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駁虎:錄取比例翻10倍,高考如何成為中國崛起之源?

2020-09-03 鳳凰網


文/鳳凰新聞客戶端榮譽主筆 唐駁虎


核心提要:

1. 如果時空轉換,苟晶在今天高考,成績上一個二本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但在90年代,一所縣中學只有十來人考上大學,甚至有的貧困縣,幾年都出不了一個本科,所以苟晶只能很勉強地夠得著一個中專


2. 80、90年代的大學生、中專生,是絕對的「天之驕子」,包分配,上學有補助,一入學就是「準幹部」的身份。從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專是無數農家子弟夢寐以求的最佳出路。


3. 1999年4月,北京決定全國各級高等院校,擴大招生數量50%,讓更多的青年學生上大學。這一年,高考招生人數從1998年的108萬猛增到160萬,到2005年,學生增加到500萬人。大擴招改變了小縣城的熟人社會文化對於公平公正的侵蝕。


4.隨著中國完成市場經濟改革,加入WTO,趕上了全球化和網際網路時代。大學擴招使得中國在2013年新增大學畢業生人數首次超過新增農民工人數,從「人口紅利」真正轉變為「人才紅利」。每年都有700萬「90末」大學生湧出校門,向新時代的中產夢奔跑。所以,高考與大擴招,改變了所有中國人的命運與生活。

時隔多年,高考因為疫情再次改在7月7日舉行,除了災難,還有高考前,多起沉寂多年的高考替換身份事件,激起了人們對於高考公平公正的懷疑。

比如陳春秀事件,更加沸沸揚揚的是苟晶事件。作為舉報者,為了吸引關注,她存在誇大其詞、過度演繹。通過誇大其詞引發大眾輿論,也必然會遭到調查結果公布後大眾的質疑。

今天是高考日,這不是討論的重點。本文想討論的還是以此特殊個案,折射20年、40年來高考的實質性變遷。

苟晶不是「學霸」,但也並非「學渣」

當調查組披露了苟晶的兩次高考成績、畢業會考成績,引發公眾最大反彈的,莫過於「學霸變學渣」的反差。

這裡要說,曾吹噓的模擬考「全區第四」基本是假的。但苟晶所強調的平時「班級前十」左右,還是有一定可能性。

1997、1998年山東高考是標準分,可以直接換算成全省排行,900分是狀元,500是前50%,100分是墊底(基本上就是棄考0分)。

苟晶的兩次分數,分別排在全省前30%、前25%左右。其實已經超過了全省70%的考生。

同時,這個分數在任城區1600~1700名理科生排名分列全區前19.4%、15.5%。

而當時任城區有兩所高中,一所是濟寧二中(原濟寧縣一中),一所是苟晶所在的實驗中學。

當拿到全區前20%的成績時,那在本校、本班,排名自然還會更靠前。

換算成班級前十,也算不得謊話。只不過放在更大的全區、全市、全省去比較,苟晶的競爭力就顯得不足了。

如果時空轉換,苟晶在今天高考,成績上一個二本是沒有任何問題的。一本線也不是遙不可及(山東2019年一本率19.63%)。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苟晶只能很勉強地夠得著一個中專?

因為在90年代,一所縣中學只有十來人考上大學是很正常的現象。甚至有的貧困縣,幾年都出不了一個本科。

抬高視野,更殘酷的事實

如果我們在當時再抬高視野,殘酷的事實,就是:

在90年代,算上復讀生,當時參加高考的,佔同齡人的比例,平均僅有12.5%。也就是每8個青年才有1個讀完高中,走到了高考面前。

當然,倒退回80年代,能參加高考的比例,更是低至8%左右。僅僅是讀完高中、有資格參加高考,就已經「戰勝」了92%以上的同齡人。

而高考還要繼續無情淘汰65%以上的考生。最後,能夠走進大中專院校的青年,不到同齡人的2.5%,甚至有些年份逼近1%。

這是真正百裡挑一的命運角逐。當時的大學生、中專生,作為勝利者,是絕對的「天之驕子」。包分配,上學有補助,一入學就是「準幹部」的身份。

與此同時,絕大多數年輕人只能繼續在農村挖地插秧、在城市待業幹個體戶,只有一小部分人才能進工廠工作。

但當時的中國工商業遠不發達,一份體面、穩定的城市工作,是無數人尤其是農村人夢寐以求的,自然也是極度稀缺的。

「張華考上了北京大學,李萍進了中等技術學校,我在百貨公司當售貨員。我們都有光明的前途。」

這條《新華字典》的經典例句,今天的年輕人已經很難理解了,以至於當成了開涮嘲諷的段子。甚至很多90後,連什麼是「中專」都沒聽說過。

其實,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我們都已經戰勝了90%的同齡人,我們的生活是光明的。」

這難道還不足以自豪嗎?

當然,更應認識到,一小部分人自豪的背後,就是更大一批人的艱辛生活。

殘酷的競爭

當時高考不足12%、甚至不足8%的極少數勝利者,還要細分為本科、專科、中專三種類型。

同時,在高考之前,還有一輪中考。初中生中考的去向,除了高中、技校,還有俗稱的「小中專」。這可是千萬人競逐的大熱門,難度不亞於重點大學。

因為當時中專和大學一樣,也是國家體制幹部培養線的一環。從初中考上以後,只需要再讀四年,就有了一份鐵飯碗的工作。

尤其對農家子弟而言,這就是從村裡人變成城裡人,從山裡娃變成了小幹部,意味著改變了家族命運,鯉魚跳龍門。

而且只需再讀4年時光,學2年文化、2年專業技術,就可以領工資,接濟家裡苦兮兮的父母、弟弟妹妹們了。

對於面朝黃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土裡刨食才能供出一兩個最聰明娃娃讀書的農民家庭,這是多麼大的誘惑!是最高性價比的理智選擇。

不僅如此,很多城裡娃,甚至幹部子弟也熱衷於考中專。因為不需要再經過緊張的高中三年,和殘酷的又一輪高考淘汰了。

穩穩地4年讀完,就能上班領工資,不再依附於父母,人身自由了。

尤其是銀行、電力、稅務這樣的熱門系統中專,那是競爭最激烈的去處。許多聰明的頭腦受限於家境貧寒,同時穩妥收益,選擇了這個更能快速收益的中專方向。

師範、護校、農校也不錯。都是真鐵飯碗,畢業就進政府事業單位。分數線與重點高中不相上下。

如果讀了高中,又沒有考上本科、專科、甚至第二次中專機會,損失反而更大。

等而次之的,是高考入口的中專,一般稱之為「大中專」。

當時的中專學校,往往同時從中考和高考考生中招生。高考入學生直接學2年專業技術,發一樣的畢業證。

總的來說,多學了1年,又經歷了殘酷的高考,性價比不高。

但有飯碗總比到頭來什麼都沒有、「四大皆空」要好,屬於最後的補救安慰獎。

殘酷的爭奪

從80年代到90年代初,中專是無數農家子弟夢寐以求的最佳出路,足以改變許多農家子弟和農村家庭的命運。

儘管從1994年開始,國家逐步取消了中專完全包分配製度,但中專並未立刻降溫。

因為那幾年體制內多少還是可以有崗位盈餘,通過不錯的成績,或者一些人脈關係的運作,拿到工作並不難。

而相比之下,如果子女中考落榜、高考落榜,又局限於小地方經濟落後,百無機遇的現狀,很難靠中學學歷找工作。就業一籌莫展,父母可謂愁白了頭。

像陳春秀、苟晶和她們的掠奪者、替代者一樣,普普通通的人太多了。

普通人的世界就是這樣,哪怕在前5%人群看起來很微小的機會,也會爭得頭破血流。

如果頂替的學校不怎麼樣,又何必動用上上下下多少道關係,去給自己的女兒改命?

問題也正是在於,小縣城的熟人社會文化,對於公平公正的侵蝕。

只要有幾個在關鍵崗位的親戚熟人,認識鎮長、局長這樣的科級幹部,什麼審核制約都可以通過熟人關係網打破,違法違規,弄虛作假,弄假成真。

在一個存量不足的世界裡,為了利益和生存,必然會有許多人違法違規、鋌而走險。

道德在這裡可能就是最廉價的東西。與此同時,此時此地的配套制度制約也必然稀鬆垮爛。

但是,如果沒有發展,這樣的熟人當道小縣城、這樣激烈的非法生存競奪,就始終會存在。今天所被揭開的,只不過是冰山一角而已。

真正逐步改變這些的,其實還不是取消包分配,而是1999年開始的大學擴招。

改變中國的「大擴招」

1999年正是大下崗問題最嚴重的時候,同時受到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增長率處於低谷。

1999年4月,一項決策從北京傳出——當年全國各級高等院校,想方設法擴大招生數量50%,讓更多的青年學生上大學。

這一年,高考招生人數從1998年的108萬猛增到160萬。大擴招也沒有止步於這一年,到2005年,短短6年間,大學生就增加到500萬人。

這種擴招速度,當時看好的人不多,再加上學校新校區投資巨大,給財政帶來巨大負擔,報紙天天質疑擴招的必要性,擔心每年幾百萬大學生出來怎麼辦。

但擴招的主導者堅持自己的觀點:

1、不管高校擴招不擴招,這麼多需要就業的人也都是客觀存在的,一個也少不了。你不讓他上大學,他就是個沒有技能的中學畢業生,中學畢業生難道就不需要就業嗎?就更容易就業嗎?


2、相反,高校進行擴招,不但不會給就業製造麻煩,還可以造就更多的高素質人才,提高他們就業和創業的能力,有利於增加就業的機會。否則人的素質低,就業就更加困難。

就連主導者也沒想到的是,隨著中國完成市場經濟改革,加入WTO,趕上了全球化和網際網路的紅利,21世紀前20年的中國經濟也在以爆炸式飛速增長,給絕大多數畢業生提供了不錯、乃至更好的職位。

比如說,汽車產量從2000年的200萬輛飆升到現在的的近3000萬輛,再怎麼減員增效,也得僱傭好幾倍的工程師。

反過來思考,如果1999年沒有啟動擴招,21世紀的中國能否提供足夠的工程師、業務經理和程式設計師?能否也有支撐這麼高的發展速度?

現在回顧起來,在當時的情況下,決策者能果斷髮動擴招,為21世紀的中國準備好10倍的大學生名額,實在是高瞻遠矚之舉。

這張表格涵蓋了絕大部分中國人的命運,從1歲到71歲。

時代變遷

一直到1999年建國50年,中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高等院校在校人數佔中學畢業後5年適齡人口的比率)始終低於5%,甚至2%。屬於絕對精英化的時代。

(小於10%,精英化時代;10%~50%,普及化時代,大於50%,大眾化時代)

隨著大學的持續擴招,出生人數的減少。這項社會發展的重要指標,從2004年開始超過20%,2010年開始超過30%,2013年超過40%。

大學擴招也使得中國在2013年新增大學畢業生人數首次超過新增農民工人數,從「人口紅利」真正轉變為「人才紅利」。能夠升級自己的工業體系,逐漸從血汗工廠變成製造成套設備和機電產品。

發展到今天,中國的人均GDP終於站上了1萬美元的臺階,東部幾個省已經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終於踩到了發達國家的後腳跟。

與此同時,中國的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也越過了50%的門檻。今天的高考,和80年代、90年代的高考,可以說完全是兩回事。

每年都有700萬「90末」大學生湧出校門,向新時代的中產夢奔跑。

而他們的大部分的「70後」父母只有初中學歷,當年人人羨慕的「鐵飯碗」,收入與生活水平不及今天的十分之一。

所以說,無論是學渣還是學霸,高考與大擴招,改變了所有中國人的命運與生活。

每個人都希望社會越來越規則,越來越清明,但公平正義永遠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在80年代、90年代,誰要是說現在想上大學的人基本都能上大學,恐怕誰也不信。但今天這就是現實。

今天的世界,依然有著許多的不公平不公正。但從根本來看,問題還是要靠發展和改革來解決。

相關焦點

  • 高考錄取率40多年翻16倍!今年高考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冀桂贛湘...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導讀:歷年來的高考錄取率表明,上大學已不再成為一個問題。目前,我國高考錄取率已從1977年的5%,逐步攀升到1988年的33.86%,2019年再提高到80%左右。相當於四十多年來,高考錄取率翻了近16倍。
  • 高考錄取率40多年翻16倍!今年冀桂贛湘增考生近20萬
    目前,我國高考錄取率已從1977年的5%,逐步攀升到1988年的33.86%,2019年再提高到80%左右。相當於四十多年來,高考錄取率翻了近16倍。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認為,我國普通高校本專科招生總人數已從2008年的607.66萬,增加到了2019年的914.9萬,所以預計今年競爭壓力並不會增加太多,因為考生被錄取的機會相應也在增加。   在他看來,高考報名人數增加,對不同考生而言影響不一。
  • 山東:職教高考本科錄取比例升至4:1-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12月8日訊(記者 董魯皖龍 高靚)今天,教育部舉行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
  • 高考錄取率40多年翻16倍!今年高考報名人數創歷史新高:冀桂贛湘增量考生近20萬
    導讀:歷年來的高考錄取率表明,上大學已不再成為一個問題。目前,我國高考錄取率已從1977年的5%,逐步攀升到1988年的33.86%,2019年再提高到80%左右。相當於四十多年來,高考錄取率翻了近16倍。
  • 美國密西根大學中國本科留學生人數10年翻近80倍
    美國密西根大學中國本科留學生人數10年翻近80倍 2014-09-26 14:18:59>   中新網9月26日電 據美國《僑報》報導,10年前,也就是2004年秋季學期,密西根州立大學(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簡稱MSU)共有來自中國大陸的留學生543人,其中大部分為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本科留學生只有44人。
  • 山東:職教高考本科錄取比例升至4:1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12月8日訊(記者 董魯皖龍 高靚)今天,教育部舉行教育2020「收官」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山東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鄧雲鋒介紹,山東建立「職教高考」制度,職教高考本科錄取比例由6:1提升至4:1,中職學生升學深造比例超過70%,吸引了更多青少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鄧雲鋒介紹,「十三五」期間,山東入選全國首批職教改革成效明顯省份。今年初,部省共建職教高地啟動。
  • 各省市985/211大學錄取率最大差5倍,高考哪裡的孩子最幸福?
    每年的高考過後,等錄取工作完全結束後,大家都會看到985/211的錄取率,都會感慨一番,各地的錄取率最高相差5倍以上。我們看一下,各地錄取率的差別。985高校錄取率中,最高的是天津 5.6%。最低的是1.1%。最高是最低的5.3倍。211錄取率中,最高的是北京 14%,最低的是廣東2.7%。最高是最低的5.2倍。
  • 山東:職教高考本科錄取比例升至4:1,中職學生升學深造比例超過70%
    中國發展網訊 8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期間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情況。山東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鄧雲鋒介紹,山東建立「職教高考」制度,職教高考本科錄取比例由6:1提升至4:1,中職學生升學深造比例超過70%,吸引了更多青少年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 山東省構建職教高考制度 職教高考本科錄取比例提升到4:1
    他介紹,我省職教高地建設探索了很多路子,構建起來的「職教高考」制度,職教高考本科錄取比例達到4:1,中職學生升學深造比例超過70%。今年初,教育部和山東省共同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鄧雲鋒介紹,我省建立了「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職教高考」制度,職教高考本科錄取比例由6:1提升到4:1,中職學生升學深造比例超過70%。今年,全省中職招生錄取44.4萬人,比上年增長10.8%,有2.5萬學生的成績超過普通高中錄取線;高職錄取44.8萬人,超額完成高職擴招任務,有2.4萬學生的成績超過普通本科錄取線。「職業教育只能招收低分生」難題,開始逐步得到破解。
  • 鄭州大學高考錄取11816人,男女比例卻很完美,網友:硬傷明顯
    每年高考季,坊間總會有關於「哪個省高考難度最大」的熱議,其中,河南省由於高考報名人數眾多、名校數量甚少,總能成為榜單前3的常客。在985、211工程時代,河南省沒有985大學,僅有鄭州大學唯一一所211撐門面。
  • 職教高考本科錄取比例提升到4:1,中職生升學深造比例超70%……山東...
    鄧雲鋒介紹說:「十三五」以來,山東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整省推進、提質培優、增值賦能,入選全國首批職教改革成效明顯省份。今年初,教育部和山東省共同建設職業教育創新發展高地。
  • 2017年全國各省高考重點大學錄取難度排行,最高可差5倍!
    像廣東和江蘇都有類似的措施,廣東省高考成績前10的同學不公布成績,江蘇省去年開始成績也僅僅向學生本人開放。然而,升學率這個話題真的可以一禁了之嗎?其背後隱藏的長久存在的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的問題如果不能徹底解決,這個話題將會一直持續下去。每年的高考之前,各個省份的高考難度相關的話題都會引發大家的熱烈討論。
  • 評論:錄取不得擅定男女比例呵護高考公平
    評論:錄取不得擅定男女比例呵護高考公平 2014-06-30 11:14:35  在這樣的情境下,為了不至於出現「和尚班」和「師太班」,一些高校便開始搞小動作,以平衡男女比例。因其打著人性化的口號,便一直灰色地生長著。直到2012年,有媒體曝光,稱中國人民大學小語種專業、上海外國語大學的提前批次錄取分數線中,女生最低分數線普遍高於男生,差距最高達五六十分,這引發了各方對錄取公平的探討。
  • 靠「複製中國」,這個國家生意越做越大,出口額10年翻4倍
    2014年之前,他們在國內有255條鞋業生產線,佔據了耐克全球近50%的產能,可2014年後,耐克就不在財報中具體披露生產線了,等到了2019年,國內生產比例已經降到了13%,而越南的比重卻從個位數提升至44%!
  • 考生增加了,錄取比例更高了 2018新趨向中看高考
    考生增加了,錄取比例更高了——2018 新趨向中看高考作者:柴龍、吳付平(中國教育在線高考研究中心主編)編者按2018高考今日開考。中國教育在線日前發布《2018年高招調查報告》,讓我們透過數據、圖表感知高考新變化、新趨向。
  • A股市場:未來3年至5年能翻10倍或100倍的股票在哪些行業?
    股票要漲出10倍或100倍的股票決定是受政策支持的行業,上市公司必須也是有故事可以講的股票,同時又有超大資金炒作控盤的股票,三者結合的情況之下才有可能誕生10倍至100倍的股票。
  • 文革後第一次高考都是什麼人錄取到大學了
    1977年恢復高考,這是文革10年之後,所有考生根本想都想不到,夢都夢不到的事情,而且從國家教育部發出通知到參加考試,只有三個多月的時間,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要複習考試,對於已經停止了10年高考來說,每一個人確確實實感覺來的太突然了,以至於感覺到都是一個非常陌生的事情。所以聽到這個消息以後,全國的青年積極的複習考試成為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成為每一個青年生命轉折的重要時刻。
  • 翻了12倍!今年357個新品牌成為天貓TOP1
    今年新品牌可真是爆發了,要說今年天貓最大的變化,就是新品牌的崛起速度,跟你說一組數據,在去年雙11,有11個新品牌成為行業第一。而今年雙11,有357個品牌,翻了整整12倍。在今年,有5萬個第一次參加雙11的新品牌,在這些新品牌裡,淘寶也圈出了所謂的「新品牌易感人群」,大概有6000萬人。
  • 你知道中山大學2020年高考在哪些省份的錄取比例接近10%嗎?
    今日的中山大學,由1952年院系調整後分設的中山大學和中山醫科大學於2001年10月合併而成,是一所包括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醫學、工學、農學、藝術學等在內的綜合性大學。
  • 舊金山大學錄取25名中國高考生 高考正式成為錄取標準
    中國網10月14日訊(記者 肖冰)由於今年七月高考錄取項目的成功,舊金山大學昨日在北京宣布,中國高考將成為一個標準的錄取渠道,中國學生僅憑高考成績和在中國舉辦、由舊金山大學教授進行的面試中的表現就可以被舊金山大學直接錄取,而無需提供高中成績單、託福或SAT成績。目前2016年春季學期已開始接收申請,新型「快速通道」錄取項目已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