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過幾十位明星寫了幾百篇八卦之後,我想給讀者寫一封家書

2020-12-22 妙人SHOW

撰文:妙人編輯部老赫

見字如晤,很高興以這樣方式與君相逢。

老赫是一名娛記,也是億萬網友們統稱的「小編」之一。掐指一算,入行已經四年。

娛記生涯裡,先後供職過幾個平臺,從普通編輯做到主編,並沒有用太長的時間。去年創辦了「妙人SHOW」,從此成為自媒體大潮中的一葉小舟。

我從入行開始做藝人專訪,少說也採訪了六七十位大大小小的藝人。

很快我發現行業內所謂的「專訪」,各平臺水平參差不齊。大多數是匆忙膚淺的交流,甚至有的不過是工作人員給的宣傳文字,根本不是採訪,何談「專」?何談「深度」?

所以妙人創立之初的口號就是:「做有深度的自媒體。」我們不做那種一天排十幾個,每家媒體只有十幾分鐘的訪問。

妙人的最低要求是一個半小時,有時候甚至更長。通俗的說,就是刨根問底。

採訪阿朵的時候,我聽見電話那頭她在喃喃自語:「問題怎麼那麼多啊。」但是那篇訪問出來,她非常喜歡。

質量是最好的口碑,我寫長文,一篇至少三四千字。採訪柯藍那篇,甚至長達六千字,但是依然成為了十萬加的爆款。

合作者會有這樣的擔憂,「文章太長,現在沒人看吧?」

我曾經看著文檔的字數統計也有過這樣的擔憂,但讀者的反饋遠遠超出我的想像。所以即使「深度專訪」看起來不符合短平快的新媒體潮流,我依然始終堅持。

某一天,平臺編輯忽然找我,對我說:「我們有一個扶持精品長文的計劃。」感恩原創時代,好的內容永遠受歡迎。

所以每當有團隊跟我探討文章長度的問題,我的回答都是:「相信我們的讀者和平臺,當然沒有人願意看又臭又長的故事,但是精彩的故事一萬字都嫌短。」

別人幾百字搞定,為什麼我總寫那麼長呢?

因為人生很複雜,經歷也全然不同。那次我和演員孔維聊到她熱衷的公益事業,我看到她手機裡無數條未讀消息,大大小小的工作群。

如果不是親眼看到,不太能相信會有藝人真的在如此切實的做公益。不僅是捐錢捐物,而是天天操心哪個班的哪個孩子,哪個地方的某某老師到位了沒有。

聽她說起留守兒童的事,她哭我也哭。我曾經也是一名留守兒童,在她身邊真切的感受到原來有人這麼貼心的惦記著我們這群被「遺忘」的孩子。

不管是普通人還是藝人,真實的人生經歷都是最好的勵志故事。在我看來,這正是深度專訪的意義。

讓人物表達真實觀點,通過交流去叩問他的內心。而讀者從中看到的,是一個人經歷種種而後成長的能量。我們不是鼓勵大家都學著做明星,而是希望大家學習成功者的生存經驗。

我很喜歡能夠戰勝困境的人,他們的生命是閃光的。

採訪演員繆海梅的時候,她講到自己小時候家裡窮,地裡活忙不過來,她就到田裡去插秧。採訪演員曹炳琨的時候,他也分享了自己做廚師掏地溝倒垃圾的經歷。

我希望有人看到這些時候,身處類似的環境,甚至在更糟糕更艱難的情況下,依然心懷希望,相信有一天可以去實現心中的理想,撥雲見霧柳暗花明。他們能做到的,你也可以。

用生命去鼓舞生命,這是我的文字最大的意義。

除了深度專訪,今年七月開始,我們也會產出一些八卦日常的文章。八卦是圈裡人的日常,也是許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天天和各位讀者在頭條聊八卦,感覺就像在一起過日子。

柴米油鹽生老病死,從詩詞歌賦到人生哲學。從趙本山到蔡徐坤,從做家務到生孩子,我們總有許許多多的觀點和八卦跟大家分享。

這其中,我們保持兩個原則:第一,我們絕不編造新聞,這是底線。第二,我們保持自認為正直的三觀。

觀點是一家之言,當然有對有錯,或者有些觀點本來就無對錯之分。

上個月我們推送的文章《趙本山鐵嶺站前雕像惹爭議,他一生只會裝瘸賣拐,不配立雕像嗎?》,評論高達一萬三千多條。一萬多個人的觀點,在這裡交鋒。

之前我們推送的《周迅李健樸樹魯豫楊麗萍,親口回應為什麼不生孩子,原因值得深思》,有很多讀者跟我們分享了自己生育的經歷。

有獨自撫養孩子上大學的母親,有失去過孩子的家長,每一條評論背後都是一個人的人生。生和不生,都有道理。個人選擇,並無對錯。但大家都來分享自己的看法,就成為了交流,交流就有意義。

用戶對於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不是冷冰冰的數據,而是我們媒體人的世界。這個世界被我們影響了嗎?偶爾看著後臺會這樣想。

有一次我們看到了一位長者的評論,她五十幾歲孑然一身,沒有子女。我們突然意識到,我們有年長的讀者。

後來我們寫了《59歲鍾楚紅登封面,美人真的不老嗎?林青霞王祖賢張曼玉近照曝光》,私心是希望讀者能夠擺脫對容貌老去的恐懼。

沒有人有永遠不老的容貌,但有永遠年輕的心。如果有人,曾因為我們的文字得到一絲安慰,那就足夠了。

寫作,是一件孤獨的事情。當然,人生本來也是孤獨的。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孤獨,但當人和人相遇,生命和生命交流,世界就變得熱鬧起來。

這一篇文章,獻給親愛的讀者和我的29歲生日。我用我的文字給你一個擁抱,希望你繼續熱愛生活,喜歡這世界,祝好!

相關焦點

  • 重溫傳統文化 寫上一封家書
    重溫傳統文化 寫上一封家書 發表時間:2015-02-11   來源:惠州文明網一封封家書中傾聽著萬裡之外遊子的每一次心跳,寄託著家人親人的無盡牽掛和想念。關於書信的記載,現在保存下來的最早的書信是《左傳》、《戰國策》、《史記》等史書中記載的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些書信。尤其是《曾國藩家書》,為今人所津津樂道和大加讚賞。如今,在現代移動通訊科技發達的年代,行動電話早已普及,網際網路、手機微信等為公眾的交流溝通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 安慶師範大學4500名新生給父母寫「第一封家書」
    安慶師大4500名新生給父母寫「第一封家書」安慶師大4500名新生給父母寫「第一封家書」安慶師大4500名新生給父母寫「第一封家書」中青在線訊(丁曉燕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王磊)「升高中那年,壓力把我逼得脾氣異常暴躁,動不動就在家裡大吼大叫。
  • (原創)媽媽教我寫家書
    寫下這個題目的時候,不知是否該在這個「教」字上打上引號,因為說是「媽媽教我寫家書」,其實媽媽是不識字的,而那個時候的我已是一個小學高年級學生了,可我這個高年級的小學生確實又沒寫過信,我寫的這第一封信就是媽媽所教的啊。記得那是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其間,久未收到在北京密雲當兵的二哥哥的來信,媽媽成天替二哥哥擔心,。
  • 開學第一課:孩子們給父母寫了一封家書
    本報長沙訊 「親愛的爸爸媽媽,離別時看著你們不舍的目光,我強忍淚水故作輕鬆地和你們說再見,想讓你們對我不那麼擔心……在家時總是嫌棄你們的囉嗦,但是來學校後我發現,我是那麼想念你們的嘮叨……」長沙市湘華中等職業學校2020級新生羅依婷在給父母的信中這樣寫道
  • 【薦讀】一封家書驚動教育部,寫的真好!
    吳輝本身就很有故事:曾當過10年小學和初中老師,快30歲時才考研,後來還讀了博士,直到成為大學老師。  吳輝是去年2、3月份開始寫這封家書的,當時女兒還在讀高三,他慢慢積累、醞釀了幾個月的時間,最後在高考前成文,高考結束後把信交到了女兒手上,這封家書改變了女兒的人生。
  • 老師鼓勵學生寫一封家書寄相思
    於是,溫州大學超豪學區特組織開展了「一封家書」的活動,希望同學們書寫家書寄託思鄉思親之情。 ☉商報記者 章瑚 通訊員 錢南9月底正值中秋佳節,很多在溫讀書的大學生卻因為假期時間短而不能回到父母身邊。
  • 大學4年父子寫144封信 父親:寫家書可學會孝順
    去學校報到前,鄒謹對父親提出,想一次性拿走一學期的生活費。鄒服生一聽覺得不對頭,拒絕了兒子的請求。   隨後鄒服生略沉思一會兒,給兒子講了個自己曾在報紙上看到的故事:一日父親接到兒子的一封信,信中內容只有兩個字:「父,錢!!!」位父親十分生氣,回信也是兩個字:「兒,0!?」   他問鄒謹:「你現在是大學生了,你考慮過如何孝順父母嗎?」
  • 大學生給父母的一封家書:對你的掛念,見字如晤
    中國青年網綿陽1月8日電(通訊員 喬振經 彭林偉 張水香)從2017年9月至今,隨著西南科技大學文藝學院「一封家書」活動的持續開展,在西南科技大學校園內的郵政信箱裡,幾百封由來自不同民族不同省市地區的文藝新生為家人親手寫下一張張信箋,越山淌水飛向大江南北。
  • 高考後,該給孩子寫一封家書
    甚至有網友建議:把這篇文章作為高中語文和大學語文的第一課。他們的故事:這位父親叫吳輝,是江西財經大學人文學院新聞傳播系的副教授。女兒吳陽去年考入西南林業大學,現在是英語專業大二的學生。吳輝本身就很有故事:曾當過10年小學和初中老師,快30歲時才考研,後來還讀了博士,直到成為大學老師。
  • 寫一封家書,表一份真情——媽媽,節日快樂!
    母親節前夕,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圍繞母親節舉辦了「筆墨·心聲」活動,邀請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母親節這個充滿感恩和祝福的日子裡,親筆為父母寫下一封家書,把對父母的感恩與愛寄托在字裡行間。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為本次活動定製了專屬信紙、信封和檔案袋,鼓勵學生用真心、寫真情,將心底最真的愛寄託於一紙家書上。
  • 信裡信外,誰寫了最短的信?最多的情書?說一說我知道的信的故事
    首先我們先提一封比較獨特的信,在2003年第十期讀者上,有一篇文章叫愛因斯坦給五千年後人類的一封信。這封信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初次見到是在初中的政治書上,在這期讀者上看到已經是第七次了,可見這封信的曝光頻率有多高。既然是給五千年後人們看的信,那這封信應該是保密的,我們不應該看,但這封信還上了中國的政治書,而且還上了報紙、雜誌,讓全世界人都知道了。
  • 一封家書丨他把給女兒的叮囑寫進信裡:你的選擇會成為你的責任
    齊魯網2月8日訊 本期話題從哪兒說起呢我想了想,就從倆字兒「選擇」說起吧作為一名鴻茅匠人他把自己的青春印在了鴻茅的發展壯大之路女兒今年大學畢業在畢業面臨多方面選擇的時刻他把在鴻茅工作22年所沉澱的工作心得叮囑給女兒,寫進這封信裡
  • 媽媽去世後女兒與父親互寫百封家書
    「你的100封信中充滿了濃濃的母女情,我的100封信中滿含著深深的夫妻愛,我們寫的都是對你媽媽的回想和懷念……」當電子產品逐步佔據我們生活的大部分,書信漸行漸遠時,沙河口區馬欄街道蘭園社區的楊從浩老人,和女兒約定100天互寫100封家書,緬懷女兒的媽媽和父親的妻子。
  • 「周末訪談」張丁:家書在戰「疫」中溫暖回歸(下)
    武漢,20年前做記者時我去過兩次,當時是採訪,時間緊急,對這座城市的印象不深。去年6月11至17日,世界郵展在武漢舉辦,我作為家書徵集員參展,在那裡度過了6天。我主要的工作是參加郵展,住在展館旁邊,也坐了兩次地鐵、打了兩次車,初步體驗了武漢的交通,也在馬路上看到了這座城市的整潔和大氣。很可惜,我沒有時間去黃鶴樓、武漢大學及幾家有特色的博物館。
  • 熄燈號丨你有多久沒寫過家書了?
    有的時候,家書就是一種情感寄託,一封家書能讓軍屬開心許久,也能讓身在軍營的人心中有個情感傾訴的淨土。第一次給父母寫信是在新兵連,當時叫作「寫家書活動」。我一口氣寫了滿滿兩頁稿紙,心中有點竊喜,也有點期待。希望遠方的父母能夠看到這份思念,也幻想著他們在讀信的時候,露出開心的笑臉。八年前,我還是一名剛入伍的新戰士。
  • 海寧紫微初中600學生寫家書感恩父母
    3月30日,紫微初級中學七、八年級600多名學生分別用筆寫下一封家書,把平常想對父母說卻沒有說出口的話,都寫在了紙上。副校長濮鳳林介紹,這是「紫初家書」書寫活動,已經是第三年開展了,今年的主題是感恩。這次還特別邀請了家長過來一起參加活動,學生當場寫完後可以當著父母的面朗讀這封家書,父母也可以將想說的話寫在家書上。
  • 學書法幾十年,臨了幾百沓,為啥還是寫不好字?
    我以下寫的內容可能會引起你們的不滿,但沒辦法,我是實事求是。因為學習書法真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我就說幾點吧,還希望大家引以為戒,自我反思。
  • 大學生寫家書出洋相讓人遺憾,我們該如何感恩?
    導語:近日,寧波大學陽明學院組織了一次寫家書活動,2907名大一新生給自己的父母家人寫了一封家書。然而濃情的家書寄出去不到一個星期,學校已經陸續收到50多封退信。2907名新生寫家書 50多封因格式錯誤被退回  「小姚同志,我在大學裡一切都好,學長、學姐們都很熱情,舍友們也很合拍,總之一切都好,你們在家裡不要太想我哦(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 紙短情長寫人間真愛 一封家書訴家國情懷
    中工網訊 9月16日下午,由黃山學院工會女工委舉辦的「非常時期『一封家書』」徵文頒獎暨分享會在文昌南樓311會議室召開。校黨委書記汪楓出席會議並為獲獎作者頒獎,黨委委員、宣傳部(統戰部)部長張賽,校工會主席戴小寧及本次徵文比賽評委出席此次活動。徵文作者、校工會女工委委員、各分工會女工委員50餘人參加會議。
  • 《窗邊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徹子給讀者寫來一封關於兒童的信
    該書作者、日本著名作家、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女士接受本報記者電子郵件專訪,並給讀者寫來一封信。    中國和日本一樣  人們都在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發愁  《窗邊的小豆豆》作者黑柳徹子  給讀者寫來一封關於兒童的信    記者 錢卓君    《窗邊的小豆豆》是黑柳徹子女士根據童年的親身經歷創作的一部兒童文學經典。小豆豆因淘氣被原學校退學後,來到新學校巴學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