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看你不順眼的人,其實抱或不抱,你都是錯。
寶寶哭了,需要馬上哄嗎?
一
「孩子哭就讓他哭,不要去哄,養成習慣就不好帶了。」相信很多寶媽也都聽老人家這麼說過。我每次帶孩子回老家,孩子有哭鬧,我去哄時,老公的奶奶就會勸我說:一哭就抱一哭就抱,以後會很難帶,以前我們還要下地幹農活,哪有辦法一直抱著哄啊,還不這樣過來的……
我總會笑笑:奶奶,我們現在不是不用幹農活嘛,又不用幹農活又不哄孩子,我覺得你們看著會更難受。
在我沒結婚生子之前,因為見過很多寶寶哭鬧不停,媽媽們焦頭爛額,看著都怕,害怕以後有了寶寶也是這樣。看了很多關於哭聲免疫、獨立訓練之類的育兒知識後,我仿佛茅塞頓開:就是這個簡單的道理嘛!「哭就不抱,不哭才抱」,只要遵守這個原則,我就一定不會重蹈覆轍。
結果證明我是個沒有原則的人。
二
那麼老人家和育兒知識都這麼說,為什麼我們沒有辦法做到呢?這個問題的答案留到後面,我們先分析一下不哄寶寶的理由。
1,一哭就抱,會讓寶寶養成壞習慣,以後只會用哭鬧來要挾父母,這樣帶孩子會越帶越累,寵壞孩子。
2,哭是寶寶的本能,多哭哭可以增強寶寶的肺活量。
3,孩子就是在哭聲中長大,哭聲越響說明身體越健康。
要是在沒生娃之前,我會說:這肯定是正確的育兒之道哇!
現在有了兩個娃的我會說:我信你個鬼,你個糟老頭子壞的很!
三
為什麼寶寶哭不能放任不管?我想做媽媽後,慢慢就能明白。
1,寶寶哭的情況有好多種,餓了、尿尿了、拉臭臭了、冷了、熱了、身體不舒服了、受驚嚇了……等等,媽媽不抱起來是無法判斷原因。
2,哭總是有原因的,如果放任不管問題無法得到及時解決,造成的後果有可能很嚴重。
3,媽媽的冷漠,會讓孩子缺失安全感,長期如此,輕則與媽媽產生隔閡,重則容易自卑、自閉、溝通障礙。
4,長期被忽視,會讓孩子有更高的傷痛耐受力,對於一般的疼痛他不會去表達,因為對他會認為,反正說了媽媽也不會關注,忍一忍就過去了。等到他表達疼痛時往往是病情非常嚴重了,這可能造成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因此寶寶哭了,正確的做法是,抱起來、查找原因、解決問題。
四
回答剛才的那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無法做到任由寶寶哭?
因為我們是媽媽。
只有媽媽才能準確判斷寶寶哭是因為餓了還是尿了,只有媽媽才能知道怎樣讓寶寶快速安靜下來,只有媽媽才會心疼寶寶哭。
後來的我一直懷疑編那種「育兒知識」的人,有沒有生過寶寶;那些讓你不要抱孩子的是不是都是看你不順眼的婆家——其實抱或不抱,你都是錯。
等到寶寶長大了,想抱,未必有的抱。時光荏苒,且抱且珍惜吧!
歡迎關注並留言,分享你的見解!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