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和人交往,有助防抑鬱
抑鬱症以情緒低落、喪失興趣、自卑自責、悲觀厭世等心理問題為主要特徵.除此之外,抑鬱症還會引發身體其他病症,如食慾下降、疲勞乏力、思維閉塞、反應遲鈍、睡眠障礙、心慌胸悶等,情況嚴重的會產生自殺念頭。
如今,抑鬱症已經侵佔了無數人的身體,甚至奪去了很多人的生命。如何預防抑鬱是全社會關注的問題。近日,美國麻薩諸塞州總醫院的精神病學家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社交是防抑鬱的最有效手段。該研究發表在《美國精神病學》雜誌上。
社交預防抑鬱症的效果最明顯
這項研究分兩個階段進行。在第一階段,研究人員利用了英國生物銀行10萬多名參與者的資料庫,旨在系統掃描可能與患抑鬱症風險相關的100多個因素,包括社交互動、媒體使用、睡眠模式、飲食、體育活動,以及環境暴露。第二階段從這些因素中選出可以改變的因素,並調查到底哪些因素可能與抑鬱風險存在因果關係。這兩個階段的方法能夠讓研究人員將研究範圍縮小到更小、發現更有可能導致抑鬱症的目標。
最後分析表明,與朋友或家人頻繁交流、和他人交往頻率高等舉措,預防抑鬱症的效果最為明顯,而這種保護作用甚至對因遺傳或早年遭遇創傷而有較高抑鬱風險的人也有效。另一個意外的發現是,長時間看電視是抑鬱症的危險因素,其原因可能是電視上負面報導多,或是在電視前的久坐不利於健康。
研究者指出,在新冠肺炎大流行的今天,與朋友和家人的社會連接變得更加疏遠和分離,社會聯繫的保護作用更為重要。公共衛生和精神衛生領域專家認為,可以根據這些證據來制定和優先安排抑鬱症的幹預目標。
社會支持可以為壓力提供緩衝
之前,也有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證據證明,來自家人、朋友、教會朋友或工作同事的社會支持都會減少抑鬱和心理困擾的發生概率。
在2014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中,研究者用14年的時間隨訪了加拿大青少年。研究者發現同樣承受工作或是財務壓力,擁有社會支持的年輕人不太可能患抑鬱症。
此外,2011年《綜合醫院精神病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描述了社會支持和抑鬱症之間的關係,研究發現社會支持可以減輕抑鬱症狀。
為什麼社會支持是抑鬱症恢復和預防的一個重要因素呢?有專家認為,積極的社會支持有助於提高血清素的含量。血清素是一種能影響情緒的化學物質。眾所周知,壓力可以減少大腦中血清素和其他神經遞質的數量,而社會支持可以為壓力提供緩衝。
如果長時間在人際交往方面退縮迴避,就更容易陷入自我情緒中難以自拔,也會更加痛苦焦慮,誘發抑鬱症的機率很高。所以,若要預防抑鬱症,就多出去參加社交活動吧,多和人說話交流,打開自己的內心世界,真實地表達你的感受。(範宏博整理)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 || 範宏博 李娜
值班主任 || 範宏博
轉載及投稿 || 010-62969002轉8486
郵箱:ln8103@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