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舊動能轉換,不僅包括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還包括區域之間的融合互動、協調發展。濟南萊蕪行政區劃調整,通過要素資源優化配置,為新舊動能轉換搭建了全新的舞臺。
在山東力創科技公司的研發中心,郝振剛正帶領團隊研發基於物聯網的儀器儀表晶片。
山東力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郝振剛介紹,「使我們的儀器儀表可以通過物聯網絡,隨時隨地進行上網,用戶通過手機APP實現終端的查詢和數據的採集。」
力創科技是萊蕪一家從事儀器儀表生產的企業,在發展之初,因為關鍵技術長期被國外壟斷,國內高端計量儀器所用的晶片只能靠進口,辛辛苦苦賺個加工費。為解決這個問題,企業決定自己研發晶片,但一開始就遇到了困難。
山東力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主任邱德華說,「集成電路設計這一塊,它需要一套設計軟體,一套軟體下來的話需要1億多元。」
能不能有一個共享的平臺幫助企業省去這部分錢呢?濟南高新區打造的省會研發中心解決了企業的難題。依託省會科教人才優勢,他們打造了「省會研發中心+周邊製造中心」的模式,促進省會城市圈協同創新、互動發展。力創就把他們的研發中心搬到了這裡。
邱德華主任告訴記者,「入駐了濟南高新區的集成電路設計平臺,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把這項關鍵的技術給突破了。」
近年來,在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中,萊蕪致力於建設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和精品鋼生產基地,但高端資源和創新能力相對不足。而濟南富集科技創新資源,發展空間卻有限。為促進資源優化配置,山東省大力推進濟萊協作區建設,此次區劃調整,直接突破行政壁壘,促進深度融合、協同共贏。
山東省發改委發展規劃處處長胡薄介紹,「有望在一攬子解決長期以來制約濟南、萊蕪發展的一些體制機制性的障礙,極大地促進發展的空間、發展的能級、發展的質量和發展的格局。」
調整後,可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促進資源快速流動、高效配置,形成更加合理的產業布局,帶動濟南打造一批千億級產業集群。
濟南市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謝堃表示,「發揮濟南省會資源富集的溢出效應和新舊動能轉換先行先試的帶動作用,實現兩地互利共贏,攜起手來一起打造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的主引擎和綜試區建設的主陣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