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寶寶一哭媽媽就抱,會慣壞?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2020-11-05 丁媽親子時光

昨天去看閨蜜,碰巧遇到閨蜜3個多月的寶寶在哭鬧。

閨蜜急忙拿出安撫奶嘴,寶寶不領情吐出了奶嘴後,閨蜜又給她拿了一個小搖鈴搖起來,試圖吸引寶寶的注意力,但寶寶哭得更兇了。


閨蜜只好叫著寶寶的名字,輕輕的拍打、撫摸他,但寶寶還是不停地哭。

後來閨蜜把寶寶放進嬰兒車,這把寶寶嚇了一跳,他的哭聲停了幾秒,接著又大哭起來。

閨蜜又著急又無奈,都出了一頭汗,還沒有安撫好寶寶,看著閨蜜這個樣子,我很肯定她確實是想安撫寶寶。

當我提出把孩子抱起來哄一哄時,閨蜜立馬說:「我不想把他抱起來——我怕慣壞了他。」

接著閨蜜告訴我,她養育寶寶的原則是:「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她想把寶寶培養成一個極少哭鬧,會自我安慰,讓媽媽省時省力的乖嬰兒。

我聽閨蜜的話後,大吃一驚,這不是害人不淺的哭聲免疫法麼?

「哭聲免疫法」從外國流傳在中國,曾經一度在育兒界很盛行,很多明星都會用,例如韓寒、馬伊琍等人。

哭聲免疫法和完整睡眠訓練法很相像,這些方法的確可以訓練出一個極少哭鬧、讓媽媽省力的乖嬰兒。

只是,實施這些觀點的人,並沒有深入思考它背後的原理和危害。


嬰兒哭,是因為他需要你


哭聲免疫訓練法這個觀點是行為主義創始人約翰•華生提出的。

除了哭聲免疫法,還有延遲滿足訓練法,嬰兒獨立完整睡眠訓練法,它們的核心思想都是一樣的。

華生提出這個觀點的前提是:不把孩子當成有生命的獨立的個體,而當成冷冰冰、光禿禿、沒有情感的物體去冷酷訓練。這樣做最直接的後果會導致兒童的心理出現極大的扭曲和異常。

華生的這套理論讓他統治心理學界長達30年,但他本人卻被評為美國最討厭的人之一,雖然他用這套方法培養出了三個「神童」兒女,但他們長大後卻選擇了流浪、自殺。

△嬰兒哭鬧的真相

哭是嬰兒表達需求的方法,因為他不會通過其他方式去表達。

嬰兒每次的哭泣都是有原因的,他可能是餓了、渴了、困了、缺乏安全感了,總之他不舒服,需要媽媽的幫助。

但因為不能說話,只能用這種方式來向媽媽尋求幫助。

一般來說,12個月以下的嬰兒還不會用哭聲來操控父母,他的大腦還沒有發育到我要用哭聲來把媽媽叫過來這個階段。

只是因為嬰兒遇到麻煩了,本能的用哭來尋求幫助,媽媽及時的回應他,他會很高興,這種高興不是寶寶小詭計得逞的高興,而表明嬰兒對父母的信任在不斷發展。

△哭聲免疫力的真相

嬰兒大哭時,如果不理他確實能讓他停下來,因為小傢伙已經筋疲力盡了。

而且今後孩子哭的越來越少,也不是因為學會了「堅強」、「懂事」,而是對自己棄之不顧的媽媽絕望了。

打個比方,你一個人,在烏黑的大房子裡,你感到很害怕,需要幫助,於是你不停地叫喊求救,任憑你喊破了喉嚨,也沒有人理你。

於是你不喊了,安靜了下來,不是因為你懂事,而是你精疲力盡的絕望了。

如果你能理解這樣的感覺,就能理解嬰兒哭鬧沒有回應的絕望感。

除了這些表面的行為,我們再深入到嬰兒的小腦袋中,看看發生了什麼。

心理學家李雪在《當我遇見一個人》這本書中說到:

若是任憑嬰兒哭,他確實會哭累了自己睡著,腦神經繼續發育,只不過發育的是「被迫害妄想」「偏執分裂」的神經迴路,為嚴重的人格障礙埋下伏筆。

在得不到回應的煎熬中,嬰兒會積累大量的恐懼和憤怒。


到了兒童期,可能會因為一些非常小的挫折,就會讓孩子大爆發,失去理智變得不可理喻。

也有的時候,面對沒有危險的新事物時,孩子也會恐懼,而不是滿懷好奇心的去探索。

馬伊琍也表示: 「我越來越後悔在愛馬一歲時進行的哭聲免疫訓練。」想起自己在黑暗中堅持不理愛馬、冷漠的對待愛馬,她就內疚難受。


媽媽快速回應對寶寶很重要

美國心理學家哈利·哈洛和他的同事們所做的一系列恆河猴實驗,由此得出結論:

獨立並不是簡單的孤立和狠心培訓可以得到的,恰恰相反,細心呵護、在媽媽的懷抱裡得到安全感的孩子,更願意去外界獨立探索,長大後會更加獨立,更加適應社會。

法國心理學家伊莎貝拉•費利奧沙告誡年輕的父母們,「只有擁有足夠的安全感,孩子才能走向獨立。」


如何建立孩子的安全感?積極地回應孩子,沒有回應,孩子的世界一片漆黑。

當嬰兒哭泣時,媽媽要順著本能去撫慰他,抱起嬰兒,輕輕的晃動、拍打、柔聲細語地安慰。

父母及時回應他,讓感受到父母的存在和關愛,孩子會感到踏實安心,他對媽媽、對這個世界最初的信任就會建立起來,孩子會有安全感、深信自己的需要可以自由表達,並且會被滿足。

美國布朗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出生頭幾個月裡,媽媽適當地回應嬰兒的啼哭,寶寶長到18個月時,語言和認知能力發展更好。

父母沒有及時地回應孩子,在他生命最初的幾年內體驗到的都是絕望的滋味,那麼他一輩子的生命底色都將孤獨灰暗。

他未來的人生容易走向兩個方向,一是非常乖,不敢對世界發出自己的聲音,難以向別人表達需求,比如老好人、重度宅男宅女;另一種是無法忍受欲求,無法延遲滿足,經常歇斯底裡,沒有限度索取。


嬰兒哭泣需要父母及時回應,但是父母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時時刻刻都能滿足嬰兒的需求,這怎麼辦?

父母放寬心即可,只要不是有意冷漠對待嬰兒,並且不是經常性的,孩子的生命底色依然是明亮和溫暖的。


寫在最後


許多研究嬰兒的專家都指出,不要擔心寵壞一個小嬰兒。因為那個時候,寶寶的思維還沒有高級到利用假哭來指使別人。

所以怕慣壞寶寶的觀念是沒有道理的,試著想想:當你需要別人的幫助和安慰時,別人幫助你、回應你時,給你是不是帶來了最美好的感受?到了小嬰兒這,也是一樣的感受。

寶寶的心靈純真美好,感受到一點快樂就會開懷大笑,感受到一點難過就淚如雨下。不要用成人的偏見和苛求來要求寶寶。

願每個小嬰兒都能得到更多的愛和回應,讓他們哭笑自由,按照生命最自然的方式長大


相關焦點

  • 是不是總有人跟你說小寶寶不能多抱,會被慣壞的?
    「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是由約翰·華生提出的。曾經在美國風靡一時,並且傳入中國,有些實踐過的媽媽確實能訓練出一個極少哭鬧、讓媽媽省力的乖寶寶。就連我身邊的親人朋友都是這麼認為的。前幾天,弟媳娘家人來探望她剛出生的寶寶。
  • 抱睡會慣壞寶寶嗎?5步讓寶寶自主入睡
    有的寶寶大人抱著時睡得很好,一放到床上就醒了。對此,很多媽媽既擔心經常抱寶寶睡會慣壞寶寶,又怕寶寶自己入睡沒安全感,這可怎麼辦呢?下面來跟我們一起看看吧!為什麼寶寶喜歡抱睡? 這時的寶寶不習慣自主入睡,希望像胎兒那樣被包裹起來,那樣會非常有安全感。這個階段,寶寶每日能睡12-20個小時。充足的睡眠對寶寶大腦發育很重要,抱著睡可以使寶寶睡得更香甜,尤其是俯臥在媽媽胸前時,會更加舒適,所以不要怕慣壞寶寶。
  • 寶寶一哭就抱,真的會被慣壞嗎?
    在寶寶剛出生以後,全家人都會圍著寶寶轉。無論是寶寶的一顰一笑,還是一舉一動都會牽扯著家裡每一位人的心。但是自從寶寶生下來以後,你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寶寶愛哭都是家裡人慣出來的毛病,下次寶寶如果再哭的話,你千萬不要立即去抱著他,讓他先哭一會兒。要不然寶寶今後就會養成一個習慣,他就學會了用哭來控制你,到時候你會很累的。
  • 格格:小嬰兒一哭就抱他,會不會被慣壞?
    導讀:「哎喲,你不要孩子一哭就抱他,會慣壞孩子的。」想必這句話對於很多媽媽來說,總會聽到一些長輩們在耳邊指點一二,這就是他們所謂的「慣壞原理」,覺得孩子會很容易被慣壞,想要以後不那麼辛苦,那麼從小嬰兒時期開始,就要讓孩子習慣大人的照顧方式,不要動不動就哭。
  • 寶寶一哭就抱,會不會被慣壞?心理專家:答案和你想的並不一樣
    很多父母面對寶寶哭泣時,都表示沒有辦法。有些家長聽到寶寶哭泣就會立刻去抱,而有些家長認為寶寶哭泣,如果不是因為有需求,不能立刻去抱他,否則會養成壞習慣。那麼寶寶哭泣究竟要不要抱呢?今天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 寶寶一哭就抱會慣壞?科學闢謠:一定要多抱,不然影響寶寶發育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陪寶寶寫日記」。小張的孩子剛出生,全家人都疼愛得不得了,恨不得一天24小時都把孩子抱在懷裡,只為了看寶寶可愛的模樣。婆婆也把寶寶照顧得無微不至,可是小張卻發現,婆婆對於哭鬧時的寶寶反應卻不那麼熱烈。有好幾次,婆婆任憑寶寶在嬰兒床裡哭鬧卻不在意,也不伸手去抱。婆婆才向她解釋:寶寶一哭就抱,會讓寶寶變得嬌氣,被慣壞了以後就不聽話不好管教了。小張聽了,半信半疑。
  • 寶寶未滿百天前不要多抱,不然會把寶寶"慣壞"?這些寶媽要了解
    寶寶未滿百天前不要多抱,不然會把寶寶&34;?這些寶媽要了解對於很多的寶媽來說,經歷了十月懷胎的辛苦和一朝分娩的不易之後,看到寶寶平安健康來到這個世界,她們會覺得之前所有的付出都是非常值得的,當升級成為了媽媽之後,她們自然而然就會散發了濃烈的母愛,眼神一刻都不願意離開寶寶。
  • 寶寶愛抱睡落地醒怎麼破?孕期「慣壞了」寶寶,父母別不在意
    寶寶出生後離開母體,一切對他來說一無所知,人總是喜歡自己熟悉的環境,寶寶也不離外,他用第一聲啼哭宣告自己的初來匝到,同樣,也存在對這個世界的恐懼,這也是寶寶一個簡單的哭聲,卻「包羅萬象」。尤其是新媽媽在遇到寶寶的哭聲時,往往會手忙腳亂,不知道寶寶想讓自己做什麼,或者他自己面臨什麼困境。寶寶愛抱睡落地醒怎麼破?
  • 抱睡、奶睡、摟睡,哪種方式利於寶寶發育?真相和想像不一樣
    抱睡、奶睡、躺睡,哪種方式利於寶寶發育?真相和想像不一樣幾乎每位媽媽都嘗試過五花八門的哄睡方式,在多數人看來怎麼哄只要寶寶睡著就好了。事實上,哄睡的方式不一樣帶給寶寶的影響也是不一樣的:一:抱睡通常都是媽媽抱著寶寶來回走動或者搖晃直到寶寶睡著的,應該說有一大部分的父母都是採用這種哄睡方式,嘴裡唱著歌、手還要輕輕地安撫著,抱睡的時間一般會持續
  • 寶寶真會被慣壞嗎?這個不一定,心理學家:這個年齡前越慣越聰明
    ,這樣慣著孩子,真的會把孩子慣壞嗎?不滿足孩子,看著又心疼,滿足孩子又怕把孩子慣壞,很多家長都因此而煩惱。寶寶真的會被慣壞嗎?至少2歲前是不會的小劉最近剛當上媽媽,每天照顧寶寶都非常的勞累,但是看著寶寶安睡的面龐,小劉的心裡也是非常的滿足,但是有一點讓小劉非常的煩惱,那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寶寶顯得過於嬌氣。
  • 闢謠,小嬰兒不能豎抱?美國兒科協會的建議和你想的大不一樣
    一進屋,看到小麗抱孩子的姿勢,就驚訝地說道:」哎呦,小麗啊,你這樣抱孩子是不對的,孩子還這麼小,脊椎還沒發育好,怎麼能夠豎著抱孩子呢。」聽到王阿姨的話,小麗急忙地把孩子橫著抱了。因為聽了王阿姨的話,小麗越來越心驚,就和老公帶著孩子到醫院檢查孩子的脊椎。
  • 寶寶多大才能豎抱?豎抱對寶寶脊柱不好?過來人告訴你真相
    寶寶多大才能豎抱?豎抱對寶寶脊柱不好?過來人告訴你真相!眾所周知,剛出生的小寶寶還不會走路,需要父母抱著。而許多家長對於自己怎麼抱著寶寶,都會有所疑問。老一輩人告訴過我們經驗,寶寶橫著抱就哭,豎著抱就乖。但是,老輩人也叮囑過,如果孩子還小,豎著抱可能會對寶寶的脊柱不好。那麼,寶寶多大才能豎著抱呢?對此,過來人告訴你真相!
  • 寶寶多大才能豎抱?豎抱對寶寶脊柱不好?過來人告訴你真相!
    寶寶多大才能豎抱?豎抱對寶寶脊柱不好?過來人告訴你真相! 眾所周知,剛出生的小寶寶還不會走路,需要父母抱著。而許多家長對於自己怎麼抱著寶寶,都會有所疑問。老一輩人告訴過我們經驗,寶寶橫著抱就哭,豎著抱就乖。但是,老輩人也叮囑過,如果孩子還小,豎著抱可能會對寶寶的脊柱不好。
  • 闢謠:脖子沒長硬,新生兒不能豎抱?橫抱豎抱按月齡分,並不科學
    看了他們在群裡的對話,我忍不住出來說:「你錯怪你老公了。」小寶寶剛出生時,軟綿綿一團,我們想當然覺得寶寶脖子沒長硬,豎著抱會傷害孩子的脊柱,但其實真相未必如此,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新出生的寶寶到底能不能豎抱,該如何豎抱呢?
  • 闢謠:3個月內嬰兒不能豎抱?月嫂這樣豎抱,寶寶舒服媽媽放心
    導讀:闢謠:3個月內嬰兒不能豎抱?月嫂這樣豎抱,寶寶舒服媽媽放心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闢謠:3個月內嬰兒不能豎抱?月嫂這樣豎抱,寶寶舒服媽媽放心!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寶寶會被慣壞嗎?心理學家:越慣越聰明,回應性撫育有助大腦發育
    沒想到,朋友非但沒有馬上去安撫寶寶,還對我訴起苦來:「桃子好愛哭,都是前陣子我媽給慣的。一聽到桃子哭,姥姥就馬上把她抱在懷裡哄。都說了這樣會把孩子慣壞,她壓根就不聽。你是育兒達人,是專家,下次見面好好替我說說她。」
  • 寶寶哭了到底抱不抱,這樣做才是好媽媽
    「萬事開頭難」當爸爸媽媽也是同樣的道理,面對小生命難免會有點手忙腳亂,面對寶寶總是有很多問題,希望就是有個過來人能給自己做下指導。雖然很多爸爸媽媽都看過很育兒小知識書,看似帶娃簡單,但是真的那麼容易嗎?
  • 寶寶哭了別抱,給孩子造成的心裡創傷!揭開「哭聲免疫」的真相
    流行已久的一個說法:「孩子一哭就抱,這樣會慣壞孩子」。可是當初為人母的媽媽看著那幼小的身體,哭著、掙扎著、而又不會表達,又怎會忍心讓他一個人在那裡哭的「撕心裂肺」。但是當你要抱起他的時候,總會有人跟你說:』「別抱,一哭你就抱,會把他慣壞的,這樣的孩子以後不好帶,抱多了放不下來,以後有你受的。」
  • 闢謠!桃源廣場「小孩被人抱走」?真相是……
    12月4日晚,一則「桃源廣場小孩被人抱走」的消息在寧海人的微信朋友圈流傳,視頻中有群眾表示,小孩的父親帶著小孩走出桃源廣場後,僅僅5分鐘,小孩被一男一女抱走跑了。引起很多家長的恐慌。還有不少人人看到信息內容就立馬轉發提醒。
  • 抱睡會讓孩子形成依賴?專家闢謠3歲前多抱抱,可讓娃智商更高
    很不幸,又很幸運的,我家孩子也是一個高需求寶寶,名副其實的「睡渣」。半歲之前,從來都沒有放到床上睡過覺,一放就開始哭。白天的時候,公婆輪流哄睡孩子,就這樣抱一天。晚上的時候,我和我老公,一個前半夜,一個後半夜。一開始,我也嘗試過很多方法,看過很多書,想讓孩子可以獨立睡覺。不僅沒效果,還弄得孩子很敏感,一放到床上就淚眼汪汪,感覺跟不要他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