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歲故宮如何防火?

2020-12-20 中國網


故宮消防中隊指戰員對消防設施進行巡查 攝影/本報記者 李娜

  巴黎聖母院的一場大火讓國人跟著揪心的同時,也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國內的古建。年近600歲的故宮從明朝建成以來,曾經多次遭受火災。新中國成立後,故宮有了自己的故宮消防排, 2016年中隊被命名為故宮特勤消防中隊。這個編制45人的中隊負責故宮博物院及天安門地區方圓3.74平方公裡的防火滅火和應急救援任務,實現了故宮數十年無火情。

  古代防火

  明清時代滅火法仍沿用

  作為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一直注重防火。「冬鑿冰、夏注水、春除草、秋清葉」是故宮自明清時代起就有的防火傳統。

  故宮中共有鐵、銅、鎏金銅大缸308口,這些都是明清兩代為防火而設置的儲水缸。每口缸大約可儲水3000多升,時刻保證儲水缸滿盈。

  同時,金水河也是故宮自古的消防水源。目前,這些古代流傳下來的防火傳統仍然適用。每年冬天官兵們要冒著嚴寒在金水河內每隔20米鑿出一個一米見方的冰窟窿。平時,在故宮的開放區域,故宮各殿門前的水缸不儲水,以防止孩童誤入,但在非開放區域,殿前的水缸都將儲滿水。一旦失火,水缸中的水可以成為距離最近的水源,便於及時使用。

  到了春秋兩季,中隊指戰員還要對故宮內的植被進行溼化,同時會給幾十米高的宮殿房頂清理雜草,防止有可燃物造成失火。

  現代防火

  消防設備每月檢查一次

  據故宮消防監督員、天安門消防支隊防火監督處監督指導科副科長馬冀昆介紹,結合消防安全法和自治自查自改的「三自活動」,要求故宮博物院落實消防主體責任。

  作為故宮的消防監督員,馬冀昆每個月會對故宮的消防設施和重點區域進行全面檢查。在實際中,馬冀昆每周一半的工作都會放在安全檢查上。

  防火首要的是防火源,馬冀昆介紹,根據故宮博物院的管理規定,故宮全院禁菸,故宮內也不能使用明火,故宮餐廳包括故宮消防中隊都是使用電熱鍋。

  故宮經常會有維修殿宇的施工工人,對於他們和故宮博物院的新入職人員,馬冀昆和故宮防火處還會對他們進行消防培訓。工人施工時,要求不得在殿宇內使用電力設備,同時必須使用金屬圍擋,避免施工時形成火源引燃易燃物品。

  由於故宮無法使用消防噴淋報警系統,目前,大殿內使用的主要是吸入式消防報警器和紅外對射消防報警器。故宮在存放藏品的重點部位都加裝了電力火災監控設備,該設備在電流不穩定時會報警,消防人員便可以針對報警對電路進行排查。

  根據故宮博物院的消防安全要求,故宮在閉館時必需關閉除保衛處、消防處之外的所有電源,且故宮對電源管理採取三級斷電管理制度,一級遺忘了斷電,上級系統也會完成斷電工作。

  此外,據馬冀昆介紹,故宮建成後多次遭受火災的主要原因是來自雷擊,目前故宮的避雷設備已經基本能夠做到全覆蓋。

  滅火措施

  增加94個高壓消防栓

  萬一故宮發生火災怎麼辦?水源從哪兒來?308個大缸肯定是不夠的。

  馬冀昆介紹,以前,故宮博物院的消防供水系統主要來自市政消防栓,需要滅火的時候由市政部門加壓,這樣的弊端就是需要協調市政部門,加壓時間慢。

  2015年,「平安故宮」工程升級改造後,故宮增加了高壓消防栓,在故宮內增加了一個水泵房,在不加壓的情況下也能夠保證達到滅火水壓。

  目前,故宮內共有94個高壓消防栓,73個市政消防栓。同時,故宮消防處下設供水科,24小時由專人值班,每天對消防栓進行巡查。

  在故宮東北角和西北角的後宮也需要依靠故宮博物院內的4866個滅火器。故宮中隊的指戰員每天都會對167個消防栓和4866個滅火器進行巡查。是否漏水、是否生鏽、是否出水,都要一一記錄在案。

  此外,在後宮殿宇密集的地方,更需要防火處工作人員和消防指戰員重點巡視,增加設置應急崗亭的密度,保證能夠第一時間進行消防處理。

  在文物醫院內有機械排煙和氣體滅火系統,一旦發生火災,殿內人員會第一時間撤離,人員全部撤離後,會由專門負責人啟動氣體滅火裝置,房間內會迅速充滿阻燃氣體,從而完成滅火工作。

  日常訓練

  沿宮牆跑一圈只需10分鐘

  故宮消防中隊消防員日常的訓練科目之一就是攜帶消防水帶,沿著宮牆經神武門、西華門、午門返回東華門,跑一圈將近3公裡,只需要10分鐘。

  故宮消防中隊的指戰員還苦練體能,人人都能「飛簷走壁」,在不藉助外力的情況下上屋頂、爬城牆。

  這項訓練還是為了熟悉故宮的布局,故宮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間,一名新兵要在三個月之內將故宮的地形跑熟。熟到什麼程度?故宮消防中隊蔡瑞中隊長介紹,他們會針對故宮的每一個宮殿進行消防演習,制定劃分了10大消防區域,單體文物滅火救援預案共55個。「這個宮殿什麼地方有消防栓,需要多少米的消防水帶,他們都瞭然於胸。」蔡中隊長介紹。記者 張子淵

 

相關焦點

  • 600歲故宮如何防火?308口鐵銅鎏金銅大缸坐鎮
    巴黎聖母院的一場大火讓國人跟著揪心的同時,也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了國內的古建。年近600歲的故宮從明朝建成以來,曾經多次遭受火災。新中國成立後,故宮有了自己的故宮消防排, 2016年中隊被命名為故宮特勤消防中隊。這個編制45人的中隊負責故宮博物院及天安門地區方圓3.74平方公裡的防火滅火和應急救援任務,實現了故宮數十年無火情。
  • 世界最大規模木結構古建築群如何防火?揭秘故宮特勤消防站
    新京報訊(記者 應悅)今年,紫禁城迎來600歲「生日」。作為全世界現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代皇宮建築群,建成以後,這裡發生過重大火災30餘起。防火,一直是故宮最重要的任務之一。1975年5月,故宮特勤中隊正式成立,隊員擔負起以故宮為中心,天安門周邊地區3.74平方公裡範圍內的防火滅火、反恐處突和應急救援任務。
  • 600年的故宮,風華正茂
    走進600年歷史的紫禁城,穿行在龐大壯美的建築群,漫步在常設文物專館,欣賞頻繁推出的專題文物展覽,可以感受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工藝美術的璀璨,也可以感受到故宮煥發出的勃勃生機。「作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承載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匯聚地,如何完整地保護好、研究好、利用好故宮這座寶庫,故宮人一直在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地行進著。」王旭東清晰地知道故宮人身上肩負的歷史使命。把600年的故宮保護好1925年10月10日,在明清兩朝皇宮紫禁城的基礎上,故宮博物院成立了。
  • 如何與600歲的故宮隔空神交?新城成渝用一場藝術徵集給出了答案
    600歲的她,正在逆生長!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故宮博物院也迎來95周年華誕。600年間,她經歷了太多風風雨雨,為我們保留下數不清的文化和藝術珍品。故宮如何讓故宮裡的建築、服飾、繪畫、瓷器等知識能夠被更多的孩子看到、聽到、學到?如何通過對故宮經典傳統文化的趣味解讀引導並幫助孩子們設計出更多關於中國的創意靈感?是值得社會各界思考的問題。2020年又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時值此特殊時期,新城成渝聯合蕃茄田藝術,在重慶市開展「故宮600周年系列」兒童藝術作品評選活動,邀請3-8歲兒童以「你好呀!
  • 紫禁城600歲刷屏了!王旭東:讓故宮活起來
    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做客人民日報客戶端《大咖有話》欄目。◎600歲的紫禁城將推出哪些大展?歷史的長河奔湧向前、時間的結繩銘刻閃耀,從1420年到2020年,悠悠紫禁城迎來建成600年。600歲的紫禁城將推出哪些大展?這是普通觀眾關注的焦點。王旭東介紹,「紫禁城建成600年展」通過紫禁城的營繕、改造和保護等關鍵性事件,介紹600年來的變化,闡釋紫禁城宮殿建築技術與藝術完美結合的境界。「往昔世相——故宮博物院藏古代人物畫展」選取故宮博物院藏品佳作,展現人物畫從東晉南北朝至明清時期的發展脈絡,備受矚目的《韓熙載夜宴圖》將登場。
  • 600歲故宮首次網上直播 40多萬觀眾在線圍觀
    為了配合疫情防控,自1月25日起,故宮博物院開始閉館,至今已70多天。4月5日、6日,故宮博物院對閉館期間的故宮進行直播,與觀眾共赴一場「雲上」之約,感受故宮春意之美、建築之美、空靈之美。據悉,這也是有著600年歷史的故宮第一次網上直播。
  • 故宮600歲特別製作,限定版《打開故宮》立體書震撼來襲!
    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見證六百個歲月流轉,沉澱六百個寒來暑往。  紀念故宮600年,跟大家隆重推薦這一套限定版「紫禁城600周年套裝」,包括《打開故宮》全景立體書和《肇建紫禁城》工筆手繪繪本,把紫禁城中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收進書中,可以「把整座故宮搬回家」!!
  • 故宮萌娃娃一年賣10億 600歲故宮咋就成了網紅
    記者 史春陽/攝   故宮萌娃娃一年賣10億 賣萌表情包上線不到一個月使用量近4000萬次  600歲的故宮變了,變得越來越年輕,越來越時尚,越來越具有「科技感」。無論是「一年賣出10億」的故宮「萌娃娃」,還是在角落裡不被人注意的「大銅缸」,亦或是新晉「網紅」故宮保安「故宮貓」。
  • 至高無上的宮殿:600歲的故宮有什麼?
    唯獨有一座宮殿,歷經兩個大一統王朝,經歷了600年的風風雨雨仍然屹立在天地之間,它就是明清的紫禁城。 故宮可以說是世界的「宮殿之海」 故宮可以分前後兩部分,前面是皇帝上朝聽證的地方,後面就是皇帝和妃子居住的地方就是後宮。
  • 前有大G進故宮,後有夜撞東華門!600歲的故宮,居然這樣慶生?
    第二道卡距離故宮東華門5米左右。東華門被撞,這大概也是600年故宮的第一遭了。針對該車輛如何通過兩道卡,撞到了故宮東華門上的問題,引發諸多討論。據經常來故宮東華門附近遛彎市民表示,「撞門」事情發生前,故宮東華門前的第一道卡,經常不關閉,遛彎、跑步的人可以直接進來。「宮門都有門栓,這輛車速度得多塊,才能把東華門給撞開。」
  • 故宮600歲生日背後,這位匠人默默無聞堅守7000天
    故宮600歲生日背後,這位匠人默默無聞堅守7000天 2020-09-12 12: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600歲故宮何以延續鮮活生命力?《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中找到答案
    為紀念紫禁城建成六百年,12月31日晚,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姊妹篇《我在故宮六百年》將登陸央視紀錄頻道,通過聚焦故宮600年歲月之河中的歷史印痕,發起人們對於故宮的新觀察。2016年,展現故宮匠人修復故宮文物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一經播出,便風靡網絡,掀起了對於文物修復的關注。
  • 故宮600年特展開幕:排隊給故宮「過生日」,觀展攻略來了
    紫禁城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到今年是整600歲生日。所以你能懂了,在600歲時最美好的祝福,就是希望它擁有更多的600年。為什麼要和孩子來看這個展覽?如果說走在紫禁城裡,是透過建築了解歷史,這個大展是將紫禁城的「時」「空」壓縮,把600年的故事向你完整講述了一遍。展覽結構展覽整體分為三大主題:宮城一體、有容乃大、生生不息。
  • 6歲孩子向我介紹600歲的故宮|《我要去故宮》蘊育少兒文化自信
    這是6歲的孩子拋給我的問題。真是冷門呀!我如實回答:不知道。6歲的娃已經知道這些故宮的知識?是的,且他還沒去過故宮。但,雖行未至,心早已嚮往之。這是我的表弟家的小侄子,因為防疫宅家,將近三個月沒見面了,這一見面著實讓我驚訝。他告訴我他有一套好書《我要去故宮》,一共20本,非常好看,他願意借給我看看。
  • 【高中生學習線上講堂】| ​「600歲的故宮正年輕」寫作指導
    這個有著600年歷史的「超級古董」成為新晉「網紅」,贏得了新時代的熱情接納:雪中的故宮、暴雨中的故宮,故宮中的貓、故宮中的花,一景一物都能吸引眼球;文創產品一年銷售額十幾億元,「清明上河圖」特展,「紫禁城上元之夜」燈光秀,樁樁件件都能引發關注;「上新了·故宮」等影視節目,緊扣觀眾笑點、淚點和興趣點,贏得廣泛點讚;「數字故宮」搭上科技便車,讓文物「動起來」、會「說話」;故宮的公共服務越來越人性化,年輕觀眾已成為參觀的主力軍
  • 耗時600天打造的故宮立體書!看盡紫禁城600年歷史~
    故宮,對於每一個中國人而言,都是一場如約而至的邂逅。 但是,皇帝是如何吃飯的?一天吃幾頓,每頓幾個菜?皇子們都要學什麼課程?古代的手爐和冰箱長什麼樣?紫禁城午門的門洞,正面和背面的門洞數量竟然不一樣?  2019年,故宮的遊客人數超過了1900萬人次。2020年,恢弘的紫禁城,迎來了自己600周歲的生日。「有機會,我一定要去故宮看看」「有時間,我一定要再去細緻看看故宮」……故宮,一直深受大家喜愛,是每個中國人都想去打卡的地方。
  • 鎮水獸、防火獸、避雷獸,最豪華神獸陣容,在故宮太和殿屋脊上
    不過,木建築並非完美,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不能防火。從古至今,許多宮殿包括今天的故宮,都發生過不止一次火災。而一旦發生火災,宮殿常常被焚燒殆盡,造成的損失相當大。宋代時,還有專門的救火隊,他們在望火樓裡日夜巡視,利用梯子、唧筒、水囊等工具救火,效果明顯。
  • 給孩子做一本紫禁城護照逛故宮
    今年故宮600歲了,原計劃是年初就帶孩子參觀紫禁城,豈料疫情爆發,計劃一直擱淺。直到8月初,和姐姐一拍即合,準備帶著兩個小朋友去參觀故宮。如何帶幼兒參觀故宮?準備:1、故宮相關知識提前了解。提前做好功課,對故宮有一個宏觀的印象,是很有必要的,否則就是走馬觀花的溜達一圈,除了累,可能不會有其他收穫了。除了相關的紀錄片和直播以外,在故宮博物院官網、故宮博物院青少網站、微故宮公眾號和玩轉故宮小程序,也都可以了解到故宮的最新動態。2、參觀時的禮儀和安全須知帶孩子參觀故宮之前,要普及參觀禮儀,不要破壞環境,不損壞文物,只用眼看,不要上手觸摸,不大聲喧譁等。
  • 紫禁城今天600歲!故宮博物院老院長獻上別樣祝福
    今天,2020年12月8日,紫禁城迎來600歲生日。故宮博物院原院長單霽翔在東城區圖書館開講,為故宮獻上一份別樣的祝福。他講宮廷漫步的樂趣,聊故人匠心,揭秘文物風華。同時,故宮出版社推出的單霽翔新作《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宮殿漫步》《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文物風華》《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故人匠心》3本新書發布。
  • 故宮600年大展,一生僅此一次!紀錄片《故宮100》第1集:天地之間...
    《故宮100》是央視歷經數年策劃籌備,近1年時間拍攝製作,以故宮建築為主題打造的百集大型紀錄片,每集用6分鐘的時長講述故宮100個空間的故事,講述一百座建築的命運,呈現故宮的歷史、現狀和未來,通過一百個空間故事,建構一個故宮的全息建築影像系統,以既富現代感又多樣的方法,把紫禁城建築的功能、意象及美學價值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