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蘆山7.0級地震看對防範山區地震地質災害的啟示

2020-12-17 環京津網

冉勇康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四川省蘆山縣發生Ms7.0級地震(圖1),地震造成近200人遇難,上萬人受傷,大量房屋受損破壞。這是2008年汶川8.0級特大地震發生5年之後,龍門山斷裂帶發生的又一次破壞性大地震。儘管距今7年過去了,但是仍然提醒人們要時刻警惕和防範大地震,尤其時發生在山區的大地震可能造成的地震地質災害。

我們都知道,龍門山是青藏高原與四川盆地之間分界山脈,僅在數千米的橫向範圍內就存在兩千多米的巨大垂直落差,整個龍門山地區呈現出受構造控制,沿各級河流切深的高山峽谷地貌。從地質構造上講,這是青藏高原的巴顏喀拉地塊向東擠出,受到華南的四川地塊阻擋形成的逆斷層褶皺帶,也就是說龍門山是數千萬年以來,伴隨著大地震而形成的褶皺山脈。顯然,數千年來不斷積累的構造變形導致的巖石破碎,不斷褶皺變形引起的山體隆升和河流下切造就了陡峭山坡,這都隱藏著巨大的地震、地質災害風險。

蘆山地震發生在龍門山斷裂的南段,震級比發生在同一條斷裂帶上的汶川地震小,震後的科學考察也沒有發現像2008年汶川8.0級地震一樣到達地表的地震破裂帶(徐錫偉等,2008)。也不像2010年4月14日發生在巴顏喀拉地塊南邊界上的玉樹7.1級地震一樣發生地表的左旋位錯。但是蘆山地震伴隨的褶皺(盲斷層)變形是很明顯的。一般認為,處於龍門山斷裂帶南段的蘆山震區存在多條的逆斷層褶皺帶,如大川-雙石斷裂(分南北兩支)、上裡西斷裂和大邑斷裂以及伴生的褶皺,特點是有更多組的分支(Chen Lichunet al,2014)(圖1)。震後的考察發現,震害的分布與多支斷裂褶皺密切相關,所以影響帶更寬。分別在大川-雙石斷裂附近的太平鎮至雙石鎮,上裡西斷裂以西的龍門鄉到蘆山縣城等地造成大量的房屋破壞、損壞和部分倒塌,道路受損等(圖2)。震後航片覆蓋的範圍內,識別出地震引起的滑坡或崩塌約3883處,(許衝、等,2014),滑坡密度大的地區在寶興縣城至太平鎮、龍門鄉以及雙石鎮至上裡鎮西一帶,分布範圍沿構造線方向長約40km,垂直構造帶方向寬約35km(圖2)。蘆山地震造成的建築物破壞,以及數千處滑坡或崩塌大多分布於逆斷層(盲斷層)帶的上盤。震害和引發的滑坡等地質災害除構造變形的直接因素外,與地貌的關係性也同樣密切。河流峽谷地帶,峽谷出、入寬谷或盆地的河、溝口及附近,斷層及附近的陡崖等,都是滑坡、崩塌的多發部位。

圖1 四川蘆山7.0級地震的發震構造模式之一

蘆山地震發震構造可能為分叉的盲斷層,與汶川地震發震構造由兩條斷錯地表斷層構成有明顯的差別

圖2 四川蘆山7.0級地震造成的房屋和道路破壞

a雙石鎮西南反向隆起導致地基局部垮塌;b雙石鎮西南,大川-雙石斷裂附近民居破壞嚴重;c雙石鎮大川-雙石斷裂通過附近道路破損;d龍門鄉南田地中見NE向地裂縫;e龍門鄉道路擠壓變形。

我國的許多破壞性大地震發生在類似蘆山地震一樣的山區,而山區的城鎮、鄉村大多沿山間的河谷、盆地分布,一旦發生大地震,不僅直接造成建築物損壞,還可能引發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後果是難以估量的。因此,需要更加關注山區的防震減災工作。從蘆山地震災害分布的特點看,要有效地防範和減少山區的地震災害風險,需要加強如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加強山區的地震地質災害風險排查。對人口密度相對較大的山區,開展斷層調查與評價,開展滑坡、泥石流孕育條件的評價,預測此類地質災害的高風險地段、規模和風險等級。

2.在山區合理選擇城鎮、鄉村、重要設施或建(構)築物的場地,按相關的抗震設防和避讓規範,避開活動斷層。還應儘量避開斷層附近的陡崖,峽谷及其出、入口,發育中的衝積扇面,存在高臨空面的階地等地質災害風險較高的地貌部位。

3.在避開地震地質災害高風險部位的同時,還需要嚴格按照國家和部門相關抗震設防標準,設計不同的建(構)築物和其它設施,使之達到抗震設防和抵禦地質災害的要求。

4.需要做好防震減災科學知識的普及和宣傳,培養公眾自覺貫徹和遵守防震減災法規的意識,提高防震避險的能力。

參考文獻

俆錫偉, 聞學澤, 葉建青, 等. 2008 . 汶川 M S 80地震地表破裂帶及其發震構造. 地震地質, 30( 3): 597-629

陳立春,王虎,冉勇康,等. 2010. 玉樹7.1級地震地表破裂與歷史大地震. 科學通報. 55 (13 ):1200 ~ 1205

Chen Lichun, Wang Hu, Ran Yongkang,et al. .2014. The 2013 Lushan Ms 7.0 Earthquake: Varied Seismogenic Structure from the 2008 Wenchuan Earthquake. Seismological Research Letters Volume 85 (1 )34-39 doi: 10.1785/0220130109

許衝,徐錫偉. 2014. 2013年蘆山地震滑坡分布樣式對盲斷層構造的反映.科學通報,2014, 59:979-986

圖3 四川蘆山7.0級地震主要斷裂和滑坡分布圖(據許衝等,2014)

相關焦點

  • 蘆山地震七周年啟示①|雅安實現地震三要素自動向公眾推送
    災後恢復重建的蘆山縣龍門鎮青龍場村2013年4月20日8時02分46秒,四川大地繼2008年「5•12」汶川8.0級特大地震之後、在不到5年的時間裡再次發生劇烈的震顫,雅安市蘆山縣發生7.0級強烈地震,震源深度13千米,最大烈度9度,平靜的土地豁然撕開了一道
  • 「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後 四川地震災害綜合防範能力再回眸
    12年來,四川直面多震災的嚴峻形勢,著力提升全省地震災害綜合防範能力,成功應對處置了2次7級、2次6級和70餘次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事件,奮力奪取了汶川特大地震、蘆山地震、康定地震、九寨溝地震等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偉大勝利,最大限度地減輕了地震災害損失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提供了抗震救災的「四川實踐」。
  • 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後 四川地震災害綜合防範能力再回眸
    今天是5月12日,「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12年來,四川直面多震災的嚴峻形勢,著力提升全省地震災害綜合防範能力,成功應對處置了2次7級、2次6級和70餘次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事件,奮力奪取了汶川特大地震、蘆山地震、康定地震、九寨溝地震等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偉大勝利,最大限度地減輕了地震災害損失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提供了抗震救災的「四川實踐」。
  • 災害|中國的地震災害發生較多,面對地震如何防範和自救?
    據中國地震臺網官方微博消息,05月06日17時23分在青海玉樹州稱多縣(北緯34.56度,東經96.53度)發生5.3級地震,震源深度9千米。為何中國頻頻發生地震?地球自裡向外有三層,地核、地幔、地殼,根據地質研究發現,地球的最外層地殼,它不是完整的一塊,而是破碎的,是由大小不同的板塊組合的,主要有六大板塊,且板塊不是靜止的,而是處在運動中。正所謂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地震就是板塊運動的表現。中國正處在世界兩大地震帶上,即地中海-喜馬拉雅地震帶和環太平洋地震帶。
  • 築牢地震災害防治的人民防線
    我們始終堅持 廣泛發動群眾,依靠群眾,整合資源、統籌力量,激發人民群眾中蘊藏的強大能量,從源頭上防範化解潛在的地震災害風險隱患,匯聚強化基層地震災害防治能力建設的磅礴之力。隨著疫情的持續蔓延,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疫情和形勢,我國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更加艱巨繁重,面臨著矛盾疊加、風險隱患增多的嚴峻挑戰。
  • 美麗九寨「安全」歸來——紀念2017年「8·8」四川九寨溝7.0級地震...
    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一場突如其來的7.0級強烈地震發生,霎時間地動山搖、滾石紛飛,地震將美麗九寨撕裂出一道道觸目驚心的「傷口」,昔日嘆為觀止的諾日朗瀑布頓失滔滔、令人神往的火花海乾涸見底,一處處美不勝收的景致遭到無情毀壞,叫人扼腕嘆息。此次地震波及四川、甘肅兩省4個市(州)8個縣,災區城鄉住房及交通、通訊、學校、醫院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受到了不同程度破壞。
  • 探訪郯廬地震帶:專家稱8級地震復發周期約3000年
    蘆山地震波4分鐘傳到臨沂  專家稱,郯廬地震帶8級地震復發周期約3000年而非400年  4月20日,蘆山發生7.0級強烈地震。公眾對地震給予了密切關注。4月25日、26日,省委宣傳部、省地震局聯合組織了「防震減災走基層」活動,探訪了我省(山東)歷史上曾發生8.5級強震的郯廬地震帶,並對地震監測過程進行了探訪。我省一些老城區和農村地區如何做好防範,也是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 陳建民:科學防災避災 有效減輕地震災害損失
    記者:四川汶川地震至今已經3年了,前不久日本又發生了9.0級大地震,造成生命財產重大損失,地震災害再一次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關注。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是全球地震活動非常強烈的地區,近 20年來發生過多次7級左右地震,但地震造成的傷亡比較少。1989年舊金山附近發生的7.1級地震僅造成67人死亡,而2010年發生海地同樣級別的地震,卻造成20多萬人死亡。
  • 專家解釋地震後四川地質災害頻發原因
    據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統計,截至目前,全省已發生各類地質災害568起——  -本報記者 胡彥殊  省地質環境檢測總站總工程師鄭勇近日透露,汶川大地震後,省內排查出800多項地質災害,8月底,相關部門將啟動第三批500多個項目的治理。而此前啟動的兩批項目總數不過300多個。據悉,地震地質災害排查之後,更為縝密的地質災害詳查,已拉開序幕。
  • (四川蘆山地震)慈濟蘆山服務站的童顏
    (四川蘆山地震)慈濟蘆山服務站的童顏 >   中新社蘆山5月1日電 題:慈濟蘆山服務站的童顏  作者 殷櫻 安源  「……老師說,如果欲望能夠少一點,快樂就會多一些。
  • 汶川地震後災害治理的十年演進:四川經驗與中國模式
    這裡只是全球災害風險管理的局部折射。如果從全球的尺度來看,眾所周知,災害風險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大挑戰之一。人類發展到哪裡了呢?如果看人類的知識的發展,近期我們團隊在分析近百年來全球關於地震研究的 SCI/SSCI,你可以看到作為一個知識領域,全球地震科學研究規模一直在急劇發展。這說明什麼?與地震風險戰鬥還會是一個長期的重要任務。在發展中,我們也看到不同國家的趨勢。
  • 專家解析魯甸地震成因 未來餘震可能性
    可以對比的是2012年9月7日昭通彝良5.7級地震,震源深度14公裡;四川蘆山7.0級地震,震源深度13公裡;而2010年4月14日導致至少2698人遇難的青海玉樹7.1級地震,以及導致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7923人失蹤的汶川8.0級大地震,震源深度均是14公裡。 三是災區人口密度每平方千米265人,為全省平均值的2倍。
  • 荊州地質構造全解讀 2012地震災害不會來
    最近公安縣蛤蟆上街 、最美月亮等新聞都讓網友聯想到地震或者2012世界末日。真的有這麼可怕嗎?楚網、荊州日報聯合荊州市抗震辦公室推出《荊州地質構造全解讀》為網友們揭開荊州地質構造之謎。  荊州地質構造環境  荊州市位於楊子準地臺/新華夏第二沉降帶晚近期構造帶、中國地勢第三級階梯的西部邊緣。
  • 嘉興市地震與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隊正式成立!
    12月11日嘉興市地震與地質災害應急救援隊正式成立!更充分發揮應急救援隊伍在地震與地質災害防治、救援、演練、宣傳等方面的作用,進一步健全我市應急隊伍體系。建立該救援隊是深入推進我市地震與地質災害防治和救援工作的現實需要。
  • 四川長寧6.0級地震原因,專家解讀來了!
    本次地震序列相對活躍,截至18日8時30分,共記錄到3級以上餘震17次,其中3.0至3.9級地震12次,4.0至4.9級地震3次,5.0至5.9級地震2次。2019年6月17日四川長寧6.0級地震序列分布圖(其中三角為觀測臺站、圓和五角星為地震)據了解,1900年以來,震中50千米範圍內未發生6級以上地震;震中100千米範圍內發生過2次6級以上地震,
  • 四川蘆山地震救援「調研」先行 民間團體漸成熟
    四川蘆山地震救援「調研」先行 民間團體漸成熟   中新網杭州4月23日電 (記者 汪恩民 實習生 謝馨)四川省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以來,不少民間慈善組織、救援隊趕往災區救援。
  • 由一次破壞性地震揪出背後四大「幫兇」,看中國地震帶,地震...
    能夠造成這些地震地質災害的原因,地震觸發是一方面,還有一些非地震因素的「幫兇」也是造成災害的原因,畢竟有句話就是這麼說的——「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那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去探尋下造成這些地震地質災害的「幫兇」們吧~
  • 四川九寨溝地震3周年:建立「護身鎧甲」實現安全歸來
    2020年8月8日是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3周年紀念日。來自中國地震局公共服務司、四川省地震局的最新消息說,歷經近3年的災後恢復重建,世界自然遺產地九寨溝不僅全面恢復往昔美麗,再現迷人光彩,而且建立起防震減災「護身鎧甲」,實現安全歸來。
  • 雲南5級地震:地震預警立奇功,三大逃生本領需掌握
    5月18日,晚上,21時47分,雲南昭通市巧家縣小河鎮突發5.0級地震,震源深度約8公裡。雲南省地震局消息,截至19日凌晨6時,此次地震已造成4人死亡(巧家縣3人、魯甸縣1人),23人受傷。下面這份地震避險逃生指南,大家一定要知道!尤其是地震相對高發的四川、新疆、西藏、雲南、青海、甘肅、內蒙古、吉林、河北、臺灣等地的人民。地震預警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簡稱「減災所」)成立於2008年汶川地震後,由王暾博士創建,植根於成都市、四川省,面向全國、全球,專注於災害預警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及應用。
  • 臺灣南投6.7級地震 曾是「9·21」大地震主震區
    臺灣南投縣6月2日13時43分發生6.7級地震。臺灣災害應變中心最新消息,地震共造成2人死亡,1人失蹤,3人重傷,18人輕傷 。其中,嘉義縣阿里山鄉豐山村1人遭落石擊中死亡。 臺灣南投縣6月2日13時43分發生6.7級地震。臺灣災害應變中心最新消息,地震共造成2人死亡,1人失蹤,3人重傷,18人輕傷 。其中,嘉義縣阿里山鄉豐山村1人遭落石擊中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