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起乘坐蘇州軌道交通有新規啦!
地鐵裡吃味道奇怪的食物、手機追劇、刷抖音聲音外放......這些被廣為詬病的乘車行為以後都明令禁止!
4月1日起,《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正式施行,辦法明確了影響運營秩序的7類約束性行為,包括地鐵裡不得乞討賣藝及歌舞表演,不得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不得在列車內進食等。同時,辦法還明確禁止10類影響運營安全行為。
(《蘇州市軌道交通條例》)
「一直以來,我們都是根據2016年發布的《蘇州市軌道交通條例》進行執法的。」蘇州軌道交通綜合執法大隊潘孝旱告訴看蘇州記者,此次施行的《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中大部分內容,蘇州軌交一直以來都在執行,其中只有5點是不一樣的,分別是——
1、(新增)禁止大聲喧譁、吵鬧,使用電子設備時外放聲音
2、(新增)禁止攜帶有嚴重異味、刺激性氣味的物品進站乘車
3、(新增)禁止在車站和列車內滋擾乘客的其他行為
4、(原)禁止在車廂內飲食
(新)禁止在列車內進食(嬰兒、病人除外)
5、(原)禁止攜帶活畜(符合規定的導盲犬除外)
(新)禁止攜帶活畜(導盲犬、軍警犬除外)
「之前雖然沒有明確規定,但是如果我們遇到乘客手機外放聲音較大,也會對其進行勸阻。」潘孝旱補充道,同時他還向記者列舉了一些蘇州地鐵內較為常見的不文明乘車現象——車廂內乞討、賣藝、飲食、掃碼打小廣告......
廣濟南路區域站副站長鄒玉瀅告訴看蘇州記者,軌交站點工作人員在日常巡視工作中也遇到過一些不文明候車現象,比如有乘客在站臺進行產品推銷、使用滑板車、躺臥站臺候車椅等。
「一旦我們發現此類行為,都會上前進行勸阻,維護車站乘車環境。」鄒玉瀅說道。
「2月份以來,我們只查處了1起不文明乘車案例。」蘇州軌道交通綜合執法大隊潘孝旱表示,現在受疫情影響,乘客數量大幅度減少,地鐵內不文明乘車現象比較少見,主要以未戴口罩為主,通常執法人員進行勸阻後,乘客都十分配合。
數據顯示,2017年,蘇州軌交內每季度不文明行為數量最高達到2000多起,而去年每季度只有500多起。數據的大幅度下降表明,現在市民素質整體提升,不文明乘車現象大大減少!
「從明天開始,我們執法人員將從2人一組變為3人一組,分班巡查,比如早班從早上7點到下午3點,要巡查約40趟列車,每天能走到一萬多步!」潘孝旱告訴看蘇州記者,目前蘇州軌交主要是通過巡查方式保障車廂環境,一站一巡。
如果發現不文明乘車行為,主要以勸阻、教育為主,如果屢教不改、情況惡劣的話,就會實行相應的處罰,比如現金處罰20到100元不等。
「但是,在執法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不少問題!」潘孝旱舉例道,在人流量較為密集的站點,總有乞討人員,即使執法人員對其勸阻或者行政罰款後,只要執法人員一離開,他們又會「捲土重來」。
為此,每天在違規行為高發時間段和區域段,執法人員會加密巡查。同時,蘇州軌交公司還為每位執法人員配備了執法記錄儀,進行執法全過程記錄。
「良好舒適的乘車環境,不僅要靠執法人員,更要靠市民一起努力!再次提醒廣大乘客文明乘車!」潘孝旱建議道,如果市民在乘車過程中發現不文明行為,可第一時間告知地鐵工作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