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了不抱,不哭才抱」的哭聲免疫法是由約翰·華生提出的。曾經在美國風靡一時,並且傳入中國,有些實踐過的媽媽確實能訓練出一個極少哭鬧、讓媽媽省力的乖寶寶。
就連我身邊的親人朋友都是這麼認為的。前幾天,弟媳娘家人來探望她剛出生的寶寶。當時寶寶在哭,弟媳心痛地想要抱起來,長輩馬上說不能抱,會把寶寶慣壞的,以後會整天哭著要抱的,弟媳剛伸出的手只好收回來了。我一朋友家寶寶比我家二寶小一個多月,跟我說她家寶寶特別愛哭,問我有什麼方法,在排除了餓、困和拉臭臭等因素後,我說可能是腸絞痛,多給她做排氣操和多抱抱以緩解不適。她思考了一下說到,不是說寶寶不能多抱嗎?我才意識到哭聲免疫療法都已經闢謠那麼多年了,還有很多中國父母相信。如果他們知道提出這個理論的約翰·華生的3個子女的現狀,會把腸子都悔青的。著名演員馬伊琍曾經在微博上表示後悔使用了曾經很流行的哭聲免疫法。
約翰·華生的3個子女的現狀:
大兒子雷納精神出現嚴重的問題,多次嘗試自殺,終於在30多歲時成功了;
女兒Mary性格暴躁、酗酒成性,也是屢次輕生,患有嚴重心理疾病;
小兒子最終離家出走,常年浪跡天涯;
他家的悲劇甚至延伸到了第三代,她的外孫女也跟媽媽性格類似:酗酒,行為異常,試圖自殺。
在付出一代美國兒童的幸福代價後,此方法終於被歐美深深反思和摒棄,也希望中國父母也認識到這點。小時候缺愛的孩子,可能會終其一生去尋求和索要。得到的愛越多才會去愛別人愛自己。
如今,研究表明「親密育兒」理念更適合寶寶的需求和生長發育。
那麼親密育兒具體要怎麼做呢?
首先要了解你的寶寶,讓寶寶感到舒適且要從心底裡享受照顧寶寶的過程,耐心和毅力絕對是最重要的。
寶寶一哭,就把他抱起來。這方法看起來很簡單,但聽說過哭聲免疫法的父母認為不能縱容寶寶的「壞」習慣。你要明白這是寶寶在用唯一的方式跟你交流。如果你不能走,不能說,無法獨立完成任何事情,而你作為請求信號的哭聲也不能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你會有什麼感覺?哭聲沒有得到回應的寶寶並不會變成一個「好」孩子,只會讓他覺得自己不被愛護。
如何知道寶寶每時每刻不同的需求,這對新手父母來說真的很難,很容易讓人產生挫敗感。但只要你注意細心觀察,時時回應即使做出了錯誤的回應也比沒有回應的要好。只要你在回應寶寶,通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就能達到光靠寶寶一個眼神就能讀懂他。親密育兒法剛開始是有點麻煩,但從長遠來看,這種互相適應了解彼此的方法實際上是最輕鬆的方式。
我是 邊跌撞帶娃邊分享生活,我們一起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