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遍今年高考狀元們的成功經驗,發現了他們的一個共同秘密

2020-09-05 宋少衛

每年高考出分季,亦是「頂級學霸」集中亮相的時候。他們的高分令人豔羨,他們的成功經驗更是備受關注。

細查今年高考狀元們的「高分秘籍」,不難發現他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閱讀廣泛。

重慶理科狀元謝欣穎,總分726分。三年前,她還以727.5分斬獲重慶中考狀元。謝欣穎一歲時家裡就有很多幼兒畫報、繪本。謝爸爸說,「小時候她看不懂,我們就給她講,她主要是看圖。慢慢地,她自己看了給我們把故事講出來。」謝欣穎因此愛上了閱讀,也逐漸養成了高效閱讀的能力。

湖南省杜青雲,以718分摘下理科狀元桂冠。在介紹經驗的時候,杜青雲的班主任興奮地說,閱讀是杜青雲最大的興趣愛好,他平時勤於博覽群書,而《史記》《資治通鑑》等史學類書籍更是他的「心頭好」。

江西省楊詩雨,以671分斬獲文科狀元。據悉,楊詩雨的母親是新華書店的職工。在學習之餘,母親常帶她到新華書店看書,楊詩雨很早就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廣泛閱讀不僅讓狀元們收穫語文高分,更造就了他們學霸的眼界與格局。

廣泛閱讀是新高考時代的必備功夫

自2017年一系列語文改革、高考改革政策頒布以來,高考語文難度加大,閱讀理解和作文題量大幅上升。

如果研究一下近幾年的高考語文卷子,就會發現考核正在往課外知識儲備量和閱讀能力方面傾斜。高考語文對閱讀的要求已遠遠超出了平時學校所教授的水平,選文範圍也遠遠超出教材和一般中學生的認知範圍。

比如,今年全國語文I卷就以齊桓公、管仲和鮑叔牙的歷史故事為材料出題。

再來看,2018年北京高考卷小作文(10分)

從下面三個題目中任選一題,按要求作答。

(1)在《紅巖》《邊城》《老人與海》中,至少選擇一部作品,用一組排比比喻句書寫你從中獲得的教益。要求:至少寫三句,每一句中都有比喻。120字左右。

(2)從《紅樓夢》《吶喊》《平凡的世界》中選擇一個既可悲又可嘆的人物,簡述這個人物形象。要求:符合原著故事情節。150-200字。

(3)讀了《論語》,在孔子的眾弟子之中,你喜歡顏回,還是曾參,或者其他哪位?請選擇一位,為他寫一段評語。要求:符合人物特徵。150-200字。

試想,如果沒有讀過這些作品,或者對作品印象模糊,如何作答?

教育部統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曾說:「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

人們不禁大呼:大語文時代到來了!

其實,不光是語文。

新高考改革對理科題目的閱讀量和理解難度也有所提高。

有人說:以前,如果孩子不愛閱讀,只會影響語文成績;現在,如果孩子不會閱讀,無異於放棄所有學科。

廣泛閱讀讓學生眼界更開闊、心靈更強大

廣泛閱讀不僅能豐富知識貯備,提高中文語感,文史名著更能開闊眼界、豐盈內心,讓孩子心懷遠志、堅韌不拔。

面對狀元的榮耀,高考語文146分的湖北理科狀元唐楚玥處之淡然,她說:「高考只是人生長河中的一瞬間,我們應當做到胸中有丘壑、眼底存山河。」若不是胸懷寬廣、心有高志,如果能說出這樣大氣磅礴的話?

從倒數第一逆襲考入清華的浙江男生趙啟琛,分享了他的逆襲經驗:

「最重要的是一種堅持的信念。無論何時,無論你成績優異抑或『吊車尾』,決不能放鬆懈怠。既不自暴自棄,也不驕傲自滿。從高一到高三,沒有任何時間可以鬆懈浪費。而刻苦努力,從何時起都不算晚。任何一分努力,都有它的價值。」

趙啟琛酷愛科幻,收集了很多大師的作品,自己還曾獲得過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高中組)全國三等獎、華東賽區二等獎。

正如清華心理學系學習實驗室執行主任宋少衛老師對清華106名在校學生深入調研時發現的那樣,真正的學霸們不僅有極強的認知能力,更有過人的「價值決策」:他們面對學習、生活表現的更積極主動、善於管理情緒,面對挑戰更富樂觀精神和強大的心理韌性。

在富裕而和平的年代,孩子們的生活狀態都差不多,缺乏跌宕起伏,沒有太多的波瀾,生活本身難以給予他們更多的磨鍊,那麼閱讀便是讓孩子們強大內心的重要手段。

在閱讀教育的路上,你做對了嗎?

閱讀的重要性隨著高考改革,特別是語文改革的到來而被推到了新的高點。各大商家都在大聲疾呼「得語文者得天下」,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大語文課程、閱讀訓練營、分級閱讀圖書、必讀書目圖書……

在這種令人焦灼的氛圍下,哪個家長還能若無其事繼續佛系?在閱讀上下功夫「推」娃的家長越來越多。

走得快不一定走得對。根據近兩年我們處理過的關於閱讀問題的諮詢個案,發現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閱讀興趣尚未喚起就被打壓

小學中低年齡階段,本是培養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引導孩子從圖文閱讀逐漸過渡到純文字閱讀的階段。

但是由於家長過度幹預——評判孩子的閱讀喜好、替孩子選書、給孩子制定閱讀任務、報名閱讀訓練班——孩子的閱讀興趣在標準化、任務化的操作中被一點點消磨。當閱讀成為一種負擔時,就很難讓孩子再去享受它了。

2、泛讀過多,精讀太少,知識與能力難以遷移

有一些孩子平時閱讀量也不少,文學名著、文史經典都有涉獵,但是語文成績一般,作文也不出彩,閱讀並沒有助力學業。深入了解不難發現,這類孩子閱讀求多、求快,只看了熱鬧,缺乏思考和積累,也就是精讀不夠。

2013年北京語文單科狀元孫婧妍在分享經驗時說自己遇到好書會讀2到3遍:

「第一遍略讀以滿足自己的閱讀興趣並了解書的內容與結構,第二遍精讀以摘抄、把握整本書的布局以及其中一些巧妙的鋪墊與伏筆,如果還能再讀一遍,我就會抽時間寫一些類似專題研究的心得,比如對整本書思想的一個探討,或者對書中某種表達的質疑。」

精讀實際上是對信息進行「深加工」,一方面可以掃除泛讀中隱藏的理解盲點,提高語義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對信息的再度注意與深度編碼有利於知識進入長時記憶,形成積累,與此同時,判斷、推理等邏輯加工也會被調用,鍛鍊邏輯力。

所以,您的孩子如果抱怨「閱讀無用」,請讓他精讀幾本好書。

3、閱讀與寫作脫節,兩者沒有形成良性循環

還有一些孩子不能將閱讀積累用於寫作之中,作文總是乾巴巴的,或者缺乏思想深度。這是因為在他們的閱讀與寫作之間沒有通過合適的練習建立起良性的互動。我們更習慣於給孩子布置閱讀任務,讓孩子寫讀後感,這實際上是在訓練理解力的基礎上鍛鍊表達力。但是反過來,給孩子布置寫作任務,讓孩子帶著一個要解決的寫作問題去閱讀,這樣的訓練就不多了。

其實,任何一個話題的寫作都可以從閱讀開始。對於人生經歷有限的孩子們來說,從閱讀開始的寫作,更能引發有益思考,更能有話可說。

閱讀教育,家長應該做好哪些事兒?

其實閱讀教育,應該是家校合作完成的事。學校負責專業的閱讀方法指導與能力訓練,而家長做好配合與補充就好。這裡給大家幾點建議。


1、引導孩子了解圖書

現在已不再是一書難求的時代,在信息大爆炸的環境裡,圖書只是我們獲取信息、知識的一種渠道,我們要讓孩子了解在滿足何種認知需求時,讀書才是相對較好的途徑。

隨著出版業的發展與紙張成本的降低,出書也不再是頂級專家、少數文人的專利,因而市面上的圖書必然是良莠不齊的。根據二八原則,所有圖書中值得讀的不過20%,值得當下馬上讀的那就更少了,我們要引導孩子學會選書。

「做正確的事」遠比「正確地做事」重要,「選正確的書」要比「正確地讀書」重要,一個道理。

另外,不同種類的書也有不同的讀法。實用型書籍的讀法不同於文學類書籍,歷史書籍又不同於科學書籍。我們要讓孩子們明白,如同分科一樣,書籍也分為很多類,在閱讀過程中慢慢摸索不同類書籍的方法,才能提高閱讀效率。

關於如何選書、如何決定泛讀還是精讀、不同種類書的讀法等問題,在美國學者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爾斯·范多倫合著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中有系統的講解,值得參考。

2、引導孩子明確讀書的目的,根據不同的目的採取不同的策略

孩子普遍課業負擔重,課餘還要上各種興趣班,說實話留給獨自閱讀的時間不多。諮詢中我們也發現,「沒有時間」是孩子們拒絕閱讀最常見的藉口。

那麼,在閱讀興趣和習慣培養起來之後,就要著重引導孩子提高閱讀的效率。除了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讓孩子養成有目的地讀書,是保證閱讀效率的重要前提。

如果是為了完成某個研究任務而進行的閱讀,就要有計劃地精讀,要做完善的筆記,更要安排出大塊的時間。

如果只是為了在學習之餘換換腦子,順便擴展知識面,那麼就要以泛讀為主,更多地採用碎片時間,僅對書中某個特別感興趣的章節、片段做思考、做摘抄即可。

3、用優秀的圖書升級孩子的價值決策

如果要問在閱讀教育中家長最應該教給孩子什麼?我想,不是如何分析文意、拆解結構,也不是如何記讀書筆記、寫閱讀心得,而是通過與孩子溝通閱讀心得,在孩子心中種下諸如好奇、自律、堅毅、樂觀這些優秀品質,升級孩子學習系統的價值決策模塊。


根據清華專家宋少衛老師的研究,決定孩子成長方向的是價值決策,給孩子提供學習動力的也是價值決策,它處於學習系統最核心的位置。

培養良好的價值決策,不是技術操練、單項說教就能解決的,它更需要靈魂之間的碰撞,需要喚起孩子的反思,而閱讀優秀書籍正是一種絕佳的方式。

與孩子談談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成敗的原因;與孩子探討作者觀點哪些可取,哪些可存疑;聆聽孩子對於書中世界的喜好、看法……在不經意之間,引發孩子的思考,種下積極的種子。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希望孩子們都能愛上閱讀,更能智慧地閱讀。

相關焦點

  • ​翻完了47位高考狀元的資料,原來TA們是這樣煉成的
    隨著各地高考分數線和成績的逐一公布,高考狀元們又成為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重慶理科高考狀元謝欣穎,高考總分726,巧的是,3年前她也是重慶的中考狀元;一口氣翻完目前已公布的47位高考狀元的資料,我們發現TA們在高分成績背後的故事中,原來有這些關鍵詞頻頻出現——關鍵詞1:刷題寫作業、刷題目,學習中最日常的環節之一,卻也是最容易拉開成績的環節之一。刷過的題堆成小山就能讓成績上漲?
  • 【椒鄉驕子】探訪我縣今年高考狀元,他們都是誰?聽聽他們學習經驗談!
    今年的理科前三名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來自於高三(2)班。「學校考600分以上的共6個,其中5個都是我們班的。」高考理科狀元董昊自豪地說。「之所以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我覺得主要歸功於我們的班主任,他獨特個性的教學方式,讓我們受益匪淺。」董昊19歲,小寨鎮小寨村人。三年前剛到一中,成績排名179,這次董昊拿下我縣理科狀元讓全家人喜出望外。
  • 2020各省高考狀元出爐:為什麼他們如此驚人的相似?
    每一年的高考出分季,最受矚目的,還是那些在考試中拔得頭籌,被頂尖大學錄取的狀元們。湖北省理科狀元唐楚玥,總分725分,其中語文考了146分。,他告訴我說,他研究了高考這幾年的語文卷子,發現高考的出題正在往知識儲備量和課外閱讀的方面傾斜。
  • 2020各省高考狀元刷屏:為什麼他們如此驚人地相似?
    每一年的高考出分季,最受矚目的,還是那些在考試中拔得頭籌,被頂尖大學錄取的狀元們。湖北省理科狀元唐楚玥,總分725分,其中語文考了146分。,他告訴我說,他研究了高考這幾年的語文卷子,發現高考的出題正在往知識儲備量和課外閱讀的方面傾斜。
  • 研究多個高考狀元後,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品質,你家孩子有嗎?
    在已經過去三個月的高考中,湧現了一批省、市狀元,他們是同學們眼中的「學神」。我們研究了他們這麼多的報導,終於找到他們一個共同的品質。其實很多人想不通,同樣的課程、同樣的老師,別的同學也並沒有不努力,其實差距就是看孩子有沒有自律這個品質了。
  • 吉林高考專欄:高考狀元們的「套路」
    本來想通過這些高考狀元們的心路歷程和學習方法,為後來的考生們提供一些借鑑,卻漸漸發現這是一個偽命題,啥也借鑑不上,原因後面再說。狀元們的「待遇」這幾年的高考成績發布時間一般在下午,前幾年多在半夜,甚至是凌晨時分。為了搶到第一時間,我們也跟著守到半夜,信息出來之後立刻確定考生姓名和聯繫方式。
  • 2020各省高考狀元刷屏:為什麼他們如此驚人地相似?
    今年湖南的高考狀元杜青雲,以 718分摘下理科狀元的桂冠。不僅僅是他,幾乎所有高考狀元在分享經驗時,都會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詞——閱讀。 2017年浙江省高考狀元王雷捷說,閱讀是他們家傳承下來的家規。他的媽媽學歷不高,但會在村裡其他婦女打麻將消遣時,會安靜地捧著書讀。
  • 2020各省高考狀元採訪,怎麼考720多分,總結:學霸們的共同特點
    「高考狀元,都是別人家的孩子」--也是學霸們的共同特點[呲牙],雖然很酸!我是喜歡用數據說教育的爍爍粑粑,喜歡,就點擊右上角關注我吧[來看我]高考分數披露接近尾聲,各省,各市,各縣,各學校的高考狀元也都發榜恭賀宣揚一波,有的很對狀元們做了專訪,其中熱點問題「高考分的竅門是啥?」還有他們平時的生活狀態「是每天都跟在書本一起麼?」
  • 研究48位高考狀元後,終於明白:他們的成功,靠的不全是智商
    以前,我總認為那些學習比自己好的學霸們,她們就是天生智商高,無論我們多麼努力地追趕,都是徒勞無功的。直到參加工作後許多年,我才漸漸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來他們的成功不全是因為智商。先說說今年重慶高考理科狀元謝欣穎,她考了726分,她曾經是重慶中考狀元,也是截止7月25號為止,全國二卷的狀元。
  • 2020年各省高考狀元刷屏,他們備考的這3個共同點自考生也用的上
    河南省理科狀元李昊,總分725分,目標的大學是清華,眼下最迫切的願望是減肥成功,再多看幾本懸疑玄幻小說。安徽文科狀元李瑾文,總分669分。採訪中談到自己的經驗時,她著重強調「心態」:只有心態好,才能發揮出自己的真實水平。重慶理科狀元謝欣穎,取得了726分的好成績。
  • 68名高考狀元身份公開,一個北大抑鬱症狀元的故事刷爆朋友圈
    當各大媒體、平臺都在吹爆這一屆高考狀元的勵志故事的時候,一篇名為《一個北大高考狀元的抗抑鬱史》的文章在朋友圈瘋狂轉發,點讚。於是,多年前,一個叫遊安的高考狀元,塵封多年的高考往事浮出水面。翻看了這些高考狀元背後勵志的故事後,星貓園長發現,在優異成績的背後,這些高考狀元都有點「不務正業」。以總分725分,其中,語文146分,理科數學149分,英語143分,理科綜合287分摘得「湖北理科狀元」桂冠的唐楚玥,是一個非常可愛的女孩,這兩天,她一躍成為家長圈的明星人物。
  • 高考狀元們:我們拼的不是成績而是家庭教育
    最近,各省市的高考成績都陸續放榜,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同時每個省也迎來了高考狀元,當人們看到這些優秀者們或淡然笑於人前,或平靜講述成功秘訣時,無不感嘆,這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然而,如果翻看他們的相關報導,其實不難發現這些狀元們都提到了一個關鍵制勝的原因——家庭教育。
  • 那些天之驕子——高考狀元們是怎麼煉成的?
    作者:通識部胡玉婷隨著最近高考放榜,莘莘學子們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各省高考狀元紛紛出爐,頂著一身光環進入人們眼帘。 四川狀元—喻翼航四川省理科第一名喻翼航,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理科710分的成績。總結一下,這些狀元身上似乎都有著驚人的相似點:1. 專注力高這些高考狀元們很少有靠刷題庫和死記硬背的方法考出高分的。很多人在上課時都保持100%的專注力,充分吸取課堂知識,一堂課下來記住的東西比別人多很多。2. 自覺性高大多數高考狀元們即使不用督促也會自覺學習。
  • 當年的高考狀元們如今怎樣了?他們告訴你
    毋庸置疑,新鮮出爐的狀元們,必將被鮮花、掌聲,乃至獎學金所簇擁。他們短暫的明星生活自此開始。他是1992年湖南省高考文科狀元,這一身份讓他得以進入夢寐以求的人民大學,選擇自己喜歡的新聞專業。如今,曾經的狀元身份只是偶爾成為飯桌上的談資。對於這些年社會對於高考狀元的熱捧現象,周勇覺得媒體把高考狀元過度標籤化,甚至到了濫用的地步。他認為:「社會輿論不應該過於神話高考狀元,在我看來,任何經驗都是不可複製的,個人努力永遠比一個光鮮亮麗的標籤要來得實在。」
  • 3300名高考狀元多數選擇不當科學家,他們的選擇令人深思
    高考狀元都去哪兒了?按照眾人的心理預期,他們無疑會被最好的大學錄取,然後「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可最近被頻頻轉發的一份調查文章卻致力於打破眾人的幻想:醒醒!我國高考恢復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沒一個成為行業領袖!
  • 我搜索了今年三十位高考狀元的資料,得出五個結論
    今年的高考已經接近尾聲,各地的高考狀元都出來了。今年的狀元分數都特別高,有的往往離滿分只差幾分。重視閱讀高閱讀是所有高考狀元的特性,沒有一個高考狀元是只讀教材就能拿高分的。尤其是現在的高考,語文是重中之重。數學很多學生都能拿高分,拉開差距的就是語文這裡,而閱讀又是語文的基礎。沒有閱讀,只靠刷題,不可能拿到高分的。那怎麼閱讀呢?高考狀元們都有自己的辦法。首先,一個優秀的學生他是能夠區分一本書的時效。一本言情小說,可以打動你一天,一個月。
  • 總結今年三十位高考狀元的資料,得出五個結論
    今年的高考已經接近尾聲,各地的高考狀元都出來了。今年的狀元分數都特別高,有的往往離滿分只差幾分。高考狀元們都有自己的辦法。首先,一個優秀的學生他是能夠區分一本書的時效。一本言情小說,可以打動你一天,一個月。一本網絡小說,可以吸引你一天兩天。但只有經典給你的教育是永恆的。通過閱讀名著帶來的知識增量是可以重塑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並會伴隨人的一生。
  • 2020各地高考狀元之「最」,今年的狀元真是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最近,隨著全國各地高考分數的陸續公布,各地高考狀元也紛紛露出廬山真面目。截止目前,已經有20多個省市的高考狀元的分數被揭曉。今年的狀元們真是各有特色,很多網友紛紛感嘆,狀元是人家的狀元,孩子是人家的孩子。但是,不同省份的狀元們難免被熱情的網友們拿來比較和評論一番。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今年的狀元們哪些方面最值得大家點讚呢?
  • 2020高考狀元的備考方法,這3個自考生也用的上
    每一年的高考出分季,最受矚目的莫過於那些在考試中拔得頭籌、被頂尖大學錄取的狀元們。湖北省理科狀元唐楚玥,總分725分,其中語文考了146分。河南省理科狀元李昊,總分725分,目標的大學是清華,眼下最迫切的願望是減肥成功,再多看幾本懸疑玄幻小說。
  • 今年高考狀元的語文筆記被曝光:成績優秀的孩子,都有一個共性
    一本書不僅要讀一讀兩遍,還要讀三遍、四遍,不斷地增加自己的理解,建立知識體系,所以他讀了很多書,但卻不容易忘記。為什麼總結學習方法如此有效?但是搜得越多就離譜,正巧我的一個高中老師朋友談到了學霸的學習方法。她沒有和我具體說而是和我分享了一套書,這套書名是《北大清華狀元最有效的100條中高考經驗》和《北大清華狀元最有效的100條學習捷徑》。當我看到書名的時候,我的第一感覺就是太直白了!但是其實往往事情越直接,力量就越大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