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馬上抱?2個讓人心碎的實驗告訴你答案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對於孩子哭了這件事

相信每個媽媽,都聽身邊的人說過這幾句話:

孩子哭了,不用立馬抱他…

讓他哭一會,哭一會就不哭了…

你可別孩子一哭就抱他,不然孩子被「慣壞」了,以後一哭就得抱,你就等著受累吧…

「孩子哭了不能抱」

——這個流傳在媽媽圈的「名言真理」

其實有個學名:叫做「哭聲免疫法」

已經被大部分的中國家長熟知!

但是這個做法真的正確嗎?

育兒專家給出的最新答案是:

否定的!

並且指出,對於 1 歲以內的寶寶,家長應該做到「無條件回應」否則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健康發展。

「無條件回應」和「無條件滿足」不同,回應指的是在寶寶哭泣和求安慰時,家長能夠給出及時的關懷和撫慰,比如抱抱,輕拍,輕聲安慰等。

「哭聲免疫法」,不利於寶寶的健康成長,背後有其科學層面的原因!先來認識下「哭聲免疫法」的來源吧:

華生的小阿爾伯特實驗:

孩子哭了不要抱

家長怕的到底是什麼?

行為主義心理學創始者——約翰·華生,曾在1920年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小阿爾伯特實驗(前兩天曾給大家介紹過,詳情點擊閱讀——)

今天再給大家概括下:約翰將 9 個月大的小阿爾伯特和他喜歡的小動物—小白鼠放在一起玩耍。開始小阿爾伯特特別喜歡小白鼠和毛絨動物。

實驗過程中,每次當小阿爾伯特想接觸小白鼠時,約翰就製造特別嚇人的噪音,嚇唬小阿爾伯特。如此反覆多次後,小阿爾伯特再次看到小白鼠就會感到害怕(因為在他的認知裡,恐怖噪音和小白鼠劃上了等號,小白鼠成了恐懼來源)。

約翰由此實驗得出結論:嬰兒的認知是可以被馴化的。如果哭一次不管他,哭多次不管他,可能會讓嬰兒認為哭聲沒用,從而不再哭——於是誕生了現在很多人知道的「哭聲免疫法」

因為在那個年代,行為主義盛行,再加上符合了很多家長「孩子哭了哄他太麻煩」的「懶惰心理需求」,所以「孩子哭了不能抱」這個做法,就得到了大力宣揚。慢慢這個做法漂洋過海傳到中國,越來越多的家長也就效仿了…

「孩子哭了不能抱,否則會寵壞他」

抱,會讓寶寶的依賴性更強?

不抱,可以讓寶寶更獨立?

——以往很多家長信奉的道理

現在受到越來越多育兒專家的否定!

哭泣作為寶寶內在需求的表現,如果家長不能及時給予回應,會影響孩子的認知感,還會透支他對世界的信任。家長的回應對於孩子來說多麼重要?

相關焦點

  • 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馬上抱?兩個讓人心碎的實驗告訴你答案
    最近,丁香醫生收到很多家長的留言提問:家裡老人都說,經常抱孩子,會把孩子寵壞,以後有的累!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馬上抱?那咱們先把答案明確了:不會寵壞,要馬上抱!哭泣和求安慰,是每個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尤其對於 1 歲以內的寶寶,我們要做的就是「無條件回應」。
  • 孩子一哭到底要不要馬上抱?這裡有兩個令人心碎的實驗
    前些日子,我們聊了聊和寶寶肌膚接觸的重要性,收到很多家長的留言提問:「家裡老人都說,經常抱孩子,會把孩子寵壞,以後有的累!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馬上抱?」那咱們先把答案明確了:不會寵壞,要馬上抱!哭泣和求安慰,是每個寶寶與生俱來的本能。
  • 孩子一直哭到底要不要馬上抱?兩個心理學實驗告訴你真實的答案!
    就拿孩子哭這件事來說,一聽到孩子哭,我就忍不住以光的速度衝到孩子身邊,抱起來拍拍哄哄。 而婆婆覺得我這樣會寵壞孩子,教育我「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才好帶」。 孩子哭了馬上抱真的會寵壞孩子麼?不抱以後就會聽話?一面是新手媽媽的擔心,一面是父母的親身經驗,抱還是不抱?
  • 孩子一直哭到底要不要馬上抱?心理學實驗告訴你真實的答案
    有不少新手媽媽都有一個「世紀大難題」無法解決,那就是寶寶哭了到底要不要去抱他,小益聽到許多媽媽的反饋說,家裡老人說,孩子哭了馬上就抱會把孩子慣壞的,但是作為寶寶的家長,看著孩子哭,又實在是不忍心。所以,0-6個月的孩子哭了要及時抱抱。在6個月後,隨著孩子認知和情感能力的發育,孩子越來越聰明,已經懂得用哭來召喚父母或看護人,因為孩子發現哭有用,有時候就會故意哭。
  • 恆河猴實驗:孩子一哭要不要馬上抱?1歲前要慣著
    就以孩子哭來說,不管是網上還是現實生活中都很多人都說,經常抱孩子,會把孩子寵壞,以後有的累!上次帶沐寶出門逛,走到河邊的時候就聽到有小寶寶在哭,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急,我都忍不住走上前去看看,這時候聽到推著車車的奶奶對一旁的一位大姐說:「這孩子最近老是哭,尤其是他媽媽在的時候,就是慣的,一哭就抱,現在一放下就哭……」這讓我想起來,沐寶五個月的時候,回老家呆了一陣子,那段時間沐寶總是哭,鄰居有個阿姨就在我婆婆跟前說,「不要管,他哭一哭就好了,不要老是抱,這是給慣的了
  • 「恆河猴」實驗:孩子一哭要不要馬上抱?1歲前要「慣著」
    ,「不要管,他哭一哭就好了,不要老是抱,這是給慣的了,哭了不抱,不哭才抱,這樣的孩子長大了才好帶」。看著寶寶無助的樣子,我就是想緊緊抱他在懷……相信有很多的新手爸媽,都容易有這樣的疑問: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馬上抱?本題答案是:不會寵壞,要馬上抱!
  • 娃哭了要不要馬上抱?對孩子「延遲滿足」到底對不對?專家這樣說
    「延遲滿足」的理論曾經非常流行,主要意思就是說:一個剛出生不久的孩子,要訓練他自己入睡。如果他哭了,不要管他,當他覺得哭沒有用,就會停止哭泣,慢慢入睡。這套理論曾經廣被推崇。但是,近幾年,「延遲滿足」的理論遭到了質疑。有的人認為,這麼小的孩子,哭得撕心裂肺不去管,慢慢長大後,他會因為沒有得到足夠的關注,缺乏安全感,或者不再需要關注,變得冷漠。
  • 寶寶哭了要不要馬上抱?做錯了未來哭的將是你
    對於看你不順眼的人,其實抱或不抱,你都是錯。寶寶哭了,需要馬上哄嗎?一「孩子哭就讓他哭,不要去哄,養成習慣就不好帶了。」相信很多寶媽也都聽老人家這麼說過。「哭就不抱,不哭才抱」,只要遵守這個原則,我就一定不會重蹈覆轍。結果證明我是個沒有原則的人。二那麼老人家和育兒知識都這麼說,為什麼我們沒有辦法做到呢?這個問題的答案留到後面,我們先分析一下不哄寶寶的理由。
  • 一哭就抱會寵壞孩子?兩項令人心碎的實驗,告訴你鮮為人知的實情
    文|文兒孩子出生後,動不動就哭,真的很讓人頭疼。不抱吧,孩子哇哇大哭,你袖手旁觀,心裡很不忍;抱吧,又怕孩子被寵壞,總之左右為難。昨天,鄰居和我聊天還說,家裡孩子剛滿3個月,就變成了「愛哭鬼」,不分時間地點地哭。
  • 寶寶哭了,要不要馬上抱?比起抱一抱,這件事更重要
    而對於「寶寶哭了抱不抱」這個問題,「過來人」也給出了不少意見:哭了就抱,會把寶寶慣壞,以後越來越難帶!寶寶這麼小,哭鬧肯定是哪裡不舒服,趕快抱起來哄哄……這可難倒了寶媽們,寶寶哭了,到底要不要馬上抱呢?
  • 育兒理念的那些矛盾(1)孩子哭了該不該馬上抱
    比如一派觀點說應該給與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和及時的關注,如果哭了不抱孩子會缺愛,所以應該馬上抱;另一派觀點說應該給小孩立規矩,並進行行為的訓練,如果哭了就抱,以後孩子就學會了通過哭來索取父母的關注,就會喜歡哭,所以不應該馬上抱。
  • 孩子哭了要不要抱?
    一聽見孩子哭,年輕的媽媽立刻到屋裡去把孩子抱起,再出來跟大家聊天。還覺得有點不好意思,因為孩子哭打擾了大家。這時,有經驗者說:「不要孩子一哭就去抱他,否則會慣壞的。」但馬上又有朋友說:「孩子哭了還是要去抱抱的,這對孩子有好處,抱抱是嬰兒感情發展的需要。」於是,大家就一番討論,說要抱的有抱的道理,說不要抱也有不要抱的原因。對於年輕的父母來說,還是不知道究竟應該抱還是不應該抱。
  • 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呢?
    今天我們要分享的話題是《孩子哭了,你是該抱,還是等他哭?》這個話題在網絡上一直是存在爭議的,在我自己當新手媽媽的時間段,我也在網絡上去查詢信息,也看很多的育兒書。但我會發現有很多的聲音出現在我的耳邊,有的說你的孩子哭了,你不能抱,不然就把他慣壞了。
  • 孩子哭了能不能馬上抱?會不會因此寵壞孩子?
    新手父母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天使寶寶,面對孩子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疑問和擔心。我家寶寶剛出生那段時間,我也曾糾結,孩子哭了到底能不能馬上抱,如果馬上就抱了,會不會養成孩子遇到事情就會哭的習慣?先說我的答案,要抱,不會。面對一歲以內的孩子,第一步就是要毫無保留地接受孩子的各種暗示和要求,不必擔心是否會寵壞了他或是否會被他牽著鼻子走。不少父母都聽說過臭名昭著的哭聲免疫法,令人遺憾的是居然還有不少人在學在用,並因此釀成悲劇。
  • 寶寶哭了要不要立即抱?看看兩個讓人心碎的實驗,寶媽別再糾結啦
    然而這位新手媽媽卻有著自己的一套說辭,孩子哭的時候不能抱,不哭的時候才能抱,這叫做哭聲免疫法,眼下非常流行的。林林媽媽還告訴鄰居,孩子不能慣著,一旦父母向孩子的哭聲妥協,他們便會變本加厲。哭聲免疫法最早是由美國心理學家約翰·華生提出來的,簡單的概括就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他當時做了一個非常有名但同時也臭名遠揚的實驗。他把一名 9 個月大的名叫小阿爾伯特的嬰兒,放在了小白鼠和一些毛茸茸的物體旁邊。小阿爾伯特起初對小白鼠很好奇,可是每次他一靠近小白鼠,華生就會人為的製造出巨大的噪音,一直都沒有中斷過。
  • 嬰兒哭鬧時到底要不要抱起來哄?
    嬰兒哭鬧時到底要不要抱起來哄呢?這絕對是困擾很多新手父母的世界性難題。希望通過這篇文章可以給你一個準確的答覆。一般情況下,我國的老輩人會建議你不要馬上抱。經常會告訴你這麼幾個原因。最常見的說法是,我孩子一哭你就馬上抱起鬨,就會給孩子形成一種習慣,以後他就會經常哭,甚至用哭來要挾你。另一種說法是,哭是孩子的一種運動方式,讓孩子多哭一會兒,有助於孩子的心肺功能。兩種說法分別從心理和生理上去解釋了,為什麼要讓孩子多哭一會兒這件事。前些年國外也有推崇一種叫做哭聲免疫法的方式。
  • 孩子哭了要不要抱?不同的家長給出了不同的答案
    孩子哭了要不要抱?對於這個問題,親貝網小編發現家長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家長看到孩子哭就會心軟,所以會第一時間抱起孩子。但也有的家長在"哭聲免疫法"的影響下,認為孩子哭了不能抱,不哭才能抱,所以會任由孩子哭鬧,直到他們自己安靜。到底哪種方法更靠譜呢?
  • 孩子哭的時候立馬就抱,會不會寵壞孩子?實驗告訴你答案
    因為有人說&34;所以一些家長會忍著心痛轉身離開,甚至躲在門外默默流淚,祈求哭聲早點止住,充滿了心疼與無助,生怕一個不忍心就讓孩子被寵愛澆灌壞。其實早在1959年,英國心理學家哈利 · 哈洛用恆河猴實驗就證明了:經常抱孩子不會把孩子寵壞。
  • 寶寶哭了到底抱還是不抱?聽聽專家怎麼說
    每個寶寶都是爸媽的心頭肉,寶寶因為年齡小,有什麼需求只能通過哭解決,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寶寶的哭聲。那麼,寶寶一哭,作為爸媽的我們,需要馬上抱起來嗎?現在流行兩種說法:一種是寶寶哭了不要馬上抱起來,因為這樣會慣壞孩子;另一種則是寶寶哭了要馬上抱起來,安慰寶寶。到底哪種說法更為科學呢?
  • 寶寶哭鬧能不能抱?兩個心理學實驗告訴你答案:抱就對了!
    有些家長聽到寶寶哭泣就會立刻去抱,而有些家長認為寶寶哭泣,如果不是因為有需求,不能立刻去抱他,否則會養成壞習慣。那麼寶寶哭泣究竟要不要抱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為什麼娃一哭,我們就想抱?寶寶的哭的時候,不管你的選擇是抱還是不抱, 第一念頭幾乎都是「抱」。哭喊是一種原始的求生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