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今年三十位高考狀元的資料,得出五個結論

2020-08-29 低分上名校之奇葩說

今年的高考已經接近尾聲,各地的高考狀元都出來了。今年的狀元分數都特別高,有的往往離滿分只差幾分。

比如湖北的狀元唐楚玥,她的語文成績是146分。她也是全國一卷區的理科最高分,總分達到725分。

全國二卷有六個省,理科最高分來自重慶八中的謝欣穎同學。總分為726。

文科最高分來自陝西西安高新一中的楊思元同學,分數為700分。

全國三卷有三個省,理科最高分來自廣西玉林高中,文科最高分來自貴州興義一中

我在網上搜索了這三十多位狀元的學習分享,從中得出了幾個共同點。

1. 重視閱讀

高閱讀是所有高考狀元的特性,沒有一個高考狀元是只讀教材就能拿高分的。尤其是現在的高考,語文是重中之重。數學很多學生都能拿高分,拉開差距的就是語文這裡,而閱讀又是語文的基礎。沒有閱讀,只靠刷題,不可能拿到高分的。

那怎麼閱讀呢?

高考狀元們都有自己的辦法。

首先,一個優秀的學生他是能夠區分一本書的時效。一本言情小說,可以打動你一天,一個月。一本網絡小說,可以吸引你一天兩天。但只有經典給你的教育是永恆的。通過閱讀名著帶來的知識增量是可以重塑一個人的精神世界,並會伴隨人的一生。

找到好書,另外就是閱讀的方法,高考狀元讀書往往不是匆匆翻一下,他們能夠找到書中的重要部分,並細細閱讀,有時候還要寫下自己的心得,通過這種方式,把書中的知識進行鞏固。

並且通過測試,成績好的孩子的閱讀速度往往都是一般學生的5倍以上,就像毛澤東、愛因斯坦、比爾蓋茨等,這些人讀書多也是因為他們讀的快,同樣的時間獲取了更多的信息。未來的高考語文,是讓15%的學生做不完題,那麼快速閱讀能力將是非常重要的一種能力。

河南省理科狀元李昊同學就介紹:高考的輸出看平時的知識儲備。然後就是閱讀,多讀書就是重點,讀書多,更容易把握閱讀題的中心思想。讀書多語感就好,對作文也有很大幫助,尖子生最後拼的往往是語文。

還有今年的高考湖南狀元杜青雲,他曾經在四年前考入北大,因為對專業不滿意,又跑回來參考高考。他的最大興趣愛好就是閱讀,喜歡讀哲學方面的書籍。

還有2017年浙江高考狀元王雷捷,就是一個閱讀狂人,他高中三年的午休基本都是在圖書館度過的。

甚至他把閱讀當成刷題的調劑,他在自己的抽屜裡隨時放本書,做題倦了,就看一下書。

湖北的狀元唐楚玥也從小就喜愛閱讀,還每天寫日記,一年級就每天寫500字的日記。

江西狀元尹天驥建議學弟學妹們多看有深度的讀物,平時的閱讀可以作為高考作文時寫作的素材。閱讀要拋棄功利心,閱讀是一個積累的過程。

2. 專注力高

專注力是一個人的基本能力,只有專注力高的人才能獲得高成就。讀書自然如此。

2017年浙江高考狀元王雷捷的老師談到王雷捷的學習時,說道:這個孩子特別的專注。

像王雷捷在圖書館讀書,無論外面環境多吵,他都能沉浸在自己的閱讀裡。

專注,一是學習的效率高,另一個就是做題不會出錯。很多人說自己粗心,經常漏題,原因之一就是做題時不夠專注。容易分神,一分神自然就出錯。

專注力的培養,一定要從小學抓起沒有專注力,再聰明的孩子也難以獲得非常優秀的成績。

3. 自律

沒有一個高考狀元是逼出來的,是監督出來的。靠的都是自律。

像杜青雲的自律性就特別強,他的副校長說:「平時他的功課沒做完,他是不會去玩的,他把時間規劃得很好,是個非常不錯的孩子。」

像杜青雲也不是完全不玩,他有時候也會玩一些單機遊戲。為什麼不是網路遊戲,而是單機遊戲呢?因為網路遊戲更能讓人沉迷。

「我平時也玩單機遊戲,但前提是先把功課做完,老師會給我安排一些任務,我把這些任務完成了再去玩。」杜青雲說道。

湖北還有一雙胞胎,一個考上清華,一個考上北大,兩人來自農村,家裡其實也沒有過多的幹涉和指導,全靠孩子自律。

自律的培養一定要從生活習慣入手,自然也會延伸到學習習慣,各個行業優秀的人無不都是自律的人。

4.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幾乎所有的狀元都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書呆子,只知道抱著書本啃,反而他們都多才多藝,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

湖北狀元唐楚玥,除了學習成績好,還會吹拉彈唱,字也寫得特別好。

2019年非常火的高考狀元楊晨煜,羽毛球打得特別好,還拿過圍棋比賽的獎。

好的興趣愛好,能夠讓孩子放鬆,做到有張有馳,這樣狀態下的孩子學習效率高,也能夠將學習長期堅持下去。

5.屬於自己的學習方法

狀元們都有自己的學習秘訣,有的善於總結思維,比如廣東的一位學霸岑永珏同學就說:「在學習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培養自己的能力,比如提取信息能力、分析能力、專注度等。」

河北省理科狀元邢雨菡則重視錯題訂正,她說做過的題一定要會,出錯的題一定要弄明白錯在哪裡,保證下一次不再出錯。這樣,才能不斷積累知識,不斷進步。

河南省理科狀元李昊則認為,學數學一定要會歸納題型,主幹型徹底弄明白了,其它的變型也不會被難住。

唐楚玥則用24個字進行了總結:「歸納整理、發現問題、不懂要問、勞逸結合、保持心態、樹立目標。」

對於學習方法,齊老師結合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和哈佛、劍橋的信封學習法,做出了一個優化版的【瑞丁學習法】,簡單實用節省時間,非常適合初高中學生來使用,10多年的教學過程中已經有非常多的學生受益,提升學習效率5倍以上。需要的同學可以私信齊老師,非常願意和大家免費分享。

可以說,有方法的孩子往往更自信,因為他們知道往哪個方法去努力,就算一時成績出了問題,學習跟不上,他們也能很快找到方法,從而進行改正。

這五點就是我在網上搜索了三十多位高考狀元,發現他們的共同點。

這些都是優秀孩子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去借鑑。方法對了,一切就對了。

您對教育孩子方面還有哪些更好的意見和見解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並點讚非常感謝您的支持

相關焦點

  • 我搜索了今年三十位高考狀元的資料,得出五個結論
    今年的高考已經接近尾聲,各地的高考狀元都出來了。今年的狀元分數都特別高,有的往往離滿分只差幾分。全國二卷有六個省,理科最高分來自重慶八中的謝欣穎同學。總分為726。文科最高分來自陝西西安高新一中的楊思元同學,分數為700分。全國三卷有三個省,理科最高分來自廣西玉林高中,文科最高分來自貴州興義一中。我在網上搜索了這三十多位狀元的學習分享,從中得出了幾個共同點。
  • 高考狀元3600天不敢回家?張雪峰得出「重要結論」!
    張雪峰評高考狀元張雪峰老師是考研界著名的網絡推廣高手,最近幾年又有進軍高考圈的趨勢。近日張老師評論了關於高考狀元落難人間的事跡,張雪峰得出了重要結論——怎麼上大學比上什麼大學重要!上什麼大學比你高考考多少分重要!首先小編對這句話有一些想法:如果怎麼上大學比上什麼大學重要的話,咱們可以試著把清華大學的本科生調到東莞的XX學院,咱們看看這樣的同學如何翻江倒海,如何囚龍無悔?實際上,上什麼大學和怎麼上大學是相互依存的,因為前者是後者的環境,後者是前者的運作。
  • ​翻完了47位高考狀元的資料,原來TA們是這樣煉成的
    隨著各地高考分數線和成績的逐一公布,高考狀元們又成為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 重慶理科高考狀元謝欣穎,高考總分726,巧的是,3年前她也是重慶的中考狀元;「高考倒計時4000天,我該做些什麼,才能讓孩子贏在高考起跑線上?」苦讀數十載,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金榜題名,能和這些狀元一樣走進心儀的大學?
  • 唯一真正統計了94位高考狀元身份的文章,說出三個被忽視的真相
    去年這個時候,我就自己花了一個周末的時間,梳理了2018年全國50位高考狀元的相關信息。今年也一樣,既然沒有關於今年高考狀元的統計……那我就自己來吧。先上圖表。(註:身份信息基於公開報導,少部分數據暫缺)以上,就是栩先生獨家統計的2019年、2018年各省市高考狀元基本信息。一共涉及94位高考狀元。
  • 重慶高考狀元大盤點,南開與巴蜀的相愛相殺?
    今天就來為大家盤點一下2000-2020年這二十年來重慶市的高考狀元們!2000-2020年重慶市高考狀元註:總分滿分750分,語數外各150分,文、理綜各300分。根據上表,為大家總結出幾點,請看仔細嘍。出產學霸最多的學校2000-2020年間,重慶共計有46名高考學霸,其中數巴蜀中學是當之無愧產出中考學霸最多的學校。
  • 26位高考狀元學習方法!
    這些天,各省高考分陸續放榜,大家除了關注自己省的分數線,想必高考狀元也是同學們都很關心吧,能在一個省脫穎而出,那真是學霸中的戰鬥機啊!那麼這些高考狀元們有什麼自己的秘籍嗎?小小編收集了一些TA們的學習方法,當然了,這些狀元們不是今年的,畢竟今年的狀元還沒有時間靜下心來寫方法呢!- 學習方法篇 -1.課堂巧做筆記法 吉林理科狀元 薛鵬博
  • 各地高考狀元出爐 北京文科狀元作文批年輕人考公務員為謀功利
    文科頭名蔡雨玹 總分699分   昨日,北師大二附中文科實驗班高三9班的蔡雨玹以裸分699分摘得今年北京高考的文科狀元,其中,語文142分,數學150分,英語135分,文綜272   調侃:自稱不是「學霸」是「學酥」   「沒有想過得狀元,模擬考試的成績差不多都是年級十名左右,自己的成績不算特別突出。」蔡雨玹告訴北京晨報記者,「今天中午收到了成績簡訊提示,知道自己考了699分,但直到王校長給我打電話,我才知道自己是狀元。」   「我不是學霸,我是學酥。學酥就是看起來成塊兒,其實成渣。」
  • 她是安徽高考狀元,高二成績還排在二三十名,高考一舉中了狀元
    李瑾文的狀元之路也不是一開始就一帆風順的,李瑾文升上高中之後,儘管學習成績一直很穩定,不過並不是學校裡衝擊高考狀元的種子選手,甚至她在高二的時候,在班裡的成績也都能排在二三十名,這個成績在高手如雲的合肥一六八中學裡並不是那麼顯眼,然而從高三下學期開始
  • 68位高考狀元家庭背景曝光,揭露4個扎心真相.....
    今年也不例外,隨著各省高考成績的公布,各地的高考狀元們,也都漸漸浮出水面。看了這些優秀又沉穩的孩子們,很多父母都不免在心裡打個問號:「他們都是怎麼學的呢?」苦盡甘來,少年得志,一夜爆火……被眾多名譽和光環裹挾著的狀元們看起來是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
  • 2020高考各省市狀元總榜!哪個省狀元才是王中王?
    2020年的高考成績查詢已經全部出爐,各省也相應公布了自己的一分一段表,而媒體也傳出了各省市的高考狀元,大家對各位大神也是非常崇拜。今天中學教師就為大家來盤點2020高考各省狀元總榜,看看哪個省狀元才是王中之王?
  • 首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出爐 近半數狀元鍾情北大
    1999至2006年,近一半的高考狀元選擇上北大,三分之一的高考狀元選擇讀經濟專業,選擇就讀北京大學的高考狀元最多,有315人,約佔總數的56.05%。昨天(13日),我國首個高考狀元調查報告完成。
  • 採訪了100位理科狀元,我總結了3個方法
    對很多學生來說,數學是高考中最大的絆腳石。連老師也說,得數學者得天下。這也能夠看出,數學成績確實是高考的分水嶺。那麼,數學要如何學習才能夠考出高分呢?如果想要穩過140分,有方法可言嗎?今天三叔就和大家分享,採訪了100位理科狀元後,總結的3個學習數學的方法。方法一:高三那年開始積累錯題本。實際上,很多成績好的學生,都會有一本錯題本。但是由於高一年和高二年都是打基礎。所以錯題本的難度並不大。
  • 香港高考放榜了!今年7個狀元讀哪科?
    三十九萬港漂都在這兒今天,對於內地的小年輕來說,是個又悲又喜又hin重要的日子,因為.高考放榜了!
  • 4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揭秘:好的起跑線是父母的這3個習慣
    最近,大家都在關心高考狀元是報清華,還是北大,但是小編卻更關心一個問題:到底是什麼讓這些狀元,成了幾十萬裡挑一的那個人?通過匯總最近各大媒體對48位高考狀元的採訪,小編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高考還是在「拼爹」,不過拼得是父母從小給孩子的教育。
  • 68位高考狀元真實身份曝光:最好的教育,是「拼爹」
    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7月7日,2020年高考拉開大幕。遍布全國各地的40萬個考場,迎來上千萬名考生,這場牽動無數家庭神經的考試,成了新冠肺炎疫情以來,今年全國範圍內規模最大的集體性活動。圖片來源:浙警青年有人曾經對68個高考狀元的家庭教育情況展開調查
  • 百度文庫上線高考狀元筆記 韓語版筆記引圍觀
    隨著準高三學生開學在即,全新的複習資料需求量增大,作為最具權威的高考狀元經驗總結,狀元筆記成為準高三生最熱衷的複習資料。近日,全國最大的在線文檔分享平臺百度文庫,再次推出了狀元筆記專區。目前,已有全國14位2015年省級狀元通過百度文庫免費分享400餘篇筆記。
  • 總結高考狀元擁有的5個好習慣,你家孩子有嗎?
    河北高考成績在昨天公布,成績一出,有些出乎意外,因為今年河北的高考狀元竟然不是出自衡水中學,而是來自和別承德第一中學的學生邢雨菡高考狀元花落誰家並不是我們關注的重點問題,其實我們關注別人家孩子成績,更是想學習高考狀元的學習經驗。平時我們一說到學霸、狀元之類的詞肯定會想到「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場景,但其實現在真正的學霸不是死讀書、讀死書了,而是綜合能力比較強,研究了幾個高考狀元的性格特點,並對他們做了以下總結。
  • 高考成績出爐!北大狀元回憶:我們那屆18個省狀元都選擇了出國
    編者按:今天,是全國多地高考查分的日子,熱搜從早晨開始,在微博上就沒有下來過。雖然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每年到這個時候,高考狀元——這種「別人家的孩子」就會成為熱點。前幾年有個報告說,高考狀元「到大學就不行了」「成就平平「。事實真的如此嗎?
  • 30年3000位高考狀元:無一人成業界領袖
    【導語】是否可以得出這樣的三個結論:(一)、高考狀元絕對是高素質人才,但未必是領軍人才?領袖人物除了知識水準,還有更多綜合素質的要求。~~~~~~~~~~以下兩段文章,共同探討這三個結論——(一)30年3000位高考狀元「無一人成為行為領袖」!
  • 34位理科高考狀元驚人總結:小學成績好沒用?有這種特質的孩子,以後躺贏!
    而在過去的2019年,3800名清華新生中,明星學子眾多,比如圍棋七連冠柯潔、730分高考狀元楊晨煜等。此前,有媒體匯總全國68位高考狀元採訪視頻,狀元們幾乎都不約而同的提到了一個詞:思維。被北大、清華同時拋出「橄欖枝」的安徽狀元鮑文楚說:高中三年,最大的感悟是邏輯思維比刷題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