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鐘》熱映之後,勞改犯張九聲漸漸映入我們視線,影射著那個時代的善與惡,在歷史長河中,相似地,同樣是張藝謀導演的《歸來》,蘊含著那個年代最真摯的情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在時代的大環境下就像塵埃一樣,但卻又顯得彌足珍貴。
重重困境
電影翻拍選自於嚴歌苓的小說《陸犯焉識》的最後部分。一段動蕩年代中橫跨四十年的曠世之戀,人性的悲哀,社會性的批判,橫貫其中。
從一開場表姑娘們邁著前進的舞姿,好像又把我們帶回到了那個年代,關於動亂,關於離別和非黑即白的價值觀。
婉瑜會提前一天準備好白面饅頭和鋪蓋,送給焉識。七十年代的情感更顯得真摯,是在火車站即使被攔住也要拼命掙脫、撞破腦袋也要和焉識重逢。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物是人非
當我終於等到,你卻早已忘記我是誰。
馮婉喻對「歸來」的期望,就是她活下去的動力,有了對「愛與愛人」的永久等候,不,那應該是對愛人的守候,她可以活得很好。
「爸,自從你走後,媽就再也沒有鎖過門。」
陸焉識的彈琴念信、兩人風雨無阻的五號接人等等,都無疑戳到了觀眾心中最柔軟的角落,眼淚一掉便是導演的成功。
陸焉識用一生逐漸發現自己深深愛著的是馮婉喻,他最終也通過對馮婉喻的思念、自首、離婚、陪伴等行為實踐了他對馮婉喻的愛。
蒼老的陸焉識回到了那座曾經熟悉卻早已陌生的北方小城,而馮婉瑜卻早已認不出他的臉。兩人近在眼前,卻又咫尺天涯。
好不容易熬到黎明,窗戶中映出的光打在彈鋼琴的陸焉識身上,那一瞬間的潸然淚下,婉瑜記起來了,但隨後下一秒又是失憶後的惡語相向。
而後陸焉識換了一個全新的身份「念信的同志」,每天陪伴在婉瑜身邊,即使再難,他永遠風雨無阻守護著婉瑜,你不記得我也沒關係。