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父女做腸鏡,同一天收到壞消息,醫生惋惜:真該早點來!

2020-12-22 北晚新視覺網

小駱(化名)是一位經常要上夜班的30歲女白領。

近期,每次上完夜班,小駱總感覺到腹部隱痛不適,到醫院就診後,醫生建議她做胃鏡檢查。想到胃鏡檢查過程的難受感,她遲遲下不了決心。

資料圖 新華社圖

碰巧的是,小駱的父親在最近的體檢中發現大便潛血陽性,當地醫院完善腹部CT檢查,結果提示乙狀結腸管壁增厚,不排除腫瘤。得知這一檢查結果後,小駱嚇壞了,立刻到杭州市西溪醫院消化內科給父親預約了腸鏡檢查,在主治醫師李曉的建議下,小駱自己也預約了胃腸鏡檢查。

很快,小駱父親的腸鏡結果出來了,非常不幸,「乙狀結腸癌,腫瘤佔管腔2/3」,若不及時處理,很快就會因腫瘤佔滿腸腔而引起腸道梗阻。李曉醫師立即將這一情況告知小駱,建議其父親儘快進一步完善檢查後手術切除癌灶。

正在小駱為父親的病擔憂時,同一天,她的胃鏡檢查結果也出來了,提示萎縮性胃炎(病理檢查提示胃竇黏膜慢性萎縮性炎,萎縮1+,腸化1+),結腸鏡檢查結果提示距肛門60cm可見直徑約3*3cm大的扁平隆起。經驗豐富的李曉醫師當即考慮為結腸側向發育型腫物(LST)。

李曉醫師介紹,結腸發育性腫瘤(LST)是指起源於大腸黏膜的一種隆起型病變,這類病變極少向腸壁深層垂直侵犯,而主要沿黏膜表面呈側向淺表擴散。有研究表明,LST與大腸癌的關係密切,病變合併大腸癌的比例從8.4%到52.5%不等。動態觀察表面LST可以在3年內發展為進展期大腸癌。

幸運的是小駱的病灶可以內鏡下治療,相比外科手術,這個治療方式創傷更小、恢復更快,保留了結腸的同時也更好地保留了它的功能。這是這一天內,小駱聽到的唯一可以讓她舒一口氣的好消息了。她很快辦理了住院手續,和父親一起入院治療。

在消化內科主任朱元東主任醫師的帶領下,科內醫師們給小駱進一步完善了腹部CT檢查,查看腸內腸外病灶及淋巴結情況:側向發育型腫物2釐米以上,病灶範圍巨大、出血及穿孔、感染風險均較大,且處於右半結腸。「這種情況,實際內鏡操控難度很大。」在小駱的病例討論會上,經過反覆評估、討論,他們一致認為儘管內鏡操作難度大,但可以嘗試通過結腸鏡下ESD完整切除病灶。

術前,李曉醫師耐心、細緻地給小駱講解了術中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及手術替選方案,最終,小駱選擇內鏡下手術治療。此次手術由謝欣城副主任醫師主刀,經過數小時奮戰,他順利完整地切除了小駱結腸中的腫瘤病灶,並完美地閉合了創面。術後,病理提示「符合側向發育性息肉伴灶區腺體輕度不典型增生,兩端切緣均陰性」,術前評估與術後病理一致。手術後的第二天,小駱就可以下床活動了。

然而,小駱不知道的是,如果她能更早的完善胃腸鏡檢查,獲益會更大。據消化內科朱元東主任介紹,40歲後(男女不限)符合以下條件中的任何一條,應做胃鏡檢查:

1. 胃癌高發區人群;

2. Hp感染者;

3. 既往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癌前疾病;

4. 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5.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鹽、醃製飲食、中度飲酒、吸菸等)。

腸鏡篩查條件:符合以下三條中任何一條均列為結直腸癌高危人群。

1. 50-75歲;

2. 糞便潛血陽性;

3. 既往有結直腸腺瘤性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癌前疾病。

最後,朱元東主任特別提醒,如果直系親屬有消化道腫瘤病史的,越早做胃腸鏡檢查可越早獲益。

如果小駱在20歲時做結腸鏡檢查,或許當時的病灶只是個幾毫米的鋸齒狀息肉,醫生只需花幾分鐘APC燒灼一下就可以輕鬆解決;如果25歲時來,可能病灶不到2cm,要知道對於2cm以內分側向發育性腫物,只需內鏡下圈套(EM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就可以完整切除,耗時僅需十幾分鐘;現在,她30歲才來,發現已是巨大側向發育型腫物,就需要耗時更久的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來解決了。如果她35歲或40歲來檢查,那時候發現的也許就是一個中晚期的癌性腫瘤了。

延伸閱讀:

為何說「生與死,可能就是一次胃腸鏡的距離」?

姜泊,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何梁何利醫學藥學科技進步獎獲得者,現任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消化中心主任、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教授。

他長期從事大腸癌早期診治;胃腸道微生態系統與腸黏膜屏障;炎性腸病和功能性胃腸疾病等疾病的研究,對內鏡下診治早期癌症及癌前病變頗有經驗,一直致力於提高早期癌症的診治水平。

在我很小的時候,父親患上肺癌去世了。因為這件事,我立志長大要成為一名治病救人的醫生。

時至今日,我在消化內科領域工作了三十餘年,也接診了許多胃腸道腫瘤患者,但其中大部分人在確診時已是癌症晚期。

早期發現胃腸道腫瘤,及時拯救生命,一直是臨床醫生奮鬥的目標。那麼,有辦法實現嗎?我的答案是「有」。預防胃腸道癌症的關鍵就是,在適當的年齡接受胃腸鏡檢查:40歲以上應該做;50歲以上必須做。有時候,生與死,可能就是一次胃腸鏡檢查的距離。

01

腸鏡檢查發現早期結腸癌

我曾在清華大學做過一次關於胃腸道健康的主題演講,一周以後,門診來了一位患者,稱自己是這次演講的受益者。原來,他在和朋友聚餐時,聽到朋友複述了我演講中的一句話「生與死,可能就是一次胃腸鏡的距離」,原本沒有胃腸鏡概念的他抱著試試的心態掛了號。

我詢問了他的家族史,他的母親在52歲時患進展期結腸癌。我告訴他,綜合考慮他的年齡(46歲),他是結腸癌的高危人群,即使沒有任何症狀也應接受一次腸鏡檢查。由於他跟很多人一樣對腸鏡檢查的不適感有牴觸心理,我建議他接受無痛內鏡檢查,目前北京已將胃腸鏡檢查麻醉納入了醫保範疇。

隨後的腸鏡檢查結果顯示,他的升結腸內有一個直徑近兩釐米的腫瘤,手術切除後病理結果為早期結腸癌。可想而知,如果沒有這次腸鏡檢查,他母親的經歷就會重複發生在他的身上。這次就診經歷使他及時排除了疾病隱患,他也自願成為了內鏡篩查胃腸癌的義務宣傳員。

02

十大高發腫瘤消化道佔了仨

我國是消化道腫瘤高發國家。據統計,全球消化道腫瘤患者大約有半數在我國,其中超過85%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經處於中晚期。更加嚴峻的形勢是我國正在進入老年社會,以及現代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飲食不規律等因素,都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出現了消化系統的健康問題。

在中國十大高發腫瘤中,有三個都與消化道有關——食道癌、胃癌、大腸癌。

食道癌是指發生於下咽部到食管和胃結合部之間的癌,它是常見的消化道腫瘤,其典型症狀為進行性咽下困難。

胃癌好發於50歲以上中老年人,亞洲地區的日本、韓國和中國都是胃癌高發國家。胃癌是起源於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由於飲食結構的改變、工作壓力增大和幽門螺桿菌感染等,使得胃癌呈現年輕化傾向。胃癌可發生於胃的任何部位,其中半數以上發生於胃竇部,胃大彎、胃小彎及前後壁均可受累。

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兩種,其各部位發病率從高到低依次為直腸、乙狀結腸、盲腸、升結腸、降結腸及橫結腸。

2018年國家癌症中心統計數據顯示,胃癌和結腸直腸癌位列發病率前五,危害性大,食道癌、胃癌、結腸直腸癌「三癌」混合統計發病率達100/10萬。通俗解釋就是無論男女老幼,1000人中就有1人會患這三種癌中的1種。40歲以上人群,更是這三種癌症的發病高危人群。

03

如何把握住轉變期「救命的10年」

大家可能都知道,胃腸道腫瘤在早期往往沒有症狀,因此我們在進行健康科普時一直在重複:早期腫瘤的「無症狀就是症狀」。

比如,早期食管癌沒有特異性症狀,人們往往等到出現進行性吞咽困難症狀才去醫院,此時一般已到中晚期癌。而胃癌的早期症狀也多為非相關症狀,如上腹飽脹、噯氣、上腹隱痛,當出現貧血、黑便、嘔吐、消瘦等症狀時,大多已是中晚期癌。大腸癌從臨床研究上看,從正常黏膜到癌前病變(即大腸息肉),再到大腸癌的轉變通常需要歷時10年或更長時間,然而我們面臨的現狀是有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錯過這救命的10年。

為了提高早期胃腸癌的檢出率,國際共識要求在50歲以上人群中進行胃腸鏡篩查,有的國家將篩查年齡提前到了45歲。我國胃腸道腫瘤高發,但早期癌發現率不到10%。因此我們建議,無症狀40歲以上人群應接受胃腸鏡檢查,這是避免食道癌、胃癌、結腸直腸癌威脅生命的最佳途徑。

值得注意的是,市面上宣傳的任何其它腫瘤篩查產品,不管科技水平多高,都僅僅是粗篩,對腫瘤是做不到精準篩查的。

04

哪些人需接受胃腸鏡檢查

針對消化道高發的這三種癌症,胃鏡是食管癌和胃癌、結腸鏡是大腸癌的最佳診斷手段。根據患者意願和醫師評估結果,胃鏡和結腸鏡也可以同時進行。

食管癌高危人群應接受胃鏡檢查,如有飲食不良習慣,愛吃燙食、燒烤、辛辣食物,暴飲暴食等;有賁門失弛緩症和胃食管反流病等慢性刺激誘因;有明確食管癌家族史;吸菸;有Barrett食管(食管下段的鱗狀上皮被柱狀上皮覆蓋,因為英國人Barrett首先報導這病,因此稱為Barrett食管)、人類乳頭狀病毒感染等。針對早期食管癌的治療,內鏡黏膜下剝離(ESD)技術治療與傳統外科手術相比,具有創傷小、併發症少、恢復快、費用低等優點,5年生存率可達95%以上。

胃癌高危人群也應進行胃鏡檢查:50歲以上;有胃癌家族史,尤其一級親屬中父母患胃癌,子女患胃癌的風險更高;好食煙燻、醃製食品,高鹽飲食;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

早期大腸癌的5年生存率超過90%,而轉移性大腸癌的5 年生存率僅為14%。所以,早期診斷可明顯降低大腸癌的發病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大腸癌的危險因素包括吸菸、飲酒、攝入大量的紅肉(豬肉、牛肉、羊肉等)或加工後的肉、肥胖等。目前,結腸鏡檢查是診斷大腸癌的最佳手段。

總之,大家不要排斥胃腸鏡這種檢查方式,也無需恐懼,需知:食道癌、胃癌、大腸癌的早期發現,也許就繫於一次胃腸鏡檢查。

健康知識

普通胃腸鏡與無痛胃腸鏡

普通的胃鏡檢查是口含咽麻劑後,醫生將一條前端帶有光源的電子內鏡經口或者經鼻—食道—胃,最終到達十二指腸的檢查過程。必要時可由胃鏡上的活檢鉗道,使用活檢鉗,做切片檢查。配合胃鏡檢查,患者在檢查前至少8小時不得進食水和食物。

腸鏡是將一支細長可彎曲的結腸鏡,直徑大約1釐米,通過肛門進入直腸,直到大腸,可讓醫生觀察到結腸和大腸的內部情況。配合腸鏡檢查,檢查前需要按醫囑進行腸道準備,在檢查當天早晨服用洗腸液,進行排洩直到排出為清水為止。檢查過程中,按照護理人員要求擺定體位。

不同的病情,胃腸鏡操作的時間有差別,平均在10分鐘左右。二者的相似之處是,都會給受檢者帶來不適感。在胃鏡操作過程中,受檢者在清醒狀態下會感到喉嚨不適,有噁心感;部分受檢者可能會因空氣隨管子進入胃中,而感覺脹氣。腸鏡受檢者的不適主要體現為腸道準備過程和檢查中出現的腹脹和不適。

無痛胃腸鏡,是相對於普通胃腸鏡而言的,一般在檢查前由麻醉醫生對受檢者實施靜脈注射麻醉,患者進入類似「睡眠」狀態,以減輕痛苦。檢查過程與普通胃腸鏡相同,檢查時間比普通胃腸鏡長約10分鐘。當然,在開始胃腸鏡檢查前,受檢者除常規檢查外,還需接受麻醉評估,以儘可能地降低麻醉風險。

另外,「麻醉傷身」的想法也是不少人拒絕接受無痛胃腸鏡的主要原因。對此,我們認為,只要經過專科醫生和麻醉醫生評估認定,可以接受無痛胃腸鏡的患者,因檢查需要實施的麻醉劑量是不會傷害身體的。

主講丨姜泊 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消化中心主任

(原標題:浙江父女做腸鏡,同一天收到壞消息:爸爸患癌,女兒……醫生惋惜:真該早點來!)

來源:綜合錢江晚報、 健康明白人

流程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浙江父女做腸鏡,同一天收到壞消息:爸爸患癌,女兒……醫生惋惜:真...
    近期,每次上完夜班,小駱總感覺到腹部隱痛不適,到醫院就診後,醫生建議她做胃鏡檢查。想到胃鏡檢查過程的難受感,她遲遲下不了決心。 據消化內科朱元東主任介紹: 如果小駱在20歲時做結腸鏡檢查,或許當時的病灶只是個幾毫米的鋸齒狀息肉,醫生只需花幾分鐘APC燒灼一下就可以輕鬆解決; 如果25歲時來,可能病灶不到2cm,要知道對於2cm以內分側向發育性腫物,只需內鏡下圈套(EMR
  • 捂著屁股來檢查室做腸鏡,等待我的是...
    戰戰兢兢終於過了一個月,但到了醫院一問:之前的那位醫生半個月後才有門診。導診小姐姐建議焦慮的我轉戰到消化內科就診。醫生說:「你這個月有便血,我還是建議你做一個腸鏡吧。」腸鏡?!作為一個表面生猛,背地裡看見針頭和各類檢查儀器就冷汗陣陣的人,聽到這個檢查時我瞬間慫了,腦子一片空白。
  • 浙江男子便血多日!醫生說有痔瘡還要做腸鏡 可惜他只聽進去了前半...
    每日商報訊 (記者 陳敏娜 通訊員 王婷 吳玲瓏) 從事肛腸臨床外科專業20多年的浙江醫院肛腸外科主任陳邦飛,手術治療結直腸癌病例不下上千例,碰到過很多將腸癌漏診或誤診或僅當痔瘡治療的患者。婉拒醫生進一步檢查要求,三個月後確診腸癌去年春天,50歲出頭的吳先生因為「痔瘡發作出現便血」而前往醫院檢查。當地醫院肛腸外科醫生開出了檢查單子,也為他做了肛門指診。
  • 醫生開藥讓他半夜清腸 熬到天亮卻無人做腸鏡
    浙江在線04月11日訊讀者胡先生來電:前天我到永嘉某民營醫院看病,醫生給我開了一種洗腸的藥,叫我夜裡喝了第二天過去做腸鏡。我喝了藥後,腹瀉一整晚。今天早上到醫院,做腸鏡的醫生竟然不在,這不是拿病人開玩笑嗎?  記者核實:胡先生稱自己是湖北人,在永嘉縣烏牛鎮務工。
  • 醫生勸告:這4類人儘早做腸鏡
    近日,漫威電影《黑豹》男主罹患結腸癌英年早逝的消息,讓不少漫威迷為之惋惜,結腸癌這一難纏醫學難題,再次受到大家的關注。 腸鏡篩查,主要是從肛門處插入可以彎曲的帶有攝像頭鏡子的軟管,將其慢慢到達腸道內,進而可以幫助我們直觀的看到腸道內的情況,在檢查過程中,如果發現有息肉、糜爛等問題,我們醫生就會取其作為病理標本進一步做檢查。
  • 做腸鏡前,醫生配的瀉藥應該怎麼吃?
    後疫情時期健康是大家關注的話題輕鬆是大家嚮往的心態小寶將為您採制來自寶山各大公立醫院專科醫護及專家們的專業醫療護理知識做腸鏡前,醫生配的瀉藥應該怎麼吃●醫護簡介徐蔚佳從業6年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博士畢業現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北院消化科主治醫師醫生,我待會兒就要做腸鏡了。
  • 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 腸鏡前的注意事項
    沒什麼時間照顧自己的身體,就導致自己的腸道出現了問題,患上腸胃炎也是常有的事項,所以建議一年做一次腸鏡,那您知道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嗎?您知道腸鏡檢查痛苦嗎?那就來看看腸鏡檢查前後需要注意什麼吧。做腸鏡前的準備工作在做腸鏡之前一定有很多的注意事項的,不能吃什麼,不能做什麼,可以提前了解一下,不然有些不能做的事情做了的話,就會影響腸鏡的效果的。
  • 什麼情況下需要去做腸鏡?做腸鏡需要注意什麼,不妨了解一下
    人們說到腸鏡,其實心裡都是有排斥的。什麼是腸鏡呢,所謂的腸鏡就是醫生用來觀察患者結腸和大腸內部情況的一種手段。人們怕做腸鏡的原因就是因為做腸鏡需要從肛門塞入儀器,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對腸鏡有排斥的原因。其實現在腸鏡已經普及了,並且有無痛腸鏡,所以大可放心得進行腸鏡檢查。而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腸鏡的那些事!
  • 便血、腹瀉,我到底該不該去做腸鏡檢查?
    近年來,隨著無痛腸鏡的普及,極大的降低了腸鏡檢查的痛苦,使患者可以輕鬆的完成腸鏡檢查,讓人們對腸鏡檢查不再恐懼。 那出現什麼症狀應該做腸鏡檢查? 做腸鏡檢查該注意什麼?
  • 它是醫生眼中的「傻子癌」,做一次腸鏡居然能管10年!這5類人群更要做
    醫生詢問病史時得知劉阿姨的愛人上個月剛因結腸癌做了手術,她愛人反覆便血好幾個月都沒當回事,之後便血量越來越多,去醫院一查,居然是腸癌。 這可把一大家子都嚇壞了,紛紛來醫院做腸鏡檢查,就連劉阿姨這種特別怕麻煩的人都主動提出做腸鏡篩查。
  • 給自己做腸鏡讓醫師受益匪淺 建議:早做腸鏡檢查
    /醫生供圖 胃鏡、腸鏡一直是讓很多人聞之色變的兩種檢查,「過來人」提及時,大多用「好難受」、「痛得不得了」、「怕痛只能打麻藥」來描述,久而久之甚至到了「妖魔化」的程度。最近,一位肛腸科的醫生選擇了「自己給自己做腸鏡」的方法體驗患者的實際感受,瀉藥難吃、乙狀結腸部位不適等體驗讓他收穫頗豐,使其在未來的工作中更好的體諒、幫助患者。
  • 第五人格:鬼才策劃安排「父女」同一天生日?牛仔的生日也來了!
    從公告描述來看,園丁艾瑪和廠長裡奧這對「父女」的興趣愛好相同,同時新增一個「監管者角色日」,這是刻印在靈魂上,難以忘懷且意義重大的一天。由此可見,求生者有「生日會」,監管者也有「角色日」,這意味著廠長裡奧和園丁艾瑪是「同一天」生日,做任務時就要對戰了!
  • 哪些人需要做腸鏡?醫生:4類人應該定期做腸鏡,別偷懶
    由於腸道的位置比較隱秘,大多數的腸癌患者在發現病情時,已經到了晚期,甚至連治療的機會都沒有,只有通過腸鏡的檢查才能確診病情。雖然檢查時會比較尷尬,但是為了能夠及早預防腸癌這樣的疾病,建議有四類人最好定期做腸鏡,以免腸癌的出現。那麼,生活中哪些人需要做腸鏡呢?
  • 做腸鏡檢查時,可能會出現穿孔?內科醫生解釋很清楚,了解一下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會無緣無故出現腹瀉,持續時間長,並且反反覆覆,這時候肛腸科醫生會要求患者做腸鏡檢查。有患者就會擔心,看報導說某醫院某患者在做腸鏡的時候,出現了穿孔,經過搶救才撿回了一條命。自己會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尼?今天就來給你們解答一下做腸鏡中的一些疑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大腸癌篩查工程」遭遇尷尬 免費做腸鏡不受歡迎
    「我們仍然為那些有高危因素的市民擔心,因為他們面臨的患癌風險沒有去除……」研究所的蔡善榮老師昨日苦勸家住新華路的馬女士去做免費腸鏡,但卻不被認同。「總打電話叫我去做腸鏡,我為啥要沒病找罪受,搞不清楚他們有什麼目的。」馬女士好像是碰到了「電話牛皮癬」。
  • 腸鏡檢查前瀉藥該怎么喝?
    首先第一點就要強調,做腸鏡前一定要腸道準備,必須要腸道準備,打死也要腸道準備!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還得換著花樣說。很多次碰到病人、家屬,甚至其他科的同行質疑:醫生,我都三天沒吃飯了,腸子裡肯定沒啥東西了,幹嗎還讓我喝瀉藥?不帶你這樣折騰人的。
  • 做腸鏡的時候要脫褲子,怎樣避免尷尬,醫生教你一招!
    做檢查的時候,需要脫褲子,側臥位,腿要蜷起來,把自己的屁股和肛門露出來,醫生用一根帶有攝像頭的管子,從肛門裡面插進去,一直從大腸往上,進入到小腸的末端,然後慢慢撤鏡,觀察整個大腸和一部分的小腸,看看腸管裡面有沒有長息肉,癌症,或者炎症,出血等等。腸鏡檢查痛苦嗎?
  • 做腸鏡有風險嗎?一篇文章解析為什麼醫院總是建議做腸鏡
    腸鏡又叫做墊子纖維結腸鏡,是一支細長可以彎曲的軟管,前端帶有一個冷光源的高清攝像頭,通過肛門進入直腸,然後到大腸,可以讓醫生直接觀察到腸道內部情況,圖像動態會呈現到屏幕上,把病變部位看得清清楚楚。腸鏡檢查的時候,體檢的人採取側臥,雙膝屈曲,腸鏡整個檢查過程大概20分鐘。
  • 做腸鏡前你的腸道清潔好了嗎?
    有做過腸鏡的人都有切身體會,為什麼做腸鏡前需要這麼繁瑣的準備;還要喝這麼多瀉藥,整天蹲廁所思考人生...... 事實上,在檢查前的腸道準備可不容忽視,這不僅影響腸鏡圖像的「美感」,甚至還可能牽扯到性命!
  • 腸鏡再難受,別拒絕,做腸鏡前要準備什麼
    腸鏡是消化科最常使用的檢查方式,通過做腸鏡檢查可以查看腸腔內的病變,並作出相應的診斷和治療。那麼在做腸鏡之前,需要做好哪些準備工作呢?此外在做腸鏡的時候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希望大家可以了解 ,以便更好的進行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