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大G事件僅僅過去兩個月,想必人們還沒有忘記,事件女主因為疫情的到來暫時逃過了更為激烈的口誅筆伐。而就在3月16日,一件匪夷所思的夜撞東華門事件,讓故宮在這個特殊時期再次成為人們熱議對象。
據@平安北京 通報:2020年3月16日21時40分許,一男子駕駛一輛白色SUV小客車頂開故宮博物院東華門,並強行駛入,導致一枚門釘及金屬門銷脫落,現場無人員受傷。接報警後,警方迅速處置,將該人當場抓獲。經初步審查,犯罪嫌疑人於某志(男,26歲),近期一直在其他省市打工為生,3月15日從河南自駕車來京,無違法犯罪前科,排除毒駕酒駕。目前,該人因涉嫌尋釁滋事罪已被東城公安分局依法採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正在進一步工作中。
3月17日中午,有記者來到故宮東華門,發現損壞的門釘已經修復。
故宮東華門前一共有兩道卡,兩道卡距離大約相隔100米,位置均處在東華門大街上。
3月17日下午,兩道卡均為關閉狀態。第一道卡前,放著兩塊牌子,分別寫著,「交通管制,車輛繞行」和「無證車輛,請繞行」。第二道卡距離故宮東華門5米左右。
東華門被撞,這大概也是600年故宮的第一遭了。針對該車輛如何通過兩道卡,撞到了故宮東華門上的問題,引發諸多討論。據經常來故宮東華門附近遛彎市民表示,「撞門」事情發生前,故宮東華門前的第一道卡,經常不關閉,遛彎、跑步的人可以直接進來。
「宮門都有門栓,這輛車速度得多塊,才能把東華門給撞開。」也有網友質疑「撞門」車輛為工作人員車輛,「要不這車怎麼順利開進來?」
一顆門釘,一件文物
東華門是紫禁城的東門,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東向開門,與西華門遙相對應。門外設有下馬碑石,門內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橋1座,橋北為三座門。東華門以西是文華殿,迤南為鑾儀衛大庫。
東華門與西華門形制相同,平面矩形,紅色城臺,白玉須彌座,當中闢3座券門,券洞外方內圓。城臺上建有城樓,黃琉璃瓦重簷廡殿頂,基座圍以漢白玉欄杆。城樓面闊5間,進深3間,四周出廊,梁枋繪有墨線大點金旋子彩畫。
在清朝初期時,這裡可不是誰都可以走的,當時只準許內閣的官員出入。乾隆年間,又特許年事已高的一、二品大員出入。光緒帝師翁同龢每天就是通過東華門進宮上班的。
而且皇帝外出巡訪走的也是東華門。在清一朝東華門因多次當做運輸清朝皇帝靈柩的門庭,而被稱為「鬼門」。
說起故宮的門釘,按照規定,門釘數一般都是奇數,皇家宮苑的宮門是「朱扉金釘,縱橫各九」,九為陽數,又是數字之極,九九八十一顆門釘,這是等級最高、最能體現帝王尊貴的。皇城的其他大門如北面的神武門,西面的西華門,南面的午門都有九九81顆門釘,,而東華門的神秘之處在於只有72顆門釘,是偶數。
那為什麼東華門會少九顆呢?按照古人的說法,奇數為陽,偶數為陰,東華門的八九72顆門釘寓意陰氣加重,也就是說取偶數八是因為皇帝的靈柩從此處經過,陰氣較重,所以皇帝選擇放棄一排顯示自己地位的門釘而採用八排九列的門釘組合。
該男子夜撞東華門的行為在法律上涉嫌尋釁滋事,故意損毀文物,故意毀損文物的需要根據情節輕重承擔責任。
而這要放在古代,這衝撞皇宮禁地的重罪,別說此人要被殺頭,怕是看門的四品帶刀侍衛也是逃不過重罰的。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條 尋釁滋事罪
有下列尋釁滋事行為之一,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一)隨意毆打他人,情節惡劣的;(二)追逐、攔截、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的;(三)強拿硬要或者任意損毀、佔用公私財物,情節嚴重的;(四)在公共場所起鬨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糾集他人多次實施前款行為,嚴重破壞社會秩序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並處罰金。
《文物保護法》第六十五條
違反本法規定,造成文物滅失、損毀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違反本法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刑法》第三百二十四條 故意損毀文物罪
故意損毀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或者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罰金。 故意損毀國家保護的名勝古蹟,情節嚴重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過失損毀國家保護的珍貴文物或者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文物,造成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文物之所以為文物就是由於它的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毀損文物的行為會導致文物無法恢復原樣,文物風貌再也難以重現,所以一定要注意愛惜文物。
別讓故宮成為下一個巴黎聖母院
2016年《我在故宮修文物》在網絡上走紅,從文物修復角度描述文物修復師們在故宮的生活,涉及青銅器、陶瓷、木器、鐘錶、書畫、漆器、鑲嵌、織繡等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紀錄片裡的老師傅為了保護環境,每天的「特殊任務」,就是騎15分鐘小電驢到故宮外去抽根煙。為了保護故宮的地磚,工作人員也都是騎著自行車上班。所謂的匠人和工匠精神,在故宮的世界裡一覽無餘。
也因為這部紀錄片,故宮的文物修復師成了炙手可熱的「網紅」職業,4萬多人報名,還是要名牌大學碩士以上才有機會。
這條微博在當天發出之後,收穫了36萬個點讚,超過1萬條評論留言。 所有人都在拍手叫好。
有更多熱愛文物的同學投入文物保護的工作,就意味著少一個文物受到損害,多一份歷史得以傳承。
可是,縱然有再多的熱愛者投身於此又能如何?
只要還有一個無知者,無恥地開車進入故宮的後花園、肆意的撞上東華門,文明就仍可於瞬間傾覆。
還記得去年春天,巴黎聖母院的那場大火嗎?沒有任何預兆,只因為一個小小的「電線短路」,760年的文明古蹟,轟然倒塌。
塔尖沒了,玫瑰花窗沒了,卡西莫多在幾百年前失去了自己心愛的姑娘,如今又再一次失去了他心愛的鐘樓。你以為會長長久久永遠存在的東西,有時候失去只要一眨眼。如果災難的發生,是我們無法左右的天災人禍,或許我們還能安慰自己說世事無常,可如果這傷害是由一些無知者的愚蠢造成,我們又該如何說服自己不去遺憾憤慨呢?!
600年的紫禁城
今年故宮600歲了。而在庚子年的第一個季度,故宮就因為汽車爆發兩起新聞,上次是奔馳G級越野車開進太和殿前的西廣場,這次是夜撞東華門。
故宮這座600年歷史的宮殿,目睹了封建帝國的衰落沉淪,也見證了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它從森嚴皇權的中心,變成了人人可以平等進入的文明古蹟。
今天的故宮是全體人民的,也是世界的。故宮不該被特權和一些宵小之徒所碾壓。無論這兩起事件有沒有對600歲的故宮造成真正傷害,故宮都是中華品族傳統的文化傳承,都應當受到全國人民甚至世界的尊重和愛護。在此,希望警方能儘快查明真相,相關人員也要吸取教訓,加強管理,保護好故宮這座文化瑰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