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理科前三名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來自於高三(2)班。「學校考600分以上的共6個,其中5個都是我們班的。」高考理科狀元董昊自豪地說。「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我覺得主要歸功於我們的班主任,他獨特個性的教學方式,讓我們受益匪淺。」
董昊19歲,小寨鎮小寨村人。三年前剛到一中,成績排名179,這次董昊拿下我縣理科狀元讓全家人喜出望外。「晚上看完分數,激動得一晚都沒睡著。」董昊略帶羞澀地說。「當時最想感謝的就是我的班主任王煥超老師,高三分到宏志班後,成績不算好,那時愛踢足球,王老師了解情況後『對症下藥』,多次耐心做思想工作,讓我找到目標,認識到自己的短板。」
作為理科狀元,自然少不了為學弟學妹提供些經驗,「考試是一個發現錯誤並及時改正的過程,要利用好每一次的考試把所有的大小考試都作為查漏補缺的機會,每次考試後將出錯或者不熟悉的題型或知識點整理到錯題本上,勤翻幾次。」董昊說,「物理首先要把基本的公式定律一定要熟記於心並掌握,要理解掌握題型和模型,解題時將一道大題拆分成幾種簡單的模型,一步步作答,一步步拿分。」「同時對自己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個人積累也非常重要。平時思路要廣,不要局限於一道題。做題之後自己的思考最重要,懂得分析和總結,不要『死讀書』,懂得勞逸結合」。董昊說。
說到填報志願,董昊因為熱愛物理,第一志願填報了上海華東理工大學應用物理專業。「對物理感興趣,想學習科學界最前沿,接觸到更高層次的知識。」董昊說。
「世事吾曾抗爭,成敗不必在吾。」這句話激勵了宋曉妹整個高中。19歲的理科榜眼宋曉妹,從初中開始就是班上的優秀生、學校的前幾名,學習好已經變成她的「習慣」。除自己努力外,宋曉妹很感謝學校提供的良好環境以及班主任無微不至的關心。「班主任教數學,每次班會都以搞笑的小故事折射出人生道理,幫助我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他很注重我們的心理變化,教我們調節壓力。在他的引領下,班級氣氛很活躍,成績都在提高。」宋曉妹說。
多做題和定計劃是宋曉妹的學習策略。「一個沒有大量題做基礎的理科生就相當於一座沒有夯實地基的房子,無法經受風雨的洗禮。多做題有好處,題型沒見過,成績再好也不一定考好。但是要有選擇性,多做自己沒有掌握的題型。」宋曉妹這樣形容做題。她會把自己的規劃細緻到每一天,然後細化到每一節課,當天完成自己的目標,第二天又有新的目標。這樣你就不會漫無目的地什麼都做,最後也沒有效果。「七分靠心態,三分靠實力,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 宋曉妹說。
18歲的劉豔以620分榮獲高考理科探花,小編發現她是六名同學中最小的一位,年齡雖小,但是有自己獨到的看法,在學習方面更是有自己的理解:語文和英語這兩門屬於記憶性的學科,平時多讀、多寫,每天早上給語文和英語留足夠的背誦時間,多背幾篇範文,學習裡面的語言和結構,考場上都可以用。」
「我的理綜稍微有點弱,所以會有針對性的去補充自己,不會或錯的題,整理到自己的糾錯本上,平時經常翻看,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劉豔說,「當然,刷題也是必須的,先打好基礎題再去追求偏題、怪題。」
劉豔把這次的從容應考歸功於她們班主任:「我們的班主任非常注重因材施教,他給我們一個大方向,讓我們學生自己規劃:一周總結、一月總結,大步調跟進學習內容。」「班主任還為我們發起一個「加油站,」劉豔說,「學生都分成了不同的組,然後每次以組上臺分享一個主題,有的是放鬆心態的主題,有的是分享考試經驗的主題,最後讓同學們選出自己最喜歡的那個稿子,張貼到牆上,同學們都很積極,活躍了緊張的備考氣氛。」
採訪過程中得知劉豔的理想是當一名人民教師,第一志願填報了陝西師範大學,希望她能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