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理工大學大幅提高近傳感器、傳感器內計算方法的計算效率

2020-12-27 RFID世界網

據TechXplore報導,香港理工大學的科研人員近日在《自然·電子學》期刊上發布了一項研究,創造性地提出了近傳感器計算(Near-Sensor Computing)、傳感器內計算(Near-Sensor Computing)的方法。


《近傳感器和傳感器內計算(Near-Sensor and In-Sensor Computing)》一文發布在《自然·電子學》上

在傳統的傳感計算架構中,傳感器和計算單元被分開放置,兩者之間存在一定距離。而在近傳感器計算、傳感器內計算架構中,傳感器和計算單元之間的距離大大縮小,甚至趨近於零。

這兩種計算方法能夠將部分計算任務從計算單元轉移到傳感終端(Sensory Terminal),在減少功耗的同時,還能提升算法的效率,從而更好地應對日益增長的數據計算需求。

該文作者、香港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學系副教授柴揚博士在接受TechXplore採訪時說道:「物聯網上的傳感器節點數持續高速增加。到2032年,傳感器的數量將達到45萬億,相當於每秒能生成高達1020比特的信息。因此,有必要將部分計算任務從雲計算中心轉移到邊緣設備,減少能耗和時間延遲、節省通信帶寬並增強數據安全性和隱私性。」

一、什麼是近傳感器計算、傳感器內計算?

隨著接入網際網路的設備數不斷增加,傳感終端和計算單元之間的冗餘數據傳輸量日益增長。在傳感終端附近或內部進行運算能提高數據處理的效率、降低計算功耗,並減少在傳感終端和處理單元間傳輸的冗餘數據。

在題為《近傳感器和傳感器內計算(Near-Sensor and In-Sensor Computing)》的論文中,柴揚博士及其研究團隊概述了近傳感器計算、傳感器內計算的概念。

由於傳感器和計算單元具有不同的功能,它們的材料、內部結構、設計、處理系統往往也不盡相同。

在傳統的傳感計算架構中,傳感器和計算單元通常是分開放置的,兩者之間存在一定距離。而在近傳感器計算、傳感器內計算架構中,傳感器和計算單元間的距離大大縮短,甚至趨近於零。

在近傳感器計算系統中,處理單元(或加速器)位於傳感器旁邊,處理單元(或加速器)可以在傳感器端點執行特定操作。這種計算方法可以提高系統的整體性能,並最大程度地減少冗餘數據的傳輸。

在傳感器內計算體系中,單個傳感器或多個互聯的傳感器可以直接處理採集到的信息。這種方法既不需要處理單元,也不需要加速器,更無須將傳感單元和計算單元整合在一起。

除了介紹了近傳感器和傳感器內計算的概念,這篇論文還將傳感計算分為低級處理和高級處理兩種。

低級處理指的是通過抑制噪聲或失真、數據預處理,從大量原始數據中初步和選擇性地提取有用數據。高級處理則涉及到認知過程的抽象表徵,需要識別出是「什麼」,以及從「哪裡」輸入信號。

二、兩大技術難題:單元集成難、適用範圍小

柴揚博士及其研究團隊目前關注的主要是視覺傳感器。

視覺傳感器採集的數據量巨大,相應地也對計算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此前的一項研究中,柴揚博士和他的同事試圖在傳感終端級別執行信息處理任務,並使用光電電阻式開關存儲陣列(optoelectronic resistive switching memory array)來證明傳感器收集的預處理圖像可以提高圖像識別算法性能。

柴揚博士說:「在這項研究之後,我提出了傳感器內的計算方法,這套方法基於新的硬體平臺,能夠以相同或更少的功率同時實現新功能、高性能和高能效。」

然而,近傳感器計算體系和傳感器內計算體系分別面臨著傳感單元和計算單元難集成、適用範圍有限的技術難題。

柴揚博士解釋說:「近傳感器計算體系的一大挑戰便是集成傳感單元和計算單元。儘管單片3D集成技術(monolithic 3D integration)提供了一種提高單元間密度、縮短單元間距離的方法,但其工藝複雜,且存在散熱問題。」



《近傳感器和傳感器內計算(Near-Sensor and In-Sensor Computing)》一文介紹的單片3D集成技術(monolithic 3D integration)

此外,傳感器內計算方法僅適用於特定場景,而且該技術所需的創新材料和設備結構尚還處於開發初期。

三、離實際應用尚有距離

柴揚博士說:「近/傳感器內計算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領域,涉及材料、設備、電路、體系結構、算法和集成技術。」

在這篇論文中,柴揚團隊在提出概念之餘,還提出了傳感單元和計算單元的集成方案。他們的研究成果可能會激發學界各領域進一步的研究,以更先進的製造技術實現上述構想。

儘管柴揚團隊目前工作重心主要集中在視覺傳感器上,但是近傳感器和傳感器內計算方法也可以擴展到其他種類的傳感器,如檢測聲音、壓力、汙點、化學,甚至生物信號的傳感器。

柴揚博士談到未來的研究計劃時說道:「我們希望將這套方法擴展到不同的應用場景。此外,大多數現有研究仍停留在較小規模,遠遠未達到實際應用的程度。在未來,我們將增加設備數量、將其與外圍電路連接,從而構建一整套系統,進一步探索如何擴大設計規模。 」

結語:邊緣計算應對爆炸式增長的數據處理需求

隨著人工智慧、物聯網、5G等前沿技術的落地和發展,接入網絡的終端用戶和機器越來越多,整體數據呈爆炸式增長態勢。

面對海量數據的處理需求,中心式的數據處理方式已經難以招架,出現了延遲大、響應慢等問題。

而邊緣計算,作為一項新興計算技術,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銀行轉帳等時間性敏感度高的應用場景。

通過在靠近物或數據源頭的一側進行數據處理,邊緣計算大大地提高了運算效率,降低了能耗。

柴揚博士團隊的這項最新研究成果實質上便是物聯網邊緣計算的一種。隨著越來越多的研究團隊投入相關研究,邊緣計算未來將愈發成熟並逐漸擴展應用到更多場景。

1

相關焦點

  • 近傳感器/內計算技術大幅提高運算效率
    ·電子學》期刊上發布了一項研究,創造性地提出了近傳感器計算(Near-Sensor Computing)、傳感器內計算(Near-Sensor Computing)的方法。而在近傳感器計算、傳感器內計算架構中,傳感器和計算單元之間的距離大大縮小,甚至趨近於零。這兩種計算方法能夠將部分計算任務從計算單元轉移到傳感終端(Sensory Terminal),在減少功耗的同時,還能提升算法的效率,從而更好地應對日益增長的數據計算需求。
  • 不可小看的新型智能慣性傳感器
    這種多用途感測技術有許多用例:MEMS傳感器在穿戴物聯網設備中用於檢測用戶活動和手勢;工業MEMS傳感器在工廠維護和故障預測中發揮重要作用,有助於提高工廠生產效率;MEMS對車輛安全性和自動駕駛發展至關重要。
  • 揭秘八款創新硬體的傳感器作用 光譜傳感器,3D傳感……
    但是這種方法是用低維信號來計算高維信號的,所以其使用的算法複雜。被動測距按照使用的視覺傳感器數量可分為單目視覺、雙目立體視覺和多目視覺三大類。 (1)單目視覺 單目視覺是指僅利用一臺照相機拍攝一張相片來進行測量。因僅需要一臺相機,所以該方法的優點是結構簡單、相機標定容易,同時還避免了立體視覺的小視場問題和匹配困難問題。
  • 提高電感傳感器測量靈敏度的方法
    電感位移傳感器被廣泛應用於微小位移量檢測中,但在一些工程中現有傳感器的測量精度和靈敏度達不到測量要求。針對這一問題,對傳感器前段信號處理電路進行改進,在傳感器上下線圈並聯電容形成LC電路,利用LC電路諧振效應改善電路的性能,以提高信號源頭的靈敏度;採用Multisim軟體對半橋和全橋電路在並聯不同大小的電容後的性能進行仿真,並用Matlab對生成的曲線進行最小二乘擬合,比較得出使電路性能最優的電容值和並聯方法。結果表明在損失微小線性度的情況下可將靈敏度提高一倍。
  • 稱重傳感器張力傳感器測力傳感器品牌排行榜
    概論稱重傳感器已被廣泛應用於各類電子衡器。電子衡器的日益普及,決定於稱重傳感器設計技術、工藝技術的不斷提高外,還有賴於稱重傳感器應用技術的不斷改進和應用領域的不斷開拓。衡器是國民經濟各部門使用最普遍、數量最多的一種計量裝置。
  • 物聯網中的傳感器融合和遠程情感計算(一)
    引言  傳感器現在用於各種應用中,如智能行動裝置、汽車系統、工業控制、醫療保健、石油勘探和氣候監測。傳感器無處不在,現在傳感器技術已開始密切模仿終極感知設備,即人類。傳感器融合使這成為可能,該技術利用微控制器(「大腦」)將從多個傳感器採集的各個數據融合在一起,獲得的數據視圖比單獨使用各個離散傳感器獲得的視圖更準確、更可靠。
  • 水流傳感器內部圖_水流量傳感器如何修理
    水流傳感器簡介   水流傳感器是指通過對水流量的感應而輸出脈衝信號或電流、電壓等信號的水流量感應儀器,這種信號的輸出和水流量成一定的線性比例,有相應的換算公式和比較曲線,因此可做水控方面的管理和流量計算,在熱力方面配合換能器可測量一段時間介質能量的流失,如熱能表。
  • 壓力傳感器誤差補償與標定方法
    壓力傳感器精度高,要求誤差合理,進行壓力傳感器的誤差補償是其應用的關鍵。壓力傳感器主要有偏移量誤差、靈敏度誤差、線性誤差和滯後誤差,本文將介紹這四種誤差產生的機理和對測試結果的影響,同時將介紹為提高測量精度的壓力標定方法以及應用實例。
  • 雷射位移傳感器使用方法詳解
    雷射位移傳感器可以測量位移、厚度、振動、距離、直徑等精密的幾何測量。雷射有直線度好的優良特性,同樣雷射位移傳感器相對於我們已知的超聲波傳感器有更高的精度。但是,雷射的產生裝置相對比較複雜且體積較大,因此會對雷射位移傳感器的應用範圍要求較苛刻。
  • Arm傳感器融合
    該指令提高了定點矩陣乘法的內部循環和FIR濾波功能的效率。  ● 對於大多數運算,靈活的操作數2允許按常數或寄存器進行移位。在定點算法中,例如,當對具有不同Q格式的定點變量進行運算或在定點變量之間進行轉換時,需要進行一些移位。由於Q格式是固定的,並且是編譯器通常已知的格式,因此可以將其嵌入單個指令中,從而大大提高了性能。  ● 計算前導零指令:CLZ。
  • 光電傳感器的應用實例_光電傳感器工作原理_光電傳感器接線圖
    3.光電傳感器在繼電保護中的應用   隨著電力工業的發展,電力系統的輸送容量和電壓等級不斷提高,傳統的互感器對電網進行測量和監控存在著許多缺點。目前,應用光電傳感器的光纖互感器和光纖通訊網構成的光纖發變電站綜合自動化系統,已成為電力自動化技術最有前景的發展方向之一。
  • 無線加速度傳感器,加速度傳感器分類介紹
    電子控制器通常為16位或32位MCU,當車身受到撞擊時,衝擊傳感器會在幾微秒內將信號發送至該電子控制器。隨後電子控制器會立即根據碰撞的強度、乘客數量及座椅/安全帶的位置等參數,配合分布在整個車廂的傳感器傳回的數據進行計算和做出相應評估,並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電爆驅動器(Squib Driver)啟動安全氣囊保證乘客的生命安全。
  • 潮科技 | 研發量子計算技術元器件,Oxford HighQ想將傳感器靈敏度...
    據麥姆斯諮詢報導,誕生於牛津大學的一家初創公司Oxford HighQ有望實現量子計算技術元器件的商業化,這種技術最終可以改善現有下遊診斷設備。Oxford HighQ是一家從牛津大學孵化的量子技術初創公司,已獲得250多萬美元(合計210萬英鎊)的種子資金,用於商業化牛津大學開發的量子計算技術元器件,該技術可用於開發更先進的化學和納米粒子傳感技術。
  • 90後科學家回國創業,開發光量子極限傳感器,性能提升數萬倍!
    羅傑今年 29 歲,曾在香港大學取得數學與物理學雙專業學士,後在加州理工學院應用物理讀完博士、在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員從事量子計算晶片開發。現在,他正和自己的老同學任恆江搭檔,試圖將這項傳感器研究成果從實驗室推廣到商業化市場。
  • ...網絡用|圖像處理|圖像傳感器|光電二極體|ai晶片|神經網絡|傳感器
    ▲ 輸入信息在視覺傳感器內進行計算,實現智能,高效的預處理傳統AI視覺傳感器的處理過程如圖(a)所示,傳感器收集信號,通過模數轉換器(ADC)將模擬信號轉換為數位訊號,放大後輸入到外部人工神經網絡(ANN),經參數調優訓練神經網絡。
  • 重力傳感器工作原理_重力傳感器作用
    重力傳感器簡介   新型屬傳感器技術,它採用彈性敏感元件製成懸臂式位移器,與採用彈性敏感元件製成的儲能彈簧來驅動電觸點,完成從重力變化到電信號的轉換。   重力傳感器工作原理   重力傳感器是根據壓電效應的原理來工作的。
  • 關於氣壓傳感器的應用
    氣壓傳感器在很多產品中都有運用到,像做充氣泵及其他的一些電子方案開發時也需要氣壓傳感器的助力。所以今天就來跟大家聊一下氣壓傳感器。 空氣壓縮機的氣壓傳感器主要的傳感元件是一個對氣壓傳感器內的強弱敏感的薄膜和一個頂針開控制,電路方面它連接了一個柔性電阻器。當被測氣體的壓力降低或升高時,這個薄膜變形帶動頂針,同時該電阻器的阻值將會改變。
  • 溶解氧傳感器在水中測量的方法解析
    打開APP 溶解氧傳感器在水中測量的方法解析 發表於 2019-06-20 14:49:26 如果有機物以碳來計算,根據C+O2=CO2可知,每12g碳要消耗32g氧氣。當水中的溶解氧值降到5mg/L時,一些魚類的呼吸就發生困難。 溶解氧通常有兩個來源:一個來源是水中溶解氧未飽和時,大氣中的氧氣向水體滲入;另一個來源是水中植物通過光合作用釋放出的氧。因此水中的溶解氧會由於空氣裡氧氣的溶入及綠色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而得到不斷補充。
  • 通過霧計算和邊緣計算完成雲計算丨邊緣計算閱讀周
    通過提高性能和降低不必要的成本,FEC可改善CIoT的效率。例如,通過應用FEC,醫療保健或老年護理系統可以將許多任務分配給醫療保健傳感器的網際網路網關設備並利用這些網關設備執行傳感數據分析任務。理想情況下,由於該過程發生在數據源附近,因此系統可以更快地生成結果。此外,由於系統利用網關設備來執行大部分任務,因此大大降低了輸出通信帶寬的不必要成本。
  • ...led燈|霍爾傳感器|光線傳感器|指紋傳感器|light|心率傳感器|屏幕
    大部分人挑選手機時都會先看處理器,再看外觀設計、屏幕解析度、存儲空間以及像素高低等重要硬體參數,而往往不太在意手機中的傳感器。現在很多智慧型手機功能都依賴傳感器,再好的處理器,缺少傳感器的支持,某些功能也是實現不了的。你知道手機中的傳感器有多少種嗎?又是利用哪些原理來運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