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多個高考狀元後,發現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品質,你家孩子有嗎?

2020-09-05 西紅柿媽媽


文|西紅柿媽媽

一個人如果不能接受自己平庸,就必須逼迫自己學會自律。很多家長都有一個煩惱,寶寶做事總是三分鐘熱度,一會這樣一會那樣,最後什麼也沒做成,這其實就是不夠自律的體現。

為啥上的是同一個老師的課,有的人是學神,有的卻是學渣?

在已經過去三個月的高考中,湧現了一批省、市狀元,他們是同學們眼中的「學神」。我們研究了他們這麼多的報導,終於找到他們一個共同的品質。

其實很多人想不通,同樣的課程、同樣的老師,別的同學也並沒有不努力,其實差距就是看孩子有沒有自律這個品質了。

自律的人,對一件事能堅持多年

這幫高考狀元們有一個共性,那就是自律,從小養成的習慣堅持了下來。

今年華師大一附中唐楚玥同學高考考出了725的高分,語文成績更是優異,146分。


接受採訪時,唐楚玥表示:意志自律很重要。唐楚玥很注重意志力的鍛鍊,從小就每天都會練字,一直堅持到現在,能把一件小事堅持這麼多年的人,做什麼都會成功的。

自律的人,無論多累都會堅持做完

著名企業家柳傳志,他的自律在業界可謂享有盛名。柳傳志對自己的管控極為嚴格,做事習慣提前10-20分鐘,無論多趕多累都會堅持把工作做完。可以說,成功人士大部分都是極度自律的。

回到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抱怨孩子沉迷遊戲,寫作業拖拉,早晨賴床,做事情朝三暮四,沒有計劃,沒有目標,好多事情都要大人監督。否則別指望他能完成,這就是典型的缺乏自控力,沒有自律的表現。

要知道,一個優秀的人一定是一個自律的人,而沒有自律的孩子,總會做事半途而廢。


父母怎麼樣才能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自律呢?

①培養孩子做事堅持

堅持是自律必要條件,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孩子在做事情剛開始會認認真真,時間一長就馬馬虎虎了,變得不耐煩了。

例如,孩子喜歡搭積木,積木總倒,孩子就不搭了,又去畫畫,畫個西瓜畫不圓又不畫了,又去玩別的了,這就是孩子有了挫敗感了。

所以,父母在孩子想要放棄時,要及時給予幫助和鼓勵,讓孩子堅持下去,直到成功,這樣有利於培養孩子堅持做好一件事。


②父母要挖掘培養孩子的興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有了興趣愛好,孩子就不會把時間都用在玩樂上,會願意為自己制定計劃,然後去執行。

所以父母要挖掘培養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在興趣的驅使下,去長期做好這件事。


③幫助孩子學會管理時間

好多孩子身上都有拖延症,早晨該起床了,還想再睡一會,放學了應該馬上寫作業時,卻非要看會電視再寫,到時間該睡覺了,還要再玩一會手機,這就是典型的拖拉磨蹭症候群。

針對這種現象父母應該做一個每日時間表,詳細到早晨起床後刷牙洗臉上廁所、早飯、整理書包、寫作業、看電視、遊戲等具體的時間,當孩子很快的完成時,其它時間他就可以自由支配了,孩子就會自覺到點就去做好這些事情。

這是一個很好管理時間的方法,家長可以試試,讓孩子學會規劃好時間,有時間觀念。


④先有他律,才有自律

孩子的自律需要父母培養,父母要給孩子制定目標,當孩子完成時並且給予獎勵。例如制定每日閱讀計劃,堅持一個月,當孩子完成時要給孩子獎勵,再堅持一個月,繼續獎勵,這樣久而久之他就會一直堅持,慢慢的就成習慣了,形成一種自律。

他律是自律的基礎,沒有人一生下來就會自律,都是從他律開始的,時間長了慢慢的就變成一種自律。


⑤要做一個自律的父母

自律的父母才能培養出自律的孩子,如果父母整天拿著手機刷著視頻,玩著遊戲,然後卻大聲斥責孩子別玩手機,孩子會說:「媽,你咋玩呢?」相信大多數家長肯定是無言以對了。如果你每天搓著麻將,沉迷於手機遊戲,請別怪孩子沒有自律,學習成績差,因為你沒有給孩子樹立好榜樣。所以要做一個自律的父母,才有底氣去教育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是一種苦的修行,培養孩子自律更是需要父母有足夠的勇氣和決心,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和榜樣。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相關焦點

  • 研究多個狀元後,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品質,看看你家孩子有嗎?
    最近我研究了多個狀元成功的案例,發現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自律,自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練就出來的,而是通過小時候不斷地練習,直到長大才能養成自律的習慣。時間是摸不著也看不見的一種奇特物種,但是它能夠一直存留在這個世界上,看著你從小的時候慢慢長大,看著你從大人慢慢變老,所以說讓孩子學會認識與管理時間,孩子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 總結高考狀元擁有的5個好習慣,你家孩子有嗎?
    眾多周知,河北是高考強省,每年河北高考第一名分數都基本接近滿分,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學子們打飯時間還在讀書的視頻和圖片,走路都是用跑的,看到他們學習的那股熱情勁,又讓我們體會了一把什麼叫「別人家的孩子」。
  • 翻遍今年高考狀元們的成功經驗,發現了他們的一個共同秘密
    每年高考出分季,亦是「頂級學霸」集中亮相的時候。他們的高分令人豔羨,他們的成功經驗更是備受關注。細查今年高考狀元們的「高分秘籍」,不難發現他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點:閱讀廣泛。如果研究一下近幾年的高考語文卷子,就會發現考核正在往課外知識儲備量和閱讀能力方面傾斜。高考語文對閱讀的要求已遠遠超出了平時學校所教授的水平,選文範圍也遠遠超出教材和一般中學生的認知範圍。
  • 高考狀元都有這樣三樣東西,難怪他們成績好,你給孩子買了嗎?
    高考成績放榜,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孩子名落孫山垂頭喪氣,有的孩子金榜題名春風得意。家長們常羨慕「別人家的孩子」有出息,但看了狀元們的相關報導後,才發現狀元之所以成為狀元,靠的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他們都有三樣東西。第一樣,狀元都有「學區房」。
  • 高考狀元有用嗎?
    一、高考狀元有用嗎?
  • 歷年高考狀元大起底:他們都有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共性
    大家都知道高考滿分就是750分,我們一起來看看高考歷史上最牛的兩位狀元,一個是750分高考滿分狀元何碧玉,一個是距離滿分只差一分749分的王端鵬。這些「別人家的孩子」,他們都有一些共性。一方面是異於常人的自律和堅毅,一方面是積極和諧的家庭環境。有人說: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尋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一、自律的孩子從何而來?
  • 68位高考狀元採訪曝光:孩子未來有多大成就,從幼兒園就決定了
    身為教育行業者,高考狀元的學習經驗和家庭教育,自然是重點關注的。在觀看整理了今年68位高考狀元的媒體採訪後,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的特別報導,記者鄭志方當時共參與採訪了20名省狀元,之後幾年間,又分別跟10多位高考狀元有過接觸交流。通過對比,鄭志方發現高考狀元身上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專注。2018年的高考中,湖北考生鄭凌驍以715的高分,成為省理科狀元。他的班主任形容他是「最具有天賦的學生,專注力極高」。
  • 高考狀元揭秘:每一個優秀孩子背後都有父母的奮力託舉!
    家長群裡常有人說「別人家的孩子」,還有父母感嘆天才無可複製。但看了他們的相關報導,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不是出身,不是智商,而是家庭。就像那句話說的:「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 68位高考狀元採訪曝光:孩子未來有多大成就,從小時候就決定了
    在觀看整理了今年68位高考狀元的媒體採訪後,發現這些狀元、學霸的家庭教育,竟然驚人的相似。 出身、基因無法改變,後天的家庭教育是成就孩子的最大因素,這68位高考狀元的教育中,父母都在著重培養孩子這幾個方面的能力。
  • 我們研究了歷年各省份的高考狀元,發現都有這個特性
    最近各地高考成績和分數線都公布了,各省的「高考狀元」也紛紛新鮮出爐了。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前幾天上了熱搜的武漢高考女狀元唐楚玥。以725分的優秀成績摘得了湖北理科「狀元」。其中數學差1分就是滿分了。她為什麼會這麼厲害。
  • 看過高考狀元的出身和特質,才明白,狀元是「別人家」孩子的原因
    現在這個網絡時代,分數公布的同時,狀元的名字也隨之被公眾知曉。大家對狀元好奇的同時,對他們的家庭出身和父母情況也格外好奇。究竟什麼樣的家庭才能培養出高考狀元呢?很多家長也不禁感嘆:為什麼高考狀元都是「別人家」的孩子。根據有關的數據信息,高考狀元的各種情況也隨之浮出水面。
  • 對比歷年高考狀元發現,每個橫空出世的孩子,都是父母在奮力託舉
    高考成績放榜,最近幾天,朋友圈和各大瀏覽器全都是各個省市高考狀元,幾家歡喜幾家愁,也有人考上心儀的學校,有人則遺憾落榜,很多家長都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看過幾篇狀元的報導之後,我覺得天才的成功是不能複製的,但是學霸成功的背後有著一個共同點。不是智商的高低,也不是地位的高低,而是來源於家庭,歸根結底是來源於父母的教育。
  • 各省高考狀元相繼出爐,你家孩子和狀元之間差的不止是分數
    河南鄭州一理科班62人,有59人高考分數在600分以上;天津高考700分以上241人,600分比例高達25%;湖北省高考理科狀元725分,文科狀元667分;湖南理科狀元718分,文科狀元707分;……
  • 為啥別人家的孩子是狀元?來看2020各地高考狀元都有啥特點?
    因為,大家都知道,高考獲得狀元,就意味著一腳踏進了清華、北大、人大等雙一流大學的門檻,而成為名校的一員,就意味著有更大的機會,獲得事業上的成功。網上有一張流行的網際網路大佬同桌飯局圖。那麼,這些2020年各地狀元,都有什麼特點?沒上過課外補習班河北省高考理科狀元邢雨菡,高考成績721分,同學們都說她是」學神「,她不是死記硬背、大量刷題的那種,而是有自己合理的方法,學習效率非常高。她還從來沒上過課外補習班。
  • 2020各省高考狀元出爐:為什麼他們如此驚人的相似?
    而且一個家庭中還會出現這麼多個學霸?簡單地歸因於「學霸基因」,顯然是不能讓人信服的。為了寫這篇文章,我仔細翻找和研究了大概100個狀元和學霸的資料,找到了一些答案。,他告訴我說,他研究了高考這幾年的語文卷子,發現高考的出題正在往知識儲備量和課外閱讀的方面傾斜。
  • 2020各省高考狀元刷屏:為什麼他們如此驚人地相似?
    ,他告訴我說,他研究了高考這幾年的語文卷子,發現高考的出題正在往知識儲備量和課外閱讀的方面傾斜。 2017年浙江省高考狀元王雷捷說,閱讀是他們家傳承下來的家規。他的媽媽學歷不高,但會在村裡其他婦女打麻將消遣時,會安靜地捧著書讀。
  • 高考「釘子戶」被清華北大退學!歷年高考狀元真的都混的不好嗎?
    其實只要你真的去查一下,你就會發現,無論是所謂的成功人士當中沒有高考狀元,還是什麼寂寂無名,都是純屬扯淡。但是大家是否應該思考一個問題,能把一件事做到極致的人,無不是耐心、毅力、記憶力、智力、專注力等都有過人之處的人,這份品質放在別的領域同樣不可能會多差。三、做一個優秀的人,做自己的狀元優秀如各省市的狀元,畢竟只是少數,更多的反而是那些隨處可見的普通的孩子。
  • 2020各省高考狀元刷屏:為什麼他們如此驚人地相似?
    而且一個家庭中還會出現這麼多個學霸?簡單地歸因於「學霸基因」,顯然是不能讓人信服的。為了寫這篇文章,我仔細翻找和研究了大概100個狀元和學霸的資料,找到了一些答案。原來,真正厲害的人,其實是存在一定共性的。
  • 家長關心孩子高考狀元
    7月23日開始,高考成績放榜,各省狀元也紛紛出爐。苦盡甘來,少年得志,一夜爆火……被眾多名譽和光環裹挾著的狀元們,看起來是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然而,有媒體採訪了全國68個高考狀元,發現,天才是不存在的。所謂的「神仙」一樣的孩子,都不是一鳴驚人的奇蹟,背後暴露了這四個教育真相。01,為什麼一定要進好學校?
  • 「高考狀元」家庭情況調查,多來自這4類家庭,你家符合條件嗎?
    文/跳跳媽媽談教育眾人都說高考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而需要改變命運的只有貧苦人家的孩子,所以高考對於中下等家庭更重要,但你會發現考上好大學的農村貧困學生越來越少,反而是那些家庭經濟條件不錯的,佔據著重點高校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