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
這段時間A股市場整體上還是呈現出一個震蕩的走勢,沒有走出大的行情。我覺得市場現在的走勢出現震蕩,沒有大幅上漲,還是說明了市場信心是不足的。臨近年底,影響市場的一些不利因素其實在慢慢的消除,比如說美國總統大選逐步的塵埃落定,不確定性在消除。另外新冠疫苗研發成功也有利於提振全球經濟的信心。
歐美疫情現在依然是非常嚴重,美國現在每天新增確診人數還有十幾萬,累計確認人數超過1000萬。疫苗研發成功之後,將來真的讓每一個美國人都接種,可能還是需要四五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因此真正意義上控制住還是需要一個季度到兩個季度左右的時間.美國經濟今年受到疫情的衝擊回落是比較大的,歐洲情況也差不多。疫苗研發成功對於全球控制疫情來說是一個好的消息。
另外影響市場近期走勢的一個因素就是擔心在經濟面復甦之後,央行會不會收緊貨幣政策?
我們知道今年為了應對疫情的衝擊,央行整體上採取的還是一個偏寬鬆的貨幣政策。前段時間樓繼偉表示在經濟復甦之後可能考慮退出一些寬鬆政策,但要控制節奏,不會馬上退出。這也釋放了一個信號,就是未來半年甚至一年的時間,貨幣政策會略有收緊,這對於市場的走勢也形成了一定的壓制。
年底有一些資金出現獲利了結,比如說對於漲幅比較大的一些消費白馬股,有的資金就選擇賣出一部分,兌現利潤。同時一些利好的方面,就是今年新發了2.4萬億的新基金,其中60%都是偏股票類的基金。這些新基金是需要時間的,不是說發了之後馬上建倉,一般建倉期在3~6個月左右,今年三季度季度發行的新基金可能就在年底市場調整時去建倉,剛好有很多好股票已經是調整下來了,具備了一定的抄底價值。因此在年底也有一部分資金會選擇逢低建倉,布局2021年的市場行情。
2020年的行情也行將收官,近期很多券商發布了2021年的市場行情、預判,提出一些投資策略,整體來看大家對2021年的這個市場行情還是充滿期待的。從2019年起我就提出,未來十年,在房地產嚴格調控的背景之下,大量居民儲蓄轉移的方向將轉向資本市場,當然大多數人是通過買基金來入市。
這個趨勢我覺得到2021年還會延續,新基金的發行還會非常火爆。雖然不能說2021年基金髮行一定會創新高,但我認為兩萬億的發行量應該是大概率會實現,這將給A股市場帶來更多的增量資金,同時提高機構投資者的佔比,讓A股市場成為一個機構化主導的市場。機構是偏向基本面研究的,偏向價值投資的,這樣的話機構投資者的佔比越高,價值投資將會越盛行。
堅持價值投資,做好公司的股東才能抓住市場的機會。從2016年起我就一直跟大家講要學習價值投資,堅守價值投資,抓住白馬股。這幾年我們也看到了這些白馬股的股票,不斷的創新高,有很強的一個賺錢效應。可能從短期來看這些白馬股的估值已經不低了,有人擔心會不會透支未來的業績成長,我認為從短期來看確實這些白龍馬股的估值已經不便宜,但因為它的品牌價值比較高,因為它的長期的業績增長能力,因此從長期來看這些白龍馬股依然具有比較大的投資價值。
每一次市場調整都是抄底這些優質白龍馬股時,這一點要始終牢記。其實我們看到今年這些白馬股出現過兩次抄底的機會,一次是春節之後,因為疫情的影響,A股市場砸出了黃金坑,這些白馬股當時跟著大盤大跌,產生了第一次抄底機會。
第二次就是在3月份,美國這些發達國家的市場出現崩盤,美國一個月發生了四次熔斷,A股市場也跟隨大跌,這些白馬股又產生了第二次抄底的機會。後來這些白龍馬股都創了新高,帶來了很強的賺錢效應,因此大家一定要牢記每一次市場的大跌都是抄底這些好公司的時機。華爾街有句名言,「不要放過任何一次重大危機的機會。」
我覺得中國人造字非常厲害,你像英文的危機crisis 沒有太多的含義,它只是一個名詞。但中國的危機,也就是說既有危又有機,也就是說只要有危的地方就可能會產生巨大的機會。這個用在股票市場上特別恰當,就是每次大盤出現危機時,出現崩盤時,就是抄底這些優質股票時。
因此巴菲特的說過:「股災是上帝送給價值投資的禮物。」巴菲特幾乎是每次市場出現崩盤,他都會出手去抄底一些優質股票,這就要求做價值投資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要能夠戰勝貪婪,戰勝恐懼,只有這樣才能夠從長期抓住一些好公司的機會。因為正常情況之下,這些好公司都不便宜,也只有在危機時,人們恐慌時,才會竟相拋售這些好股票,因此芒格曾經很幽默的說,「所謂投資,就是從那些極度悲觀的人手裡買過的股票賣給那些極度樂觀的人。」一語道破天機。
現在上證指數應該說是箱體震蕩的走勢,它的絕對漲幅都不大。因為我們知道上證指數它的這個結構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數,它並沒有嚴格限制有多少只成份股,這也會造成一部分股票漲,往上拉指數。另一部分股票,甚至更多的股票下跌,拖累指數。因此上證指數在過去十年基本上原地踏步。未來上證指數的重心只會不斷上移,我認為每年上移10%~20%可能性比較大。像2015年那種單邊上漲的可能性就比較小。這時候我們要更加看重個股的機會,看重行業的機會。不要過度的關注指數的一個波動,事實上做投資給你帶來回報的是這些好的股票,而不是指數。
如果盯住上證指數來做投資,就很難賺錢。因為上證指數實際上它是一個綜合指數,它並不能真實的反映市場的賺錢效應。就像過去幾年上證指數基本上都在3000點附近震蕩,但好的股票已經漲了好幾倍,白龍馬股一騎絕塵。我們應該更加的重個股,輕指數,對於2021年我們要有信心,就是經濟面會繼續復甦,上市公司盈利會改善,歐美的疫情也有望得到有效控制,全球經濟走入復甦的軌道。
根據美林時鐘,在經濟復甦時,最好的資產就是股票。因此2021年的市場有機會向上拓展空間,但分化的特徵依然是非常明顯的,大家一定要抓住好公司的機會,遠離績差股和題材股。最近出現永煤信用危機,企業債違約的現象,造成整個債券市場大跌,對於股票市場也有一定的波及。我們發現這些出現企業債違約的企業大多都是傳統行業,也就是在經濟轉型中受損的行業,而不是受益的行業。
我一直建議大家要遠離經濟轉型中出現受損的行業,特別是傳統的一些工業行業,他們在經濟中的佔比不斷的縮小,在股市上市值的佔比必然會不斷縮小。做投資,我們是看未來,從這一點來看,消費和科技,特別是新能源這個方向是經濟轉型受益的方向,因此投資這一行業的股票將會有比較大的勝算。傳統行業的股票往往會出現盈利的下滑,甚至被邊緣化,存在退市的風險。
現在A股市場有4000隻股票,科創板、創業板已經推行了註冊制,根據新證券法規定將來會全面推行註冊制,這樣的話會有更多的新企業上市,特別是新經濟企業上市。未來股票的數量還會增加,這將會導致資金偏向這些消費和新經濟的股票,遠離那些經濟轉型受損的企業的股票,分化會越來越明顯。因為在新經濟股票越來越多之後,對於一些業績下滑的傳統的股票,關注必然會減少,成交也會減少。
因此大家一定要轉變理念,深刻的認識到當前市場生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有句話叫做好股票不一定是好公司,好公司不一定是好股票,現在這句話就過時了。現在要堅信,好股票一定是好公司,好公司一定是好股票。因為股票股價短期是投票機,股價短期的波動誰都無法預測,但長期一定是沉重氣。
長期來看,好的股票,好的公司,它的業績增長和品牌價值將會不斷的推升股價,從而產生比較強的賺錢效應,差的股票最終肯定是被淘汰的。只有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才能在市場震蕩時、市場分化時,抓住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