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智英到李星星,包圍在她們身邊的惡

2020-12-27 中國慈善家

李星星(化名)疑被鮑某明「培育式」長期性侵案,第一時間讓人想到的是韓國電影《熔爐》或者它的中國版本《嘉年華》,權力關係下醜惡成人對未成年人的剝削與滅聲,這點毋庸置疑。

但要是現實像兩部電影那樣黑白分明就好了,李星星案的困難之處,恰在於施害者比《熔爐》裡的校長們和《嘉年華》的商會會長們更為小心,他把性侵與戀愛的界線模糊化,把未成年與成年的法定界線卻踩得恰到好處;而且他掌有大量「證據」說明他對她有恩,她是「恩將仇報」。

對不起,越是這樣,這個案例越恐怖。

其實更有可比性的電影,是《82年生的金智英》。你沒有看錯,擁有鄭大賢那樣的孔劉式高顏值好老公的金智英,與李星星卻有著某些本質性的共同境遇,這也是東亞社會裡許多女性的共同境遇,唯其絲絲入扣,如溫水煮蛙,讓所有人都無從掙扎。

《82年生的金智英》的叛逆意義遠遠大於此前《熔爐》和「逆權」系列作品,因為它質問的是滲透到日常每一個細節的、一半人口所遭遇的傷害。平庸之惡圍繞在她們身邊無所不在。

首先是一個洗腦式男性社會,鄭大賢身邊的同事、甚至金智英的父親就是其代表,而鮑某明則是這樣一個社會的現實化、精英式的集中呈現。

鮑的「禁室培育」(或者按中國古代更噁心的說法說:「養瘦馬」)非常成功,他一個人就可以承擔起《82年生的金智英》裡一個社會的共犯。從他自己提供給媒體的電話錄音裡,李星星非常自然地說出「你可以重新再教養一個」還有「我知道要是現在我在你面前的話,你估計打我一頓了」就可以推斷出,兩人的關係絕非戀愛,而是典型「調教」式的畸形不平等的性關係,而且李星星在兩人通話中自然使用「教養」這一動詞,可以看出她在他面前被抹殺了反思的可能。

鄭大賢的同事等韓國當代男性,基本仍是男權社會的既得利益者,即使金智英的對她有內疚之情的弟弟,也難以從共業中脫身,鄭大賢本人也沒法。

鄭大賢在金智英希望復出職場的時候,他咬牙許下了他要請育嬰假代替金智英在家帶孩子的壯語。然而不敵其母的壓力,也抵不過韓國職場對「這樣無能男子」的敵視,當金智英「主動」放棄復出願望的時候,我們都能看到,鄭大賢如釋重負。

這樣一個丈夫真的那麼尊重她嗎?在接到家庭催生壓力之後,鄭大賢皺著眉頭哀求金智英生一個,哀求不能之後就發動身體攻勢,歡叫著「我們造一個人,造一個人」鑽進被窩,令金智英無可抗拒地懷孕了。這跟婚內強姦又有什麼兩樣呢?

在李星星的描述中,鮑某明扮演夠一個父親角色之後,會突然扮成奶聲奶氣叫李星星「媽媽」。這一細節,足以成為整個巨(男)嬰社會的縮影,他不是在她身上尋找慰籍,而是要享受嬰兒對母親可以肆意索求的隱形權力。

其次是雙方的父母,包括鮑某明的姐姐(曾對媒體表露李星星與其母曾去鮑的老家見過鮑父母)。李星星說她們是去鮑的老家要說法,鮑爺爺奶奶都說鮑自小就開放,鮑母親還問都這樣了要不要嫁給他。

據說是高級知識分子的鮑父母,思路跟薛蟠他媽一個德行,在她們眼中不存在十四歲跟二十歲的分別,都是她們兒子經手的一個洩慾對象而已,問你是否願意嫁已經是天大的恩賜——就跟鮑絲毫沒覺得自己剝削了李,反而責怪李沒有知恩圖報一樣。

這是一個李家那個階層無法想像的思路。李星星的母親把李送給鮑「收養」,不可能沒有想到鮑會打李的主意,她沒想到的是鮑給予李的身心摧殘所到達的限度。她預設了一個給自己的託詞,那就是最起碼星星能夠跟著一個上等人改變命運,而最後命運張開它赤裸裸的大口時,幸好她沒有背棄女兒。

金智英的母親就是一個更無力的金智英,是那部電影的影子主角。她犧牲學業,供養弟弟們讀書,這一切不是電影賣慘套路,幾年前還在中國媒體上見到把這樣的姐姐豎為榜樣的。

她感覺到金智英受婆家欺負的時候,並沒有真的為她挺身而出,所以才有了電影裡第一個惹人淚下的金智英獨白——她在婆家忙碌的時候,突然母親「附身」,說出了她期待母親為她說的話:

「唉,親家母,其實我家智英每逢過節都忙到快生病了!」

「鄭女婿!你也是這樣,每逢過節就一直待在釜山,來我們家卻待一下子丶拍拍屁股就走了。」

「只有你們家才是一家人嗎?我們也有自己的家人啊,智英三姊弟除了過年過節,平常連見一面都很困難。既然你家女兒能回娘家,那麼也懇請放我們智英回家吧!」

鄭大賢的母親一家聽了這番話無動於衷,鄭大賢背地裡向家人解釋是妻子得了精神病,於是就有了鄭大賢的母親送韓藥給金智英的一幕。金智英一度感動涕零,但殘酷的真相是鄭母擔心金智英重返職場而其子失去一家之主的地位。

財新苑記者的朋友圈有一個詞倒是說對了,這是一個「舊社會」的事。

平庸之惡的極致表現在,金智英在咖啡館裡遇到叫她「媽蟲」的那種毫無關係的男人,就跟李星星事件中那些認為李星星不過是一個勒索有錢人的雛妓的人是一樣的。

當金智英好不容易有機會帶著睡著的女兒去咖啡店喝一杯咖啡時,卻被鄰桌的男人莫名其妙地惡意稱呼「媽蟲」——韓國的網絡語言,表示那些全職帶孩子的媽媽,整天無所事事,拿著丈夫的錢四處揮霍——這是男權社會對女性使用貶抑性命名以維持對後者的壓迫的常見手段。

在李星星案的外部輿論中,也不乏這種惡意滿滿的聲音,重則說李企圖勒索鮑一個億不果而翻臉的,輕則說李星星犧牲青春改變命運不是挺划得來的嗎?也有說未成年人善變不足信,受害人變加害人等等的「理中客」……凡此種種,都是壓倒金智英的最後一根稻草,她就是在咖啡館遭遇汙名辱罵之後情緒崩潰的。

《82年生的金智英》的可貴之處就在於,把李星星她們經歷的殘酷生命下放到我們身上,82年生的金智英也可能是依然處於男權社會中的任何一個女性,而李星星是這種近乎「天然」的權力架構中一個更懸殊的受害者而已。

從李星星現在堅決的反擊看來,讓人欣慰的是她最起碼擺脫了鮑的洗腦,嘗試否認權力的「天然性」,如此多並沒有遭遇她這種極端境遇的普通中國女性對她產生強烈的同理心,不是沒有原因的。

原因就是,這個社會以養父和丈夫的名義,每天在我們身上巧奪豪取。

(廖偉棠,香港詩人、作家、攝影家。現任教於臺北藝術大學,2020年新作《異託邦指南/詩與歌卷:暴雨反對》)

圖片來源:電影劇照

相關焦點

  • 林奕含,李星星,和洛麗塔們
    若她們膽敢發聲,又會被塑造成關係破裂後的「狹怨報復」。這一典型思維也應驗在鮑毓明和李星星的關係裡。面對財新的採訪,鮑毓明拿出大量聊天記錄來佐證,自己是一個被陰晴不定的小女孩玩弄感情的痴情男子。「我們偶然吵架也是因為她敏感多疑愛吃醋。」「報假案也是她鬧的極端方式之一。」
  • 從82年生的金智英到空巢老人,她們的一生經歷了什麼?
    上一次有這樣的感覺,我還清楚地記得,是看了一部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看完之後我心情低落了很久,為金智英,也為所有像金智英這樣的人,《空巢》無疑再次加深了我對這種失落的感知。她們看起來都像是一生幸福的那種人,是別人眼中羨慕的那一種。可實際上,金智英的內心早就如同地震一般,產生了天崩地裂的動搖,她的身上背負著無比沉重的枷鎖。婆婆面前,她要扮演逆來順受的好兒媳;丈夫面前,她又是無條件支持他的賢妻;面對女兒,金智英必須隱藏起脆弱,做她無堅不摧的母親。
  • 從李星星到梁穎,培養獨立思考能力,從這三個方面開始
    2020年4月,一個化名"李星星"的網友在微博上爆料,稱一位跨國集團副總裁鮑毓明以收養的名義強姦了她。更讓人氣憤的是,李星星在報警後,警察卻遲遲不肯立案。這讓她身心遭到了嚴重打擊,甚至想要自殺。這份泣血的控訴,全國網友憤怒的情緒都被點燃了,這讓鮑毓明瞬間成為千夫所指的對象。
  • 82年生的金智英,就在我們身邊
    今年10月份在韓國上映的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由同名小說改編,自上映以來就飽受爭議。劇情沒有激烈的爭吵,沒有歇斯底裡,把金智英從出生到為人婦各個時期細碎的事平鋪開來,用平靜的口吻一點一點擊中靈魂。金智英出生在一個韓國普通家庭,父親是公務員,母親是家庭主婦,有一個姐姐,一個弟弟,一家人和奶奶生活在一起。
  • 《82年生的金智英》:她的故事,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上演
    而女性則有著完全不同的態度,她們在此電影中找到了太多的共鳴,這部影片應該繼續放映。短短幾天,《82年生的金智英》就受到了極端的兩極化評論。不止如此,電影的女主演鄭裕美、孔劉等人,也遭受了大量網民的謾罵。
  • 《82年生的金智英》:願從此再沒有金智英
    作者趙南柱說:「因為身為女性而受到各種限制與差別待遇,導致沒有辦法獲得與付出相匹配的成就,甚至認為那是因為自己無能而深感自責的女性,希望她們在閱讀本書之後,可以獲得一絲安慰。」算是寫這本書的理由吧, 在最後作品解析中,金高蓮珠也說道:我們每個人都是金智英。
  • 鮑毓明案反轉:我們都被李星星和她的父母騙了
    但最近的「鮑毓明李星星」案戲劇性反轉,調查結果出來後,我才明白,有些父母明知道前方是火坑,卻推著孩子向前。明明是鮑律師精心設計,收養、侵犯未成年少女;童真無邪又讓人憐惜的李星星被野蠻對待,愛女心切的母親帶著她四處討要法律公道。在強與弱,惡與愛間,我們無疑都站在了李星星和她的家人身邊,討伐鮑毓明,為羸弱的母女討回公道。
  • 金智英,是你身邊每一位普通女性
    這一幕來自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金智英,是那種你身邊隨處可見的普通女孩。從小,家裡的好東西總是優先給弟弟,和姐姐共用一間房;進入職場後,發現女同事數量雖多卻是結構上的弱者,高管幾乎都是男性;結婚生子後,辭職成為一名全職媽媽,過著平穩的生活,內心卻背負著無比沉重的枷鎖。
  • 《82年生的金智英》:很抱歉,最後還是活成了平凡的金智英
    這是金智英在面對繁重生活時無助的吶喊,這一聲喊更是千萬女性的心聲。82年生的金智英可能是你,可能我,可能是我們身邊的每一個女性,她所經歷的生活,每天都有女性經歷,在面對同樣的抉擇。她的悲傷來自家庭,來自社會,來自世俗的眼光。
  • 《82年生的金智英》,你我皆是身邊人
    ——作家·趙南柱《82年生的金智英》,2018年在韓國創造了實體書的百萬銷量,2019年在國內成為年度豆瓣「最受關注圖書」TOP1。電影上映後,女性平均打分9.45,男性平均打分1.76,魔幻般的差距讓人思考其中的爭議。
  • 82年生的金智英:別再催結婚生娃了,「我」不想成為金智英
    《82年生的金智英》是韓國女作家趙南柱寫的一部小說,敏感細膩的她,早已察覺到整個社會對女性,尤其是身為母親的女性,都帶有深深的不公和苛責,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催生出了金智英的故事。但在金智英之外,作者也塑造了如:柳娜、智英的姐姐、大姐頭、金恩實組長等多位敢於發聲的女性,她們並不是一味向男性和不公正妥協的,但在對女性並不友善的社會氛圍下,她們也最終敗給了現實。因為在實際生活中,能定義她們價值的,並不是她們自己,而是掌握著規則的另一半人,而這一半人,卻是最缺乏反思能力的。
  • 鮑毓明性侵案結果反轉:我們都低估了人性的惡
    3,魑魅魍魎,收養是一場你情我願的交易從 2014 年 4 月開始,鮑某帶著極強的目的性發布多次「收養」信息,2015 年 10 月 10 日,鮑某某到南京與李星星及其母親見面,兩人以「收養」的名義開始交往並發展為兩性關係。是日久生情?不是的呀!兩人一開始就帶有明確的目的性!!
  • 《82年生的金智英》:一部電影,讓你看到女性的絕望
    電影裡有一幕,能深深刺到我的心裡。幾個年輕人,帶著戲謔的笑,看著不遠處的金智英,「拿著老公賺的錢,買咖啡喝,還到處轉悠」,真是天大的罪過。原來生了孩子,沒了收入,就不再是個人,而是一隻蟲。因為社會輿論,就像殺人的刀子,女強人被噴強勢注孤生,家庭婦女被噴吃白飯,工作簡單照顧家庭的被噴蛀蟲,不結婚被噴沒人要,無論如何,社會都能找到貶低女性的方法,向她們肆意投放著惡意。女主的姐姐至今未婚,便會被身邊人暗搓搓指摘她,「是不是有什麼問題。」在這種大環境下,人人都身不由己。
  • 《82年生的金智英》:兩種極端,四重困境,金智英們的出路在哪裡
    雖然金智英從不敢跟車勝蓮一樣反駁不公平待遇,但有這樣一個閨蜜在身邊是她人生的希望,就像黑暗中的一點曙光。可即便是這樣的車勝蓮,也在為生二胎兒子時因羊水栓塞失去了生命,當時金智英正處於產後抑鬱期,得知這個噩耗後她極度難過,甚至連日常生活都受到影響。
  • 從《小婦人》到《金智英》:迥異的悲歡,相通的不幸
    在片中四姐妹的身上,你能看到太多人類最美好的情感和生命力,能找到一部分真實的或理想中的自己,以至於電影結束後,你會為不再能繼續注視、參與著她們的生活而惋惜與遺憾。但同時,在電影的太多時刻中,我都會想到從時代、背景到情緒、情節都迥然不同的另一部作品:《82年生的金智英》(以下簡稱「《金智英》」)。
  • 鮑毓明性侵養女案反轉:這一次,我們都被李星星騙了
    ,但是依然希望對方收養李星星;6、鮑毓明在不知道李星星實際年齡的情況下依然與她發生關係,李星星在跟鮑毓明相處期間還交往其他男性,兩方都不是省油的燈。 消費別人的善,就是最大的惡。 多位女明星也紛紛聲援李星星,加入到「姐姐來了」的隊伍中。
  •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一個產後抑鬱症患者眼裡的世界
    所以,金智英只是病了,在抑鬱症患者眼裡滿滿都是負能量,沒有什麼能讓她們真正高興起來。比如,在公園遛娃喝咖啡曬太陽,別人說了一句羨慕她們有老公養,能悠閒喝咖啡曬太陽,她就立刻感到憤怒和悲傷了……至於嗎?抑鬱症我不知道影片是不是有讓導觀眾誤會是片中各種負能量讓金智英抑鬱。我認為正確的邏輯應該是,金智英因為得了抑鬱症才會眼裡腦子裡全是影片中的負能量,因為抑鬱症才會覺得自己被負能量包圍,找不到出路。
  • 鮑毓明被判無罪,李星星竟才是大魔王?可真正被害的,是這些人呀
    我簡單歸納給大家看: 1、李星星偽造年齡。 鮑毓明案在最初,之所以引起全民公憤,是因為《南風窗》報導裡,提到了一個關鍵信息。 鮑毓明強行與李星星發生性關係時,李星星只有14歲。 14歲是很微妙的年齡。
  • 82年生的金智英,是你身邊的每一個普通女性
    上了中學,金智英被小混混尾隨向父親求助時,換來的卻是父親的責備:為什麼要穿這麼短的裙子?為什麼要對他笑?▲ 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大學畢業,金智英進入一家公關公司,因為女職員要面對結婚、生育等因素,金智英無論多麼優秀,在晉升中總是輸給男同事。
  • 【比賽投稿】82年的金智英與95後的我
    可她們往往選擇忍氣吞聲。大學畢業,進入一家公關公司。她發現雖然女同事居多,高管卻幾乎都是男性。下班不得不去應酬,忍受客戶的黃色笑話和無休止地勸酒。三十一歲結了婚,不久就在長輩的催促下有了孩子。在眾人「順理成章」的期待下,她辭掉工作,成為一名全職母親。 金智英感覺自己仿佛站在迷宮的中央,明明一直都在腳踏實地找尋出口,卻發現怎麼都走不到道路的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