等很多合適的事情都可以做,這個時候的寶寶也會非常的乖巧,不會總是打擾到媽媽。

2、幫寶寶入睡

有的時候可能媽媽累了一天,已經很困了,可是你家寶寶依然精神抖擻,這個時候媽媽就可以用背巾背著他,在家裡多走一走,這樣的方法,寶寶很容易入睡,媽媽也不會太累。

小提示:如果擔心把寶寶往床上放的時候會吵醒寶寶,媽媽可以連著背巾和寶寶一起側著躺下,等寶寶睡熟之後,再輕輕地去掉背巾。

3、使寶寶更快地分清晝夜

研究發現,經常被媽媽用背巾背著的寶寶,能夠更快地做到夜睡晝醒的睡眠規律。或許是由於媽媽更多的陪伴對寶寶的腎上腺激素起到了調節的作用。

4、對寶寶學習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當孩子被媽媽背著的時候,會有極大的滿足感,這個個時候的寶寶在這個陌生的環境中,能夠更加專注的學習和認識新的事物。

當寶寶被媽媽背在身上的時候他的視野變得很開闊,能夠聽到媽媽聽到的,看到媽媽看到的,感受媽媽的節奏,似乎更早的參與到了大人的世界中。孩子能夠更早的感知這個世界的一切,對他的學習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5、他們的語言能力更強

對於一個小嬰兒來說,父母不可能是有事沒事就對著他說話,但如果把寶寶背在懷裡的話,寶寶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傾聽到大人的談話,更早的感知微妙的發音,大腦裡也能夠存儲到更多的詞彙量,這對寶寶的語言發展非常的有利。

6、方便母乳

雖然現在提倡母乳餵養,但是很多地方都沒有專門的母乳餵養室,前不久一個媽媽在公眾場合餵母乳,被旁邊的女孩說道的視頻火了,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見解。

其實在種情況下,媽媽們就可以隨身攜帶著背巾,不僅方便背寶寶,在需要餵養寶寶的時候,背巾也可以幫助媽媽遮擋,避免尷尬。

如何用背巾照顧寶寶

了解了用背巾背寶寶的各種好處之後,就該考慮背巾的選擇和使用方法了。

1、背巾的選擇

媽媽們在選擇背巾的時候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使用方法多樣,既可以背寶寶,也能更加方便的直接母乳,並且使用時間長一些的,最好能用到孩子兩歲,避免頻繁購買。

最主要的是背巾承重點,應該在大人的肩膀和髖部,而不是頸部或者背部,否則很容易造成疲憊感。

其次背巾所有的承受力處都應該有合適的護墊,才能保證寶寶和媽媽的舒適感。而且寶寶接觸的邊緣處,也應該更加柔軟,以防磨傷寶寶。

2、巧用背巾更省力

每個人都有自己不一樣的習慣寶寶也有,因此媽媽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和寶寶都舒適的姿勢來背寶寶。

1)搖籃式抱姿

此種方法適合0~1歲的寶寶。

這種方式的寶寶在媽媽身體的前方,側臉貼著媽媽一側的糧倉,然後面朝另一側,像在媽媽子宮的姿勢一樣坐在背巾裡,而且媽媽可以很容易的親到寶寶的額頭,否則會偏低,需要適當調高一些。

2)袋鼠式抱姿

這種方法適合3~6個月的寶寶,就像袋鼠媽媽裝著袋鼠一樣,寶寶頭朝前,可以看到更多的東西,而且很多寶寶都特別喜歡這種抱姿。

3)跨坐抱姿

跨坐抱姿即寶寶的兩腿跨坐在媽媽的左右某一側,很多寶寶在4~6個月的時候特別喜歡這種抱姿,會讓寶寶的雙腿更加自由自在。

睿媽溫馨提示:無論採用哪種抱姿,媽媽們都應該謹記,安全是最重要的,剛開始如果自己使用的不夠熟練,一定要空出一隻手護住寶寶。或者在地上撿東西時最好是彎膝而不是彎腰,才能更好的保證寶寶的安全。

相關焦點

  • 明知哭聲免疫危害大,為啥我還放任寶寶哭?因為我弄懂了這4點
    這陣子寫了好幾篇關於嬰兒睡眠訓練的文章,發現媽媽們對放任寶寶哭非常敏感。不停有媽媽留言說,怎麼可能忍心讓寶寶哭卻不抱他?怎麼可能讓這麼小的孩子就沒有安全感?我覺得這樣的想法特別好,說明我們的社會,已經從前些年特別極端地去追求「哭聲免疫」、「挫折教育」這種冷冰冰的方式,轉化為更講心理需求、更重視親密育兒的方法。
  • 「娃哭不抱、不哭才抱」,「哭聲免疫法」的創始人,他的孩子咋樣
    聽到寶寶哭聲的那一刻,就證明這個世界又多一個鮮活的生命,同時也意味著,父母要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尤其是在一歲以前,孩子是不會用語言表達自己想法的,只能用哭聲來表達,這個階段帶孩子是最難的時候。在中國,孩子只要一哭,不是餓了,就是困了或是尿了,再不濟就是想讓父母和自己玩兒,因此很多父母聽到孩子一哭,便立刻抱起來安慰。但在國外卻一直盛行一種哭聲免疫法的育兒理念。
  • 哭聲免疫法VS親密育兒法,父母要了解一下
    文章中也有一些和主流影響不同的觀點,例如不要給孩子吃夜奶,不要讓孩子穿衣太多等等,其中還有一個觀點是不要抱著孩子睡覺,而是要孩子自己單獨睡覺。這一條和「哭聲免疫法」其實比較相似,「哭聲免疫法」也就是在寶寶哭的時候不要抱他,在寶寶不哭的時候才去抱。 由於文章帶了一個名詞是「美國人」,讓很多讀者都突然覺得這篇文章靠譜了起來。
  • 寶寶哭鬧不抱,不哭才抱?哭聲免疫法創始人後人的情況,才是諷刺
    然後抱起寶寶,把寶寶的頭靠在左臂上,用左手護住寶寶的背部和腰部,右手也不能閒著,護著寶寶的小屁屁和腰部,這樣才能萬無一失。「哭聲免疫法」該不該使用?哭聲免疫法可以說是風靡一時,先是風靡歐美,後來又在東方興起,到現在依然有很多中國的家長使用這個方法。什麼是哭聲免疫法?
  • 孩子哭了要抱起來嗎?這個年齡前,「漠視」寶寶哭聲等於毀娃
    這時候,一位育兒「專家」說:「寶寶,哭了之後不用抱,他們會自己停止哭泣的。」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寶寶哭了之後,真的不用我們抱起來哄?小時前陣子剛幾個月剛剛生了寶寶,別看寶寶不大一個,但是嗓門可是相當嘹亮,每次只要寶寶哭,小時就需要放下手頭的事情,去哄寶寶。
  • 寶寶哭是餓了,還是想尿尿?3點教你科學判斷孩子哭聲
    相反,只要家長給予關注並解決了孩子的生理需求,那他會馬上停止哭泣。3. 想抱了孩子想尋求父母的寶寶屬於孩子的心理需求,幾個月大的嬰兒幾乎一整天都是在父母的懷抱中成長的,後面孩子被放下他們的心裡會不適應發出哭聲。
  • 你會分辨寶寶的哭聲麼?教你讓寶寶一秒止哭
    叮叮叮叮~ 寶寶哭了 很多媽媽的第一反應就是餵奶 覺著孩子餓 錯!
  • 謹慎美國糟粕,別再上哭聲免疫育兒法的當了
    這個小寶寶因為翻身時,小腳被卡在嬰兒車的護欄裡,於是,她開始大哭,而媽媽聽到她的哭聲後,雖然內心是很著急,但是沒有上前去查看原因,這種育兒理念與本能母愛的較量下,她覺得無助,便馬上去問育兒班的老師,而老師給的回覆是,不用管孩子,不會有事的,要克制母愛泛濫的本能,要心狠一點,寶寶才能培養好獨立睡眠的能力。
  • 孩子一哭,家長就心跳加速,感覺難受。育兒專家:孩子哭才是好事
    「寶寶,不要哭了,你看媽媽給你買的新玩具,你看看!」「不要哭了,你再哭的話這個蛋糕就不給你吃了!」「哭什麼哭,都這麼大孩子了,自己做不好還要哭!」「再哭!再哭!我要打了啊!」 可是孩子一直在哭鬧。工作了一天,回到家,在門口你就聽到哭聲,奶奶向你告狀,說孩子不願意吃飯,要吃零食。低下聲說了幾句,女兒還是不願意屈服,還在那裡哭,情緒就在奔潰的邊緣。從孩子一出生,不會說話開始,就用哭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餓了想吃奶,尿溼了難受等等。家長從小寶寶開始就開始遭受哭聲的毒害。
  • 從哭聲辨別寶寶怎麼了
    身邊很多生完孩子的寶媽都說,「生完一個之後再也沒有想要二胎的想法了」。原因是覺得照顧一個寶寶都覺得筋疲力盡了,實在沒有衝動再去經歷一遍了。其實,媽媽們覺得累的主要還是在寶寶剛出生後,到學說話的這段時間。在這個階段,爸爸媽媽在照顧嬰兒的時候,都被寶寶每天都在哭,卻不知道為什麼哭的的情況給難住了。孩子一哭鬧,爸媽心裡也覺得難受,長期下來還會覺得煩躁。
  • 寶寶哭了要不要立即抱?看看兩個讓人心碎的實驗,寶媽別再糾結啦
    5個月大的林林在床上哭的撕心裂肺,可是離他近在咫尺的媽媽卻依然狠心不去抱他。鄰居被寶寶的哭聲引來,一邊說著寶寶真可憐,一邊勸說林林的媽媽去抱抱孩子。然而這位新手媽媽卻有著自己的一套說辭,孩子哭的時候不能抱,不哭的時候才能抱,這叫做哭聲免疫法,眼下非常流行的。林林媽媽還告訴鄰居,孩子不能慣著,一旦父母向孩子的哭聲妥協,他們便會變本加厲。
  • 孩子的哭聲 不能用來訓練!
    被全民誤讀的哭聲免疫法生下孩子的那一刻,沒有人告訴我們該怎麼做一個父母,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父母不是馴獸員,孩子的哭聲,不是用來訓練的。「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用這種方式訓練孩子自主入睡,被冠以「哭聲免疫法」,有不少追隨者,也一度被妖魔化。事實上,這完全是對哭聲免疫法的誤讀!
  • 「孩子哭就不抱,不哭才抱」,這不僅會傷害孩子身心,還傷大腦
    文|啞鈴媽媽哭是寶寶的天性,由於他們不能開口說話,所以哭聲就是他們表達情緒的途徑。想要正確解讀寶寶哭聲傳遞出的信號,不僅需要寶媽積累豐富的經驗,更需要足夠的耐心。機緣巧合之下,這對夫妻了解到一種特殊的育兒方式,培訓師要求他們須學會忽略孩子的哭聲。而且只有在餵奶、換尿布時才能短暫擁抱孩子,其餘時候都要把他靜置在一邊,這種方法就叫做哭聲免疫法。
  • 「哭聲免疫法」如同情侶冷戰,寶寶傷心後,可能會與父母「分手」
    本文由糰子媽育兒原創,歡迎個人評論、分享閨蜜生完寶寶4個月後,我和幾個好朋友去看她,剛到她家門口就聽到了寶寶的哭聲。進入房間後,閨蜜開心地拿出水果和零食,我們都勸她先去哄寶寶吧,可她和丈夫都無動於衷,還有些生氣地說這孩子被慣壞了,讓她再哭一會。
  • 寶寶怎麼又哭了,嬰兒11種哭聲代表的含義詳解
    作者:寶寶知道 企鵝是我寶寶太小,還不會說話,哭是他表達自己的一種獨特方式,那你知道寶寶的各種哭聲都代表什麼意思嗎?【1.飢餓】寶寶常在餵奶後2~3小時啼哭,哭聲較短,聲音不高不低,長短均勻,平坦而富有節律。
  • 為什麼嬰兒出生時是「哭」不是「笑」?哭聲的正確解讀,你了解嗎
    寶寶的鼻腔、口腔、肺部在外界空氣的刺激之下,寶寶會發出喊叫聲,這也意味著寶寶要開始屬於他的生命之旅了。而我們所聽到的寶寶的哭聲,實際上是寶寶在排出氣體時經過喉嚨頭時對聲帶的一種衝擊,聲帶出現震動就會發出了我們聽到的「哭聲」。所以即便是你的寶寶有多麼的堅強,在剛來的這個世界的時候,總要先哭上一番,這樣才能夠更安心。
  • 闢謠:寶寶一哭媽媽就抱,會慣壞?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後來閨蜜把寶寶放進嬰兒車,這把寶寶嚇了一跳,他的哭聲停了幾秒,接著又大哭起來。閨蜜又著急又無奈,都出了一頭汗,還沒有安撫好寶寶,看著閨蜜這個樣子,我很肯定她確實是想安撫寶寶。當我提出把孩子抱起來哄一哄時,閨蜜立馬說:「我不想把他抱起來——我怕慣壞了他。」
  • 如何聽懂寶寶哭聲?這樣哭代表寶寶餓了
    寶寶剛出生時,「哇哇哇」的哭聲又清脆又響亮,那一刻,寶媽就知道,寶寶很健康。但是之後,寶寶會因為各種問題而哭鬧,寶媽們知道是怎麼回事嗎?小寶寶很長一段時間都還不能說話,只能通過哭聲來傳達自己的需求,那麼,如何聽懂寶寶的哭聲?面對寶寶撕心裂肺的哭鬧,又如何處理呢?下面就教大家幾招,輕鬆了解寶寶哭聲中的含義。
  • 寶寶哭了要不要馬上抱?做錯了未來哭的將是你
    寶寶哭了,需要馬上哄嗎?一「孩子哭就讓他哭,不要去哄,養成習慣就不好帶了。」相信很多寶媽也都聽老人家這麼說過。在我沒結婚生子之前,因為見過很多寶寶哭鬧不停,媽媽們焦頭爛額,看著都怕,害怕以後有了寶寶也是這樣。看了很多關於哭聲免疫、獨立訓練之類的育兒知識後,我仿佛茅塞頓開:就是這個簡單的道理嘛!「哭就不抱,不哭才抱」,只要遵守這個原則,我就一定不會重蹈覆轍。結果證明我是個沒有原則的人。
  • 寶寶哭泣大有學問!從這些哭聲辨別寶寶的健康狀況
    中醫說孩子「終日號而不嘎」,意思是說孩子整天哭嗓子卻不會啞,這是因為孩子哭就是想表達他的一些願望,他不會把慾念留在心裡,只要你滿足他,他也就好了,不會傷到氣,所以會「終日號而不嘎」。然而,有時候孩子哭卻是另有原因的,所以媽媽一定要了解孩子為什麼哭,並採取相應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